饭店名字大全集图片,饭店名字大全100个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4 0
这些饭店名字超霸气,看了都不敢进

安徽郎溪,一家饭店起名叫“马云家宴”。在这里请客,听着是很有面子——首富的家宴能错得了吗?但是首富的家宴咱吃得起吗?(图片来自东方IC)

河南郑州,一家餐厅名为“靠脸吃饭”,广告语是“长得好看·就能免单”。仔细一看,原来是某整形品牌合作餐厅。长得好看的标准是啥呀?一定能免单吗?被免单是不是就等于承认整容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吉林市,还是东北人实在,能动手就别吵吵--能喝多就被藏着掖着。“喝丢一只鞋”,多形象!(图片来自东方IC)

同样在吉林市,“断片儿”——这家店名真叫一个简单、直接、明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安徽郎溪,“冒牌货冒菜”,敢叫这个名字,一定是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要不然真成冒牌货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广东东莞,到底是“有饭店”还是“没有饭店”呀!客人都快饿晕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南京市,“狗窝饭店”,起这个名字,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和“狗不理”异曲同工?估计来的都得是熟客吧。你还有更有意思的饭店名字吗?(图片来自东方IC)

盘点那些大街上遇到过的搞笑饭店名字,网友们都笑疯了!

取对名字真的是非常重要了,这个不仅是体现在小孩身上,对于开饭店的人来说,如何取一个好听且让人能够记住的名字呢?一个好的名字可以让饭店的知名度得到迅速的提升。那么除了比较正规的饭店名字,比如说百年老店全聚德,六味斋之类的,还有什么三晋国际大饭店,那么普通的小店只有名字非常创新才能被大家记住呢。

我们不妨来盘点下在大街上遇到的搞笑饭店名字。

猪圈火锅

这几年好像非常火,在各个城市基本上都有分店了,还没有去尝试,不好意思和别人说去猪圈吃火锅吧,好像有点奇怪。但是据说非常好吃呢。

土匪肉

之前坐车的时候猛然间看见路上有这么一家店,真的是非常别致了,非常想进去看看到底是在卖什么东西,很有趣的样子。

江南人民公社

这个名字很别致了,是大锅饭的意思吗?有一种怀旧的意味,大家一起吃,应该还挺有趣的。

这饭醉集团饭店

这个老板心也是很大了,不怕被警察叔叔一锅端吗?


妈的厨房

本应该是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常菜馆,可是,怎么怪怪的?

泼妇鱼庄

为什么别人家的鱼庄都叫王大娘酸菜鱼之类的,这个叫泼妇鱼庄?

孙子烤肉

额............你们敢去吃吗?

奥特曼削面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啊!

特色容馍馍

《还珠格格》中毒了吧应该,哈哈哈!

你们还遇到过什么搞笑的饭店名字,我们评论区见。

饭店取名人民公社吸引顾客,包房叫南泥湾,最后一图更值得怀念

#我的年#拍摄于宁波市某经济开发区的一个综合购物中心,这家饭店位于购物中心的繁华地带,为了吸引顾客前来就餐,饭店的风格很独特,全部都是公社风,大门上面就写着“人民公社”。大厅的墙画上挂着一幅图,上面穿着老式军装的人举起双手,高呼着“同志们,开饭了”。

包房里更有特色,图中的两个包房叫“解放大队”,门帘上写着“顾客至上,再苦再累,也要把顾客招待好的字样”。

这个包房叫“南泥湾”,门帘上面写着“吃光盘中餐,不做剩男剩女”,下面是两个可爱的卡通小人。

大门处,衣着民国风的服务员在迎接来就餐的客人

另一个包房叫“延安”,门帘上写着“同志们,这家店要常来”

虽然风格很独特,但大堂里的人来就餐的人并不是很多,墙上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个大字。说起这家饭店生意冷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春节假期影响,大部分人都已回老家,另外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民公社的概念,看重的并不是这个风格,菜要好吃才重要吧。

服务员也身着老式绿色的军装

墙上挂着的蓑衣和一排摆列整齐的水壶

身着绿色老式军装的服务员正在上菜

进到包房里看到墙上挂着很多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小人书,有三毛流浪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其实这样的装修风格的确很独特,可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根本没有人民公社的概念,就这墙上的连环画可能也只有70后、80后还会记得吧!不知道有没有经历过人民公社的人呢?

