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泡久了会有毒吗,银耳泡久了会伤身体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7 0
女子吃泡发一天的木耳中毒身亡 江苏疾控提醒:泡发超过24小时不要再食用!

近日,广东东莞一名34岁女子,前一天将木耳泡发煮食了一部分,剩余的继续浸泡到第二天食用,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米酵菌酸中毒,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送医后抢救无效身亡。江苏疾控提醒:如果泡发超过24小时,建议不要再食用!

  吃个木耳,咋就一命呜呼了呢?很多人不解……你让美味的鱼香肉丝怎么办?但是每年吃木耳毒翻一大批人却是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木耳没毒,但是长时间“泡”它可产生剧毒

  木耳本身并没有毒素且营养丰富,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泡发烹饪后,吃了并不会让人食物中毒。

  但如果它在水里泡的时间过长,再加上天气潮湿、周边环境不干净(比如浸泡容器没洗干净、留有食物残渣),木耳本身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大量繁殖,分泌出剧毒的“米酵菌酸”。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米酵菌酸耐热,烧不坏、煮不灭,一般的烹调 *** 并不能破坏它的毒性。这种毒素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解药”,通常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来稀释毒素,如果该毒素的摄入量过大,基本是九死一生。

  除了木耳,这些常见食物也可产生此种剧毒

  米酵菌酸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除了木耳,常见的以下几种食物如果储存处理不当,也可能会滋生“椰毒假单胞菌”,然后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1. 鲜银耳

  2. 玉米面

  3. 糯米面汤圆、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以上几种食物,食用要注意,如果贮存时间过长或者发现变质等,切勿食用。

  如果食用后发生疑似中毒,必须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最后附送泡发木耳的小贴士

  通常来说,木耳用冷水泡1~2小时就可以了,最长也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用热水泡,时间还要更短。

  江苏疾控发出提醒:如果泡发超过24小时,建议就不要吃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容易滋生病菌;浸泡后如果闻到有异味,或者摸到有粘液,说明变质了,赶紧扔掉。千万不要舍不得,抱着侥幸心理食用,米酵菌酸没有特效的“解药”;泡过的木耳吃不完,可以倒掉水,放入冰箱保存,并尽快食用。


来源:荔枝新闻

长时间浸泡米面,小心中毒

海都讯(记者 陈燕燕) 过了立冬,福州气温仍较高,近日,福建省疾控中心提醒,在温暖湿润的季节,如果食物储存条件不好,可能产生米酵菌酸,引起人畜中毒。

去年10月,广东省河源市一家三口食用河粉(米制品)后,身体突然不适,紧急入院治疗,最终母女抢救无效身亡;东莞市两名公司员工在路边摊吃了炒河粉,出现腹痛、腹泻,甚至肾衰竭,一人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都确认是吃了某食品厂生产的河粉,导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发病急促,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病死率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中毒者一般在进食后两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全身无力等。重症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提醒

避免长时间浸泡

淀粉类食品等

通常,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的常见食品,包括发酵面米制品(如:糯米汤圆、小米、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地瓜淀粉等)、变质鲜银耳或黑木耳等。保存不当的河粉、米粉、薯粉,也可能引起中毒。

疾控专家提醒,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一般煮沸等烹调 *** 不能破坏其毒性。平时应避免长时间浸泡、发酵米面等淀粉类食品和木耳,不吃黄褐色、发粘、不成形的鲜银耳。发现中毒的可疑症状,应立即催吐,更好大量饮水后再次催吐,并尽快就医。与患者共同进餐者,不论是否发病,都应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编辑:陈林勇

木耳、银耳久泡有毒?如何食用才安全?看专家怎么说→

尚俭崇信,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

木耳、银耳是健康食材

也是餐桌上最常见的佳肴

但烹饪前长时间的泡发过程中

易被致病菌污染

可能引起中毒

到底如何食用才安全?

关于这个问题

听听专家怎么说

木耳、银耳如何食用才安全?

视频加载中...


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药法苑、食安香洲

编辑:珠海市场监管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紧急!这样的木耳千万别吃,多人已中毒!赶紧告诉家里人

一说起木耳

可是拥有众多“铁杆粉丝”的

绝佳美食

不仅营养丰富

而且口感很好

不仅可以炒着吃

凉拌

也可以涮着吃

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先等等……

最近

网上关于吃木耳中毒的新闻

总是出现

消息一出

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那么

木耳为什么会引起中毒?

