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无论是与朋友交流、购物、观看视频,还是进行金融交易,我们几乎都需要与全球各地的服务器通信。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作为这一数字生态系统的基础,不仅连接了我们的设备,还帮助我们揭示了数字世界的地理奥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IP地址位置的各种应用,从 *** 安全到市场营销再到地理信息服务。
1. *** 安全与欺诈检测
IP地址定位在 *** 安全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分析IP地址的地理位置, *** 管理员可以检测到异常活动,如登录尝试、不寻常的交易或来自恶意源的攻击。这有助于预防 *** 入侵、虚假身份验证和欺诈行为。
2. 广告和市场营销定位
广告商可以利用IP地址定位IP数据云 - 免费IP地址查询 - 全球IP地址定位平台来精准定位广告。通过知道用户所在地,他们可以提供与当地相关的广告、特别优惠和活动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广告的效果,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广告费用支出。
3. 内容许可和地区限制
许多在线内容提供商使用IP地址定位来限制或授权用户访问其内容。例如,某些视频流服务可能根据用户所在地提供不同的内容库,而数字图书馆可能需要根据地理位置授权用户访问特定书籍。
4. 基于位置的服务
手机应用和网站可以使用IP地址定位来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这包括天气预报、附近的商店和服务、地图和导航等。这使用户能够获得与其当前位置相关的实用信息。
5. 地理信息系统(GIS)
IP地址位置信息也对GIS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 、商业和研究机构使用IP地址位置来创建地图、分析人口统计数据、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监测环境变化。这有助于城市规划、灾害管理和资源分配。
6. 网站访问控制
网站管理员可以使用IP地址定位来限制或授权特定地理区域的访问。这在国际化的网站和在线商店中很常见,因为它允许他们根据用户所在地调整内容和价格。
7. *** 性能优化
通过了解用户的地理位置, *** 服务提供商可以更好地管理 *** 流量,优化数据传输路径,并确保高效的内容交付。这有助于提高 *** 性能和用户体验。
总之,IP地址位置在数字世界中具有多种重要应用。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利,还为 *** 安全、市场营销、地理信息和地理定位服务等领域提供了有力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IP地址位置信息的应用将继续扩展,成为数字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9 Modbus协议解析 季 #串口通讯概叙SIMATICPLC常用以太网通讯协议有UDP组播和广播。
UDP的直播和广播并不是真正的通信协议,它们只是基于UDP的特殊通信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UDP的直播和广播,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单播的特点。
在正常情况下,PLC之间的通信,例如S7通信、Modbus、TCP等,都是通过单播来发送数据到终端设备,而其他设备则无法收到数据。但是,如果发送的数据是相同的,那么 *** 上的其他设备也希望获得。
如果仍然使用单播,就需要在PLC侧组态多个连接,并调用多个程序块才能实现。这样会增加数据发送方的编程工作。而且,随着接收方数量的增加,相同的数据会在 *** 上发送多个副本,这会浪费数据传输的带宽。因此,单播并不适用于所有应用场景。
那么,有没有一种 *** 可以实现将相同的数据发送给所有需要的设备,同时避免增加编程量和带宽浪费呢?这种 *** 就是直播和广播。
在数据发送侧,只需要组态一个连接并调用一个程序块,数据就可以发送到 *** 上的所有设备,并且在 *** 中只发送一份数据包,可以节省数据传输的带宽和编程资源。实现直播和广播,是通过修改通讯目标的IP地址来实现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广播。广播地址是子网段中主机位全为1的IP地址。例如,常见的192.168.0网段的广播地址是192.168.0.255。广播传输的数据可以被广播域中的所有设备接收。因此,这种情况下广播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终端设备都会接收到广播数据,即使它们并不需要数据。特别是在 *** 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广播数据会大大增加整个 *** 的负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太建议使用广播来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一定要使用广播,我们需要评估 *** 规模和广播数据对带宽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主播。主播地址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段,范围是224.0.0.1到239.255.255.255。 *** 设备,如交换机,如果支持主播管理,会通过IGMP主播管理协议来管理哪些设备属于哪个组。这样,主播数据就可以被转发到属于主播组的成员接口,而其他不属于主播组的设备的接口则不会收到主播数据。与广播相比,主播更适合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因为主播可以通过 *** 交换机管理主播组的成员,避免了数据在 *** 中的泛红传递。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主播需要有支持主播的 *** 交换机才能正常工作。
如果交换机不支持主播,例如工业常用的非网管型傻瓜交换机,由于不支持主播管理,主播数据会在所有端口泛红传递,就像广播一样。因此,在使用主播的场合,一定要注意选择支持主播的 *** 交换机。
了解了广播和主播的特点后,我们来看看西门子的PLC都有哪些设备支持广播和主播?