上海一饭店取名“老站”,却和车站没有关系,内藏3件宝引围观

在上海徐家汇有一栋白色建筑非常抢眼,虽然号称为“上海老站”,其实这里从来没有做过车站,也并不是原上海火车站迁移过来的故址或博物馆。(图片署名: IC photo)

那么,这处老建筑是什么历史背景呢?又为什么自称“老站”呢?原来这里是圣母院、修女院。以前的徐家汇并不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它是一个宗教氛围比较强的区域。(图片署名: IC photo)

修女院迁走后,这座老楼多年无人问津。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由上海一家企业出千万巨资加以修缮。这里有三件老火车收藏得非常有意义,可谓是“铁路三件宝”。(图片署名: IC photo)

它们是:97431号宋庆龄专列、97318号慈禧太后的御用火车、窄轨蒸汽机车。(图片署名: IC photo)

进入大门,只见走廊上摆放了好几个展柜,有很多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物品,手摇式 *** 、古朴浑厚的大喇叭筒留声机、一张张黑胶唱片……(图片署名: IC photo)

常常有不同肤色的游人,手捧各国文字的小读本,在“上海老站”的白色建筑前留影。或是钻进两列车厢内,摸着窗边已有点斑驳的扶栏,对着外面青翠的大草坪啧啧称叹。(图片署名: IC photo)

下馆子啦!北京27家老字号最新地址奉上

1.柳泉居

柳泉居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这里以爆、炒、熘、烧、焖为主,其中要数他家的豆包外卖窗口最有名,是不少顾客的心头好。


2016年8月28日,因修建地铁4号线停业的柳泉居,在临近平安里地铁站的地方重张开业,让喜爱它的老主顾又吃到了熟悉的味道。


爆三样、糟熘鱼片......想吃鲁菜了您还得来这儿,临走别忘了再带上袋豆包。

地址:新街口南大街176号

2.鸿宾楼

鸿宾楼饭庄创建于清朝咸丰三年,原址在天津。1955年应周总理之邀入京,以其独特的菜品享誉京城,被誉为“京城 *** 餐饮之一楼”。

1998年西单地区改造,鸿宾楼迁至展览馆路11号。

现在 *** 餐馆都爱用牛尾做菜,但能达到鸿宾楼水平的实在是太少了。芫爆散丹、它似蜜也是这里的镇店菜。



地址: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百万庄路口)

3.美味斋

美味斋饭庄始源于上海,创于1923年,以经营上海风味菜肴为主,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全国支援北京建设”的号召下,美味斋从上海来到北京,最初的位置就在菜市口鹤年堂西侧。在很多老北京人的回忆里,美味斋三分钱一碗的米饭、一毛一分钱的肉末豆腐和五毛钱的白斩鸡,让人印象深刻。

1993年,由于“两广路”拓宽,美味斋无奈离开菜市口,暂停营业。直到2005年,美味斋才在白广路重新开业,但生意却不如从前。如今,美味斋搬到了离菜市口地铁站不远的翔达大厦一层。对老宣武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回忆的馆子吧!

地址:广安门内大街167号翔达大厦1层

4.马凯餐厅

1953年,13名湖南同乡集资,接收了地安门外、后门桥路西的老字号马凯冷饮店,并将其改建为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餐馆,其名定为马凯餐厅。开张之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其剪彩。

虽然这些年马凯在长椿街开了分店,但今年年初,马凯餐厅重回地安门的消息一出,还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再次来到马凯,您见到久违的老街坊了么?

毛氏红烧肉、东安子鸡、鳜鱼两吃,响油鳝糊......还有几乎每桌都会点的糖饼,吃一口菜,品一下回忆!

地址:地安门外大街29号

5.东兴楼

东兴楼,创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曾是“八大楼”之首,最初的店址位于东安门大街路北。后因经营不善,东兴楼于1944年底暂停营业。

再后来,东兴楼把店开在了东直门内,也慢慢有了其他分店。

葱烧海参、烩乌鱼蛋汤、芫爆肚丝作为这里的招牌菜,一直深受好评。

地址:东直门内大街5号

6.致美楼

致美楼,开业于明末清初,原为姑苏菜馆,后改为山东菜系,是大名鼎鼎的“八大楼”之一。早前位于前门外煤市街。曾有名菜有四吃活鱼、云片熊掌、三丝鱼翅、寿比南山等。如今,致美楼把店开在了陶然亭北门外,改名为致美楼饭庄。

小编比较喜欢一鱼四吃、抓炒里脊、焦溜肉片,您的更爱是哪道菜?