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起来看

木耳为何会变成“夺命菜”?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物质。其在生长过程中有“洁癖”,人工栽培需要比较洁净的环境,如果加入药物就无法生长了。

所以,黑木耳本身是无毒的。一般市场上的黑木耳都是干木耳,在 *** 前要泡发才能食用。

那新闻中的人为什么吃了黑木耳会中毒呢?就是因为黑木耳泡发或储存的方式不当,会产生一些细菌或霉菌的毒素,人食用了这样的黑木耳导致了中毒。

为什么泡发时容易招细菌和霉菌?

这是因为黑木耳的外表皮里是一种胶质状的营养物质,在长期的浸泡过程中,外表皮会裂开,里面胶质状的营养物质就会流到水里去。

这样就相当于把泡黑木耳的水变成了营养水,空气中的细菌或霉菌就会落到营养水上并在里面产生毒素,人吃了就会有中毒的风险。

既然长期泡发的生黑木耳可能有毒,是不是泡完之后只要炒熟了就没事了?

炒熟的木耳能去除毒素吗?

显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前面新闻也提到,有人是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的。

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产生的微生物中可能会包括一种叫作“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它会产生一种毒性凶猛的毒素—— “米酵菌酸”

人一旦食用,很少量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症状,如果摄入量多,中毒后的死亡率会高达50%以上!

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惊厥、抽搐、血尿、血便,最终可能导致人体多器官衰竭。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高,一般的烹调 *** 无法破坏其毒性,也就是说黑木耳泡发不当产生的毒素即便经过爆炒也依然存在。因此,泡发不当的黑木耳和鸡蛋一起炒熟后,依旧是有毒的。

吃新鲜黑木耳是否能避毒?

有人会问,既然泡时间太长了不行,那么干脆吃刚采摘的新鲜黑木耳行不行?是不是比放置很久的干木耳更好?

现实是,刚摘下新鲜黑木耳是不建议食用的,因为其中单宁的含量较高。

单宁在医学上有保护黏膜、止血、减少局部疼痛、减少伤口血渗出、防止细菌感染的作用,但是会给人带来发涩的口感。更糟糕的是,摄入过多还会发生中毒。

食用黑木耳时应注意什么?

千万不要以为一到冬天就能跟食物中毒绝缘了,毕竟家里总是要取暖的。一般室内20℃以上,黑木耳就很容易变质。

现在市场上的黑木耳多为小木耳,泡发时间更是不宜过长,食用泡发超过8小时的黑木耳就足以让人中毒。

正常情况下泡发木耳可以用温水或冷水泡发一到两个小时,然后用开水焯5-6分钟,捞出后控干水分到不滴水的状态,再放到盆或者碗里用保鲜膜盖好,放入冰箱冷藏。

这样的 *** ,在冰箱里可以保存5-7天,常温可保存2-3天。但还是建议不要一次泡发过多,尽量当天泡发当天吃完。

泡发的黑木耳如果不能及时食用,应当随时更换新水,遇到泡黑木耳的水出现浑浊、发粘或有异味时,要赶紧丢弃,因为它正在提醒你“微生物超标啦!”

不只是黑木耳,泡发银耳、各种蘑菇、干货、干菜时都应注意这些问题。

因此

平常在食用这些“山珍”的时候

一定要多加注意

儿子前一天才从外地回来,母亲第二天就将他送进了派出所

名校法学毕业生偷车还“普法”,被民警三连怼!

在千年瓷都探寻中国文化魅力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作者:张弛

监制:陈知春

编辑:王朝

实习:逯冰清、张彤

木耳好吃,别泡太久!

