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雪糕刺客”与“雪糕护卫”的“战争”还在继续。
从钟薛高“不融化”,到发现卡拉胶,再到火烧钟薛高、油炸钟薛高,最近又被曝出售价18元成本仅1.32元……钟薛高几乎是“躺”在热搜上。
来源:微博截图
舆论风波叠加酷暑来袭,钟薛高究竟卖得怎么样?
剁椒TMT找到了多位钟薛高的经销商、线下便利店、小卖部,并跟10多位消费者聊了聊,发现一系列的风波并没有击垮钟薛高的口碑。相反,“喜欢的人,还在买”。
“钟薛高的销量没有明显变化,甚至,还有看到热搜专门买来尝的。”北京一家社区超市老板告诉剁椒TMT。
一位做雪糕批发生意的经销商表示,圈子里的人都在关注“雪糕热搜”,“毕竟这关系到以后还上不上货”,但这段时间,还是不断有超市打 *** 继续进钟薛高,销量没有影响。
事实上,钟薛高并不是线下最贵的雪糕产品。
在北京,个别高端冰品店销售最火爆的雪糕,其实是售价108.8元的茅台冰淇淋,以及售价59.9元的日本獭祭冰淇淋。
在上海,香水品牌梅森马吉拉推出了同名冰淇淋,售价58元,同样引发潮流青年的追捧。
贵价雪糕的时代真的到来了。看起来,这一次的舆论风波,也没有让钟薛高的线下销量“伤筋动骨”。
“钟薛高是我们卖得更好的品牌之一”
“热搜对我们售卖钟薛高没有影响,我们门店卖的更好的就是钟薛高和葡萄冰”。
在北京东三环的一家罗森便利店,门店负责人表示,钟薛高一直在售,:“可可味和柚子味卖的更好”,其中,可可味18元,柚子味16元。
而另一款销量类似的雪糕——葡萄冰,价格7.9元。
而该罗森门店更便宜的是雀巢的雪糍,售价为4.4元,销量反而不如价格更高的前两个品牌 。
来源:罗森饿了么截图
关于拿货渠道,罗森便利店负责人向剁椒TMT表示:“我们没有在钟薛高公司拿货,因为需要大量保底。我们都是在经销商拿货,可以先卖货再结算。”
此外,该罗森门店负责人还表示,已经在冰柜贴上了全部品牌雪糕的价格标签,但目前还没有收到公司为钟薛高更换单独冰柜的通知。
前几天钟薛高曾就“线下店雪糕区分”等问题,回应媒体表示正在推进线下的单独冰柜。而从事实看来,钟薛高推进的速度还有待提高。
从6月中旬左右开始,就有用户在小红书晒出了带有钟薛高LOGO以及图片的“单独冰柜”,“逛超市无意间发现的,再也不会给拿雪糕不看牌子的人迎头痛击”。
来源:小红书截图
在成立没多久、专门做饮料冰品的社区商店凯福达,其老板表示:虽然持续的热搜对钟薛高的销量还是有些影响的,但是还是有顾客买。并且最近会经常听到来买雪糕的顾客在讨论新闻。
“我们店卖的更好的是茅台冰淇淋和日本的獭祭”。其中,茅台原味和香草售价为108.8元,酒糟味的獭祭冰淇淋售价为59.9元,都是贵价雪糕。
来源:微博截图
而这两款贵价雪糕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稀有且价格合理”。我们在凯福达店铺的评论中发现,一些顾客纷纷表示:“其他地方都没有”、“价格也不贵”、“忠实顾客终于不用满北京找了”等评论。
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综合来看,钟薛高虽然频频被推上热搜,负面舆论热度还未散去,但品牌忠实的粉丝还在。
甚至换个角度来想,钟薛高此次舆情风波,相当于是一次“洗粉”的过程,把自己品牌的受众提纯了。
钟薛高的成本究竟有多少?经销商能赚多少钱?
实际上,“雪糕刺客”并不是今年才有的现象,据某机构调研显示,过去7年间,冰激凌单品均价增长了120%-250%。贵价雪糕不止一个,像哈根达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国内雪糕冰淇淋界天花板般的存在,大多数人对它也没有太大怨念,虽然最近哈根达斯也翻车了。
那么,为什么是钟薛高一直被大家“按”在热搜上呢?
来源:微博截图
结合近期网上大家的讨论来看,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安全问题成为了导火索,其次就是价值问题。
像哈根达斯、DQ这种贵价雪糕,是有自己专门的门店以及冰柜,而且明码标价,因此受众也更加垂直。而钟薛高之前都是和便利店里其他品牌雪糕放在一起的,并且没有明确的价格标签,因此引发了消费者的落差心理。
来源:微博截图
而一些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受其创始人林盛以及品牌之前的营销所影响,对钟薛高的认知往往是高端雪糕。甚至有不少人,也是通过之前林盛的一段“高调”采访,了解到了这个品牌。
林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钟薛高最贵的一支卖过66元,产品成本差不多40块钱,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视频一出,大家对林盛的“傲慢”营销态度很不买账,自然对钟薛高的好感度也随之下降。虽然,林盛之后回应称遭到了“恶意剪辑”意思被曲解。
随之,人们在发现钟薛高在线下甚至没有单独冰柜区分的时候,一时间似乎更加不能理解或接受钟薛高“自圆其说”的高价值概念了。
并且,最近抖音上又出现了林盛一段更早之前的采访视频,视频中他表示自己每天早上需要尝遍所有批次的雪糕,吃完之后整个肚子里都是冰疙瘩。对此,网友们纷纷下场评论道:“一本正经的说假话的样子好帅”、“洗不白的”、“你我无冤无仇,为何拿我当傻子”......
来源:抖音截图
而7月12日,一则打假人王海逆向“复刻”钟薛高的视频,再次将钟薛高推上风口浪尖。王海表示:自己 *** 钟薛高售价18元的丝绒可可所用的成本仅为1.32元,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剧烈讨论。
做冷饮三十多年、拥有100+加盟店和直营店的大体量经销商老K向剁椒TMT表示,自己做钟薛高的利润大约有30%左右,进价在6—12元之间。
这样算下来,每支钟薛高留给他的利润大概在1.8—3.6元之间。
相比之下,他旗下的另一个重点产品——奥雪双黄蛋,每支的利润大概为1.3元。若以每支钟薛高赚2.7元(2.7为1.8和3.6的中间值)来估算,卖出1支钟薛高相当于2支奥雪。
这还是三层经销商的进价,经剁椒TMT了解,老K上面还有两层经销商,所以一层的经销商拿货也会更便宜。
一位雪糕行业的从业人员表示,所有雪糕的出厂价大概都是终端零售价的一半,所以越便宜的雪糕利润空间越低。
个别终端一支钟薛高可以赚8元左右,甚至更多。由此看来,高端雪糕市场的利润空间仍然很大。
老K还称:“作为我个人而言,不吃大牌的冰品,主要是因为他们层层加价。比如巧乐兹,成本不到7毛,自己进价大概在1.2元左右,加上运输等费用差不多以3.5元的价格下柜,而零售基本在4—5元之间”。
一些大品牌公司的区经理有上百万的工资可以拿,他们的业务费用占到了雪糕售价的30%—40%,团队赚的钱比料的成本高。
而经销商到终端还分为5个级别,如一批、二批、三批等,还会根据不同城市和拿货量大量少来给经销商定价。因此,最后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雪糕会经历层层经销商提点加价。
茅台、恒顺醋业、梅森马吉拉…为什么品牌都要做雪糕?