地址:陶然亭路39号

7.同春园

同春园饭店开业于1930年,早年间开在西单,是当时老北京“八大春”之一,也是唯一传承至今的一“春”。这里主营淮扬菜,鲁迅、梅兰芳等社会名人,都曾是这儿的常客。

“头往尾巴翘,外形似松鼠,浇汁吱吱叫”,酸甜适中的松鼠鳜鱼一直都是他家的镇店之菜,可以说是百吃不腻。

现在您要想吃这口了,那咱就得上新街口来了~

地址:新街口外大街甲14号

8.曲园酒楼

这也是一家曾开在西单的老字号,曲园酒楼创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北京经营湖南菜最早的老字号,据今已有110多年历史,还有“京城湘菜之一家”的美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曲园才从湖南长沙被请进的北京城。这几十年的工夫,曲园确实随着京城的建设搬了不少回家,可挪到那儿火到那儿。从西单大街到丰台公园、车公庄路口,再到阜外大街。现在,曲园又有了新落脚的地方—展览路48号。


重新开张后的曲园酒楼,除了酸辣肚尖、剁椒蒸鱼头、东安子鸡这样的经典菜,还增添了很多新派湘菜。

地址:曲园酒楼现展览馆路48号

9.烤肉宛

北京经营烤肉的餐馆数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烤肉宛的字号最老,至今已有320多年历史。张大千、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都是这里的常客。

您喜欢文吃还是武吃?



1992年至2002年,这10年里,烤肉宛一直在搬家,从宣武门到西单,再到复兴门内,缸瓦市......直到2004年10月烤肉宛在南礼士路58号重新开业,结束了“漂泊”。

烤肉宛的牛肉火候掌握的特别好,会吃的主儿都知道得把牛肉夹到小烧饼里吃,那味道~就两字,绝了!

地址:南礼士路58号

10.萃华楼

萃华楼的创办者基本上都是从东兴楼饭庄出来的。这里以经营爆、炒、炸、烩、糟制各类山东风味菜点菜肴而著称,菜品讲究精致美观、很快享誉北京,成为了“东兴楼第二”。

现在的萃华楼已经离开了王府井,搬到了崇文门新世界这边,名字里也加上了“小菜馆”这三个字。

像酱爆桃仁鸡、糟熘鱼片、烩乌鱼蛋汤这些招牌菜几乎是桌桌必点。

地址:崇文门外大街3号新世界一期必胜客旁门进坐扶梯到二楼

11.同和居

瓷,您看过《芝麻胡同》么?今年年初的时候小编迷上了这部剧,那时候天天听主人公在那念叨同和居,弄得我可馋糟熘鱼片和银丝卷了,还有那招牌菜—三不沾!

同和居饭庄是咱北京较早经营鲁菜的老字号,开业于清代道光二年,原址在西四南大街北口(西四牌楼西南角一四合院内)。如今,分店已遍布北京。

什刹海店地址:地安门西大街51-2号

12.南来顺

南来顺饭庄,创立于1937年。南来顺的小吃大多祖辈相传,口味独特,很难仿造,渐渐的也就创出了牌子。


南来顺饭庄几经变迁,从天桥到菜市口,再到现在的南菜园。小编觉得南来顺在菜市口的那些年,是他家的巅峰,也不是说现在不好吃了,但总觉得差点什么...

它似蜜、烧羊肉、还有糖卷果是南来顺的招牌菜。姜丝排叉更是在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地址:南菜园街12号2楼

13.白魁老号

白魁老号原名叫“东长顺”,开业于清乾隆四十五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白魁”本是当时店主的姓名,由于他 *** 的烤羊肉深得顾客赞赏,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把“东长顺”直接呼作“白魁”,而“东长顺”的名字反倒不为人们知晓。


白魁老号的烧羊肉在过去的北京一直是烧羊肉行中最考究、最为知名的。与“东来顺”的涮羊肉、“烤肉季”的烤羊肉、“月盛斋”的酱羊肉并列,成为北京著名的羊肉“四大家”。曾经位于隆福寺的店,不知道给多少北京人留下了回忆!