S7三百四百的CPU可以通过CP卡支持主播和广播,但只能发送不能接收。S71200系列可以通过CP卡实现主播和广播的收发。不过,CPU集成口只能用于广播的收发,不支持主播。S71500系列PLC集成的以太网接口以及C卡、C卡都可以实现广播和主播的收发。
我们在介绍主播时也提到了,为了实现主播的效果,选择交换机时需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需要选择网管型交换机。要了解交换机是否支持主播管理,可以查看交换机是否支持IGMP Snooping。对于西门子的Skylins交换机Skylins XC200以上版本都支持主播管理。
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因为随着软件和硬件的更新,这些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以手册为准。
Modbus协议详解2:通信方式、地址规则、主从机通信状态首先我们要清楚:Modbus是一种串行链路上的主从协议,在通信线路上只能有一个主机存在,不会有多主机存在的情况。虽然主机只有一个,但是从机是可以有多个的。
Modbus的通信过程都是由主机发起的,从机在接收到主机的请求后再进行响应,从机不会主动进行数据的发送。并且从机之间也不会互相发送数据。
1、Modbus的地址规则
Modbus中的每个从机为了能在通信时被主机识别,都会有一个地址,也称为从节点地址。
从节点地址对从设备而言必须是唯一的,在总线上也只能有唯一的一个设备地址,即从机设备的地址在总线上也不能冲突。
从机是有唯一的设备地址的,而主机本身是没有地址的。
Modbus支持的寻址空间为256个,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给子节点使用的地址范围是1 ~ 247,248 ~255是被保留着的。非常重要的一点,0是广播地址,所有的子节点都必须要能够识别广播地址。
2、Modbus的通信模式
Modbus的通信模式有两种:单播模式和广播模式。
(1)单播模式
单播模式:主机要访问某个子节点的时候,是通过子节点的地址进行的一对一的访问方式。子节点在收到主节点发过来的请求以后,根据请求的类型完成相应处理后,子节点会向主节点返回一个报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答”。示意图如下:
从上图中是可以看到的:主节点通过发送请求命令到从节点,从节点会从总线上接收到来自主节点的请求,然后解析主节点的请求指令,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然后再给主节点的请求作出一个回应,便完成了一次单播通信的过程。
其实大家应该也能看到:在单播模式下,一个Modbus的事务它包含了两个报文,一个是由主机主动发出的“请求”报文,另一个是由从机返回的“应答”报文。
并且主机能准备访问到某个从机是通过从机的唯一地址实现的,从机识别主机发出的指令是否是发送到自己这边的,也是通过从机的唯一地址进行甄别的。
(2)广播模式
广播模式是主机用于向总线上的所有的从机发送请求的指令。
主机的广播指令一般都是用于写命令的,对于来自于主机的广播指令,从机是不需要进行应答的。广播模式的示意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播模式时单向的,主机发送出广播指令,而从机不再对广播指令进行应答,数据流只在一个方向上流动。
注意:总线上所有的从机都必须要能够识别主机的广播指令,并且地址0是用于广播的,不能作为从机的地址。
3、主从机的状态特征
既然Modbus是主从机的通信模式,那么在通信过程中就需要清楚主从机之间的状态,通过状态去理解Modbus的通信流程。
(1)主机的状态特征
如下图:
根据上图可以分析得到主机的通信过程的一些信息:
1)"空闲" = 无等待的请求。 这一般是在初始上电之后所处的状态。 主机只有在"空闲"状态才能发送请求。发送一个请求后,主机会离开"空闲"状态, 进入“忙”的状态,此时不能再发送其他的请求。
2)当单播请求发送到一个从机上,主机将进入"等待应答" 状态, 同时一个临界超时定时计数器会启动。这个超时称为 "响应超时"。 它避免主节点永远处于"等待应答" 状态。 响应超时的时间依赖于实际的应用场景。
3)当收到一个应答时,主节点在处理数据之前检验应答。在某些情况下,检验的结果可能为错误。如收到来自非期望的子节点的应答,或接收的帧错误,响应超时继续计时;当检测到帧错时,可以执行一个重试。
4)响应超时但没有收到应答时,则产生一个错误。那么主节点会重新进入”空闲” 状态, 并发出一个重试请求。重试的更大次数取决于主节点 的设置。
5)当广播请求发送到串行总线上,没有响应从子节点返回。然而主节点需要进行延迟以便使子节点在发送新的请求处理完当前请求。该延迟被称作 "转换延迟"。因此,主节点会在返回能够发送另一个请求的“空闲”状态之前,到" 等待转换延迟"状态。
6)在单播方式,响应超时必须设置到足够的长度以使任何子节点都能处理完请求并返回响应。而广播转换延迟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使任何子节点都能只处理完请求而可以接收新的请求。 因此,转换延迟应该比响应超时要短。