世卫公认的"Ⅰ类致癌物",不少人常误食,劝你早日忌嘴,莫忽视

癌症,到目前为止依旧是个医学难题,癌症的治愈率仅为百分之三十。

现在世界发病率更高的癌症就是肝癌,每年都有五十余万人因肝癌辞世,专家表示肝癌之所以高发跟我们的饮食有非常大的联系。

案例:

浙江金华市的吕女士,今年39岁,在一周前因腹痛难忍,就医检查。

医生观察了吕女士的情况,针对吕女士肝部进行了一系列检查,通过CT观察到她肝脏内有一个直径为4.5cm的肿瘤。

吕女士看到这个检查结果,久久不能接受,她实在是不明白,无不良嗜好的自己,为何会患上肝癌。

医生在和吕女士的交谈中发现,吕女士患肝癌或许跟她喜欢的一种"汤"有关。

吕女士从一年前为了美容养颜开始喝莲子银耳汤,但是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为了方便,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就把银耳泡到盆里,早上起来直接捞出来煮。

医生告诉吕女士,银耳和木耳一样都属于菌类,它们在水中泡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滋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被世卫证实的Ⅰ类致癌物,这种毒素在体内首先损害的就是肝细胞,1ng便有诱发肝脏癌变的风险。

专家提醒:除了久泡的菌类以外,水果、玉米、花生等食物在出现霉变之后也会大量滋生黄曲霉毒素。

除了久泡菌类,这几种食物,吃太多也会损伤肝脏

肝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医生建议养肝也应该从饮食上开始,为了肝脏健康,以下几种食物劝你少吃。

1、奶茶

街边的奶茶店,家家生意火爆,很多朋友都喜欢喝奶茶,奶茶可热可凉,四季皆宜。

可奶茶喝太多,对我们身体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即使是无糖奶茶也含有非常高的热量,喝的太多,体内的脂肪含量超标,不能被及时分解的脂肪储存在肝内,就容易造成肝脏病变,损害身体健康。

2、炸薯条

相信喜欢炸薯条的朋友们有很多,但这种食物却不建议大家经常吃,特别是肝病患者。

炸薯条除了含有大量的脂肪之外,还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盐、糖等成分,摄入过多会影响到人体的水钠代谢,加重肝脏患者的病情。

3、烧烤

啤酒配上烧烤可谓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这种食物却容易危害到肝脏健康。

烧烤在烟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物质,它是一种常见的间接致癌物,它进入肝脏之后,被氧化酶激活产生8-二氢二羟基-9,10-环氧化苯并芘,成为最终致癌物。

预防肝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养肝是养生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预防肝病建议从生活方式入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肝脏健康,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1、多喝水

经常喝水,可以加速身体中的血液循环,辅助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水中加入一些有养肝效果的茶,养肝效果更佳。

2、戒酒

酒精伤肝,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耳闻。

喝酒时酒精进入肝内,在肝脏分解时,酒精在肝内物质的影响下会滋生出乙醛,而乙醛会造成肝细胞损伤,诱发酒精肝等疾病。

所以为了肝脏健康,即使再怎么喜欢也要有所控制。

小知识:保持好心态

中医认为经常生气会导致肝火上升,造成肝损伤,所以平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情,避免不良的情绪。

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运动或是听一些愉快的音乐,运动和音乐都有缓解心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绍化.苯并芘对肝脏的影响56例实验调查报告.广州大学,2015-10-19(B48).

<2> 薛平成.食物对人体器官的影响.浙江健康报,2015-09-07.

<3> 王贺轮.10-环氧化苯并芘等致癌物研究.《人体器官》,2006-08-16.

壹邦小知识:银耳提前一晚上泡可以吗?银耳泡了没煮怎么保存

市面上的银耳大多都是干货,一般在食用之前是需要先经过泡发的,那银耳提前一晚上泡可以吗?

银耳提前一晚上泡可以吗

建议放在冰箱里面泡。

银耳是属于一种真菌类的食材,其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在浸泡时间过长以及环境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发生变质的情况,所以如果想要将银耳提前浸泡一夜的话,那么建议更好是将其置于冰箱中冷藏浸泡,这样在低温条件下抑制大部分酶和微生物的活性,第二天银耳在没有变质的情况下是可以继续吃的。

银耳泡了没煮怎么保存

冰箱冷藏保存。

对于干燥的银耳来说,其中所含的水分是比较少的,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其保质期也是比较长的,一般只需要将其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进行保存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银耳已经经过了浸泡的话,那么其中就会含有很多的水分,此时是需要及时吃完的,如果暂时吃不完的话,那么在短时间内可以将其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一般可以保存1-2天左右。