交道口店地址:交道口南大街158号

14.便宜坊

便宜坊烤鸭店是北京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庄,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的便宜坊在菜市口米市胡同,当时只是一个小作坊,并无字号,由于该店把生鸡鸭收拾得干干净净,烤鸭、童子鸡做得香酥可口,售价还便宜,很受顾客欢迎,天长日久,这些饭庄、饭馆和有钱大户,就称该作坊为便宜坊。


便宜坊的焖炉烤鸭外酥里嫩,口味鲜美,享有盛誉。比起全聚德,小编更偏爱便宜坊。

哈德门店地址:崇文门外大街16号便宜坊大厦4楼

15.惠丰堂

惠丰堂饭庄始于咸丰八年,原址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街。惠丰堂牌匾由慈禧太后题写,是北京有名的“十大堂”之一。

饭庄以经营山东风味菜驰名,以“烩”菜最为拿手。其中“九转大肠”最为有名。每块大肠色泽枣红,咸甜酸辣、烂而不腻。

翠 *** 地址:海淀区复兴路33号

16.西来顺

西来顺饭庄饭庄创建于民国十九年,原址在有食馆一条街之称的西长安街上,后迁现址。

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来顺刚开张那会儿,买卖十分简单,但一到饭口,不论谁打西来顺门口路过,那烤肉的香味,让人忍不住迈腿进门解解馋。

西来顺的创新菜很多,但最有名的莫过于“马连良鸭子”了。您喜欢吃么?

地址:北新华街116号

17.丰泽园

丰泽园创办于1930年,当时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饭庄的名堂栾学堂、名厨陈焕章辞职,在同德银号老板姚泽圣等人的扶持下,选择了北京前门外煤市街南口济南春饭庄原址,开办了丰泽园饭庄。

1991年,在拆除丰泽园饭庄的原址上开工扩建成丰泽园饭店。


丰泽园的“葱烧海参”之所以出名,一是烹饪技法独特,二是自发海参保证品质。丰泽园是最早采用“糊葱油”、“炒糖色”等技法来烹制“葱烧海参”的,这样做不仅彻底去除了海参的腥味,而且汁少入味,色泽光亮。

地址:珠市口大街83号

18.又一顺

又一顺,创建于1948年8月8日,是京城老字号 *** 饭庄之一。它是东来顺饭庄的一个支派。在营业上承继东来顺风格,以涮羊肉为主,兼营炒菜、小吃。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西单地区改造,又一顺迁到了西城黄寺大街28号。


又一顺有道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名菜—它似蜜。说它普通,是因为很多店都有这道菜,说它暗藏玄机是因为又一顺有自己的绝活儿。他家的它似蜜绝就在于,菜入口香甜回绕,食羊不觉羊,鲜嫩不腥膻。

地址:德外黄寺大街西口28号

19.峨眉酒家

峨嵋酒家是北京川菜老字号,创建于1950年,最初的位置应该在西城太平桥大街,那时候只是一间小门脸儿。

在北京,几乎没人不知道峨眉酒家,“峨嵋派川菜”的菜式主要特点是:根据四川当地传统手法,结合北京人饮食习惯、口味需求而调整创新的川菜。菜式精细,以味见长。他家的招牌菜宫保鸡丁,口感滑嫩、弹牙,味道是荔枝口儿。

地安门店地址:北礼士路58号

除了这些以外,

还有一些没怎么动地儿,

或是一直在原地的馆子。

20.晋阳饭庄

提到晋阳饭庄,不得不提一块牌匾,牌匾上是老舍先生撰写,胡絜青题字的一首诗:“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这里是北京最早一家以经营山西风味菜肴为主的饭店,开业于1959年。



每次您来晋阳,都必点香酥鸭吧?但有这么两道菜,您绝对没吃过~

龙须面油锅炸制后,加上山楂汁和砂糖便是一道龙须面,您是不是没吃过?小编更是之一次听说!

