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的历史背景,麻婆豆腐的历史故事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43 0
地域风情篇之“天府之国”——麻婆豆腐

成都是四川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样成都也是川菜文化的心脏。成都饮食文化充分体现了川菜文化的精华,成都川菜历史文化深厚,每一阶段的成都川菜文化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麻婆豆腐”已成为最受 欢迎的成都菜肴之一。

【美食文化特点】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也称之为八字箴言。

【美食 *** 介绍】麻婆豆腐是一道非常好吃的家常菜,很多朋友都喜欢吃,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喜欢的朋友。

首先准备麻婆豆腐所需材料:1块豆腐500克、猪肉100克、生姜、小葱、生抽、老抽、大蒜、花椒各15g、豆瓣酱30g、食用盐 3g、鸡精2g、水淀粉 20g、食用油50g。其次将葱、姜、蒜洗净,葱切葱花,肉、姜、蒜剁沫备用,豆腐洗净后再切成半个麻将牌大小的小方块。

锅内加清水,放1克盐,水烧开下豆腐,焯水捞出备用。锅内再下20克食用油,大火将油烧至8成热,放入花椒、姜、蒜、葱及豆瓣酱30克,大火翻炒至8成熟,锅内加清水,盐2克,鸡粉2克,老抽10克。

最后大火翻炒均匀后,下豆腐开始煮,尽量不要翻炒。中火煮3分钟,加炒好的肉沫。放水淀粉勾芡,翻炒均匀即可,再用葱花点缀 一下可以让麻婆豆腐看起来更加让人有食欲。出锅之后就可以吃了,一道特别美味的麻婆豆腐就这样做好了,香嫩爽口。

【美食营养介绍】 麻婆豆腐适合湿热体质的人食用,特别是夏季适当食用能起到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解毒化湿的作用。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铁、磷、钙等营养元素,人体摄入后可 以补中益气、增精添髓。如果把麻婆豆腐和适量白米饭搭配,就有减脂,燃脂,提高人体代谢的功能。

【美食总结】成都文化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麻婆豆腐是成都人的家常菜,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此菜的特色是以“烧”法烹之,在雪白细嫩的豆腐上、点缀着棕红色的牛肉末和油绿的青蒜苗,外围一圈透亮的红油,如玉镶琥珀,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的独特风味。

  • 以上内容美食文化特点、 *** 介绍、营养介绍、总结摘自于百度;(图片源自于 *** )

胖瘦食安圈,美食来相见。

文:?星星


原创:胖瘦食安圈

2022年:第065期

麻婆豆腐的前世今生,边吃边看嘛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主要原料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麻婆豆腐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南方做法多数会放些许肉末,而北方就是单纯的放置辣椒和花椒。

此菜大约在清代同治初年(1874年以后),由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为陈刘氏脸上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发明的烧豆腐就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麻婆豆腐(25张)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著)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兴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麻婆豆腐和背后的故事

来源:陈麻婆豆腐(人们习惯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老板娘脸上有少许麻点,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桥边常有贩夫走卒在此歇脚、打尖,故而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穷苦劳动者。一天,一位来万福桥歇脚的“油脚子”(贩油的脚夫)买来两块豆腐和一点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便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其烹制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陈氏所烹的豆腐由此扬名。据《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就已被列为成都著名食品。

下面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做的吧:

第1步

原料准备:豆腐250克,猪肉50克,朝天椒15克,葱适量。

第2步

调料准备:盐、鸡精、豆瓣酱、老抽、辣椒粉、花椒粉、辣椒油各适量。

第3步

食材处理:1、豆腐洗净,切四方块;

2、猪肉洗净,切末备用;

3、葱洗净,切末备用;

4、朝天椒洗净,切末备用。

第4步

做法演示:1、锅烧热,注油,煸香肉末、朝天椒末;

2、倒入料酒、下豆腐,注入适量水;

3、加豆瓣酱、老抽、盐、辣椒粉拌炒2分钟;

