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里海地图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6 0
改变中亚的大运河为何迟迟不动工?俄罗斯封住了里海的出海口

里海,是世界上更大的湖泊,其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渤海面积的5倍多。里海到底是湖泊还是海,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曾经里海沿岸的国家都认为里海是海而不是湖泊,但是后来里海沿岸的国家为了规避联合国海洋法,于是将里海的性质定义为水体,既不是湖泊,也不是海。如此,哈萨克斯坦就不是一个沿岸国家了,而成为了世界上更大的内陆国。

在地质时代,里海曾经和地中海连在一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约在1.1万年前,里海和黑海分离,由此成为了一个封闭的水体。因此,里海是一个“海迹湖”。里海的水体特征也和海类似。

如果里海能够和黑海重新连接在一起,那亚欧大陆中部的地缘政治格局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我们知道,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遥远,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更大的内陆国。这里气候干燥,交通不便,但是资源却十分丰富。中亚的石油储量为42亿吨,占世界2.1%,天然气为11.8亿吨,占世界的6.2%,被誉为第二个中东。而铀矿储量占世界的19%,金矿储量达4333吨,占全球总量的8.5%。

中亚的油气管道

另外,里海南岸的伊朗也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如果打通了里海和黑海的水上通道,那么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阿塞拜疆都将从内陆国变成沿海国家,里海周边的港口会建设起来,里海周边国家的石油、天然气会通过水上通道进入黑海,然后直接走多瑙河—莱茵河航道进入到了欧洲腹地,这条线路比省时省力,甚至比波斯湾到欧洲的航线更短一些。

早在19世纪,俄国就开凿了一条顿河—伏尔加河运河,该运河全长101公里。苏联时代,在运河枢纽位置建设了苏联更大的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这里也成为了苏德战争的必争之地。

不过,这条运河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是线路弯曲,从黑海进入里海,需要在两条河流上绕行,增加了航行的距离;其次,伏尔加河和顿河的水量都不是特别大,其运河只能通航5000吨级以下的船只;第三,由于水量不足,这条航道上修建了10多个船闸,这大大降低了船只通行的效率。第四,由于是内河航运,俄罗斯禁止外国船只进入境内。

因此,这条运河只能给俄罗斯使用,哈萨克等国被彻底封堵为了内陆国。

不过,哈萨克也提出过新的计划。在一次中亚国家峰会上,哈萨克曾经提出开凿一条黑海到里海的大运河,这条运河长度为700公里。里海的海拔为零下28米,如果运河开凿,黑海的海水可以直接流入里海,不仅可以通航,还能够实现水资源补给。

按照哈萨克的设想,大运河完工后,哈萨克还将修建从里海到咸海的运河,不仅要恢复咸海的原貌,还要让哈萨克的内河航运发展起来。哈萨克还计划将黑海的水资源调集到还要咸海北部的图尔盖洼地,使得这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条运河一旦建成,整个中亚乃至于中国新疆都会受益。

这个方案从提出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可是迟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进展,这是为何?

从地理上分析,里海到黑海的运河有两种线路,我们暂时称之为北线和南线。其中北线是从亚速海到里海,沿途地形平坦,是开凿运河的更佳选择线路。但是问题来了,这一带都是俄罗斯的疆域,俄罗斯不会同意开凿,即便开凿了,俄罗斯也很难同意其他国家的船只通航,这对于哈萨克斯坦就没意义了。

里海周边地形图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在出口方面主要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如果运河通道建成了,中亚、伊朗的石油、天然气会大规模走里海—黑海通道进入欧洲市场,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将遭遇更大的冲击。因此,俄罗斯宁愿本国里海地区的经济不发展,也不愿意让哈萨克在本国河流上航行。

南线方案从高加索山脉地区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经过。阿塞拜疆也是里海国家,如果运河开通,那么阿塞拜疆将成为了一个枢纽,扼守能源大通道,因此阿塞拜疆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高加索山脉一带地形复杂,开凿运河的可能性非常低,就算开凿完成了,其通航能力也非常低。因此,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对开凿运河并不感兴趣。

高加索一带的地形情况

总体来说,里海到黑海的运河并非地理上的原因导致无法开凿,是地缘政治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俄罗斯不希望中亚和欧洲走得太近,以免后院起火,同时俄罗斯也担心中亚的油气资源会冲击本国的经济。

在历史上,俄国为了打通太平洋、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对周边的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然而,俄罗斯获得了黑龙江、黑海、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后,却以邻为壑,堵住他国通向海洋的通道,同时又造成自己的沿海地区没有发展起来,这真是害人又害己。

粉湖干涸,里海缩小,哈萨克斯坦的水怎么了?

不久前,不少巴甫洛达尔的居民在网上说网红景点“粉湖”(科别图孜湖)消失了,从网友发布的视频图片可以看出,湖底暴露出来,水不见了。公开的消息称,湖水被抽干, *** 出来的盐被打包售卖,一袋2000坚戈(约合人民币32元)。

哈生态部部长苏莱曼诺娃在自己的Instagram主页上宣布,委员会和专家将于7月18日前往科别图孜湖调研考察。

2020年,距离阿斯塔纳160公里的科别图孜湖因湖水呈粉色而走红,成为不少居民的打卡景点。2021年由于极热天气湖水干涸,该地区负责人称这是“正常自然现象”。

除了粉湖,里海也面临着危机。

近日,据哈萨克斯坦Gharysh Sapary国有航天公司新闻处报道,根据近15年对里海状况进行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里海北部水域的海床已经暴露,里海正在变浅。

在过去的15年中,里海哈萨克斯坦部分的水域面积减少了7.1%。在阿特劳市附近的里海水域观测到大片浅滩。

2008年里海哈萨克斯坦部分的水面面积为113867平方公里,2023年为105746平方公里。

分析显示,水面面积减少,其原因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研究。

哈萨克斯坦Gharysh Sapary国有航天公司总结称,里海海平面下降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阿特劳市附近的里海部分最为脆弱。

据哈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缺水导致城市供水水压降低,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实行按时断水,因此,首都发生了几次 *** 活动, *** 者封锁街道,高呼“给我们水”。哈更大的城市阿拉木图也缺水,居民抱怨因水压不断下降而导致的分时段供水。

除了哈萨克斯坦,中亚其他地区也面临着水的问题。

为什么会缺水?

首先,中亚人口正迅速增长。苏联解体时,该地区生活着4900万人,而目前该地区人口已超过7500万人,到2050年预计将突破1亿。比如:阿斯塔纳人口数量增加了3倍。

其次,气候变化。根据气象学家的说法,夏天越来越干燥炎热,沙漠面积逐渐扩大,导致了居民和农业用水需求增加。这造成河流和水库水位变浅,这形成了恶性循环:水资源越少,降雨量越少,气候越干旱。

第三个原因是基础设施的损耗。苏联时期的水利设施过于陈旧,相关设施现代化改造还未开展,导致该地区供水中断次数愈发频繁。落后的技术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最后,该地区各国间几乎不存在相互协作。苏联时期,该地区是集中供水。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各自为政。各国间的分歧不止一次导致严重的用水危机。

未来会如何

专家表示,中亚面临危机加剧的情况。根据有关预测,水危机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和社会不稳定。

俄罗斯专家认为,移民危机也是可能的后果之一。

独联体国家研究所中亚部主任安德烈·格罗津说,年降雨量会越来越少。经济、社会领域、农业部门的问题将不断恶化。很明显,在这种条件下会出现新的移民潮,许多人会前往俄罗斯。

政治学家弗拉基米尔·扎尔金认为,必须通过该地区国家间合作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从俄罗斯引水至中亚是否可行?