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诉求是不一样的,无论是高价雪糕还是低价雪糕都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因此,一些品牌也纷纷跨界加入雪糕市场。
6月22日,时尚品牌Maison Margiela Café 全球首店落地成都,并且7月初,Maison Margiela Café 的上海店也开业了。店内咖啡价位在28-58元之间,单球冰淇淋为48元一个,与品牌价位相契合,属于高端雪糕市场。同时,服装+咖啡的开店模式,也创造出了新的消费场景,在一定程度能为品牌带去更多流量。
除此之外,A股上市公司恒顺醋业也加入了冰淇淋大军。今年推出了3款文创雪糕,口味分别为酱油芝士、香醋和黄酒,每只售价为18元,依然属于中高档位。恒顺产品开发人员表示,很多人出于好奇尝试,开始以为是黑暗料理,但吃完会觉得“非常惊艳”。疫情导致业绩低迷,而进入夏季雪糕市场需求量增大,恒顺醋业尝试跨界卖雪糕,利用消费者的需求赚取盈利,为公司减少负债压力。
而之前多次热搜的茅台冰淇淋,99元的定价依旧没有阻挡门店排队购买的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贵价雪糕正在不断的进军雪糕市场,一些低价雪糕因为运输、场地租金上涨等问题,也都随之调整了售价或者销量减少。比如北方一元的产品到南方销售基本售价为2-3元左右。
而之前5毛一包的雪莲,因13年没有涨价,近期关注度持续上升。但也因为运输成本问题只能在工厂周边区域内销售,无法进行线上订购。而雪莲的经销商表示,雪莲虽然在网上热度很高,但销量和之前差不多,因为售价低也赚不到什么钱。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租金、管理费用的不断提升,渠道对于利润的刚需性将体现出来,这是推动高价雪糕不断出现的主要原因。以30%的毛利来测算的话,10元雪糕和3元雪糕,有天渊之别,以后高价雪糕或将成为主流。并且因为中国的消费市场比较多元化,高端、中端、中低端以及低端的雪糕都会长期存在,不同的产品匹配不同的消费人群,未来中国的冰淇淋市场将进入白花齐放的战国时代。
江苏盐城大丰:冷饮市场悄然涨价“冷饮自由”不容易融媒记者 杨 晨
气温不断升高带动冷饮市场进入旺销季。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往年五毛、一块的小奶糕、老冰棍几乎绝迹,便利店的网红冷饮“老阿婆”“椰子灰”“钟薛高”等基本都在5元—20元不等。往日里消暑降温打牙祭的日常消费冷饮已经悄无声响地涨价了,有人在朋友圈里感叹,如今“冷饮自由”似乎也成了一种奢望。
一元雪糕越来越少 小布丁消失
“今年的雪糕贵了不少。”昨天,在人民北路一家雪糕批发店购买雪糕的张女士埋怨说,最近气温直线上升,孩子嚷着要吃雪糕,她花30元才买了七八根,去年买同样多的雪糕也就花20几元。“像伊利、蒙牛的雪糕,两块钱以下能买的种类很少,都是三四块一根。”张女士说。
这家冷饮批发店店主介绍,近期来批发雪糕的市民渐渐多了起来。“一次买个七八十块钱的很正常。”据他介绍,小店一天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左右。“一些批发价在2元钱以上的雪糕品种还有些利润空间,但是像红豆沙、老冰棍这些传统低端冷饮,批发价跟零售价仅相差5分钱,算上人工、电费,根本不赚钱。”
在这家平价冷饮批发店的销售目录上有几百种雪糕,但是批发价在1元左右的却不到10种。据老板介绍,他们已经连续数月进不到蒙牛小布丁雪糕。“原来每根0.5元的小布丁可以说是市场上更便宜的雪糕,但现在厂家根本没货。现在人工成本、原料都涨价了,这么便宜的冰棍进不 *** ,很可能是停产了。”记者发现,由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零售价在1元左右的雪糕,卖一箱才能赚1元或1.5元,因为赚得少,干脆就不进货了。
新品定价偏高 钟薛高卖到18块
在市区中交美庐城南门一家冷饮小卖店,来买雪糕的小区居民刘洋正在询问店主是否有钟薛高雪糕。“之前都是在网上买这款雪糕,今年终于可以在小区门口冷饮店买到这款雪糕。确实味道纯正,但价格小贵,比梦龙还贵。”在店主的指引下,记者看到钟薛高雪糕的价格为18元,对比市场其他品牌的雪糕,这个价位并不低。
虽然雪糕涨价,但并不愁销路。据该冷饮店老板介绍,目前有几款新品售价相对较高,比如雀巢可以掰着吃的笨NaNa彩蝶冰,零售4元,批发3.5元;好阿婆雪糕零售价6元,批发4.5元。一般来说旧款产品涨价比较困难,新品往往从一开始销售时定价就会高些,但消费者依然愿意为了“尝新”买单。
主打差异化产品 冷饮市场迎变革
人民北路周刚冷饮批发站负责人周刚告诉记者,今年雪糕之所以集体涨价,主要是因为原料涨价及人工费、运输、房租等成本不断上涨。比如原材料方面,奶粉、纸箱等近一两年都处于高位,价格平均上浮20%左右。
周刚坦言,随着仓储、人工、运输等费用上涨,冷饮行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涨价只能说是一种必然,只是恰好在今年这一个时机爆发而已。类似小奶糕、老冰棍这样的低端冷饮利润少,在成本上涨后,如果零售价不上调,实际上毫无利润可言。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主打差异化产品,提升产品价值,提高与消费者议价的能力,才能获得更高利润。
打工一天!揭秘全重庆同个套路的“江苏炒货”如何秒变雪糕批发作为重庆人,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困惑,貌似离家最近的某条小街总有家店叫“江苏炒货”,虽说是炒货店,里面却能买到除了瓜子花生以外的各种零食,大白兔奶糖、旺旺仙贝、卫龙辣条……
但是,这样的小店,一到夏天就开始“不务正业”变成了雪糕店,卖的还是批发价,等到10月份左右,天气转凉,它又再度变身炒货店,重新开卖各种零食和坚果。
全重庆的“江苏炒货”都是统一套路,5月初,我发现小区附近的炒货店都无一例外地挂起了“一件冰糕也批发”的招牌,出于好奇,我特地找到一家小店,在店里打了一天的工,既体验了员工的不容易,也知道了老板创业背后的故事。
本次,我“打工”的这家冰淇淋批发店位于南坪东路,对面是南坪汽车枢纽站,旁边是大帝学校公交站,就位置而言,算是很当道了。
三天前这家雪糕批发店还在卖江苏炒货,从去11月份开业以来,直到疫情前,生意都还算不错。特别是春节期间,瓜子花生各类坚果作为逢年过节的必备零食,根本不愁没有市场,在这里,大家还能买到各种散装零食,品种甚至比普通超市还多。
原本一路上顺风顺水,老板甚至体会到了初次创业就当月回本的惊喜,只是好景不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店铺被迫停业两个月,好在业主减免了一个月租金,省去了好几千支出。
开炒货店的那几个月,几乎没有为生意不好而发愁,最难的反倒是工作上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事。
老板说,让她感到最无奈的是店内经常遇到的偷窃行为,说起来也只是一些小东西,但总会有人隔三差五假装选购,趁着店里人多,店员帮不过来的时候,偷偷往衣服口袋里装一大把散装食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对方被逮现行后也不会承认自己偷窃,会以“我只是想拿回家尝尝”为由搪塞过去。
5月中旬,重庆刚开始热起来的时候,老板就在考虑将炒货店的商品以打折促销的方式尽快售完,把店内空间腾出来转而卖雪糕。
因为夏天一到,购买炒货的人就少了,想要继续盈利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相应调整,这也是为什么街边的炒货店每到夏天都会变成雪糕批发店的原因。