帧错误常见的有:对每个字符的奇偶校验、 对整个帧的冗余校验。
(2)从机的状态特征
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知道:
1)“空闲” = 没有等待的请求。 这一般是初始上电后的状态。
2)当收到一个请求时,子节点在处理请求中要求的动作前要先检验报文包。当检测到错误时,必须向主节点发送应答告知错误。(错误包含:请求的格式错误、非法动作、非法的访问地址......)。
3)当要求的动作完成后,单播报文要求必须按格式应答主节点。
4)如果子节点在接收到的帧中检测到错误, 则没有响应返回到主节点。
5)任何子节点均应该定义并管理 Modbus 诊断计数器以提供诊断信息。通过使用 Modbus 诊断功能码,可以得到这些计数值。
最后再补充一个主从机的通信时序图:
上面的时序图中描述的就是上面所说的主从机状态特征,对比来看就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工信部: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 *** 层面的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条件针对网友提出的“ *** 号码归属地更改”建议,工信部近日给出了官方回复。
此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工信部留言称,“现在 *** 都是实名制, *** 号绑定的银行卡及一些主流的软件较多,更换号码后造成一系列问题,也给各部门增加工作量。全国流动人口较大,现在都可以携号转网了,省外归属地更改何时落实。希望领导能尽快落实 *** 号外省归属地更改业务,给老百姓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
对此,工信部9月11日回复称,“移动 *** 号码归属地是基于归属位置寄存器的 *** 技术概念,其变更与 *** 架构及设施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 *** 层面的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条件,有关分析您可登陆我部官网(https://www.miit.gov.cn/zwgk/jytafwgk/art/2020/art_08d5ae3929a04c849276db869415a0ff.html)查看。关于部分基础电信企业提供的省内跨地市变更服务是基于其业务支撑系统对用户的资费、服务等进行调整,并未实现移动 *** 号码归属地 *** 层面的变更。”
工信部在回复中表示,后续,我部将持续跟踪 *** 技术发展趋势,将用户对移动 *** 号码归属地变更的需求,作为未来 *** 架构演进需要考虑的因素,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在具备条件时逐步实现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目标。
I2C通讯不了?是不是硬件有问题?做硬件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通信接口也会出现,I2C自然也不例外。假如遇到I2C没反应,那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软件工程师说,我软件都已经配好了,但是就是读写不到数据,是不是硬件有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了解I2C的通信时序,我们可以通过示波器抓取通信的波形,看是否满足通信时序要求,主机有没有发送数据?I2C通信地址对不对?如果主机有发送数据,从机是否有正常应答?通信信号质量是否OK?如此这般,一般是能够查到问题在哪里的。
基于上面的问题,这会要求我们掌握I2C的通信时序。毕竟,你只有知道它是长什么样子,你才能知道它对不对。下面就简单介绍下I2C的通信时序。
概述
I2C总线是一种十分流行并且强大的总线,其多用于一个主机(或多个)与单个或多个从设备通讯的场景。图1表明了多种不同的外设可以共享这种只需要两根线便可以连接到处理器的总线,相对于其他接口来说,这也是I2C总线可以提供的更大优势之一。
这篇应用笔记的目标是帮助用户理解I2C总线是如何工作的。
图1展示了一个典型的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I2C总线,其上挂载了多种从设备。作为I2C主机的从微控制器控制着IO拓展、不同传感器、EEPROM、多个ADC/多个DAC、等等。所有这些设备只需要通过来自主机的两根引脚来控制。
电特性
I2C总线使用开漏输出控制器,在同一线路上带有一个输入缓冲器,这样便可以允许在单根数据线上实现双向数据流传输。
用于双向通讯的开漏极