不久前,哈萨克斯坦议员塞里克·埃吉兹巴耶夫提出了将部分西伯利亚地区河流引流至中亚地区的议案。苏联时期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的未实现想法是否可行?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水资源和生态问题研究所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亚历山大·布扎诺夫说:“苏联时期是一种气候、经济和能源情况,而现在是另外一种情况。河流改道将引发地缘政治结构的改变,诱发跨国问题。因此,现在什么也做不了。”

“从技术上讲,我们什么都能造。如果我们想深入研究,首先要弄清楚谁为此买单,然后重新审视所有技术解决方案。”该研究所地表水模拟实验室主任米哈伊尔·博尔戈夫解释道。

布扎诺夫补充道:“帮我们的邻国很简单,但土地沙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几何,我们一无所知。”

他还认为,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中亚国家应该节约用水。

他建议:“中亚各国可以去中国‘取经’,看看节水系统是如何建成的。中国想到了一切应对水资源匮乏的 *** ,因为中国大部分都比较干旱。因此中亚不用再浪费时间,而应该研究中国经验并加以实施”。 同时他也承认中亚国家需要对现存的所有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特别是农业灌溉方面。

来源:哈萨克斯坦新观察综编 编译:邓万林、冯嘉睿、阿尼亚

了解更多哈萨克斯坦资讯,请关注哈萨克斯坦新观察微信公众号。

里海:如何从“湖海之争”变成“水底之争”?

在欧亚交界地带,有一个叫里海的湖泊

这并不是一个病句,虽然里海的名字中有“海”,但不少人认为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湖泊。

▲里海所处位置

而里海的特殊之处不仅表现在名字上,还表现在体格上。作为世界上更大的内陆湖,它实在大的有点过分,因为世界第二大湖泊苏必利尔湖的面积也才仅有8.2万平方公里,而里海竟是它的4.5倍,足足有37.1万平方公里!

▲里海和世界前15大湖的大小对比

不过里海的水生动物,也都和周边海域的水生动物群体差不多。其实,里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因为地壳运动与地中海隔绝了起来,成了今天“湖”的样子。

除了纠结“是海是湖”的身份外,当地的石油储量那才是重头戏。

▲里海石油资源分布图

即便是经过这么久的开发,里海仍探明有约500亿桶石油和8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按2018年的市场价,这些石油资源价值4万亿美元,天然气价值2万亿美元。

正是因为此地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地缘格局又十分复杂。“里海是海还是湖”这么看似无聊的话题才在各国当局之间争论了几十年。里海面临怎么样的争端?现在又该如何解决?

▲里海不光本身是石油资源富集地,它还连接着世界上两个更大的油气资源区中东和西西伯利亚。这三地加一起蕴藏了世界65%的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故三地合称为“世界石油心脏地带”


1.里海争端,当两国变成五国

原本里海的局面并不复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里海还处于风平浪静、气态祥和的和平局面,因为那时里海的沿岸国只有苏联和伊朗两个国家。

苏联不必多说,当时是能和美国冷战几十年的超级大国,因此与其实力相差悬殊的伊朗自然不敢造次。

而且两国早在1921年和1940年就已经签订了关于里海资源划分问题的协定,协定规定里海归苏联和伊朗共有,这里只能停泊挂有苏联或者伊朗国旗的船舶,因此当时里海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苏联-伊朗海”。

▲两国时期的里海

不过虽然协定表面上规定苏联和伊朗平等的享有里海的资源开发权,但是实际上苏联在绝对实力的碾压和威慑下,在此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过伊朗,当然伊朗也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两国就这么相安无事地各自过各自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苏联的轰然解体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风波,这场风波同时也波及到了里海。

苏联解体后,里海的沿岸国家一下子从之前的两国变成了五国。里海周边的地缘格局,犹如当年把里海从海变成湖的地质运动一样剧烈。

经历了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一蹶不振,正在“休克疗法”的折腾中苟延残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少了中亚这个重要石油来源地,西西伯利亚提供了其大部分石油开采量

伊朗于1979年发生了政权变更,从一个世俗国家转变成政教合一国家,还面临美国制裁,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

▲伊朗油气资源分布图

无论是伊朗,还是前苏联加盟国,此刻都把石油看作是本国经济的救命稻草。

至于哈萨克斯坦,它的油气资源的储量同样可观,也同样分布不均。不过有意思的是,哈萨克斯坦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里海周围的地区,因此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于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里海争端中,哈萨克斯坦自然不甘落后。

▲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市

而阿塞拜疆就可怜得多。阿塞拜疆历史上几乎是全球开采石油最早的地方。到20世纪初,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约占当时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这之后阿塞拜疆石油产业就多次走入下坡路。苏联时代,由于掠夺性开发,阿塞拜疆石油产业整体衰败。到20世纪80年代,阿塞拜疆石油仅占全苏联的2.5%不到。

▲在阿塞拜疆里海的海岸上至今可以看到前苏联的石油钻机

因此,广阔的里海(相对于阿塞拜疆的国土面积来说)就是阿塞拜疆能指望的资源库,因此阿塞拜疆对争取里海资源是一点也不敢马虎。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建在里海岸边


2.“湖派”与“海派”的斗争

正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里海沿岸国家都渴望那里海石油资源,化解自己的经济困境,这番抢夺“还魂草”的争斗进入白热化。

首先,五国就面临文章开始提到的这个话题,五国 *** 开始争论“里海是湖,还是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如果里海被定义为海的话,这意味沿岸各国要在此划分领海范围,谁的海岸线越长谁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海洋公约》规定的海域划分示意图

如果定义为海,那么即便是领海范围内,外国船只都可以“无害通过”的。而在“内水”,也就是湖泊、河流内,则不允许外国船只“无害通过”。

而里海如果被定义成湖,那么名义上里海就归五国共有。

伊朗是最坚定的“湖派”。此前,苏联时代,伊朗实际上只控制了里海很小一部分。

▲上图中蓝色线为苏联-伊朗的实际分界线

如果认定里海为湖,意味着伊朗在这里的权益范围大幅扩大。

而“海派”的代表则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因为好巧不巧,里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国家的海岸线附近。

如果按照海洋公约的规定,里海石油储量的80%都归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

里海几国的争论,不得不看地方大佬俄罗斯的脸色。

▲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首府马哈奇卡拉市

在里海争端中,俄罗斯有一记杀手锏,那就是运输管道!要知道,石油光开采出来不行,还得运送到市场上卖出去,这样才能赚钱。

而对于石油更好的运输方式莫过于管道运输了,这也正是俄罗斯的优势所在,因为前苏联早已在此地铺好了管道,而这些管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由俄罗斯掌控。

▲通往欧洲的石油管道

也就是说如果你和俄罗斯作对,它只要不让你用管道,你就得损失一大笔钱。所以在五国之争中,俄罗斯的管道优势形成了极好的震慑。


3.英美人来到里海

在“海派”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几乎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大摇大摆地迈着四方步来了。

历史上,英国就曾是波斯湾的更大殖民主,也曾多次染指伊朗石油开发。整个19世纪,英国和沙俄,围绕着阿富汗、波斯(今伊朗)以及中亚各汗国(今五个“斯坦”国)的归属,开展了为期近百年的对抗。