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雪糕店营业之一天,前一天下午,老板临时给我发信息,说要提前开始拆货架了,她和店内的员工从货架的拆除到冰柜的摆放,直到最后将批发商送来的雪糕逐一归类,再完成所有的打扫工作,整整好几个小时,大家都没有休息过,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第二天能正常营业要做的准备工作。
这么赶时间的原因,也是因为附近的炒货店几乎也在同一时间做促销、购入雪糕和冰柜,所以必须确保不能和同类型的店转型间隔时间太久。
为了更快地清理存货,店内所有商品统一零售价6.9元/斤,搞促销活动的那几天,店里最不缺的就是顾客,以至于虽然墙上挂着“请勿品尝”标签,还是会有人悄悄吃几粒瓜子,甚至撕开包装尝一小袋零食。有的顾客品尝之后会买一些回家,有的只是尝一尝,面对这样的情况,老板也只能口头上劝阻,被吃的掉的零食,也要不回来了。
卖到最后,整个店的散装零食只剩下这么一点,于是商品的价格从6.9元/斤降至5元/斤,摆到了冰柜附近,希望购买雪糕的顾客可以顺便带走一些。
雪糕店的营业时间是上午9:00—晚上21:00,这种类型的店,因为涉及到零散的收入,所以老板一般都会自己守店,这家店一共有三个合伙人轮流看店,考虑到聘请员工会有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所以工资都是日结,我打听了一下薪资,是110元一天。
这样的待遇,其实比我想象中稍高一些,毕竟和一些需要耗费体力的工作相比,在店内完成简单的收银工作,还是相对轻松。
店铺面积不大,只有30平米左右,整齐摆放了5个大冰柜,门口有一个小小的木桌子,就是收银台。
因为之一天营业,对雪糕的价格还不熟悉,阿姨一到店就开始拿着笔记录每款产品的价格,老板说一般来说,营业一周后,价格就记熟了。我大致看了一下,光是不同的品牌就有好几十种,无论是以前的火爆款,还是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众系列,基本上都能在这家小小的店铺买到。
当天室外温度30℃,这条街上人流量也很大,可是并没有顾客光顾,直到上午10:15分,才迎来了之一位顾客。结账用现金或是二维码付款都可以,但这里并不是扫描条形码,就能知道商品价格了,每支雪糕的价格都不一样,所以需要老板自己算清楚价格。
虽说店里的商品都是以批发价售出,但是购买单只的顾客相对来说比批发的多,至少开店前两个小时,我看到的顾客基本是买单支的比较多。
店内挂上了“一支也批发,0.3元起”的宣传标语,我好奇地问了老板,0.3元的卖价真的能赚到钱吗?得到的回答是:基本上是没有盈利的。
至于为什么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还要引进0.3元的雪糕,外行人应该也知道,一家主打批发价的店,吸引顾客的前提之一就是低价,如果店里更便宜的冰糕售价和普通小卖部差不多,那也就没有所谓的亮点了。
为了吸引顾客光顾,老板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最基本的就是街边打折店铺的标配版音响了。
“伊利、蒙牛、和路雪等知名品牌冰淇淋,一支也批发,0.3元起!”听了广告语,我还以为是批发商提供的音响,没想到是老板自己去小商品市场淘的,从批发商那里拷贝了音频后,把U盘插上就能用了。作为老板,再小的事情都要自己做,越小的店,越是需要亲自打理。
我发现在购买雪糕时,中老年群体和年轻人明显有着不同的消费观,老一辈人更注重商品价格,并且会货比三家,有时候会试探性问一句:“XX店是不是比你们这家便宜?”
而年轻人更注重在这家店里能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并且也更愿意尝试自己以前没有吃过的产品。
临近中午的时候,店里突然忙碌起来,上一批顾客还没走,下一批又紧接着来了,基本上每位顾客都购买了三支以上,这个时候不仅算账需要精细,也是考验销售能力的时候。
冰柜里的雪糕会按照品牌和价格分类摆放,员工和老板都需要清楚知道大致的位置,以便为顾客快速地找到需要的商品。
老板说在这里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如果店里不忙,员工觉得饿了,就可以去吃午饭。但忙起来的时候,往往是顾不上吃饭的,中午忙过了,已经是下午1点了。
这条街上的小餐馆很多,可以直接在附近点餐,喊店里的人送过来,中午一般都吃得比较简单,中途有客人光顾,又要继续忙碌了。
下午有很长一段时间店里几乎没有客人,员工坐在门口试图招揽生意,老板在店内玩起了手机,她说这样的情况自己也是之一次经历,毕竟店里卖炒货的时候,根本就没时间玩手机,那个时候手机对她来说只是一个看时间的工具,每天下班回家至少还会剩30%的电量。
而现在,店里没有生意的时候,为了不打瞌睡,只能玩手机打发时间,等到手机提示没有电的时候才放下手机去充电,这样的落差感也是开店需要承受的。
下午3点左右,室外气温逐渐升高,冰柜的排风口使店内变得越发闷热起来,老板打开中央空调我们才逐渐感到一丝凉意,由于一直没有顾客光顾,大家都很疲惫。
店里没有多余的桌子,老板直接趴在冰柜的边缘睡着了,店里的阿姨趁空闲的时候整理库存、补货。
说实话,长时间坐在塑料板凳上确实有些难熬,大概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也处于“断片”状态,直到听见顾客和店员的谈话声,我才突然惊醒,醒来发现自己竟然靠在墙上睡着了,于是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清醒,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在店里时间长了,总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带孩子来买雪糕的家长,刚开始会让孩子自己选想吃哪款,之后又会看看成分,担心太甜,担心有色素等等。
我还遇到过一个小朋友,很想吃店里的一款雪糕,家长不同意买,说这款雪糕太甜了,不健康,最后选了一只0.3元的老冰棍,跟孩子说这个没有色素,只能买这款,最后小朋友不情愿地拿着这支老冰棍雪糕,低着头默默跟在妈妈身后走掉了。
很多人觉得当老板自由,其实要经营一家店铺,投入的时间成本往往和收入成正比,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都优先考虑双休,但作为个体户,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家店除了春节正常放假以外,其余节假日大家都在休息,他们却是最忙碌的时候,三个合伙人轮流和员工守店,一个月最多休息一两天,算下来连“周末单休”都谈不上。
开一家这样的雪糕批发店成本不算太高,一般来说几万块就可以搞定,但后期投入的精力远比我们想象中多,雪糕的利润大概在25%—30%左右,也并不是价格越贵的产品利润越高,而且竞争压力也非常大。
这家店的位置其实已经算人流量比较大的了,但周围1公里以内同类型的店就有两家左右,想要做得好,必须要考虑和别家的差异化,包括不断地调整价格,直至最后全场5元的“跳楼价”,以及打造自家的特色创造更多机会,每一项都不是想象中这么容易。
早上9:00—晚上21:00,整整12个小时,无论老板还是员工,全都围着这个30平米的小店连轴转,迎客、推销、结算,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忙的时候忙到吃饭都忘记,没生意的时候冷清到打瞌睡,哪怕在成熟地段开一家小小的店铺,每天要做的也不只是“守守门面”这么简单,从人工成本到进货渠道每一项都要精打细算,一旦发现某个环节有问题了,就要及时重新调整,就像炒货店如何在半天内转型成为雪糕批发店,都必须在可利用的时间范围内做到更好。
你家附近有江苏炒货店吗?你知道它是冬天卖干货炒货零食,夏天卖雪糕吗?