4、出锅前倒入花椒粉、鸡精、葱末和辣椒油炒匀即可。

小常识:麻婆豆腐是川菜麻辣味典型名菜,虽简单易做,但要达到“麻、辣、烫、酥、嫩”,色、香、味俱全的标准,在 *** 过程中也还有些小讲究:

1、豆腐的前期处理很重要。豆腐块须用沸盐水浸泡,水温应保持在70℃左右,才能保证豆腐质嫩并有效去除其石膏味、豆腥味,并且在烧制的过程中有棱有角,不易碎。

2、碎肉一定要煸炒至酥香,一粒粒,入口香酥。豆腐入锅后应少搅动,保持块形完整。

《麻婆豆腐》的典故

清朝同治年间,成都北郊护城河上,万福桥头有一家经营小吃的无名小店,因饭热菜香,经济实惠,引来不少客人,店主陈氏因脸上长有几颗麻子 人送绰号陈麻婆,它烹制的豆腐又麻又辣又香,独具风味,生意越做越红火,远近闻名。顾客为了区别于其他的烧豆腐,称其麻婆豆腐,后来为了招吸引更多的顾客,该店干脆改为陈麻婆豆腐店,现在此菜已成为川菜中驰名世界的菜品之一。




经典美食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中国川菜中的经典菜品之一,起源于四川成都。下面是麻婆豆腐的历史背景、自制过程以及一段对麻婆豆腐的赞美:


历史背景: 麻婆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相传一位名叫陈麻婆的川妇在成都开了一家小吃店,她做的豆腐麻辣可口,深受顾客喜爱。陈麻婆的豆腐店因此闻名遐迩,后来这道菜品也被称为麻婆豆腐。

自制过程: 材料:

嫩豆腐:300克,牛肉末:100克,辣豆瓣酱,葱姜蒜,料酒,鸡精,盐,食用油,辣椒粉,豆瓣酱,豆瓣酱油,鸡精,水淀粉



步骤:

  1. 将嫩豆腐切成小块备用。
  2. 热锅冷油,加入葱姜蒜爆炒出香味。
  3. 加入牛肉末煸炒至变色。
  4. 加入辣豆瓣酱、豆瓣酱油、料酒、盐、鸡精炒匀。
  5. 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加入豆腐块煮熟。
  6. 最后加入水淀粉勾芡,撒上辣椒粉,翻炒均匀。
  7. 装盘后撒上葱花即可。

麻婆豆腐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川菜经典,豆腐嫩滑入口,配上麻辣浓郁的调料,带给人们一种口感上的享受。它的辣味浓郁,麻感十足,吃起来辣而不燥,麻而不腻,让人胃口大开。麻婆豆腐的麻辣味道和豆腐的绵软口感完美结合,给人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道美味的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代表了川菜独特的风味和魅力。无论是在川菜馆还是家庭聚餐中,麻婆豆腐都是一道备受欢迎的菜品,让人回味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麻婆豆腐”:揭开一段神秘的故事

麻婆豆腐是一道四川传统美食,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麻婆豆腐的 *** *** 。

材料:

豆腐、瘦肉末、豆瓣酱、辣椒粉、花椒粉、葱姜蒜、盐、鸡精、料酒、生抽、淀粉、水、油。

步骤:

1. 豆腐切块,放入开水中焯水,捞出沥干备用。

2. 瘦肉末加入盐、鸡精、料酒、生抽、淀粉拌匀腌制10分钟。

3. 葱姜蒜切末备用。

4. 热锅凉油,放入葱姜蒜爆香。

5. 加入豆瓣酱煸炒出红油。

6. 加入瘦肉末煸炒至变色。

7. 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后放入焯水后的豆腐块。

8. 加入辣椒粉、花椒粉,煮至豆腐入味。

9. 加入少量的盐和鸡精调味,勾芡后关火。

10. 撒上葱花即可。

小贴士:

1. 豆腐焯水的目的是去除豆腥味,使豆腐更加鲜嫩。

2. 瘦肉末可以用牛肉或者猪肉代替,口感更加丰富。

3. 辣椒粉和花椒粉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调整。

4. 勾芡时可以用淀粉和水混合成的淀粉水,使麻婆豆腐更加浓稠。



首先,将嫩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开水中焯水,捞出沥干备用。

接着,热锅凉油,放入蒜末、姜末和豆瓣酱炒香,再加入瘦肉末炒熟。

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放入辣椒粉、盐、鸡精和料酒,煮开后放入焯好水的豆腐。

煮至豆腐入味,加入水淀粉勾芡,最后撒上葱花即可。

麻婆豆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辣椒和豆瓣酱中的辣椒素也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

总之,麻婆豆腐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家常菜,不妨在家里试着做一下,享受一下四川的美食文化。

麻婆豆腐的来历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主陈森福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后人们习惯已称为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福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倒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的豆腐色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的喜爱,陈氏所烹制的豆腐由此扬名,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烧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据《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列为成都著名食品,由于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距今140余年,盛名长盛不衰,并扬名海内外,深得国内外美食者的好评。

同治年间陈阿婆的“麻婆豆腐”,如今是如何走向国际的

清朝末期,成都万福桥码头旁边有一家小馆子,老板娘脸上有麻子,人们都叫她陈麻婆。

同治元年(1862年),陈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码头工人、脚夫,店里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都快打烊的时候,又进来了一伙,要求老板做点又下饭,又热和又便宜的菜。陈麻婆看店里没什么菜,只剩下几盘豆腐,一点牛肉末,现去买菜肯定不行,已经太晚了。陈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细,加上豆豉,放油锅里炒香。加点汤,放下切成两厘米见方的豆腐块,再配上其他调料,加入炸酥脆的牛肉末,勾芡收汁,起锅以后再来上一把花椒面辣椒面洒在豆腐上。一盆色鲜味美,麻、辣、烫、囫、嫩、鲜的豆腐就上桌了。这一伙人个个吃得鼻子冒汗,整了好几碗饭,吃得肚儿溜圆,口中大呼畅快。

后来那些苦哈哈的民众开始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陈麻婆做的豆腐又好吃,又下饭,又省钱,来的人越来越多

结果,就成了陈家的招牌菜。因为这种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陈麻婆,结果这道豆腐菜就叫陈麻婆豆腐了。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也称之为八字箴言。

那就让我们看看这流传了百多年的名菜是怎么做的吧!!!

主料

  • 豆腐一块 400克
  • 牛肉末 50克

辅料

    • 青蒜末 30克
    • 花椒面 1克
    • 香菜末 5克

配料

    • 酱油 15克
    • 豆瓣酱 30克
    • 豆豉 20克
    • 2克
    • 鸡粉 2克
    • 黄酒 10克
    • 大蒜末 20克
    • 肉汤 300ml
    • 水淀粉 适量
    • 花生油 30ml


1、豆腐切丁,香葱、生姜、大蒜、干辣椒切细末备用。 

2、锅内放入油烧热, 先爆香葱末、生姜末、大蒜末、干辣椒末和豆瓣酱,再放入猪肉馅炒熟。



3、加入适量水,煮开后加入豆腐丁、酱油、白糖煮3分钟。


4、再用水淀粉勾芡后盛入盘中。 

 

5、烧热香油,爆香花椒,将花椒油淋在豆腐上即可。

现如今,麻婆豆腐远渡重洋,在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安家落户,从一味家常小菜一跃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国际名菜。

用水淀粉勾芡的小技巧:

此时要边摇锅边用手勺推动锅底,使豆腐不至糊锅,当淀粉彻底糊化后便可出锅码盘。

装盘以后趁热均匀的撒上一层花椒面。

然后,撒上青蒜末和少许香菜末。

老牌川菜麻婆豆腐的历史你知道吗?经过几次变更,味道更好吃

说起川菜,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道呢?

川菜独有的魅力不仅仅是在于麻、辣、鲜、香,还有对食材的理解。像酸菜鱼,经过长达几周炮制的酸菜,先用菜油炒制一番,香味会更加浓厚。作为川菜中的佼佼者,除了酸菜鱼,水煮肉片这类硬菜外,还有最平易近人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算是川菜中资格最老,最出名又最接近普罗大众的一道菜了。

关于麻婆豆腐的历史,你了解多少呢?