从现实利益来说,里海石油资源这么丰富,英国插手进来,成功的话自己绝对不亏。

英国为了打破俄罗斯的管道牵制,于2005年直接主导修建了一条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英国石油公司占该管道的更大股权),这样“海派”两国就可以通过这条管道直接把石油运到地中海,这一举打破了俄罗斯的管道运输垄断地位,可谓是相当给力。

▲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是上图中绿色的线条

美国人当然也没闲着。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的17%,石油出口量的20%。

英美人的干涉,其实给里海沿岸五国一个警示:如果我们五国争端不休,可能给西方国家插足干预以借口。

▲里海区域主要城市

毕竟,如果里海是海的话,其他国家就更有充分理由将船只放在此地。

因此,里海五国开始意识到,不能纠结于“是湖还是海”的争端中,要把外交争端放在更务实的层面上。

进入21世纪,里海五国就把谈判的重点,放在水面和海底的资源如何具体分割上。也就是说,水面该如何划分(或者是五国共享)我们单独来谈,海底蕴藏的石油又该怎么划分,我们另起炉灶重新谈。


4.里海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基于务实的考虑,五国在长达21年的时间中,开展了漫长的外交磋商,一共成立了49个工作组,有时候是两两磋商,有时候是多边磋商,最终于2018年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签署合约的五国

这份协议,既跳出了90年代“是湖还是海”的争端,又吸收了20多年来“海底划分、水面共享”等重要成果。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里海水底由相邻的两国协商划界(意思是石油天然气这些水底的资源要划分的,不会拿来大家共享)。

输油管道的所有权单独协商解决(意思是在里海区域建立输油管道不需要经过所有五国都同意,这样,跨里海的输油管道建设就成为可能)。

水底被分割的同时,水面则根据领水、海事边界、渔业区等用途进行共享(这是“海底划分、水面共享”的升级版)。

非里海沿岸国家,不能在里海水域放置任何军事力量。(这明显是为了制止西方国家的干涉插手)

▲这一协议对里海水面的划分,根据协议,沿岸15海里内为各国领水,25海里内为各国渔业区,其余水面部分为共同开发区域,注意只是说水面部分,水底仍然要明确划界

不过,这一协议的签署并非是里海争端的结束。例如水底划分实际上只是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之间完成了。伊朗在里海南部的划界问题上仍与邻国纠缠不清(按照2018年这份协议可以继续外交磋商)

▲里海南部的水底分界之争

有趣的是,在五国争端中一直没啥存在感,对外也宣称自己是永久中立国的土库曼斯坦,似乎还是这个协议的更大获利者。这份协议签订前,里海海域要修建输油管道,必须经过五国一致同意(其实主要是俄罗斯要同意)。

这份协议签订后,土库曼斯坦梦寐以求的,从自己国家跨越里海到阿塞拜疆巴库的石油管道,就不需要俄国人点头,只需要阿塞拜疆同意即可。这样,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就能直通欧洲市场,可谓财运滚滚来。

▲土库曼斯坦哈扎尔市附近,里海上的油田

然而,国际争端的解决从没有那么简单,里海的故事也许还有更戏剧的情节在后面。

▲现在仍存在争议的里海海底划分

#2020生机大会#

美国被五国联手踢出局!持续20多年的海湖之争:“里海”不是海?

“里海”究竟是湖还是海呢?其实这个争论不仅是接壤里海的五国无法达成共识,就连远在天边的美国也试图插上一脚,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听到里海这个名字,你可能觉得它应该是一片海域,可是里海在地理层面却完全没有达到海的定义,反而更像是一个内陆湖。里海位于中亚腹地的西部地区,有130多条大小各异的河流汇入,整个的湖岸线有7000公里。

如今占据了里海湖岸线的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这五个国家,它们环抱着一个里海,对里海归属权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里海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湖泊,其储藏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可是所有国家非常迫切需要的,所以这让周边的五个国家都开始虎视眈眈起来。

有朋友可能就纳闷了,里海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与里海是湖还是海有何关系呢?这其中当然是大有关联,因为如果里海本判定成湖的话,那么这个“宝藏湖泊”便是五个国家的共有财产,在里海进行的所有开发和利用都需要经过五个国家的一致同意,而且五个国家也可以自行对里海的资源平均分配;但是如果将里海判定成海的话,与里海接壤的五个国家只可以拥有从自己国家海岸线往外延伸12海里的海域,然后中间没有被划分的海域便成为公共海域,其他国家也可以来到里海一游。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把里海判定为湖泊对于接壤的五个国家来说更划算,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蛋糕还要再被外面分一块。可是你肯定想不到五个国家对于里海的判定却一直都没有统一过,全都站在自己有利的一方据以力争,分成了“湖派”和“海派”。而且不仅这五个国家就里海的判定激烈辩论,就连一向喜欢跑到公共海域“捞金”的美国也插上一脚,让局面更加混乱不堪。

里海周边五个国家在它是湖还是海这个层面明明应该是共同体,为何却分成了两个派别唇枪舌战呢?而霸权主义的美国为何又对里海如此上心呢?

其实在1991年以前,里海的归属权问题一直都没有被争议过,因为在当时里海接壤的只有苏联和伊朗这两个国家。那时的苏联将里海的东、西、北三面的海岸线都占领了,而伊朗仅仅只靠着里海南面一段的海岸线,而且苏联作为当时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伊朗对它更是大气都不敢出,所以即便里海是属于苏联和伊朗两个国家的,但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里海资源该怎么分都是苏联这个老大说了算,伊朗也插不上嘴。

可是苏联解体之后,这个局面便发生了改变,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这三个国家从苏联共和国中独立出来,然后苏联还解体出来一个俄罗斯,就这样本来一分为二的里海在少了苏联之后又一下子多了四个国家分摊,变成了一分为五的情况,关于里海的“湖海”争论就慢慢发酵起来了。

在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是“海派”,俄罗斯和伊朗则坚持“湖派”,土库曼斯坦的立场一直都摇摆不定。这种分歧的出现其实还是源自于自身的利益,每个国家的利益都随着里海的判定而变化。就像哈萨克斯坦之所以坚持里海是海,就是因为其海岸线最长,占据整个里海海岸线的28.4%,如果依据“海”的领域划分的话,它能够得到的里海海域是最多的,而且自己所拥有的那片海域石油储量还是最丰富的,它能够获取到更大的利益

而伊朗则是相反的情况,如果按照里海是海的方式来划分,伊朗能够得到的海域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反而如果是按照湖的方式划分,伊朗就能够平等地享有五分之一的里海归属权,所以伊朗当然更想让里海被判定成湖。

而本身五国之间关于里海的摩擦就越来越多,这时美国还开始添柴加火,让这场里海之火烧得越来越旺。美国当然是个“海派”,它巴不得有个公共海域可以让自己合法合理地开着舰艇过去,不仅能够在那里开采需要的石油,还能够深入中亚腹地,并且可以更好更方便地监视对自己地位有威胁的俄罗斯,反正是没有一点坏处。就这样,五国争论不休,加上美国暗搓搓地搅局,关于里海的闹剧从1991年便一直上演,直到2018年才暂时落下了帷幕。

里海的资源让不少国家都垂涎欲滴,接壤的五个国家甚至险些因为油田发生战争,直到2018年五国终于坐下来商谈,暂时结束了斗争,但是里海的这场争端真的结束了吗?