1元雪糕没绝迹,一天卖七八百支总体利润超过高价雪糕今夏,“雪糕刺客”、贵价雪糕成了网友日常话题的核心。而北京青年报记者对雪糕零售行业高价雪糕大量占据终端市场一事进行了多篇报道。随着这一话题关注度的增加,北青报记者7月23日走访市场发现,1元雪糕并未“绝迹”,一些夏季才会营业的社区冷饮批发店成了平价雪糕的“大本营”,而网上和大型超市中的“家庭装”雪糕也有不少折合单支售价1元左右的产品。
探访
冷饮批发店2元以下雪糕超五六十种
“批发的话,小布丁、老冰棍都是8毛,冰+有的口味1.5元,冰工厂、大红果5元钱3根。还有这个冰柜的,都不到2元。”在通州区一家社区市场里,原本做干果生意的摊位,摇身一变,摆放了七八个冷柜,成了小型的冰棍批发点。店主表示,便宜的冰棍也有不少,其中还有很多是名牌产品。
在另一家社区菜市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这里的冷饮批发店在售的200多种雪糕中,标价在1元及以下的有16种,标价在1到2元的有37种。店主对北青报记者表示,雪糕5支起批,批发价就是标价的八到九折不等。“批发价不到2元的大概有五六十种。”
而在一些大型超市中,一些家庭装的雪糕折合下来有的只要1元多,有的还不到1元:20支装的伊利小布丁19.9元、10支装的迷你可爱多售价12.9元、10支装的德华原味15.4元、6支装的苦咖啡15.9元等等。
顾客显然对平价雪糕颇有好感。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就有顾客“清空”了一家冷批店中一个冰柜里所有的小布丁,满满打包了一箱。还有顾客专门来找大红果、老冰棍等等。离老板最近,也是店内最靠外侧的冰柜里摆的都是这几款产品。而第二家冷批店也是上午刚过十点半,店里的4个冰柜已经被拿空了一半。
追访
一天卖七八百支薄利多销超高价雪糕
事实上,不管是伊利、蒙牛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是中街冰点、宏宝莱、美登高等专门的冷饮企业,旗下都还有不少1元左右的产品。那为什么街边小店却很难找到低于3元的雪糕呢?
早在今年6月初,记者就对街边店内3元以下的冰棍、雪糕越来越少一事进行了报道。当时,就有店主向北青报记者透露,“不是我们不愿意卖,店里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冷柜里放了这款就是得少了那款。”一位路边小型超市的老板称,一根十几元的雪糕,卖一根就能有3到5元的毛利。但是一根平价雪糕的售价往往还不到贵价的雪糕毛利,店家选谁,一目了然。部分小型超市的老板甚至对记者表示,一些平价的雪糕销售的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很难走薄利多销之路。
但是进入炎夏以后,随着“雪糕刺客”等话题的发酵,很多市民自发地开始寻找平价的雪糕和冰棍,这也让不少商家乐于增加平价冰棍的进货量。记者走访了多家冷饮批发店发现,习惯冷饮“批发”这一购买方式的顾客大多在30岁以上,一般多是为家庭购买。分析人士表示,这类顾客比较注重情怀,比起尝鲜来,更喜欢消费经典的雪糕类产品。而随着顾客群年龄段的增加,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增加,因此是平价雪糕在这类门店中出货量大,也能维持较为理想的利润额。
“光是老冰棍,一天能卖半个冰柜,七八百支是没问题的,偶尔还会提前卖断货。”一位冷批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虽然冷柜数量有限,确实也存在贵价、平价“抢位”的问题,但夏季来临后,随着冷饮走量的上升,平价反而能带动更大的销售。而这一走货量带来的总利润已经超过了零售价在5元的雪糕产品。
相关
对不明码标价开罚单 北京清查“雪糕刺客”
北京青年报记者7月23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了解到,为规范雪糕市场价格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北京市市、区、所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及时联动,对雪糕市场价格行为开展检查。
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注重执法与普法相结合,向经营者宣讲7月1日起实施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56号令)。大兴区黄村镇市场监管所对7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雪糕经营者分别罚款100至200元。顺义区市场监管局对两家个体工商户未明码标价的行为分别罚款200元。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14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雪糕经营者(法人单位)分别罚款2000元,对1家个体工商户罚款200元。
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提醒广大消费者,选购雪糕时,如遇不明码标价、标价不齐全、货签不对位等情况,可及时询问、提示工作人员,或者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后,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对民生相关商品的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典型案例。