木须鸡蛋炒猫耳朵,要说这些吃食分开,咱肯定都吃过,但合一块儿,还真是新鲜。上面这两道菜,现在来晋阳貌似是吃不到了。

地址:珠市口西大街241号(纪晓岚故居旁边)

21.烤肉季

相传,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北京东通州的 *** 季德彩,在什刹海边的"荷花市场",摆摊卖烤羊肉。等有了一定积蓄后,就在这里买下了一座小楼,正式开办了"烤肉季"烤肉馆。


烤肉季之所以旧负盛名,是因为它选料十分严格,用的是黑头、团尾的“西口”绵羊,全羊仅选用上腿和后腿两个部位;切肉也有独到之处,烤肉 *** *** 也特别讲究。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东沿14号

22.砂锅居

砂锅居创建于清乾隆六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砂锅居开业之初叫“和顺居”,因当年用一口据传是明代年间的特大砂锅,煮卖上好猪肉。久而久之,便有了“砂锅居”这样的名字。

汤味浓厚、肉质鲜嫩的砂锅白肉是砂锅居的招牌菜。与东北酸菜白菜不同,砂锅居的白肉不带皮,肉片切的更是薄如纸,蘸肉吃的小料也非常有特色。

地址:西四(缸瓦市)南大街60号

23.天兴居

天兴居炒肝店,于清朝同治元年在前门外鲜鱼口开业。

炒肝是将京味小吃“白水杂碎”中的心肺去掉,用除去腥臭味洗净的猪肠猪肝为原料,加上葱、姜、蒜末酱色和勾芡,定名“炒肝”。稀稠适度,吃时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着碗边转着喝,别有一般风味。





地址:鲜鱼口街81-83号

24.都一处

提起都一处,闯入老北京脑海里的肯定有两词:“乾隆”和“烧麦”。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

同治年间又增添了烧麦,其特点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 抗战时期,都一处虽幸免没倒闭,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获新生的都一处烧麦馆,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地址:前门大街38号(大栅栏东口)

25.东来顺

在北京有句歇后语叫:“东来顺的涮——真叫嫩”。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创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 *** 。早些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再后来又增添了馅饼和羊杂等等。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


1914年,东来顺增添了爆、烤、涮羊肉和炒菜,同时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等到三四十年代,东来顺的涮羊肉己驰名京城。在爆、烤、涮的基础上更是总结出一套具有独家风味的熘、炸、扒、炒等烹调技法。


看过去东来顺这肉,切得多好。

王府井店地址:王府井大街138号北京apm5层542-547

26.玉华台

早些年,玉华台可没少搬家,可他搬到哪老主顾就追到哪,丝毫没有被距离影响。




都知道吃淮扬菜必点狮子头。来玉华台的清炖狮子头,您白嘴吃一整个,也不会觉得肥腻。但有瓷和小编说,他家的狮子头现在也差点意思了...



地址:马甸桥裕民路裕中西里小区23号楼

27.全聚德

全聚德,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有“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来北京要上全聚德吃一次烤鸭,就跟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

前门店是全聚德的起源店,有百年的历史了。您可比跟我挑理儿啊,知道您不爱上前门去,也不爱吃全聚德。但小编觉得这文章里还是得提一句他,要不总觉得差点意思。


全聚德首创的挂炉烤鸭,色香味都不次于原来的焖炉烤鸭。而且在全聚德厨师的手中,鸭子全身都变成了宝贝。历代厨师在 *** 烤鸭的同时,利用鸭膀、鸭掌、鸭心、鸭肝、鸭胗等原料,精心创制了各种美味的冷热菜肴。

但如今不管是味道还是用料,

都已大不如前了...

地址:前门大街30号

行了,今儿就聊到这儿了,

我得赶紧擦擦哈喇子去了!


这些饭店的名字真有创意,老板是怎么想出来的?也不怕吓走客人?

现在的大饭店小饭店那么多,没有点创意根本就无法在美食界立足,估计早就被挤掉了!虽然饭菜的味道占有很大的原因,但人们都是看到店面才会进去品尝菜系的,所以店面和店名不能太普通,所以饭店老板为了吸引顾客,在给饭店起名字的时候绞尽了脑汁,结果起了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名字出来,看看你见过哪个?

本就是一家普通的拉面馆,老板给饭店起了个名字叫做牛B拉面,在加上一块特别扎眼的红色牌匾,想不吸引人都做不到

这是一家普通的烧烤店,但是老板却给烧烤店取了这样的名字,立马就不一样了,让人看一眼就会记住

这个饭店应该是做鸡肉的,鸡肉一炖,立马就饱了,没毛病,还很押韵呢!

很多朋友约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会说在上次那家菜馆,虽然此意思非彼意思,但很多人都会以为是这家饭店,想必生意不会差吧?

这是一家糖果店,老板竟然能想到历史人物唐太宗,还武则天呢!