五个国家在里海归属权的争议就像是五个兄弟抢家产一样既伤了和气,又让外界看了笑话,好在它们终于反应过来不能再这样争抢下去,不然本来属于自家的财富很有可能就要被外界打算盘,最终落得谁都不讨好。

所以经过五个国家的商讨商谈,终于在2018年的第五届里海峰会上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本次公约中仍然没有判定里海的性质,而是将里海判定成“非海非湖,即海又湖”的特殊地位,虽然看起来像一个和稀泥的结果,但这已经是它们能够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关于里海归属权的划分,公约中也规定了五个国家的海岸线往外延伸15公里的距离为国家领海,领海再往外10海里是该国的捕鱼区,其他没有被划分到的区域是五国共有的水域。

虽然这种划分方式跟“海”的划分方式非常相似,但是这两种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公约中的判定方式直接断绝了其他国家想进入里海的念头,更不能在里海驻扎军队,这样也让美国在里海之争中被判出局,保护了里海的五国归属权。

但是事情很难做到完美,虽然公约已经勉强让五个国家接受,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任何矛盾,特别是在资源的划分上更是各不退让。俄罗斯曾经提出可以让里海分为海面和海底两块来划分,海面大家一起共享,海底里的资源则按照海岸线来划分,但是伊朗这种本身海岸线不占优的国家就不干了,而伊朗直接提出不管是海面还是海底都平分为五份的方案也不被哈萨克斯坦接受,毕竟对于能够分到大于五分之一的哈萨克斯坦来说这样太不划算。

不管怎么分都会有国家吃亏,也会有国家享福,所以还是很难保证这个公约能够在以后被长期地实行下去,而且美国虽然这一次黯然退场,但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里海这个香饽饽,以后说不定也会使用各种方式在搅浑里海这场争端,让五个国家又一次争锋相对。对于五个国家来说,里海确实是国富国强的必争之地,但也需要多去考量,争取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吧。

里海“争夺战”:抢气、抢油、抢地盘

里海及附近各国地形图

里海位于俄国、哈萨克、土库曼、阿塞拜疆及伊朗所围绕的海域,此地区是原油的主要蕴藏地区之一。因为里海是世界上唯一封闭的海洋,所以也可被视为湖泊。

里海卫星图

周边国家对天然气的强大需求,同时也决定了里海在欧亚大陆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这不仅触动了俄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同时让欧洲的能源战略也牵扯在其中。

里海地缘

里海“争夺战”

阿塞拜疆

古代居住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居民,发现里海上常有不明的火焰在晚间时刻熊熊燃烧,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也记载了巴库的里海火水的景象,原因来自海底冒出的油气自燃现象。

示意图

19世纪末汽油引擎尚未使用前,石油主要的用途在煤油灯照明,当时更大的煤油使用市场之一,便是日照时间不长的俄国帝国。而煤油的主要生产者,之一名则为美国的洛克斐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其次便是诺贝尔兄弟在巴库设立的石油生产基地。

大高加索地表起伏程度图

20世纪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后,石油的使用需求大幅增加,勘查技术的提升,也使得各国对石油开采的兴趣大增。中东石油的蕴藏量于20世纪初相继被发现后,石油公司也排除地形和天候的不利因素,在阿拉斯加及北海石油也相继发现石油。除石油生产外,用于供暖、发电的天然气也和石油蕴藏与生产息息相关,并与石油同时归为21世纪的能源战略要素。

示意图

目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及外销金额,除了位于波斯湾中东地区的沙乌地 *** 、伊朗、伊拉克等国为主外,还有位于里海沿岸的俄国、阿塞拜疆、哈萨克及土库曼为主的前苏联国家,也是独立国 协的会员国。一般而言,能源产业便将里海这四个前苏联国家归类为独立国家国 协地区。

示意图

根据2018年的研究统计,以全球石油储存量为标准,中东地区占了47.6%、独立国家国协区占27.8%、美洲占13.3%、亚太地区占2.8%、欧洲占0.8 %。以石油生产量而言,中东地区还是占据之一名(34.1%),独立国家国协区第二(15.4%)。美洲第三(21.7%),亚洲第四(8.5%),欧洲第五(3.8%)。

独立国协系统

但以全球石油消费,亚太地区却是之一名(34.2%),美洲地区第二名(24.7%),欧洲第三名(15.3%),中东地区第四名(9.5%),独立国家国协区第五名(4.4%)。至于石油出口量,中东占35%,独立国家国 协占15%。

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这些统计数据显示,除中东外,以俄国为首的里海独立国家国协区的石油出口,对石油价格及产量有重要的影响。

里海

全球天然气储存量的前三名分别是中东地区(40.8%)、独立国家国协(30.6%)与美洲(5.6%)。而天然气生产量则是中东地区占(17.9%)、独立国家国协(22.2)与美洲(25.9%)为大宗。但天然气出口量却是里海独立国家国 协以天然气输送管线为主占(26.3%),中东以液态天然气为主占(13.5%)。

10世纪学者伊本·豪盖勒笔下的里海。

以上统计数据皆显示,里海的独立国家国协区在天然气的储存、生产及外销上举足轻重的位子。欧洲更是天然气更大的输入国,主要天然气来源是依赖俄国为首的天然气管线。

周边

此外,我们也依赖来自土库曼的天然气管线的输入。周边国家对天然气的强大需求,同时也决定了里海在欧亚大陆能源战略的重要地位。

1747年的里海地图

里海独立国家国协三国的石油史

示意图

除俄国外,接下来说说里海独立国家国协三国的石油历史。

1235 年的“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里海以北未服诸国。按照察合台的“长子出征、千户、百户、那颜等的长子参加

01阿塞拜疆

示意图

阿塞拜疆位于高加索地区,东临里海、北抵俄国、南界伊朗,原是波斯古国的一省。19世纪初,波斯帝国与沙俄帝国数次发生战争,最终于1828年签订《土库曼恰伊条约》,将现在的阿塞拜疆领土及其他高加索地区,交由俄国帝国统领,而里海大部分的水域,也由俄国所拥有。阿塞拜疆在19世纪后期石油工业的兴起,是俄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其石油产量也多供俄国帝国使用。

示意图

20世纪初,俄国帝国崩溃后,阿塞拜疆短暂成立独立国家。但于1920年被再度收归为苏联领土,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再度成为独立国家,同时成为独立国家国协的成员国。

俄国

阿塞拜疆虽然在俄国帝国及苏联时期,属于俄国领土的时间约有150年之久,但其文化、宗教及地理位置,皆不同于俄国本土。

俄国

尤其在苏联占领初期,俄国红军结合亚美尼亚人清算了阿塞拜疆本地石油商人的财产,这造成独立后的阿塞拜疆与俄国保持一定距离。在经济上,不同于其他独立国 协国家多半依赖俄国的经济支持,阿塞拜疆的更大出口国却是欧洲的意大利,主要原因是阿塞拜疆为里海油田输送管线的起始点,其西向输送管线经由土耳其黑海港口转运意大利。另外,阿塞拜疆也经由北向输送管线将石油运输至俄国黑海港口。

里海

02哈萨克

里海周边国家

哈萨克为中亚领土更大国家,人口约1800万。经济成长主要是依靠能源产品的输出,人均GDP约有1万美金,是中亚国家中相对发达的国家。哈萨克西临里海,北界俄国,东达中国,南与乌兹别克为邻。哈萨克原与蒙古相似,原来是游牧经济,于19世纪时期受到俄国帝国的控制,但哈萨克至1920年俄国革命后,在国内战争胜利后并入苏联领土。

中亚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于1990年正式独立,1991年成为独立国家国协会员国。在苏联统治初期,哈萨克的经济由游牧转变为集体农业,直到1960年代,哈萨克才逐渐将重心放在石油开发于生产,现今的哈萨克外销主要产品为石油。