一线探访|夏日炎炎,雪糕热销!解暑降温来一根,雪糕旺季如约而至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雯平
夏季酷暑来临,不少市民为了解暑开始大量购入雪糕,雪糕市场进入旺季。炎炎夏日,吃雪糕已成为很多人享受清凉、缓解炎热的方式。这段时间,雪糕成为季节性热销商品。近日,记者走访青岛多家雪糕批发超市发现,几家雪糕批发超市生意兴隆,各种口味、品牌的雪糕纷纷上市,几大雪糕品牌加大了促销力度,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购买。
口味多、品牌全,雪糕迎来销售旺季
6月27日,记者看到,埠西农贸市场一家网红雪糕批发超市生意火爆,顾客源源不断。这家店的冷柜里摆满了各种品牌雪糕,包括哈根达斯、八喜、好阿婆、伊利、蒙牛、光明、钟薛高、和路雪等。记者发现,这家雪糕超市的雪糕口味也有很多种,传统口味有大布丁、巧克力、经典果味雪糕,除此之外还有白桃冰淇淋等不太常见的新口味。“这两天雪糕卖得挺好的,钟薛高、喜茶、八喜、好阿婆更受欢迎,奶味、水果、坚果巧克力等口味也卖得不错。”负责人陈先生说道。
另一家雪糕超市在市南区吴兴路上,“我家雪糕品种齐全,市面上80%的雪糕品种在这里都能找到,这两天买雪糕的顾客特别多,经典口味、冰棒等销量不错。”负责人杨远华对记者说道。杨远华说,自己是去年三月经朋友介绍入行的,已经在市区开了四家雪糕批发超市。据杨先生介绍,自己店里的雪糕能有近700种口味,包括哈根达斯、喜茶、乐天等100多种品牌。
记者在劲松四路与同兴路交叉路口看到,一家装修风格自然、舒适的雪糕 *** 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购买。这家店的冷柜里摆满了十几种品牌雪糕,如八喜、钟薛高、和路雪等,口味也各不相同,包括芝士海盐、香草、奶味等。正在雪糕超市选购的小朋友说:“夏天太热了,我就爱买雪糕吃。每次吃完雪糕感觉很凉快,我比较喜欢吃大布丁雪糕。”
夏季促销力度大,雪糕超市抢占市场
记者了解到,今年一支雪糕的售价基本为一元至几十元不等,与往年同期价格相比较,涨幅不大、基本持平。但记者走访发现,夏季来临时,雪糕批发超市普遍会通过打折的方式来吸引客流。这段时间,雪糕超市为提高销量,也纷纷加大了促销力度,雪糕的批发价是一年当中优惠幅度更大的,单支雪糕的折扣平均为八五折左右。
在吴兴路上的雪糕超市,记者看到,大布丁、四个圈、冰棒等口味的雪糕整齐地摆放在十几个冷柜里,图案新颖、样式精美的包装让人眼花缭乱,负责人杨远华说,“我家是网红雪糕城,很多大品牌雪糕都是直供店里的,所以我家价格比较优惠,单支雪糕有时候可以打八折。”杨远华告诉记者,夏季一般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引流,通过打折的方式吸引顾客来店里选购雪糕。
“夏季时,我家雪糕折扣力度挺大的,有些品牌现在是买一送一,这个活动很划算,相当于打五折销售了。”埠西农贸市场雪糕超市负责人对记者说道。负责人陈先生介绍,在他这里买单支雪糕一般是打八八折、五根雪糕打八折、十根雪糕打七五折,买得越多,折扣越多。
劲松四路与同兴路交叉路口的雪糕 *** 店负责人纪先生告诉记者,在店里充值成为会员后,还可以享受商品的优惠活动,买雪糕能打八五折。据负责人纪先生介绍,7月至9月雪糕销售会更加火爆,促销力度也会随季节产生变化,但总体价格与往年相差不大,个别单品可能会涨价20%至30%。
解暑降温,网红雪糕销售火爆
夏季时,雪糕销售不错,在季节带动下使得雪糕超市客流有所增加。几家雪糕超市负责人都告诉记者,最近店里选购雪糕的顾客较上一季度能增加30%左右。据了解,劲松四路与同兴路交叉路口的雪糕 *** 店会员目前能有5000人左右,每日客流约为100至200人次,近期客流能增加不少。这段时间,雪糕迎来销售旺季,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产品。
家住市北区的张女士在埠西市场雪糕超市买了几十支雪糕,她说道:“每年夏天,我都会多买些雪糕回家,夏天我家人都爱吃冰的,雪糕能够降温解暑,最是清凉,我这次买了几种不同品牌和口味的雪糕,喜茶、好阿婆和冰棒。”
“方糕、磨巧、茉莉生牛乳、草莓白巧、柚子奶冰、香草冰淇淋……这些都是今年卖得更好的网红雪糕产品。”雪糕 *** 店负责人纪先生介绍,今年以来,网红雪糕非常受顾客的喜爱,卖得十分火爆,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度较高,销量在不断增加。纪先生表示,网红雪糕一直在年轻群体中大受欢迎,“现在很多小朋友、老人也会被这些网红雪糕吸引,都愿意尝试一些新口味。”
不足30平的冷饮店,通过妙招裂变客户,老板轻松年赚100万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案例,是老师去年咨询方案设计的张女士,张女士在厦门开了一家冷饮店,项目是炒酸奶,这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行业,夏天生意好,冬天就不行。
如果要想冬天生意也好,那么就要扩张品类,夏天做冷饮,冬天就做热饮,可是尽管增加了品类,张女士想要把生意做起来,营业额翻两倍,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以及营销策略,是根本达不到的。
于是张女士找到九思老师做营销方案,在详细了解过张女士的实际情况后,我给张女士做了一个方案策划书,下面把这套冷饮店的商业模式告诉大家:月卡模式+后端产品盈利+会员裂变+打造爆款
之一步:月卡模式
很多实体店商家有一个思维误区,总以为自己的店不适合做月卡,或者没有顾客愿意买,其实错了,只要你的产品好,服务好,就一定有人愿意付费。
那么月卡定在多少钱合适呢?