这是一家茶馆,名字取得倒也是创意,井水的井,茶叶的茶,取名井茶局,也可以理解成警察局,如果有人和你说去“警察局”喝杯茶吧,你敢去吗?但创意却是不错的

刘德华都出来了

锅富城涮火锅,四大天王还差两个

这家饭店经营早餐和中餐,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呢,小孩子估计都不敢来了

如果长得好看就可以免单了,美女们约起

这个店名估计没有人愿意去吧,因为没有人愿意当 *** 丝啊,难怪关门了呢!

醉仙居、得月楼、洞天春,阜阳名噪一时的饭馆提起名字让你流口水

对于热衷美食的吃货来说,我和小伙伴们一样,宁愿饿着肚子,也愿意和大家一起聊聊古颍州街巷子的美食。

据史书以及地方志记载:清末,阜阳城区茶楼、酒楼有10余家,让老阜阳人津津乐道的要数醉仙居、四喜喽、宴喜楼、得月楼、太平春、洞天春,和合楼,义兴楼、新武楼、联兴居、小有天、小金鼎等。

然而,随着老阜阳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美食的热衷却依旧痴心不改。

时至民国时期,在阜阳有菜馆子30余家,最富有盛名的会春园,是本地官绅出入场所,其烹饪技术高,菜谱名目新奇,加之四时菜肴,可谓盛极一时:春有桃花鲫,夏有荷叶肉、炸荷花、芙蓉海参,秋有桂花鱼、菊花锅,冬天有冬笋、雪里红,此外如冰糖东坡肘子,豆蔻蒸肉等。

此时的民间面食名点更是令人叫绝,如开花大馍、朱家带汤包子、老温鸡丝面条,白和尚大卷子馍、刘上台油馅馍等等,不胜枚举。

改革开放以后,个体饮食业更是遍地开花。

在阜阳,这个地处我国南北的淮河平原一带,其美食更是兼具南北风味,以面食花样尤其丰富,地方特点鲜明,仅馍类就有枕头馍、大卷、高庄、煎饼、锅魁、汤包、蒸糕等10多种。

更有这些已经少有人知道的名菜名谱:铁扒鸡、脱骨鸡、清蒸鸡、满架鸡、甲鱼烧鸡、

、辣子鸡、烧鸡、板鸡等等,数不胜数。

地方小吃更是灿若繁星:油茶、馓汤、麻糊、醋溜凉粉、烤红薯、鸡汤豆腐脑、豆芽卤面、千层酥等。

指尖记录下这些值得回忆的美食文稿,边品味,边感觉我是真的饿了。

夜来小厨一把锅铲一把勺子,一晚家庭小夜宵,还是胃暖心田的。

明日再聊。

美食地图:民间餐饮“三巨头”三足鼎立,东西南北各有所好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今天不笑谈风月,我们只小说吃喝。

中国幅员辽阔,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格局自古有之,故而地区之间有着天然的饮食文化差异。

1

南米北面之格局犹存

先说主食。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的主食偏好呈现出明显的“南米北面”特点。随着种植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这种差异如今虽然不再泾渭分明,但整体格局依然存在。

在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米面分界线十分明显,但并非铁板一块。例如,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很流行吃面,而东北的辽宁、吉林地区,则有米面平分秋色之势。

这或许与历史有一点点关系。在两宋时期,由于游牧民族频繁南下,南宋迁都临安,北方人的饮食习惯随大量百姓南迁而来。无独有偶,随着部分爱种水稻的朝鲜人在近代北迁,曾经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东北如今已是优质大米的生产地。

2

国民小吃之三足鼎立

除了主食差异,地方传统小吃在布局上也各有特色,以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和兰州拉面为例。这三类小吃店的数量极多、且处于同一数量级,堪称“三大国民小吃”。但其流行地的空间分布则各有特点。(说明:我们研究的是餐厅名称中完整包含“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或“兰州拉面”字样的餐厅,不包含“马子禄牛肉面”等真*兰州拉面餐馆。)

沙县小吃,讲究品种丰富、经济实惠,起源于福建闽中,其在福建、浙江一带的餐厅中占比也更大。

黄焖鸡米饭,号称“非砂锅不可”,起源于山东济南,其流行之地也多在山东及其附近的河南、安徽、江苏一带。

牛肉拉面,千揉百和始有滋味,起源于甘肃兰州,至于其风靡之地嘛,呵呵。

比较上面三图可知,沙县小吃和黄焖鸡米饭以发源地为大本营向外辐射,说得上“富贵不忘本”;而兰州拉面虽然发源于内陆城市兰州,却流行于东南、东北,可谓“墙里开花墙外香”。

假如我们以各省最多的“国民小吃”种类来划分三大“国民小吃”的相对势力范围,会看到怎样的一副图景呢?