图兰平原和里海

此外,哈萨克与俄国两国也建立了石油输送管线,将哈萨克西部油田的产量输送至俄国于黑海的港口外销欧洲。

里海划界

03土库曼

红圈为土库曼与阿塞拜疆之间的争议油田;蓝圈为伊朗与阿塞拜疆之间的争议油气田。

曾经也是波斯帝国的管辖地的土库曼,不同于哈萨克,土库曼于18世纪后期便被俄国帝国统治,当时的土库曼还包括了乌兹别克中西部。 1918年后因为种族分割的因素,苏联再将土库曼领土重新与乌兹别克进行划分。 1991年苏联解体,土库曼正式独立,虽然为前苏联成员国,但目前并未加入独立国家国协,属于联系国的身份,外交上是类似于瑞士的中立国。

示意图

土库曼领土西临里海,南与伊朗、阿富汗为邻、北界哈萨克、东邻乌兹别克。土库曼的天然气存量居全球前位,也是土库曼出口主要产业,绝大部分天然气以东向管线输往东亚。土库曼希望将天然气输送至欧洲,但需建设跨里海输送管线至巴库,此基础建设涉及里海五国对里海领域管理的协议。

老地图上的阿姆河入里海故道1

里海五国在2018年8月签署了《里海公约》,初步将里海航运(海水部分)视为公海共用,海底资源(海床部分)视为湖泊划分各国领域。

里海5 国首脑峰会

在此协议下,土库曼可望实现在里海建设跨海输送管线的计划。但因利益的重叠,俄国基本上不太希望土库曼的天然气输往欧洲,影响俄国在欧洲能源外销的经济利益,所以土库曼的外销欧洲前景,还是有待外交上进一步沟通。

示意图

小结

里海

目前里海诸国与东亚的经济互动非常紧密,在能源出口上,土库曼的天然气出口几乎全数销往东亚,哈萨克的石油出口,也多数输送东亚。以俄国而言,虽然出口地区还是以欧洲为主,但更大出口单一国家仍然是东亚市场。

阿姆河-里海

因为里海的独立国家国协除了是欧洲最主要的天然气输送管线来源,也和亚洲更大的能源消费市场相接近。在历史上,这些国家坐落于重要交通枢纽,再加上体制与俄国相通,使得里海独立国家国协在美国不友好政策的推波助澜下,不但在2018年8月与伊朗签署了里海五国共同协定,初步解决了里海在能源开采及军事安全的纷争。

里海划界

未来的贸易战争、美俄的军事竞争、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的发展,都会对里海独立国家国协区之间合作,及其与伊朗的关系产生极大的地缘政治影响。

亚欧大陆

虽然我国(重要的消费与能源需求国)与里海独立国家国协各国及伊朗(能源供给国)的角色,让两者之间形成互补的作用,但这四国与伊朗是否能形成利益一致,共同抗衡西方海权,还是一个值得观察的地缘政治议题。

里海和黑海距离那么近,为何没有打通运河?背后是谁在从中作梗?

里海和黑海之间为什么没有打通运河?

里海是世界上更大的内陆湖泊,其蕴含了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且其海洋生态环境优良,黑海是亚欧大陆的一个内海,其面积大约为42.4万平方公里,流入河流众多,水资源也比较丰富。而黑海与里海之间的距离只相隔了500千米。但黑海与里海之间并没有修建运河,这又是为什么呢?


黑海和里海


里海和黑海的地理位置

里海作为世界上更大的内流湖泊,其主要被五个国家所包围,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以及俄罗斯。由此可以看出里海的周边国家众多,那么建立运河对里海周边国家来说是能够推动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发展以及航运业发达的一个有利条件。黑海的地理位置是极其优越的,它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海岸,中间有众多河流流入,比如多瑙河,第聂伯河。同时,黑海也与众多国家相邻,如土耳其,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这些国家将黑海包围,所以黑海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它是一个内海。


里海被国家包围


黑海里海都是由许多国家环绕而形成的内流湖泊或内流海,那么里海与黑海之间连通运河,对于周边国家将会带来极大的收益以及航运价值。这么一条具有价值,且收益丰富的运河,至今人没有被建造出来到底是国家的问题还是地理位置的问题。


黑海被包围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里海与黑海之间相隔近只有500千米左右,实际上来讲里海与黑海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太远,所以从距离上来说,里海与黑海并不构成很大的问题,那么就从地理结构上来讲,里海与黑海之间相隔了大高加索山脉,然而大高加索山脉平均海拔在3千米,4千米以上属于高山,且山势陡峭地形崎岖,所以在施工问题上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与困难,同时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区域复杂,有荒漠冰山。


高加索山脉


里海和黑海之间为什么没有打通运河?

自然条件比较恶劣,这在施工上也会增加一定的难度。同时,修建运河需要耗费极大的财力与物力,虽然里海与黑海两边相邻的国家很多,但建造运河所需要付出的高额的物资与钱财,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愿意承担与支付的,所以只有单独几个国家是没有办法承受建造运河所需的物资。


运河


其次,黑海与里海之间开凿运河,对于黑海来说并不是必须的条件,虽然里海的海洋资源比较丰富,蕴含大量石油与天然气,但是他是一个内陆湖泊,所以里海通行的船只并不多,他并没有被作为一条运河来发展,所以里海与黑海之间开凿运河对黑海来说意义不甚。同时,黑海与地中海相连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海峡相通,所以对于黑海来讲,地中海所具有的价值比黑海具有的价值更大,而且所需消耗的物资更少。由此可见黑海周边国家对于与里海之间修建运河,并不是那么的热衷。


地中海


同时对于黑海来讲他与里海之间其实早已有了人工运河,那就是顿河与伏尔加河所组成的伏尔加河顿河。顿河流入黑海伏尔加河流入里海,里海与黑海可以通过这两条运河相互连通,以达到运输货物的航运价值。虽说这条运河比不上里海与黑海直接打通大高加索山脉所修建的运河直径距离近,但是从施工难度,所耗钱财,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考量。伏尔加河和顿河运河并不失为是一个良好的选择,所以长久以来里海与黑海都是靠这条运河来相互运输货物的。


伏尔加河-顿河运河


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

从国家层面来讲,黑海周边国家可以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直接相连,所以他们对于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建造运河,其实远没有里海周边国家那么重视,而且里海的地理位置很好,他北边零刺客海峡可以与亚速海相连,所以对黑海周边国家来说,其实这些河流海峡足以满足他们对于航运的需求了。里海周边国家,虽然对于里海与黑海运河建造持有很高的支持意愿,但仍有少数国家持反对态度,如亚美尼亚。亚美尼亚与里海沿海城市的阿塞拜疆关系及其恶劣,同时亚美尼亚他属于内陆国,所以里海如果修建运河对于亚美尼亚所带来的利益并不如沿海国家。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所以从这两方面考虑,亚美尼亚对于建造运河一直持反对态度。而且从国家安全方面来讲,黑海与里海之间建造运河也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在为大高加索山脉地区存在车臣分裂势力与印古什的反动势力,如果黑海与里海之间建造运河,那么这两方的势力将会壮大,同时俄罗斯对这些地方的管控也会逐渐失去控制,然而这种现象并不是俄罗斯所乐于见到的,所以在考虑了国家政权与修建运河所带来的利弊,俄罗斯最终也没有主动去推动运河的建造。