其实,我们有一个黄金法则,张女士的冰淇淋一个是10元,那么按照顾客每天买一个,那么一个月消费就是300元,月卡设置在月总消费的三分之一是比较吸引人的,也就是100元办月卡。
说到这里,很多商家就不愿意了,凭什么只卖100元,这样我还有利润吗?假如顾客每天都来我这里拿走一个冰淇淋,我不亏本了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其实就到了第二步
第二步:打造后端产品盈利
初步来看,顾客充值100元,吃一个月冰淇淋,商家确实赚不到钱,但是这样可以带动人气,以及会员客户会带新客户来办卡,试想一下,一天有100人办卡,那么就是1万元的现金流,如果再把后端盈利产品也做出来,比如设计一款爆款奶茶,以及网红小吃,依靠这些增值产品赚钱,哪怕是冰淇淋免费,都是赚钱的。
大家看懂了这套模式了吗?月卡不是用来赚钱的,而是一个引流工具,其实更厉害的,也不是依靠后端产品盈利,而是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前来办月卡,然后在购买你的增值产品。所以,这个方案的精华在第三步和第四步,会员裂变和打造爆款
第三步:会员裂变
其实,每个办理月卡的会员,我们会赠送5张友谊卡,每张友谊卡可以给会员的朋友使用,来我们店免费吃一个冰淇淋,这就相当于会员裂变,自发给你引流。
我们的数据测算过,我们每办理一个会员,就会通过友谊卡自动裂变3个。且我们还在会员卡设置了裂变积分,只要会员把我们的软文分享到社交圈,有好友关注了我们的平台,那么会员就可以享受50个积分,而积分又可以兑换我们的冰淇淋或者爆款饮品。
只要会员带朋友来我们店,我们是不是又可以推广自己的月卡,这时候,还是回到商业的本质,商家怎么依靠后端产品赚钱,其实就到了打造爆款了。
第四步:打造爆款
如何打造爆款,其实并不难,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富有经验的内容策划团队,然后将自己的爆款产品进行内容故事包装。
张女士的奶茶,其实更大的特点在于包装很有趣,我们把这个卖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迅速在抖音上形成了流量曝光,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关注,而这些人,就很自然的被吸引到张女士的门店去消费。
所以,打造爆款的同时,也是打造品牌。未来的一切内容,都可以是一个商业,未来的一切商业,也会变成内容,这就是依靠内容来打造爆款,从而将粉丝变成你的潜在用户,这是一种新营销思维。我们也叫作粉丝经济。
其实粉丝经济不是互联网独有的产物,古往今来,人群中的佼佼者,往往都有很多追随者,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还要你是名人,只要你拥有足够多的追随者,就可以很轻松的赚到钱。
再小的实体企业,也要重视这个营销 *** ,微型企业,很多时候,老板就是充当这个“偶像”,很多品牌最开始也是这么做起来的。
九思老师再告诉大家一句话,流量时代,如果创业者本身不能成为网红,那么在当下,你就不是一个好的创业者,如果你身边有一大帮追随者,你的创业成功概率会大很多。
粉丝经济其实是以“用户”为中心,因为我们非常注重的是用户的体验,所以,推出了100元月卡,一个月免费吃冰淇淋的活动,这个活动本身是不盈利的,但是我们通过打造后端产品和用户裂变,来不断获取新用户,当我们你的后端产品足够优质的时候,并且用户体验做到更好的时候,赚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这套模式,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因为在他看来,我们就是亏本经营,可是竞争对手不知道,我们的赢利点是在于后端盈利。
通过会员平台,延伸出来的盈利模式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会员裂变,张女士的冷饮店线上平台,在半年时间,迅速积累了3万多名会员,这些90%以上都是本地会员,相当于张女士拥有了一个本地媒体平台,目前除了产品盈利,张女士的平台每天都会有很多广告商找她投放广告,每次广告收益都在3000元以上, 一个星期接3条广告,一个月就是12条广告,那么张女士的平台广告收益就在3.6万
除此之外,张女士的平台还通过分销一些知识付费的课程,一个月也能赚1万左右。再加上平台的分销商城,只要会员消费,张女士都有分佣,就这样,张女士除了冷饮店的收益,一个月其他额外收益,就超过了5万,一年就是60万,再加上冷饮店的盈利,张女士告诉我,她去年的纯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万。
真正的高手,赚的都是大家看不到的钱,传统思维做生意,赚的都是产品差价,所以利润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难做。
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区别,你看懂了吗?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关注九思商道
揭秘—街边小店小型冷库背后一年的利润你知道吗?相信大家应该经常在街边看到门店里有小型冷库,这种小型冷库大多数位于生鲜店、水果店、蔬菜店、牛奶批发店、饮品批发店、农贸市场内,这种小型冷库的价格都比较低,正常在2-4万左右几个平方,但是可不要小瞧了此类小型冷库,它所能带来的利润是你想象不到的。
肉类冷冻库
街边门店里面的小型冷库一年能有多少利润?
我们以雪糕批发为例,这种是典型的雪糕冷冻库,10平方米大概可以储存几吨的雪糕,一个夏季几万块钱的利润是很随意的,要知道这种小型冷库造价也就几万块钱,正常情况下一个夏天冷库的本钱就赚回来了,而且过了夏季,还可也储存一些冬天所需要的食品,比如火锅食材、牛羊肉等。
小型肉类冷冻库
以小编在上海泗泾九州世贸建造的小型面包冷库为例,当时造价7万元,使用了近6年了,这位客户主要是做面包批发、食品批发,做一些汉堡、快餐所用的食品,一天正常营业额在1-2万左右,利润点在20%-25%左右,这就意味着一天的利润点在2000-4000左右,一年的利润百十万轻轻松松,而且他这种小型冷库无需人工看守,都是全自动的,根据客户描述,旺季的时候一两个月就回本了。目前他正在筹备扩建到500平方米左右的冷库,可能是市场需求比较大,毕竟附近的批发市场就这里比较近,所以生意比较好。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型冷库,其实利润点是相当可观的。
小型冷库
还有一种储存药品的小型冷库,这种冷库建造后需要通过药监局审核认证后才能使用,这种医药冷库的利润点也是非常可观的,但是想要从事此类行业,需要有相关营业执照以及相关的从事经验,否则一般做不了这个行业。
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他们要建这种小型冷库。
因为在常温环境下,许多食品难以得到有效的保存,特别是夏季气候炎热,水果、蔬菜、食品在高温环境下不要多久就会损坏,根本无法正常销售,所以需要低温冷藏,而且有很多食品必须在-18℃的低温环境下冷冻,如达不到这项标准,市场监督管理局会进行处罚,可见小型冷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小型医药冷库
还有人会说,那 *** 脆买个冷柜就可以了,这点不可否认,冷柜的确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冷柜的容量在这放着,没有冷库的容量大,并且价格相差不多,这就是唯一的区别,所以更多人选择冷库和冷柜都用。很多店内会出现,前面放冷柜,后面放冷库的情况,这就可以保障产品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鲜。
更多关于冷库方面问题,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一公里10家店,1支雪糕3毛钱,立夏刚到冷饮店就“卷”起来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这意味着夏天很快将到来,冰糕、冰淇淋等冷饮销售也将迎来旺季。
今年冷饮店的雪糕价格如何?是否出现了一些奇特口味的雪糕?上游新闻记者专程前往市内部分超市、便利店和冷饮店进行了调查,不少接受采访的店主都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冷饮店太卷了!”
价格下沉
更低0.3元一支 高价雪糕价格印在包装上
在南岸区,一名为“某野冰淇淋批发”冷饮店招牌上写着“0.3元起,一支也批发”。
△0.3元一支的某品牌小布丁
0.3元一支的雪糕长什么样?这引起了上游新闻记者的好奇。进店后老板指着门口之一个冷柜说,“0.3元一支的就是这个雪糕。”记者看到,该雪糕品牌为“好某秒”,旁边标价写着“0.3元一支”。该店老板表示,这种低价雪糕单纯是为了吸引客流,利润不高,“店里还有一些单价在1元以下,或者1到2元之间的品类都是这样。”
去年,某品牌雪糕因价格高成为热点,上游新闻记者在某便利店看到,今年这家品牌推出了两款只要3.5元一支的棒冰,似乎意在进军下沉市场。这款棒冰是4月18日才上市的新品,便利店工作人员表示,上市后卖得还不错。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今年在部分高价雪糕的包装上,还用大号字印上了建议零售价,有的是15元、有的是18元。
△某品牌雪糕在包装上印上价格
“这个包装是今年的新货,但我们卖得比上面标的价格便宜。15元的我们只卖11元,18元的我们只卖15元。还有你在便利店看到的那款3.5元,我们只卖3元。”另外一家冷饮店老板陈先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
相比去年,今年冷饮总体价格如何呢?