银耳是回奶还是下奶

一般既不回奶也不下奶。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银耳味甘、性平,对于人体来说既不回奶也不下奶。但银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也是比较丰富的,如果在哺乳期间的时候,将银耳搭配一些其它的食材一起煲汤食用的话,也可以为人体补充多种营养元素,从而也可以对下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了米酵菌酸,留意日常饮食中的这10种毒素,也会“致命”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集

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口人在家中聚餐时因食用“酸汤子”而引发中毒并致9人死亡的新闻数度引发大众高度关注,事件发生后,本版曾在10月14日见报的文章中从专业角度分析过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及如何预防等知识。一场平常的家庭聚餐最终演变成人间悲剧,我们应该认知并警惕的,是更多可能引发类似悲剧的致命毒素。

“酸汤子”中毒的9人最终无一幸存,血泪教训!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细菌毒素,耐热,主要攻击肝脏,死亡率很高。常见于变质鲜银耳、久泡木耳、家庭自制吊浆粑、臭米面(酸汤子)、储存不良的米粉米线。米酵菌酸无色无味,污染的食物也可能没有任何异常。

我们总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安全,但真正能要命的,正如这米酵菌酸一样,常常就在身边、在厨房。这里我再简单列举10个最常见的食物中毒,都是会有致命风险的,需要大家牢记。注意:老人、孩子、孕产妇是高危人群。

1.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节菱孢霉,产生3-硝基丙酸,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高,不死也常有严重后遗症。多出现于春季甘蔗霉变后,特征是有酒味。路边摊的甘蔗汁,更好别碰。

2.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是藻类毒素,耐烹煮,麻痹中枢神经,救治不及时会要命,治好了通常没后遗症。多见于野生河豚、织纹螺、贻贝等海产,偶尔出现在鱼干片(混入河豚)。沿海地区多见,尤其是夏秋季赤潮发生的海域,年年死人。

3.乌头中毒

乌头(草乌)是西南地区常见草药,民间认为可以祛湿,其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主要反应在心脏,死亡率高,常见于煲汤和药膳。

4.野生蜂蜜中毒

野生蜂蜜是各种花蜜混合,如果混入雷公藤等有毒花蜜,可以致命。来源不明的蜂蜜更好别碰。

5.肉毒毒素中毒

肉毒毒素耐热,中毒后肌肉麻痹,救治不及时会要命。常见于西北地区风干肉类以及家庭自制发酵肉制品、豆制品。

6.甲醇中毒

除了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家庭自制发酵酒也可出现中毒,严重时可要命。比如自酿葡萄酒,酿葡萄酒的葡萄通常都不是市场上卖的品种,自己做的时候由于杂菌污染,产生甲醇。

7.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耐低温,冷藏室可生长,主要危害老人、孩子、孕产妇,孕妇感染有50%概率出现流产、死胎。常见于即食肉制品、冷饮(冰激凌)、未杀菌乳制品、生冷果蔬,外观和味道无法分辨。美国甜瓜污染,死了30多人。

8.出血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致病的不少,最厉害的是出血性大肠杆菌,比如O157:H7、O104:H4。1999-2000年江苏、安徽2万人感染,死亡170多人;德国豆芽污染,死了50多人。关键是生熟分开、烧熟煮透。

9.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来得快,救治不及时能要命。过去常见于工地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主要是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用了,现在这些地方的厨房不让购买、储存亚硝酸盐。家庭中毒主要是短时间腌制的蔬菜,比如“跳水泡菜”以及腌制时间短的酸菜,偶尔也有隔夜菜(室温)。

10.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种类繁多,根本无法准确识别,症状各不相同,有些死亡率非常高,比如白毒伞。每年中毒死亡的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一半左右,一大半发生在云南、贵州、广西,但全国均有分布。

文/钟凯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冯孔

这种毒素沸水杀不死,中毒后病死率超50%!疾控部门再提醒!