开漏输出极允许将总线上的电压拉低(大多数情况下是到地),或释放总线以允许其被上拉电阻拉高。当总线被主机或从机释放,线上的上拉电阻负责将线上电压上拉到电源轨。由于并没有设备可以在总线上输出高电平,这也就意味着总线在通讯中,将不会碰到一个设备输出高,而另一个设备试图输出低所导致的短路问题(电源轨到地)。I2C总线要求处于多主机环境下的单个主机在输出高而读回的实际总线电平为低时(这意味着另一个设备拉低了它)中止通讯,因为另一个设备正在使用总线。采用推挽输出方式的接口就没有这么自由了,这也正是I2C总线的一个优势。
图2展示了位于SDA/SCL线上的主从设备的内部简化结构,其由一个用于读取数据的缓冲器,以及一个用于发送数据的下拉场效应管组成。一个设备只被允许拉低总线(规定为短路到地)或释放总线(对地呈现高阻态)以允许上拉电阻拉升总线电平。当处理I2C设备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阐明:没有设备可以保持总线为高。这个特性使得双向通讯得以实现。
开漏极拉低
正如前面章节所述,开漏输出只能将总线拉低,或者释放总线然后依靠上拉电阻拉高总线。图3展示了总线拉低时的电流流向。当逻辑电路想要发送一个低电平时,其会使能下拉场效应管,场效应管会通过短路到地的方式拉低线路。
开漏极释放总线
当从机或主机想要传输一个逻辑电平高,它只能通过使能场效应管的方式释放总线。这将会使得总线处于浮空状态,同时上拉电阻将会将总线电平拉高到供电轨,此电平被当作高电平看待。图4展示了电流如何流过用于拉高总线的上拉电阻。
I2C接口
I2C的常用操作
写位于I2C总线上的从机
要在I2C总线上执行写操作,主机会发送一个START标志以及从机地址到总线上,并且将最后1位(读写位)设为0以表明这是写操作。当从机发送应答位之后,主机便发送希望写入的寄存器地址。从机再一次应答,通知主机从机已准备好。这之后,主机开始发送寄存器数据到从机。当主机发送完所有需要发送的数据(有时只是一个字节),其将会通过发送STOP标志结束通讯。
图8展示了一个写入单个字节到从机寄存器的例子。
读位于I2C总线上的从机
从从机读取数据与写入数据类似,但是有一些额外的步骤。
为了读取从机,主机必须先指示从机自己想要读取哪个寄存器。这一步通过执行与写操作类似的开始通讯步骤完成,发送读写位为0的设备地址(意味着一次写操作),紧跟着希望读的寄存器的地址。一旦从机应答了此地址,主机将会再一次发送START标志,并发送读写位为1的设备地址(意味着一次读操作)。这时,从机将会应答读请求,同时主机释放总线但是保持到从机的时钟供应。在通讯流程的这一部分,主机将会作为接收方主机,同时从机将会作为发送方从机。
主机将会继续发送时钟脉冲,但是会释放SDA线以便于从机传输数据。在每个字节数据的结尾,主机将会发送一个ACK到从机,让从机知道主机准备好接收更多的数据。一旦主机接收完成期待的字节数量,它将会发送一个NACK,通知从机终止通讯并要求从机释放总线。紧接着主机将会发送一个STOP标志结束通讯。
图9展示了从从机寄存器读取单个字节的例子。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为什么要并用域名和IP地址?在互联网世界中,域名和IP地址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域名是一个易于记忆的名称,用于标识网站的位置而IP地址则是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符用于在 *** 中定位设备。
首先,域名的存在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访问网站。相比于记住一串复杂的数字IP地址,用户只需记住一个与网站相关的名称即可轻松地访问该网站。域名的好处在于它具有可读性和易记性,使得用户能够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网站。查IP地址位置:https://www.ip66.net/?utm-source=LJ&utm-keyword=?1146
其次,IP地址是 *** 通信的基础。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系统需要将其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以便在 *** 中定位该网站的服务器。IP地址可以确保数据包从源设备正确地传送到目标设备,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IP地址是 *** 通信的一种必要工具,它帮助 *** 设备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域名和IP地址是互联网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域名提供了易记和可读的标识,方便用户访问网站而IP地址则是 *** 通信的基础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定位设备的准确性。通过并用域名和IP地址,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达哥讲 *** 】第4集:80% *** 人不懂的VLAN通信原则和规则学 *** 的人,VLAN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这么些年来,在几十个读者群所提的问题中,如果要统计的话,关于VLAN方面的问题可能将近占了三分之一,特别是涉及到对VLAN通信原理理解方面的配置问题。