印古什和车臣


而从全世界的范围上来考虑,如果黑海与里海之间建造运河,那么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会更加的密切,国家资源会相互的往来,从而大大提升了里海与黑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里海与黑海所蕴含的自然资源始终有限,那么周边国家就一定会为了争夺自然资源而产生一定的争辩与是非,而这与当今时代所提倡的和平友好,相冲突。如果里海与黑海周边国家发生任何的矛盾,那么对于中亚地区都会造成深刻的影响,无论是从军事政治,还是经济上,都会给中亚地区带来影响,从而导致当今和平的局面会受到冲击。


中亚


由此看来里海与黑海之间修建运河,在财力上是国家所无法承受的,从地理上也存在极大的挑战与困难,同时对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当今世界和平的局面,也存在不利因素,综合多方面考量,里海与黑海至今也没有建造运河。虽然建造运河会给周边国家带来短时间的利益,但从长远的眼光上来看,这条运河的建造存在极大的问题。

里海是“湖”还是“海”?如今终于有了答案

里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更大的咸水湖,位于中亚西部,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是世界最长及唯一长度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万平方公里,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比德国大,接近日本的面积,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的14%,比著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里海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更大深度为1025米。

里海

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里海具有一些海洋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甚至还有潮汐及洋流,南部沿岸的陆地也显现出海洋性特征的气候。

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生物资源丰富,既有鲟鱼、鲑鱼、银汗鱼等各种鱼类繁衍,也有海豹等海兽栖息。约有850种动物和500多种植物;尽管对于如此浩阔的水体而言生物种类数量较低,其中许多物种却是其特有的。蓝绿藻和矽藻构成生物量更大的集团,还有数种红藻与褐藻。

里海海豹

里海地区航运业较发达。通过伏尔加河及伏尔加—顿河等运河,实现了白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速海五海通航。但由于北部水浅,航运受到一定限制。在巴库和克拉斯诺沃茨克之间有火车轮渡。运输货物以石油为主,其次为粮食、木材、棉花、食盐、建筑材料等。

五海通航

和全世界的海洋一样,里海也拥有巨量的油气资源,里海含油气盆地是继中东、西西伯利亚后的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第二个波斯湾”。英国的BP公司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认为里海的可开采储量为200亿~350亿桶。除了石油资源,里海的天然气资源大概有1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4%~5%。储量也是非常大的。

里海油气资源分布

里海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国家的湖,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分别是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在苏联解体之前,里海周边只有苏联和伊朗两国,它理所当然地被看作两国的内湖,被称为“苏联-伊朗海”。两国分别于1921 年和 1940 年签订过两个关于里海的条约,确定里海为两国共有,划分了管辖范围及权利和义务。然而,苏联解体后,沿岸两国变五国,形势瞬间复杂起来。各国都对里海丰富的石油资源蠢蠢欲动,而里海的名分则决定了每家能分到多大的蛋糕。俄罗斯在三百年前就开始组建里海舰队,时至今日,里海舰队的兵力已经达到2万人,仅次于三大舰队,远超周边国家的海军力量,称霸里海。

按照国际法,如果里海是湖,那么它是沿岸国家的共同财富,应当携手开发资源;如果里海是海,那么沿岸国就拥有其领海、毗连区及其开发利用其管辖海域的一切资源的权利,无需得到其他沿岸国的认可。随着争执加剧,沿岸五国分成了“湖派”和“海派”。

“湖派”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代表。俄罗斯一直将里海看作自家游泳池,叶利钦宣称“里海不容瓜分,其资源五国分享”,之前获得里海半壁江山的伊朗也不想吐出太多。更重要的是,如果里海是“海”的话,则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插手里海的相关事务,对于俄罗斯和伊朗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近年来,有里海国家希望借助域外力量来提升自身在里海问题上的发言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试图借机向该地区全方位渗透。与此同时,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北约企图拉拢部分高加索和中亚国家,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也剑拔弩张。在此背景下,俄伊两国都担心西方国家在里海地区扩大影响力,尤其担心西方军事力量进入这一地区。

此前,北约曾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的里海港口设立物资转运中心,为驻阿富汗美军提供补给。这引发俄伊两国严重不满,它们担心北约会借此染指里海地区事务,甚至在里海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故一直反对将里海定义为“海”。

“海派”的代表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这样哈国就可以借助自己绵长的“海”岸线来使利益更大化;阿塞拜疆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引进外资开发石油。土库曼斯坦则是中立派,不敢得罪俄、伊两国,又想按照海派的划分多分一点蛋糕。

为了尽快解决里海地位问题,2002年,在土库曼斯坦的推动下,五国成立了专门讨论里海问题的里海沿岸国家首脑理事会。经过了五届峰会的商谈,里海问题终于在2018年有了定论。

2018年8月12日,五个里海沿岸国家总统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签署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公约。

五国签署《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公约既没有将里海界定为海,也没有将其界定为湖,由此里海变成了“湖海共同体”的特殊地位水体。根据公约,里海沿岸国家海岸线往外延伸15海里的水域为该国领海,领海往外再延伸10海里的水域为该国专属捕鱼区,其他水体以及这些水体的渔业资源将由里海沿岸五国共同拥有。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强调,里海海底资源将由相邻国家根据国际法准则通过谈判进行分割。公约还规定,里海国家有权在里海海底铺设油气管道,但必须获得管道所经里海国家同意并符合环保要求。公约将消除阻碍里海国家有效合作的许多争议问题,并将大大缓解各国间的紧张关系。公约还明确禁止域外军事力量进入里海,其目的在于防止西方国家利用军事力量干涉地区事务。可以说,这份公约为规范沿岸国家使用里海的权利义务事项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未来有关国家划分里海的油气资源和加强各领域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效解决区域性争端的一种可行模式。

海洋划界:里海与波罗的海

1718010111

摘要: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这三个国家,其有关于海的划界问题是很多的,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波罗的海三国有着独特的技术与经验。而里海的性质定义在学界上一直饱受争议,里海到底是应该被当做海还是应当被当做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而本文将简述有关里海的相关概念与波罗的海三国在海洋划界这一方面的经验概念而适用于有关于里海的海洋划界问题。

一、里海性质的争议

本篇文章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对里海的海洋划界进行简单研究。在对里海的海洋划界问题进行研究之前,就必须要对里海的相关性质进行探讨。而里海的性质定义在学界上一直饱受争议,里海到底是应该被当做海还是应当被当做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关于里海应当是海的每一种说法都很容易被另一种将里海的性质指向湖的方向的人的说法反驳。从历史上看,将里海的性质定义为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当今时代里海与其他海洋隔绝了。而有关于里海是否有一个天然的出口,更是一个热议的问题。从海洋学的角度来看,里海的咸度与动植物类型都将里海指向一个海域的方向,而事实上里海位于其他海洋26.5米的正常水平之下,它更接近于湖泊的概念。如果仅仅是凭借水域大小就可以归类为海洋,那么里海很容易就可以称得上是地球上更大的湖泊。面对各种矛盾的特征难以对里海的相关性质进行识别分类,而学者们往往会在独特的概念中找到解决这一现象的独特 *** 。为了让我们在国际法所规定的空间区域的存在水域,水域能够与外部的世界有着联系,那么里海便要受到国际海洋法的相关规定的管辖。因为里海的海岸在不同的政治统治体系之间徘徊,所以里海的相关问题是国际问题,但是其并不一定受国际海洋法的约束,因为里海是无法与其他海洋相沟通连接的。关于国际法对于里海问题的相关适用,只能通过协议才能适用,由在里海沿岸之间的国家,默示或正式的做出相关协议决定,原则上只能在这一水域航行。因此,与其试图进一步推进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有可能使关于里海性质定义的天平倾斜,结果很可能不是很好,也不会有太多的成效。本文从里海独特的性质出发,里海的一部分是以条约法为基础的,未受相关条约约束的则在直接有关国家之间达成共识为基底。