最近有消息称,河南永城市两名女子吃凉皮后1人中毒死亡,医生怀疑是米酵菌酸中毒引起。永城市人民 *** 官网发布了通告,公安机关正在对相关问题调查。

近年来,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2020年黑龙江“酸汤子”中毒事件,鸡西县一个家庭聚餐中有9人食用了“酸汤子”,全部中毒死亡,其元凶也是米酵菌酸。酸汤子是东北流行的一种小吃,大多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样子很像粗面条。

2020年7月,广东揭阳,11人在一家肠粉店吃完粿条不久,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死亡。

2018年7月,浙江金华久泡黑木耳中毒事件中,3人米酵菌酸中毒,1人死亡。

米酵菌酸是什么?

中毒会有哪些症状?

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米酵菌酸

“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的 *** 发酵等过程中,如环境污染或储存不当,易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毒假单胞菌。也有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而发生食物中毒。”

产毒菌种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细菌产生的毒素。

适宜环境

生长繁殖更佳温度在30~36℃之间,产毒更佳温度在26~28℃之间。

常见食物

常见于变质银耳、木耳,云贵地区的吊浆粑,东北地区的酵米面、臭米面、酸汤子等。

多发季节

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当,导致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

木耳

银耳泡久了会有毒吗,银耳泡久了会伤身体吗-第1张图片-

吊浆粑

酸汤子

“夏天会吃一些凉拌生冷的食品,这些细菌只要污染食品,产生的毒素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的症状,病人会表现为上腹部的不舒服,消化道症状,主要是食物中毒或者食物的不良反应。米酵菌酸是细菌产生的毒素中可能比较强烈的毒素,致病菌和致病的毒性、致死率上相对是比较高的,目前没有针对这个毒素的药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说。

专家提醒,米酵菌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可出现黄疸、皮下出血、血尿、休克等,病死率超过50%。

怀疑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应之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 *** 咽喉部,将吃进去的食物呕出。

除了凉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肠粉、河粉、年糕、酸汤子等湿米粉及其发酵食品,久泡的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的天气下都有可能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吃生冷食物一定要买正规渠道的,只要发现食物有任何的味道、形状或者颜色的改变,一定要把它丢弃掉。在 *** 的过程当中,不管外卖的或者自己家做的,保持食品操作的卫生非常重要。夏天会吃银耳或者木耳,要多次浸泡,不要吃变质的银耳木耳或者发酵类食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提醒。

特别注意

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使用100℃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食用它导致的中毒,目前没有特效的解毒药!

记者|郑丽丽 章健 综合 | 江苏疾控 南京疾控(江苏新闻)

再次提醒:鱼的这个部位别再吃了!男子多器官受损,还没有特效药

4月6日据宁波晚报报道,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50多岁男子。由于该男子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突然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也让医生感觉很奇怪。

原来,几个小时前,该男子因眼睛不舒服,看电脑感觉有些模糊,想起民间有鱼胆可以明目的说法,就去菜场买了一条大草鱼。到家后他小心地取出鱼胆,用水吞了下去。

健康时报 曹子豪/摄

刚开始他没啥感觉,过了一个小时,他开始腹痛、恶心,接连跑厕所,精神也越来越虚弱。家里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男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肝肾功能指标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倍。

由于鱼胆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需紧急血液净化治疗。住院半个月后,男子总算脱离生命危险。①

一个小小的鱼胆,真的会要命!

现实生活中,“以身试毒”的人不在少数……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营养师黄英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鱼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酸、牛磺胆酸、鹅去氧胆酸、氢氰酸、组胺等,其中最毒物质氢氰酸能抑制体内40多种酶的活性,使细胞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细胞内窒息”。

鱼胆毒素能直接作用于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被吸收后作用于重要靶器官肝、肾,引起肝细胞肿胀坏死、肾功能衰竭,最终引起多脏器功能的衰竭甚至死亡。②

可以说,鱼胆中毒是非常可怕的,在一篇《鱼胆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就谈到,鱼胆中毒死亡率高达19%。③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中药房主任傅厚道在接受宁波晚报采访时表示,多数鱼类的鱼胆具有毒性,如市面所售的鲤鱼、鲫鱼、草鱼等鱼的鱼胆,有毒的鱼胆不论生食、熟食、泡酒均可引起中毒!①

规避饮食中的“剧毒陷阱”

据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介绍,从临床救治经验来看,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中毒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④