1. VLAN的引入背景
VLAN技术的引入主是为了解决传统二层交换 *** 存在的以下问题。
- 广播域过大,域中广播报文太多影响 *** 性能。
传统的二层交换 *** 是以IP网段(IP *** 或IP子网)进行划分的。在同一IP网段的所有设备都在同一广播域中,这样每个设备发送的广播报文都将在整个IP网段进行传播。如果广播域过大(设备较多),过多的广播报文会严重影响 *** 性能。有了VLAN后,可以根据需要把同一IP网段中的任意位置的设用户加入同一VLAN中(参见图1),随意缩小广播域,减小广播报文对 *** 性能的影响。
图1
- 无法为同一IP网段的部分设备精准部署安全策略或QoS策略。
如果没有VLAN,则安全策略和QoS策略只能以IP网段或个别IP地址进行流过滤,这样很难做到对随机的小范围用户精准部署、实施这些策略。有了VLAN后,就只需把需要实施相同策略的用户加入同一VLAN即可。
- *** 安全脆弱、健壮性不强。
在传统的同一IP网段二层交换 *** 中,各设备间可以直接进行二层互访,这样有时不能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同时,同一二层交换 *** 中的任意一台设备发生了故障都有可能影响整个交换 *** 中的用户通信。划分了VLAN后,不同VLAN中的用户直接二层隔离,不能直接进行二层互访,提高了 *** 安全性。同时一个VLAN中的 *** 故障,也不会影响另一个VLAN中的用户通信,提高了 *** 健壮性。
2. VLAN通信原则
VLAN的配置看似很简单,但要真正进行正确的配置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先懂得VLAN的通信原理。VLAN通信主要涉及到VLAN的注册、交换机端口的VLAN加入、交换机端口的PVID(端口VLAN ID)、交换机端口的VLAN标签添加和剥离操作等方面。要确保同一VLAN内用户的二层通信成功,首先要满足以下原则:
- 通信路径中各交换机上都要注册(可以是手动注册,也可以自动注册)通信双方所加入的VLAN。
- 通信路径中各交换机端口都要允许帧中所携带的VLAN标签所对应的VLAN通过,即各交换机端口都要加入对应的VLAN。
在华为交换机中,加入的方式可以是Access、Trunk或Hybrid方式,这三种加入方式的VLAN帧收发原理将在本课程后面介绍。
- 如果帧中有多层VLAN标签,则仅按外层VLAN标签进行转发,则其它VLAN标签仅作为帧的数据部分。
- 所有的标签剥离操作均是从本交换机端口向对端设备发送数据帧时发生,在启用了VLAN的交换机内部所有数据帧均是带有VLAN标签的。
3. 交换端口类型及VLAN标签操作
在华为交换机中,二层端口分为Access、Trunk和Hybrid三种类型。其实这三种交换端口都存在一个PVID,Acess端口的PVID就是该端口所加入的缺省VLAN,Trunk和Hybrid类型端口因为可以加入多个VLAN,所以它们的PVID是可配置的。在VLAN帧的发送和接收中,这三种类型的交换端口对VLAN标签的操作方式各有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接口类型 | 对接收不带标签的报文处理 | 对接收带标签的报文处理 | 发送帧处理过程 |
Access接口 | 接收该报文,并打上缺省的VLAN ID(即PVID)。 | 当VLAN ID与缺省VLAN ID相同时,接收该报文;当VLAN ID与缺省VLAN ID不同时,丢弃该报文。 | 先剥离帧的PVID标签,然后再发送。 |
发送的帧总是不带VLAN标签 | |||
Trunk接口 | 打上缺省的VLAN ID,当缺省VLAN ID在允许通过的VLAN ID列表里时,接收该报文,否则丢弃该报文。 | 当VLAN标签对应的VLAN在接口允许通过的VLAN ID列表里时,接收该报文,否则丢弃该报文。 | 当VLAN标签对应的VLAN与PVID相同,且是该接口允许通过的VLAN ID时,剥离VLAN标签,发送该报文,否则保持原有VLAN标签不变,发送该报文。 |
l PVID仅当收到不带VLAN标签的帧,或者帧中VLAN标签对应的VLAN ID与PVID相同的帧时起作用,其它情况均不用考虑端口PVID l Trunk端口缺省情况下仅允许了VLAN 1的帧不带标签通过 | |||
Hybrid接口 | 打上PVID标签,当缺省PVID在允许通过的VLAN ID列表里时,接收该报文,否则丢弃该报文。 | 当VLAN标签对应的VLAN ID在接口允许通过的VLAN ID列表里时,接收该报文,丢弃该报文。 | 当VLAN标签对应的VLAN ID是该接口允许通过的VLAN ID时,发送该报文。可以通过命令设置发送时是否携带VLAN标签。 |