三大小吃角力激烈,形成当代小吃界“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南部地区尽归“沙县小吃”,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半归了“兰州拉面”,中原和西部地区则大半归了“黄焖鸡”。有意思的是,遥隔一条蓝色拉面带,新疆也加入了黄焖鸡的阵营。可能因为,黄焖鸡毕竟是大盘鸡的好兄弟吧……

3

鸡鸭鱼牛之各有所好

苏州才子金圣叹临终有言:“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滋味。”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吃”尤其是“吃肉”这件事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食用肉类粗略分为家畜(猪牛羊等)、家禽(鸡鸭鹅等)、水产(鱼虾海鲜等)三类。

对于体型较大的家畜类,各地人民的偏好差异并不算大。

体型较小的家禽类肉食,在北方人更受欢迎,且“家禽类”流行地图与“黄焖鸡”流行地图高度相似。难道是鸡肉撑起了半边天?

至于水产,则是“水越多的地方越爱吃鱼”。无论江河湖海,仿佛离水越近越鲜美。所谓近水楼台先得鱼,东部沿海和长江黄河流域地区的人们明显更有口福。

如果这三者在中国地图上相遇,又会引发怎样的激烈竞争?

饭店名字大全集图片,饭店名字大全100个-第1张图片-

我们采用与“三大国民小吃相对势力划分”相同的 *** 划分了三大类肉食的势力范围。可以看到,地域的影响仍然很大。整体来说,北方多陆地肉食,南方多水产。当然,号称无所不吃的广东人吃起家畜来也毫不犹豫。

4

餐馆名称之小大之辨

生活中我们发现餐馆名称中常有“大”“小”二字,比如各式大排档和小肥羊。所以我们以各地名称中含有大小二字的餐厅数量的比值,衡量各地对大小的偏好程度。结果见下图:(说明:为避免“大同”、“大连”等地名中的“大小”对餐馆起名分析结果有影响,我们从餐厅名称中删除了全国所有省和地级市的名称,然后再进行的词频分析。)

整体来看,京广线沿线爱用大,长江流域则多用小。而且北方人喜用大,显得豪迈;南方人爱用小,更加温婉。

5

餐馆名称之手足情深

除了大小,餐馆取名也多用“哥”“兄弟”“姐”“妹”“嫂”等字样,例如三兄弟饭馆、阿牛嫂桂林米粉、胖哥火锅等。我们将这些餐厅名称笼统归入“哥系”和“姐系”,并计算出各地餐厅取名的“哥姐比”:

本以为北方是称兄道弟,南方是姊姊妹妹。可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北方多用姐,南方常叫哥。结合前面的小大之辨,莫非是北方的大姐,南方的小哥?

6

餐馆名称之东西南北

除了上文提到的南北差异,还有很多方位在餐馆名称中得到体现。(说明:为避免“湖南”、“西安”、“北京”等地名、以及“西餐”、“西点”等餐饮类型中的方位词对餐馆起名分析结果有影响,我们从餐厅名称中删除了全国所有省和地级市的名称及个别名词,然后再进行的词频分析。)

这九大方位中,依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中华”的强烈民族认同感,“中”字获得了餐馆取名方位词的首席。南、西、东北、东分列第2-4位。如果说是牛肉汤、鸭血粉丝汤等撑起了“南”字招牌,那“东北”铁定离不开水饺。

同样 *** 出方位词的相对势力范围图:

可以看到,各地餐馆取名时对方向是认知是比较混乱的:西部爱用“中”字,中部则爱用“西”字;东南沿海爱用“南”字,南部地区爱用“北”字,最北的地方则爱用“东”字……

7

餐馆名称之数字使用

论中国人更爱的数字,一定有“6”和“8”。但在餐馆取名中,这两者并不多见。(说明:为避免“四川”、“六安”、“三明”等地名中的数字对餐馆起名分析结果有影响,我们从餐厅名称中删除了全国所有省和地级市的名称,然后再进行的词频分析。)