点击放大查看↓↓↓

1.细菌性食物中毒——酸汤子、黑木耳事件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于银耳、久泡的黑木耳、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吊浆粑、河粉等。

例如,黑龙江鸡西的酸汤子事件就夺去了9人的生命。2020年10月5日,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而后引发了食物中毒事件中。据悉,因为冰箱放不下,冷冻过的酸汤子被从冰箱里拿出来,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放了几天。于是由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⑤

还有常见的泡发黑木耳引起中毒的事件。据武汉晚报2019年报道,武汉一母女俩吃黑木耳拌菜后开始腹痛呕吐,该黑木耳已泡了两天两夜。接诊医生表示,长时间泡发过程可能滋生椰毒假单胞菌,同样产生米酵菌酸,导致中毒。⑥

2.霉菌性食物中毒——1类致癌物黄曲霉素

霉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就是黄曲霉素中毒,霉变甘蔗、霉变番薯中毒等。

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建军2014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1993年它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黄曲霉素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⑦

它更多见于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花生、玉米等,因为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黄曲霉菌。

3.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鱼胆、织纹螺等

河豚鱼、鱼胆、织纹螺等也是常见的导致食物中毒的食物。

福州晚报报道,泉州一名渔民在渔船返港时,捕到几只野生河豚,吃完半个小时后,两人出现四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而且很快还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河豚中毒临床上无特效解毒药,所幸经过“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治疗,两人都转危为安。

4月8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发布提醒:

每年4-9月为织纹螺旺汛期,同时也是其毒性最强的时候,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有毒的光织纹螺。图自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⑨

4.植物性食物中毒——野生蘑菇、黄花菜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提醒,预防蘑菇中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催吐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新鲜的黄花菜含有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的毒素,一次食用50克以上就能引发中毒症状,更好吃经过处理晒干的黄花菜,但是也不能大量食用来“降尿酸”。

断肠草很容易跟金银花相混淆,自己不要在野外采摘金银花。④

5.化学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

化学性中毒一般涉及剩菜剩饭、未腌制好的泡菜咸菜、被化学品污染的水等。而亚硝酸盐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化学性中毒。

据绍兴公共频道报道,浙江一名5岁小女孩因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亚硝酸盐中毒入院。女童送到医院时已经嘴唇发紫,指甲呈紫色,经检测血氧饱和度只有83%,而且有非常明显的缺氧症状。⑩

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蒋放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波动是有规律的:头一两周亚硝酸盐含量更高,20~30天后含量会很低,放心适量吃。?

避免食物中毒,记好3句话!

1. 不熟悉、不常吃、不是正规场所购买的食物,不要随意尝试。

2. 发霉的食物直接扔掉,不要切掉再吃。

3. 冰箱不是万能的保险箱,放久了也会坏。

本文综合自:

① 2021-04-06 宁波晚报《吃了鱼的这个部位,宁波男子多器官严重损害!没有特效解毒药……》

② 2017-03-10健康时报《关注:鱼胆不能吃》

③ 邓跃林,肖桂林,金益强,等.鱼胆中毒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04急危重症论坛. 2004.

④ 2021-04-08 广州日报《男子突然多器官严重受损,只因吃了鱼的这个部位!警惕:毒过砒霜,尚无特效药》

⑤2020-10-23健康时报《黑龙江酸汤子中毒9人遇难》

⑥ 2019-08-29 武汉晚报《母女俩吃隔夜泡发黑木耳中毒 提醒:还有这些食物也要注意》

⑦2014-08-25健康时报《让黄曲霉素滚远点儿》

⑧ 2021-04-08泉州晚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部门提醒:食用织纹螺易导致食物中毒》

⑨ 2019-04-09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请市民朋友注意:禁止前往海边采捕织纹螺》

⑩ 2021-02-27 看看新闻《指甲都变紫了!5岁女孩吃自制泡菜后中毒》(素材来源:绍兴公共频道 )

?2016-12-27健康时报《腌菜头一两周别吃》

来源: 扬子名医团

泡发两天的黑木耳把她害进抢救室

来源:【大河健康报】

浙江杭州,由于食用泡发木耳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王大妈在食用了在冰箱中泡发两天的黑木耳之后出现了剧烈的食物中毒症状,在抢救之后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

来源 ***

因为食用长时间泡发的木耳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不时就会发生,美味可口的木耳为什么会威胁人们的生命?我们要怎样才能避免食物中毒呢?