l PVID仅当收到不带VLAN标签的帧时起作用,其它情况均不用考虑端口PVID。数据帧是否会剥离VLAN标签发送与PVID无关,需手工指定 l Hybird端口缺省情况下仅以不带VLAN标签方式允许VLAN 1的帧通过 |
4. VLAN内通信规则及示例
同一IP网段、同一VLAN内的用户间通信依然是依据MAC地址表进行转发的,但此时的MAC地址表中与非VLAN场景下的MAC地址表相比,增加了一个“VLAN ID”字段。帧转发的规则如下:
- 如果帧中“目的MAC地址”+“VLAN ID”字段与本地的MAC表中某一表项匹配了,且三层转发标志未置位,则进行二层交换,会直接将报文根据MAC地址表的出接口发出去。
- 如果帧中“目的MAC地址”+“VLAN ID”字段没有与本地MAC地址表中任意表项匹配,则向除帧接收接口外的所有其它允许对应VLAN通过的接口泛洪该报文,以获取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说明】三层交换机为VLAN创建了VLANIF接口(作为对应VLAN的网关)中,并配置了IP后,会在交换芯片的MAC地址表中添加该VLANIF三层接口的“MAC地址”+“VLAN ID”字段对应的MAC地址表项,并且该表项的三层转发标志置位(置1),当报文的目的MAC匹配这样的MAC地址表项(相当于匹配了VLAN的网关MMAC地址表项)后,说明需要进行三层转发,继续查找交换芯片的三层表项。其它MAC地址表的“三层转发标志位”置0,仅进行二层转发。
图2中PC1与PC2在同一IP网段,且同在VLAN 2中。假设两交换机上还未建立任何转发表项,现两PC用户要实现二层互访。
图2
因为PC1和PC2均在VLAN 2中,而且连接在不同交换机上,根据前面介绍的VLAN通信原则可知,必须同时在SW1和SW2两交换机上注册VLAN 2。在此仅以手动注册为例进行介绍,即要同时在SW1和SW2上手动创建VLAN 2,并且把连接PC1、PC2的GE0/0/2端口均加入到VLAN 2中,且缺省VLAN必须为2,使得这两个端口在收到两主机发来的不带VLAN标签(通常主机发送的数据帧是不带VLAN标签的)的数据帧时打上VLAN 2的标签。理论上,这两个端口可以配置为Acess、Trunk和Hybrid任意一种类型(根据前面介绍的三种交换端口的VLAN标签操作 *** 可知,它们的配置 *** 是不一样的,在此不作介绍。)但交换机连接主机的端口通常配置为Access类型,缺省VLAN为VLAN 2。这样当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帧后会打上缺省的VLAN 2标签。
同样,根据前面介绍的VLAN通信原则知道,如果不考虑VLAN标签交换,在PC1与PC2的通信路径中各交换机端口必须允许VLAN 2通过,所以SW1与SW2连接的GE0/0/1端口也必须允许VLAN 2通过。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通常是配置为Trunk类型或Hyrbid类型(配置 *** 也不一样),而且为了使得VLAN 2数据帧保持VLAN 2标签(当然,具体是否要保持帧中的VLAN标签不变,要视具体拓扑结构和通信需求而定),必须使通过GE0/0/1端口发送的数据帧保留原来的VLAN 2标签。在此假设SW1和SW2的GE0/0/1端口均配置为Trunk类型,PVID保持缺省的VLAN 1不变,允许VLAN 2通过。
【说明】Trunk端口只要帧中的VLAN标签对应的VLAN ID与端口的PVID不一致则会保留帧中VLAN标签不变发送(前提是端口要允许该VLAN通过)。Hybrid端口发送数据帧时是否保留原来的VLAN标签是通过命令指定的,与PVID无关。
数据帧在通过接口发出时必须进行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在二层交换 *** 的通信中,必须获取目的端的MAC地址。而主机之间的MAC地址获取是通过ARP协议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解析的,所以即使在同一VLAN内主机之间的二层通信也要先通过ARP协议获取目的端MAC地址。PC1与PC2之间的二层通信流程如下:
(1)PC1首先判断目的主机PC2的IP地址跟自己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于是发送ARP广播请求报文,以获取目的主机PC2的MAC地址。ARP请求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字段各位为全1,“目的IP地址 ”字段为PC2的IP地址10.1.1.3。
(2)ARP请求报文到达SW1的接口GE0/0/2后,发现是不带VLAN标签的帧,于是给报文添加VLAN 2的标签(此时的VLAN 2等于该端口的PVID),然后将报文的“源MAC地址”+“VLAN ID”与入接口的对应关系(1-1-1, 2, GE0/0/2)添加进MAC地址表中,生成PC1的MAC地址表项。然后在除入接口GE0/0/2外,所有允许VLAN 2通过的交换机端口上广播该ARP请求报文。
(3)当ARP请求报文从SW1的GE0/0/1端口(Trunk类型)发送时,因为该端口的PVID=1(缺省值),与报文的VLAN 2标签不同,且允许VLAN 2通过,所以直接透传(不剥除报文中的VLAN 2标签)该报文到SW2的GE0/0/1端口。