上图显示,中国人更爱用来取名的三大数字竟然是“一”“百”“三”。比如一品湘木桶饭、紫燕百味鸡、三顾冒菜……

如果将这十三个数字按等体量分组,划出相应的势力范围,总的来说分布还比较均匀:

8

餐馆名称之“正宗”指数

餐馆通常会对自己的口味进行标榜,要么“好吃”,要么“正宗”。我们统计了各地餐馆名称中含有“正宗”“之一”字样的餐馆比例,绘制出各地餐馆的(自诩)正宗指数地图:

可以看到,广大西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的餐馆总的来说不太爱拿“招牌正统”说事,只要做出来好吃、吃的人买账就成。

而北边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以及南方的广东、江西一带更爱声明自家招牌是之一、最正宗。那么,他们到底在争夺什么“正统”呢?仔细一看,有正宗山东水饺、正宗重庆麻辣烫等等。等等,难道我们之前吃的都不正宗?

小结

以上八大地图就是我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小小解读,当然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没能展现。

所谓肉食者不鄙,不热爱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数据里没有真正的美食,让我们一起在现实中将它们充分挖掘吧。

小餐馆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到底该怎么起?

餐厅名字就是一张名片,名字的好坏关系到品牌传播和辨识度。到底怎么样才能起一个好听又容易传播的店名呢?

除了要有寓意、精准明确外,大家还可以根据一些基本的起名原则来思考。




餐厅起名不出错的四招

品牌起名,基本上沿用四招套路:姓氏起名、地区地域起名、风味做法或食材起名、店名+品类起名。




餐厅取名要追求共鸣

能让顾客看到名字有印象的才是好名字。而这个共鸣,可以是视觉上的,也可以是文化上的。




餐厅起名创意小技巧

餐厅怎么起名呢?其实,可以通过谐音、接地气的情感共鸣、猎奇和姓氏命名等。



小 结

为餐厅取名早已成为高难度技术活。在注册名称满天飞的时候,大家要成功用上一个既符合审美定位商业定位,又朗朗上口的好名字,真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

最后,提醒各位,起名也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低俗化的品牌名尽可能避免,不然不但注册不了,还可能被摘招牌哦。(文章转载自红餐)

盘点各地那些奇葩的餐厅名字,看完笑到胃下垂了……

餐厅名字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名字取得好起的妙可以直接带来顾客,自带宣传光环。所以大家都会绞尽脑汁取一些能自带记忆点,又能吸引顾客的名字。

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来搞笑,哗众取宠的,也有一些剑走偏锋,想一炮而红的。

比如下面这些……

1、餐厅名:大王叫我来巡山

大王叫我来巡山哪啊,咿儿哟哦 !你确定不是孙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2、餐厅名:猪圈火锅

老大说:曾经靠几头猪发家致富,做人不能忘了本……于是

3、餐厅名:虾 *** 烤

嗯,没错!我们店的特色就是虾(瞎)鸡(几)吧(把)烤,爱来不来。

3、餐厅名:国足臭豆腐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俺家的豆腐保证跟国足一样臭,好吃到爆~

4、一个烂人开的店

一听着这名字,就知道老板是个有故事的人……

5、Ta和谁上床了

老板估计是在上一段感情中,被伤得太深。。。

6、太难吃冷锅鱼

妈妈从小教育我说,做人要是实诚。于是我就取了这个名~

7、牛逼炒饭

只想问,这家店现在还活着吗?

8、强煎饭大排档

我小名:强子,我煎的饭简称:强煎饭。你不要想太多,好么?

9、餐厅名:法克鱿

老张:喂喂喂,老王, 在哪儿吃饭呢?

老王:法克鱿

老张:我艹,你骂人干嘛

10、餐厅名:饭卖人口

这怕不是家黑店吧?听着都吓人

11、餐厅名:撑死去球火锅

我让你吃,让你吃,吃饱了就走人吧

12、餐厅名:牛B刀削面

嗯,,估计是那家“牛逼炒饭”的兄弟开的店。。

13、餐厅名:大辫烧烤

这烧烤的味真特别。。一个字:好吃!

14、餐厅名:妈的酸梅汤

本来是想叫:妈妈的酸梅汤,结果少打了一个字。。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还遇到过哪些奇葩的餐厅名字呢?

欢迎评论区讨论~~

标签: 饭店 名字 全集 大全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