相传,麻婆豆腐最为出名的便是陈麻婆豆腐。在咸丰末年,1861年,陈春富在万福桥边开小饭馆,主厨是他的妻子。因为他妻子的脸上有麻子,所以被称作为陈麻婆。又因他家饭馆的豆腐特别好吃,便出了名,之后他们便将餐馆改名为“陈麻婆豆腐”。

也有人说,麻婆豆腐是光绪前期(1887年左右)出现的。当时是因为开在了成都一闹市之中,并且味道十分好吃,而后闻名。

这些虽然是相传,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成都通览》中就将麻婆豆腐列为了著名小吃。《成都通览》又称作《说成都》,是清代傅崇所作。其内容上至山川气候,下至风土人情,对成都各方面的描述都较为详细。

“麻婆豆腐”一词在此书中出现,说明麻婆豆腐的闻名至少是在光绪年间。

在《芙蓉话旧录》中,周询也首次提到陈麻婆豆腐的 *** 材料和价格,并对其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

尽管麻婆豆腐的起源有多个版本,但是其味道绝美是不可置疑的。

麻婆豆腐的做法与其历史故事相同,有着多种多样的做法。在游品小诺印象中,麻婆豆腐就是麻,辣,香,烫。豆瓣做底,猪肉相衬,倒入芡羮,小火收汁,最后撒上一点花椒面和葱花。做出来的麻婆豆腐不仅色泽靓丽,香气十足,味道也是十分鲜美。

另外的做法中,除开使用的肉类不一样以外,还有使用的调味料也不一样。在资料中记载,当时的麻婆豆腐使用的不是豆瓣酱,而是辣椒面。因为最初陈麻婆豆腐详细的做法没有记载完全,所以做法和使用的调料一直在变。

豆瓣酱的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1960年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出版的《重庆名菜谱》中,辣椒面就变成了豆瓣酱。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用豆瓣酱来烹饪麻婆豆腐。

小诺也曾吃过用辣椒面烹饪的麻婆豆腐,确实“辣”首当其冲。相比豆瓣酱,这种做法的麻婆豆腐会辣很多,不吃辣的人肯定是吃不下的。而豆瓣酱做出的麻婆豆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辣味没有特别明显,吃着还有一点豆瓣经过发酵后的香味,咸香四溢,非常适合下饭吃。

但不管是辣味十足的麻婆豆腐,还是用豆瓣酱做的麻婆豆腐,总有一款独特的麻婆豆腐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你心中的麻婆豆腐是什么样的?快来告诉小诺吧!

带你了解川菜——麻婆豆腐的来历

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受很多人的喜爱。正所谓豆腐有两类,一类是普通豆腐,一类是麻婆豆腐。今天带你了解麻婆豆腐的来历。

听说清朝同治年间,有一对姓陈的夫妻,在成都万福桥码头,开了一间小饭馆。可老板陈春富开店不久就去世了,小店就由老板娘刘氏经营,陈刘氏脸上有些麻子,所以别人叫她陈麻婆。有一天客人来的超级多,招待了一批又一批,一直忙到晚上打烊。陈麻婆正想关门离开,就来了几位船夫要吃饭,陈麻婆看他们忙了一天就让他们进店吃饭了,可店里没什么菜了,只剩下一些豆腐和碎牛肉。于是她把豆腐和碎牛肉一起炒,再加上姜、蒜等调料,撒点葱花,浇上热油,就端上桌了。没想到这道临时做出来的豆腐竟然十分鲜嫩美味,渔夫们就着这道豆腐吃了好几碗米饭,每个人都撑到站不起来。渔夫们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陈麻婆灵机一动说,叫就叫麻婆豆腐。一传十十传百,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四海。

这就是麻婆豆腐的来历,很多菜都是来源于意外,有时候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食材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发生让你意想不到的事。

麻婆豆腐的历史背景,麻婆豆腐的历史故事-第1张图片-

标签: 豆腐 历史背景 历史故事 麻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