(4)SW2的GE0/0/1端口(Trunk类型)收到该ARP请求报文后,判断报文的VLAN 2标签对应的VLAN 2是该端口允许通过的VLAN,接收该报文。同时,也将ARP请求报文中的“源MAC地址”+”VLAN ID“和入接口 的对应关系添加进MAC地址表中,生成PC1的MAC地址表项。
【说明】这样,在SW1和SW2两台交换机上都已生成了PC1的MAC地址表项,可直接用于发送到PC1的数据帧的转发。
(5)SW2根据ARP请求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VLAN ID”在本地MAC地址表中进行查找,初始状态下没有找到,于是在除入接口GE0/0/1外,所有允许VLAN2通过的端口上广播该ARP请求报文。但SW2在从GE0/0/2端口发出ARP请求报文前,根据接口的Access配置,会先剥离其中的VLAN 2标签。
(6)PC2收到该ARP请求报文后,将其中的“源MAC地址”(PC1的MAC地址)和“源IP地址”(PC1的IP地址)对应关系记录在ARP表中,生成PC1的ARP表项。然后比较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和自己的IP地址,发现相同,判定原来所收到ARP请求报文是发给自己的,于是向PC1发送ARP响应报文,报文中的源MAC地址是自己的MAC地址2-2-2,目的IP地址为PC1的IP地址10.1.1.2,不带VLAN标签。
(7)SW2的GE0/0/2端口收到ARP响应报文后,同样给报文添加VLAN 2的标签,同时将报文中的“源MAC地址”+“VLAN ID”与接口的对应关系(2-2-2, 2,GE0/0/2)添加进MAC地址表中,生成PC2的MAC地址表项。然后根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PC1的MAC地址)+“VLAN ID”(1-1-1, 2)在本地查找MAC地址表。由于SW2在前面已生成了PC1的MAC地址表项,所以会查找成功,然后根据表项所映射的GE0/0/1端口转发该ARP响应报文。但SW2将向其出接口GE0/0/1转发PC2发送的ARP响应报文前,因为该端口为Trunk类型,且PVID=1(缺省值),与报文中的VLAN 2标签不同,但允许VLAN 2通过,所以直接透传报文到SW1的GE0/0/1端口。
(8)SW1根据收到的ARP响应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VLAN ID”在本地MAC地址表中进行查找,由于SW1也已在前面已生成了PC1的MAC地址表项,所以会查找成功,然后根据表项所映射的GE0/0/2端口转发该ARP响应报文。但因为GE0/0/2端口是Access类型,所以在转发前会剥离报文中的VLAN 2标签。
(9)PC1在收到PC2的ARP响应报文后,依据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源IP地址”字段值生成PC2的ARP表项。
后续PC1与PC2的互访,由于彼此已学习到对方的MAC地址,可以直接进行帧封装了,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直接为对方的MAC地址。这样PC1、PC2发送的VLAN 2数据帧到达SW1、SW2时就可以直接根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在本地查找对应的MAC地址表项,获取转发出接口,同时根据出接口上的VLAN配置决定数据帧是否可以从该端口进行转发。
什么是卫星 *** ,连接世界的无边界通信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卫星 *** 成为了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通信工具。本文将介绍卫星 *** 的定义、原理以及其在紧急救援、军事行动和偏远地区通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卫星 *** 是一种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的设备。与传统的地面通信 *** 不同,卫星 *** 通过与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建立连接,实现了无视地域限制的全球通信。
卫星 *** 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用户通过卫星 *** 设备拨号,信号经过地面站发送到卫星上,再由卫星转发到目标地面站,最终连接到被叫方的卫星 *** 设备。这种通信方式不受地理位置限制,适用于偏远地区、海洋、高山等无法覆盖传统通信 *** 的地方。