二、波罗的海三国相关实践

本部分不包括波罗的海的划界实践的全部。只有其海洋划界的第四个时期,波罗的海三国的海洋的划界的第四个时期被讨论的明显原因是它涵盖了与前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所有协议。就目前而言,波罗的海和里海显示出一些有趣的关联点。作为苏联的延续国,上世纪90年代早期俄罗斯首先在波罗的海与里海失去了大部分领土和海洋领土。在这两个地区,国家问题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开始显现,尤其是它对先前缔结的海上边界协定或单方面划定的界线的影响,这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1.共同统治问题

就里海而言,关于这个话题学界的诸多学者已经写了很多,多是根据伊朗和俄罗斯或其各自的被继承国缔结的若干条约。波罗的海也出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即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之间有争议的里加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国际法并没有对具有历史性质问题的海湾做出一个明确的性质定义。事实上,条约法只是以否定的方式提及这一概念,即表明海湾条款不适用于历史性质问题海湾。在《1958年领海公约》和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都可以找到类似前文所说的否定性描述。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实际上受这些条约的约束与否并不重要,因为国际法院已经确认这些为“表述一般习惯法”的相关条款。由于若干原因,里加湾不符合条约法所界定的司法湾的资格。首先是因为海湾现在被两个沿海国家所包围环绕。适当评估这一主张的一个基本要素当然是苏联部长会议于1985年列出一份地理坐标清单,确定了领海的基线位置,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在波罗的海测量的。建立这样一个直线基线系统的可能性首先是于1971年8月在苏联立法中引入,后来又被一部新的法律巩固即《苏联国家边界法》。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1985年法令》中添加到本坐标表中的段落。这个规定了以下水域被视为“苏联水域,从古至今都属于苏联”,即白海和巴伦支海的切什斯克湾,巴达拉茨克湾

卡拉海和鄂霍次克海的彭日斯克湾。此外,有一个特别的条目,部长会议的一项法令,在1957年,彼得大湾被宣布为“苏联的内水”,是一个历史性海湾的水域。”对这个有限的清单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因为苏联只把这五个海湾称为历史海湾。然而,其中另一个原因是,只有那些明确提到有关闭间隔的段,即闭合线,由正常基线界定,两边都有。因为里加湾从南部的奥维希角延伸到萨雷马群岛和北至帕克里角,没有一个路段关闭,完全被包含在直线基线体系内,在它的自然入口之间的海湾,这个场景使得提高里加湾历史地位的并不是一个适当地点。就适用的法律制度而言,用直线基线围起来的水域和历史系水域之间在这一方面差别不大。两者都受内部制度的制约,即都处于一个拥有独立 *** 国家的完全 *** 之下。唯一的区别是关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第8(2)条关于由直线基线围封的水域的规定。因为苏联1947年以来继续行使完全 *** 在里加湾上空,对于其内水制度是否适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必须再次提出的问题是有关于这些基线的国际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对此没有简单的答案可以提出。当然不能否认官方的 *** 是针对1985年的法令提出的。且需记得波罗的海只是实际上,它只是该法令所涉及到的诸多海域中的其中一个海域。此外,从现有的信息来看,我们还不太清楚有关于这一直线基线 *** 体系的哪一部分被提出。考虑到美国在北极的特殊利益,我们可以假设 *** 的实质是针对苏联位于北极地区的某些基线。考虑到的直线基线,即奥维希角在南部到北部的帕克里角,大体上符合标准美国国务院办公室“根据当前的国际法和惯例”拟订的建立直线基线的准则的海洋法和海洋政策。这里考虑的基线通过研究本身甚至可称之为“一个更具争议性的指导方针。最近建立的爱沙尼亚直线基线,紧跟前者1985年建立的苏维埃制度的体系,它满足国际法规定的建立直线基线的要求,特别是关于审议中的分段。因此,认为里加湾拥有被视为历史海湾的必要特征是由其理由所在的。当苏联1991年解体,作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这两个新的沿海地区继承了该权利。如国际法院在丰塞卡海湾判决中所述,国家继承是领土 *** 转移的方式之一,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原则上似乎没有理由分离,不应建立一个单一和不可分割的联合 *** ,当海域被分割为两个或多个新的州。因此,如果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愿意继续这种做法,即可认为,在海湾地区存在着一个强有力的主张来维护现有的历史系海湾。苏联时期的里加湾得航海活动并无界限,双方国民都可无差别地进行捕鱼等水域活动。因为没有一个历史系水域的制度存在于现行国际法下,则需由双方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具体制度。但是爱沙尼亚清楚地表明,爱沙尼亚这一国家不会接受该理论。因此,有关于里海的许多有趣的经验教训都可以从波罗的海三国的国家实践中学习。

2.波罗的海三国国内法规相关争辩

在这领域,有时会提出法律论点,依据是国家立法,试图证明其在国际水平。在波罗的海,爱沙尼亚于1993年在里加湾建立的基线是一个例子首先可以在直线系统中找到。在与拉脱维亚的海洋划界谈判中争论的焦点,特别是里加湾前连接里加群岛的部分,阿利拉胡、鲁努和基努引起了双方的严重分歧。拉脱维亚本身并没有宣称在该地区有任何基线,特别是对事实上,这些特定的基线并没有遵循海岸的大致方向。在仔细分析1996年双方最终达成的边界协议后可以明确指出,基线系统的这一特定部分完全被无视。在同一个双方之间,第二个例子可以在单边确定其在“区域”内海洋区域外部界限的行动找到。1993年,爱沙尼亚是之一个这样做的国家,在爱沙尼亚海岸建立了直线基线。在争端中拉脱维亚单方面决定里加湾渔业区的外部界限。该声明再中的渔业控制水域其中有18海里的部分再一次侵入爱沙尼亚声称拥有 *** 的18海里,这一举动急剧增加但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尽管其内容在最后的边界线上没有实际影响。因为在波罗的海三国之间的单边行为在实质上并没有任何影响对于海上边界的最终达成一致。因此类似的命运很可能会在里海发生是由其逻辑所在的。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什么能阻止国家在理论上提出单方面要求,但归根结底,它们对其他国家的有效性将始终需要在国际方面上接受审判。

三、结语

波罗的海三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对海洋划界的各种实践对于里海的海洋划界问题十分之具有参考价值。因波罗的海三国关于海洋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纷繁复杂,本文只是就起一小部分进行了简单论述。关于里海的海洋划界问题还需结合其实践的地理因素、时代背景、国际情形的因素再在波罗的海三国的相关经验上进有机结合再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 The hybridization of Baltic, Black and Caspian marine species indicate a certain link, but the natural character of the latter has been questioned.

<2> G. Gidel, Le droit international public de la mer,1 st ed_Chateauroux: Ftahlissements Mellottee, 1932, p. 40.

<3> G. Gidel, Le droit international public de la mer, 1st ed., Chateauroux: Etablissements Mellottee, 1932, p. 48.

<4> As distinguished in E. Franckx, Maritime Boundaries in the Baltic Sea: Post-1991 Developments, Georg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Uol. 28, 2000, p256. This period started during the early 1990s and still continues today.