上游新闻走访的店主都表示,店里卖得更好的某利品牌的小布丁、老冰棍都涨价了,去年0.5元都可以买到,今年各个店在0.7到0.8元不等,价格相对较高的冰淇淋价格相比去年基本没有变化。此外,上游新闻记者还留意到,走访的这些冷饮店、超市都在冰柜上明确标出了各种品类的价格。
△冷饮店里各种冰糕雪糕均明码标价
竞争激烈
方圆一公里开了10家冷饮专营店
“某野冰淇淋批发”店的老板还透露,今年开冷饮店特别卷,大家都在卷价格,想要赚钱好难。“就这附近一圈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我知道的专门做冷饮的店铺除了我就有9家,还不算便利店、小卖部等。而且大家都在卷价格,有的是满10支打9折,有的是满送其他品牌雪糕。我今年也是之一年做冷饮生意,要是早知道这么卷,我就不开这个店了。”
另一家店的店主陈先生也向上游新闻记者确认了这位老板的说法,“我也向 *** 商问过,我们这附近确实有10家冷饮专营店,大家都在卷价格,生怕卖得比别人贵。
△某喜冰淇淋60克,从之前的8元一杯卷到现在只要5元就能买到
以一款小杯冰淇淋为例,在便利店一般是8元一个,陈先生表示,“之前我标价是6.5元一个,结果有顾客说附近有家店才卖6元,于是我也只好改卖6元一个。”
但让陈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这款冰淇淋在附近一家超市的冷饮售卖区的标价只要5元一个。
一家名为“冰某王”的冷饮店也出售同款冰淇淋,在看到某超市5元一杯的零售价后,老板表示:“这可能是为了引流亏本在卖,我们进价都不止5元。”
口味出新
本土牛奶厂出雪糕 “0蔗糖”老冰棍也来了
每年,总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冰淇淋成为网红爆款,上游新闻记者留意到今年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各种新口味冰淇淋来吸引顾客,一些品牌特地在包装上标注了一个“新”,来表明新口味的身份。一些平时和冰淇淋关系不大的品牌也开始进军冰淇淋市场。比如巧克力品牌“某芙”,推出同品牌的冰淇淋。重庆本地某牛奶品牌,今年推出了“大红枣酸奶风味冰淇淋”“核桃花生奶雪糕”等三款冰淇淋。
△上游新闻记者购买的部分新品雪糕
另外,上游新闻记者还留意到“0蔗糖”等低糖、无糖风也从饮料圈刮到了冷饮圈。
△冷饮店中的“0糖”“0脂”棒冰
不少冷饮店都有2到3款表明“0蔗糖”、“低糖”或者“无糖”冰棍出售,“0蔗糖”老冰棍每支1元,“无糖”冰棍的价格则要3元。
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编辑:陈璐
责编:蒋艳
审核:张松涛
卖雪糕的利润“雪糕刺客”谁给他的底气卖这么贵,因为成本原料更好吗?但是有业内专家就说,雪糕再好,成本也就三四块钱,加上冷链成本,也就七八块钱,那是因为有一大批铁粉,或者很多人愿意买单,买得起吗?根据实际的数据,能接受15块钱以上价位雪糕的消费者,还不到5.8%,那他们为什么敢卖这么贵?两个字“渠道”。
卖的越贵的雪糕能给到渠道的利润就越高,商店老板就越乐意卖这个品牌,往冰柜里塞满高价雪糕,就相当于做推广了。网上有人调研过,市场上卖4块钱的雪糕,进货价差不多是1块钱,卖11块钱的雪糕,进货价5块钱,某款卖49块钱的雪糕,进货价差不多19块钱,卖的越贵,商店这样的渠道商赚得越多。引起众怒的雪糕刺客,跟衣服鞋包这类快消品相比,还真的是不够看的。之前有一个纪录片就揭露了,成本一两百块钱的化妆品卖一万,成本两百多的运动鞋,卖一千多,一些大牌的成本甚至只有售价的1%。这些都是属于行业潜规则。雪糕刺客不过是颠覆了大家对于童年平价雪糕的回忆和印象,才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是衣服鞋包化妆品呢,它们的高溢价一直存在,但存在不代表合理。
除去雪糕刺客,雪莲这一有着年代感的产品同样在互联网被广大网民所知,其0.5元的售价多年未变,一是国货,二是坚持不涨价,让广大网友在被雪糕刺客刺伤的同时,心里也有一丝安慰。国货产品在发光发热的同时一样要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否则等到热度一过,那销量可就是断崖式下跌。
互联网在发展,随着信息差被抹平之后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消费品,发展的终极状态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大家对于“雪糕刺客”,一方面要放平心态,对于高价雪糕没有必要应激反应,其利润和衣服鞋包化妆品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你愿意为其消费买单时,这些溢价都不值一提;另一方面在购买是要看清价格,挑选对自己来说价格合适的商品消费,万一不小心拿到了“雪糕刺客”,也不要碍于面子硬着头皮支付,把它们放回冰柜,挑选合适自己的雪糕就行,过于在乎面子和难为情只会让自己为不合适的商品买单,吃到嘴里也不是个滋味。
五毛钱、一块钱的雪糕不见踪影,市面上的雪糕为啥变“高贵”了?暑热难耐,雪糕成为大家解暑的“法宝”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记忆里五毛、一块的平价雪糕在超市、便利店已不见踪影,3元、5元的雪糕现在已经成为冰柜里比较亲民的了,而一支网红雪糕的单价基本达到了两位数。
今年,太原市雪糕的价格如何呢?市民对这样价格的雪糕有何看法?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网红雪糕搅动市场
如今,很多雪糕卖的不仅仅是口味,更是一种潮流、一种风尚。查阅电脑某搜索网页,相关网红雪糕的笔记就有3万多条,促使人们购买网红雪糕的原因,更多的是被宣传吸引,一种“大家都在吃,我也要尝尝”的跟风。
太原市迎泽区青年路的一家雪糕批发店老板白先生说,文创类雪糕因为开模费贵、销量少、渠道单一等原因,每根的利润可能都不足1元钱。而且,因为价格贵、味道一般,顾客一般只是吃个新鲜,复购的消费者不多。此外,“店内的‘网红雪糕’一般是年轻人和小孩购买,有的是看到社交媒体的推荐来买的,还有的就是买来尝鲜‘打卡’的,这类雪糕的回头客也较少。”
同样价格高昂的还有各种联名款雪糕,名目也是多种多样:有各种奶茶品牌与雪糕的联名,有各种动漫IP与雪糕的联名,甚至还有“五年高考与三年模拟”的联名。这些联名雪糕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价格在20元左右。
白先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店内一天的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利润为销售额的40%左右。现在添加了美团、饿了么等线上批发服务,每月上新的网红雪糕也要及时进货。雪糕的利润一般是25%至30%,夏季的利润可以达到一半,价格越贵利润越高。批发价格虽然和往年一样都是八折,但因为人们对雪糕的需求量增大、网红时尚产品的吸引力,收入比去年要多很多。
“我现在买的还是小时候常吃的雪糕,那些网红雪糕我不怎么买。”在太原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小张对山西晚报记者说,“现在的网红雪糕、冰淇淋价格贵,但味道却相对一般,和价格不符。”