01

吃木耳为什么会食物中毒?

首先,我们要排除一个误区,导致人们中毒的其实并不是木耳,因此木耳的爱好者们可以松一口气了,木耳还是可以吃的。

木耳与蘑菇类似,本质上都是许多真菌的 *** 体,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木耳都是人工栽培而成的,风干后拿到市面上售卖,正常加工的木耳不仅无毒无害,且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

既然确认了不是木耳本身有问题,为什么吃木耳还会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呢?经过血液样本检测发现,在这些事件中,真正致命的来源主要是一种毒素——米酵菌酸

这种毒素对人体的肝、脑、肾等脏器有很强的毒性,它来源于一种微生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 fermentans)。这种微生物在在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常与真菌和植物共生,在适宜的湿度与温度之下很快就可以通过代谢产生大量的米酵菌酸,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危害?答案也很简单。

避免产生能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大量增殖的环境,在储存木耳时避免受潮且不要储藏过久,泡发木耳时避免长时间泡发,至于合适的时间,专家建议2小时左右就足够了。

另外,长时间放置的干木耳可以闻到明显的酸臭味,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摸起来发粘,且有明显的异味,这些情况都是不能再食用的。另外米酵菌酸的化学结构十分稳定,加热是很难去除米酵菌酸的毒性的,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去吃变质木耳。

02

米酵酸菌究竟从何而来?

臭名昭著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之一次被验明正身,是在1977年由中国学者在东北完成的。

东北有一种特色食品被称为酵米面,酵米面是一种发酵食品,先将粗粮(主要是玉米)加水浸泡更高1个月左右发酵、用水洗磨浆、再经纱布过滤及沉淀、最后去水晾干成白色玉米面粉,这种面粉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酸臭味,很受当地人喜欢。

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多次记录到酵米面中毒的现象,但原因不为人所知,经过艰苦的研究,最终分离出了一种“黄色菌”,即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并将其确认为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有很强的耐药性和顽强的生长能力,可以在许多种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中生长,总结来说,有以下三种高风险的食物:谷物制品(糯米制品、玉米淀粉、发酵玉米面等)、薯类制品(土豆粉条、甘薯淀粉等)以及变质木耳,银耳,这三类食品均有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记录

食用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之后,一般会有1-10小时的潜伏期,吃下去的米酵菌酸被吸收后随血液分布全身,发病后主要症状是腹泻、头痛、恶心等,目前尚未有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药,中毒后尽早送医,进行洗胃、血液透析等措施可以尽可能地拯救人的生命。

尽管如此,在2010-2020年的十年中,发生了14起米酵菌酸中毒的事件,死亡率竟接近5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不应该食用变质的银耳、木耳,尽量不要食用酵米面、吊浆子等谷物、薯类发酵食品。

03

珍爱生命,不吃变质食物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8年我国食物中毒的数据指出,食用腌制的食品、隔夜的蔬菜导致的亚硝酸盐中毒;使用乌头、钩吻、曼陀罗等有毒植物自制药酒或入汤引起食物中毒;食用野生的毒蘑菇导致的中毒;食用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不卫生食物导致的中毒是比较主要的几种中毒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吃新鲜食物,少食用腌制以及发酵食品,不要食用陌生的菌类和植物果实以及块茎等,不吃隔夜菜,就可以远离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申屠平平,朱珈慧,徐小民,等. 一起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上海预防医学,2019,31(6): 466-468,478.

2,汪廷彩,雷毅,周露,曾晓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研究进展.食品与机械,2021,37(05):194-202.DOI:10.13652/j.issn.1003-5788.2021.05.035.

3,任婧寰,王霄晔,吴晓旻,王锐.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疾病监测,2019,34(08):741-745.

“疫”线互助 欢迎留言

@千万郑州人

疫情防控期间

有咨询、投诉、求助、建议等

请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将对信息进行汇总整理

及时向相关部门、办事处反映,交办

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大家

如您有需要

可进群咨询

获取医药健康知识、

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

扫码入群

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银耳 有毒 身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