里海,里海地图-第1张图片-

<5>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Land, Island and Maritime Frontier Dispute (El Salvador/Honduras: Nicaragua intervening), 11 September 1992, LC.J. Reports, 1992, p. 351, para383. Hereinafter cited as Gulf of Fonseca judgment.

<6> See for instance United States Responses to Excessive National Maritime Claims, 112 Limi-is in the Seas 22 (1992). Here a list is published of claims made to straight baselines. From this list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made multiple protests against the 1985 Decree. See p. 24.

<7> Erik Francks,Maritime Delimitation in the Caspian Sea:Legal Issues.


图说一分为五的里海,哈萨克斯坦占30%,俄罗斯占16.8%

里海地处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1991年以前,里海基本是平静的,没有冲突的,因为根据1931年签署的《在里海附近居住、贸易的公约》,只有里海沿岸国家船只可以在里海航行,换言之,里海不对除苏联和伊朗之外的第三国开放。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五国,这使得1931年条约失去了法律效力,也使得里海争端骤起。

1.里海地位和归属的争端。

里海争端包括里海是海还是湖,以及里海应该如何分割等问题。

如果里海是湖,其就归沿岸各国共有,任何开采行为必须经过沿岸各国的协商才能进行;如果被确认是海,那么沿岸各国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分属于自己的领海和毗连区,并自由开发利用自己海域内的一切资源,任何其他沿岸国家均无权干涉。而在这场争论之中,相关利益各方明显分成了两派。

其中俄罗斯把里海定义为湖,此举从表面上看是基于"里海无连接另一个海洋的出口",但实际上这是俄罗斯意欲实现里海利益更大化的手段。俄罗斯认为,因为里海是内陆型湖泊,所以以任何形式分割里海都是不必要的,里海的渔业、油气等资源应由沿岸国家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共同勘探和开发。但是享有同等权利虽然体现了公平公正,然而在共同开发中,获利更大的往往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

俄罗斯的观点遭到了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的反对,他们两国态度坚决,认为里海是海,所以应该按照海洋法的有关规定划分领海,分割专属经济区。这样的话,一国的海岸线越长,划归该国的部分就越大,而面积越大则意味着油气资源的蕴藏量越多。美国也认为里海是海,这样,美国各大石油公司就可以与实力偏弱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合作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最终在经过一系列争论和磋商之后,里海沿岸国家确立了"划分海底,水面共享"原则。

所谓"划分海底,水面共享"是指里海的海底及石油和其他资源的开采要有明确的界线,而里海的水面则为共有,通过限额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对航运业和捕鱼业开放。1998年7月,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海床的协议,后来俄罗斯又与阿塞拜疆发表了同意划分里海海床的联合公报,这样,里海海底被一分为五,沿岸五国所占的面积和比例分别为:哈萨克斯坦11.3万平方公里(约30%)、阿塞拜疆8万平方公里(21.1%)、土库曼斯坦7.8万平方公里(20.5%)、俄罗斯6.4万平方公里(16.8%)、伊朗4.4万平方公里(11.6%)。

2.俄罗斯为何会同意分割里海?

这场关于里海地位和里海资源划分的争端,在合作互惠基础上获得了一个令各方相对满意的结果,其中俄罗斯态度的转变对争端的解决和协议的最终达成,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那么俄罗斯的态度为何会发生转变呢?

之一,提高独联体国家的凝聚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国成立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拥抱西方的"一边倒"方针失败后,俄罗斯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着重提高独联体国家的凝聚力,并将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视为"绝对优先发展方向"。所以在里海争端问题上,思路灵活的俄罗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划分海底,水面共享"的原则,而这基本上照顾到了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利益。

第二,守护南部安全。

苏联解体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不断向里海地区渗透,他们一方面凭借资金和技术实力,与阿塞拜疆等国签订大规模石油开采合同,另一方面极力主张修建绕过俄罗斯的石油输出管线。所以为了强化里海地缘博弈的阵地,为了防止里海问题成为威胁南部安全稳定的火药桶,俄罗斯转变了态度,满足了其他里海沿岸国家的利益诉求。其实俄罗斯还想借助争端的解决,在里海地带建立一个类似欧佩克的区域能源合作组织,以提高左右世界能源市场的能力。

综上所述,俄罗斯为了拉拢里海沿岸国家和维持南部地区的安全,同意对里海进行分割。而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经济和人文联系,他们也需要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所以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相关利益方在里海定位和资源划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共识。

伊朗逆行里海,硬撑俄罗斯,物资弹药来了

伊朗,勇敢的逆行者。俄罗斯被四面打包死死捆住,但伊朗自个儿干自个儿的,独辟里海航道直通俄罗斯。

这可不是只运一次意思意思就算了。这就是条完美的航线呀。

而俄罗斯对这条航线发出了最强指令:发现威胁,就直接击落。

这指令在说什么呢?因为伊朗11月底就开始有7大船的物资和弹药,从里海启程直达俄罗斯,要说伊朗那是真够意气,顶起来杠杠的。其实倒也没什么值得顾虑的,美欧对伊朗这长年累月的收紧制裁,伊朗本来也没觉得要收敛啥,干呗。7艘大船满满当当,这一路,当然瞪大眼盯着这四周的风平浪静。

你还以为里海真的是个里边的海吗?

里海这个缩在陆地间的大个水泊梁山,到底是个湖还是个海,现在基本上公认为应该是个咸水湖,但美国坚持说这是个海。要是湖的话,就属于人家周边国家分摊了,要是海的话,那么美国自然也有份儿进来溜达。里海这儿,按顺时针计,有五个国家排排坐,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曼、伊朗、阿塞拜疆、俄罗斯。缺口就是这阿塞拜疆。这湖呢,有37万平方公里大,最让人流口水的,是海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基本上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用沙特来对照,这个产油大国的石油储量是363亿吨,而里海这儿埋着600亿吨!同时,里海的天然气储量也达到令人咋舌的14万亿立方米。里海真是个聚宝盆呀。

所以,里海当然注定不太平!美国就想通过阿塞拜疆把里海所有的油和气都给鼓捣出去。美国当然也想在里海里跑跑航空母舰,这么多的油气,值得!

2019年8月,里海沿岸五国签订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公约更大的看点,就是五国一致同意,非里海沿岸国家不能驻军队到里海。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的里海,暂时不用担心美国和北约的军队突然出现,当然,本来也没有。

那么俄罗斯现在发出最强警告,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俄罗斯什么都不担心!俄罗斯甚至在暗戳戳地想呀,谁能来突然动我一下呢?伊朗这大船一条接一条,全是物资弹药无人机,那油水可足呀,炸一条可是收获不少!面对这种诱惑,美欧北约对俄罗斯这小心思了如指掌,当然忍得住,但乌克兰和他那些突然就会失控的无人机呢?但不管是谁,只要炸了通往俄罗斯的运输船,那么就点了这个点不起的火药引子。

哇塞,原来往交战国搞运输的船只或者列车是可以炸的!

那么,好戏就可以上眼了!

所以,俄罗斯这最强指令,倒还嫌画蛇添足。俄罗斯本就应该撤掉所有防御,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样,静悄悄不设防,勾搭那乌克兰的无人机过来炸两下,这不一起顺理成章了?

仗打到现在,所有动静都指向一个目标:北约下场!乌克兰在拖北约,俄罗斯在逗北约,波兰在害北约,英国在阴北约,美国也在颠三倒四,北约北约,到底约不约?

里海正好就是个37万平方公里的大 *** 包,伊朗来也!

点个赞加个评论,下一个解毒正在星夜兼程!

#头条群星10月榜#

标签: 里海 地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