曾经的平价雪糕如今也涨价
不仅是网红雪糕价格高昂,之前的平价雪糕如今也涨价了。
太原市民李女士和同伴在选购雪糕时,一边挑选,一边盯着墙上的价目表。李女士告诉记者说:“现在有的雪糕都快成奢侈品了,原来5毛钱一根的绿豆沙现在变成了3块钱一根。”
山西晚报记者发现,想要找到1块钱一根的雪糕,并不容易。老小区附近的小卖部、小超市偶尔能找到便宜的雪糕,但种类非常少,多是“老冰棍”“百纯”等,大家熟知的“小布丁”“玉米香”“苦咖啡”“瓜子仁”非常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口味差不多,但是包装、名字都不一样的雪糕,价格翻了两三倍。
除了价格,让消费者惊讶的是雪糕的口味:辣椒味、花椒味、火锅味、香醋味、麻辣小龙虾味、芥末味等。“我吃过很多‘奇葩’味道的雪糕,有些不好吃,有些也还不错。不过,这些口味独特的雪糕都不会长时间供应,过了两个星期再去买辣椒味的已经没货了。老板说不好卖,最后都是自己解决的。”太原市民乔女士告诉记者。
一名在大学校园内开冷饮店的老板介绍:“价格在2至5元的雪糕更受学生欢迎,但也有人买单价十六七元的网红产品。网红雪糕有名气、小牌子的雪糕利润空间大,但是销量却比不上伊利、蒙牛、雀巢等老牌产品。放暑假了,在学校的学生不多,我们都是缺啥货补啥货,如果看销量的话,更高要数‘雪莲’了,天天都是两箱两箱地进货。”
价格为啥噌噌上涨
近日来,有关雪糕的话题也频上热搜。先是“东北雪糕的价格”微博热搜话题达到3.3亿阅读量,紧接着“雪糕起步价涨至2元”“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5块钱以下的雪糕有多好吃”“雪糕进入10元时代”等话题也纷纷冲上热搜。
从小时候的5毛钱、1块钱,到现如今十几元甚至66元一支的雪糕,相比几年前以高价闻名的哈根达斯,当时38元一颗的冰淇淋球如今看来已经不是更高价格。这不禁令人思考:为什么雪糕越来越贵?
据从事20年雪糕行业的老板分析,冰淇淋价格的上涨与 *** 冰淇淋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一方面奶粉和糖作为冰淇淋的主要原材料,它们价格的飞涨直接导致了冰淇淋的成本升高,价格自然也就上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成分的健康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除了口感外,冰淇淋成分的健康与否也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低价但不健康的材料被高价但相对健康的材料替代,冰淇淋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此外,冷链运输相对于普通物流成本要高,这也是冰淇淋价格高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称,售价昂贵的网红雪糕、冰淇淋在原材料上所花费的成本与普通高端雪糕、冰淇淋相差不会太高。之所以能卖几十元,更多的是投入了大量的营销成本,造成了品牌溢价。以雪糕新秀钟薛高为例,2018年时钟薛高在天猫“双十一”推出了一款售价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在十几个小时内就全面售空。今年4月,钟薛高发布了两款单价分别为68元和88元的新品,不仅价格创下品牌历史新高,而且只以“系列”套餐形式售卖,得搭配其他基础产品配套购买。即便如此这两款“高价”雪糕还是遭到“秒杀”。钟薛高价格如此高昂但依旧受到大众的欢迎,离不了营销。
在产品营销上,“钟薛高最贵66元一支”“钟薛高是智商税还是物超所值”等话题纷纷冲上热搜,在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平台大规模投放广告,线上软文、偶像代言,这些营销后面有着高昂的营销成本,这些花在推广上的费用最终都会被转嫁给消费者。
雪糕作为消热解暑的“大咖”食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年轻群体为了尝鲜或追求口感,大多乐意购买高价雪糕。商家为了吸引追求新鲜的年轻客户,开始了铺天盖地的营销,不仅仅在宣传的力度上加大,口味上也标新立异,不少品牌在雪糕口味上的创新,画风可谓清奇。咸蛋黄雪糕、东北铁锅炖雪糕、长沙臭豆腐雪糕、葱爆牛奶雪糕、芥末口味脆皮雪糕……不管是咸口的、甜口的还是辣口的食材似乎皆可入雪糕。在 *** 消费者味蕾的同时,也 *** 着消费者社交 *** 分享的欲望。
有专家认为,网红雪糕冰淇淋的成本与普通的高端雪糕价格相差不大,但更多的被赋予了社交属性、情感需求等附加值,符合新生代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思维,使品牌获得了生存和增长的空间。这也是网红冰淇淋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网红雪糕会“凉”吗?
“网红雪糕”的热度会一直在吗?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高价雪糕发展形势较好,但雪糕作为低技术门槛的消费品,其总体价值基本固定,上涨空间终究有限,一旦售价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高价雪糕必然滞销。厂商在制定高端化战略时,还要注意市场承受能力,要适可而止,一旦在朋友圈晒特色雪糕的潮流过去,人们的理智消费理念提高,雪糕“热度”可能很难长久,雪糕的生存终究也会回到原始路径,比拼口感、味道、性价比。一味去推高价的所谓高端、超高端产品,会扰乱雪糕的正常价格体系,让整个中国雪糕市场最终面临价格畸形、销量下降的趋势。
国内冰淇淋市场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商家和品牌纷纷入局。目前,中国的冰淇淋和雪糕行业的厂家超过了1000家。据中国饮食行业协会调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708亿元迅速增至1380亿元,位居世界之一,并预计今年超过1600亿元。在收获巨大的经济利益时,除了注重营销,也应该保障食品的安全,2019年6月,网红品牌奥雪双黄蛋雪糕就被检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这也引起了人们对网红雪糕安全的担忧。网红雪糕在做到高价高颜值的同时也要注意高安全,不专注提升产品,靠营销终究走不长。
偶像代言、软文推广、涨价、变味、饥饿营销,这些网红雪糕冰淇淋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消费者在选择这些雪糕时,也要注意甄别。如果想长久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需要回归到雪糕产品的品牌与品质本身,从业者需要从品质、品牌、产品口感的差异化、配方特色、营养健康等各方面发力,这样才能够真正打动消费者。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蔚然
实习生 张苗苗 王淑怡
来源: 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