卫星 *** 在紧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然灾害、人道主义危机等紧急情况下,传统通信 *** 可能受到破坏或不可用,而卫星 *** 能够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卫星 *** 与指挥中心、其他救援队伍进行实时沟通,协调救援行动,提供紧急救援和援助。
军事行动中,卫星 *** 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战场上,通信是保持指挥调度、情报交流和士兵联系的关键。卫星 *** 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使指挥官能够与部队保持联系,及时传达命令和情报,提高作战效率。
卫星 *** 在偏远地区通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一些偏远地区,传统的地面通信设施无法覆盖,而卫星 *** 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为当地居民提供通信服务。这对于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交流和医疗援助都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 *** 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通信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边界的通信。在紧急救援、军事行动和偏远地区通信等方面,卫星 *** 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卫星 *** 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通信需求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电脑ip地址怎么查看电脑的ip地址是指电脑在 *** 中的唯一标识,它可以用来访问 *** 资源或者与其他电脑进行通信。电脑的ip地址有两种,一种是内网ip地址,一种是外网ip地址。内网ip地址是指电脑在局域网中的地址,它只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使用,比如家庭、学校、公司等。外网ip地址是指电脑在互联网中的地址,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比如访问网站、下载文件等。那么,怎么查看电脑的ip地址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两种常用的 *** 。
之一种 *** 是使用命令行查看ip地址。命令行是一种通过输入命令来控制电脑的方式,它可以显示出电脑的详细的 *** 配置信息。使用命令行查看ip地址的步骤如下:
- 打开电脑,按下“win+R”快捷键,输入“cmd”,然后点击下方“确定”按钮。
- 在页面中输入“ipconfig/all”按下回车按键。
- 在出现的页面中就可以看见ip地址了。其中,IPv4地址就是内网ip地址,IPv6地址就是外网ip地址。
第二种 *** 是使用 *** 状态查看ip地址。 *** 状态是一种通过图形界面来显示电脑的 *** 连接情况的方式,它可以快速地查看电脑的ip地址。使用 *** 状态查看ip地址的步骤如下:
- 在控制面板中找到“ *** 和Internet”,点击下方的“查看 *** 状态和任务”。
- 点击已经连接的 *** ,在 *** 连接状态窗口中,点击“详细信息”。
- 在详细列表里我们就可以看到 *** 的详细IP配置信息。其中,IPv4地址就是内网ip地址,IPv6地址就是外网ip地址。
以上就是关于电脑ip地址怎么查看的两种 *** 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觉得本作品有价值,给小编点个关注吧!足够的关注数,能让我解锁更多的创作功能。谢谢!
西门子200 *** ART做Modbus-RTU从站通讯当其它PLC、人机界面、上位机或串口软件想通过485连接200 *** ART,却没有200 *** ART现成的通讯驱动,那就要用到Modbus-RTU通讯,200 *** ART作为服务器也就是从站,被动的接受主站的指令,下面通过一款非常好用的,也是本人用过的更好串口软件ModScan32,来作通讯测试。
从站指令说明
从站响应设定
状态图表监控及赋值
ModScan32通讯参数设置
ModScan32通讯站号地址功能码数据位设定
ModScan32设定从站数值
ModScan32设定后,对应的PLC的保持寄存器变成对就的设定值
西门子的200 *** ART的Modbus通讯非常的易学,操作起来也很方便,无论是Modbus-RTU还是Modbus-TCP,借助串口助手ModScan32来做通讯测试非常方便,下期将带来200 *** ART的Modbus-TCP从站编程说明,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