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条鱼图片,鳡条鱼读音是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7 0
被称为水中老虎,我国原生猛鱼,水中有它存在不会有其它鱼残存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一起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在昨天的文章中,养鱼老道给大家简介了我国的一种原生猛鱼,就是狗鱼,我们见识到了狗鱼的残忍、狡猾、凶猛,以及长寿。

很多鱼友就提到了,我国还有比狗鱼更猛的原生鱼类呢,它的名字叫做鱤鱼,不知道它和狗鱼在一起的话,又会是个什么结果呢?

这个事情就得两说了,牵扯很多的因素,我认为二者或许能够势均力敌吧,不过相对来讲,鱤鱼比起狗鱼的个体还要大,也更为凶猛,它们的名字常被称为水老虎,也有中国黄金猛鱼之称,而狗鱼常被称为水中之恶狗,到底孰强孰弱呢,相信鱼友们的心中只有评判。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被称为水老虎的鱤鱼,读作感。

一、鱤鱼的分类和分布

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鳡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

鳡鱼在我国分布最广,黑龙江流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红河及其支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湖等大水域都有分布,而其中以长江为最多,可以说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

不过,近几年来,由于山区水利工程的建造、水域环境的恶化等原因,使鱤鱼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现今,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中尚可捕到鱤鱼外,绝大部分的江河、湖泊已难寻鱤鱼踪迹。

二、性格凶猛异常、几乎是没有什么天敌

鳡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该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

《本草纲目》曾有记载:鱤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一句话:池中有此、不能蓄鱼。足以说明了鱤鱼的凶悍异常。

鱤鱼的活动能力越强,食量也就越大,它们的觅食方式主要以视觉为主,但它的眼睛却是近视的,贪婪而凶狠的性格,使得使它们见物就吞,就是水面上漂浮的树叶,它们也会当做食饵去扑咬,这个特性和狗鱼还不是一样,而且鱤鱼很少有自相残杀的现象,它们并没有狗鱼那么鬼头和残忍。

鳡鱼的身形如梭,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鳍、尾鳍则为青灰色,口裂也是相当大的。

普通的鱤鱼体长在五六十厘米,大者80厘米或接近一米,看起来并没有狗鱼个大,但是鱤鱼的更大个体却可达到2米,重可达六七十公斤。

三、食量惊人,不停生长才是关键点,淡水鱼中的大胃王

因此来说,鳡鱼是一种大型食肉性鱼类,它们的游泳能力极强,常袭击和追捕其他鱼类,比起我们所熟悉的黑鱼和鳜鱼等食肉鱼类,那可是更为凶猛的多。

因为它们的贪食,而且不分荤、素,见什么都吃,有食就抢,才会使得它们生长迅速,从而成为了绝大多数淡水鱼类的天敌。

鳡鱼也是属于广温型鱼类品种,生存的水温范围较广,比较适宜的生长水温在十六到三十度左右,适合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饲养。

鳡鱼如果摄食正常的话,一龄鱼的个体体重在一到一点五千克之间,两龄鱼的个体在三到五公斤左右,四龄就可达到十五到20公斤。

一年龄的鳡鱼,平均每天只需要三斤左右的食物即可,但是等它们长到四年龄的时候,一天就可以吃掉三四十斤的食物了。以鳡鱼的体型而论,如此的食量,绝对算是我国淡水鱼中的大胃王了。

而当鱤鱼性成熟以后,它们的体长还在持续增加和成长,给人的感觉就是它们在不停的长,直到目前发现的更大个体长达2米,重量在60公斤左右。

四、产量惊人、味道鲜美

通常鱤鱼雄鱼在三龄达到性成熟、雌鱼四龄达到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鱼在4到6月间产卵,人工繁殖的时间一般在5月份进行。

鳡鱼的卵为漂浮性鱼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才能够完成发育,一条体长一米的成熟鱤鱼雌鱼怀卵量就可达到50万粒,也算是高产品种了。

鱤鱼这种极为凶猛的鱼类,是绝对处于鱼类食物链的上层了,它们的个体又大,肉质又结实细腻,味道也是鲜美,一向被列入上等的食用鱼类,晒制成的鳡鱼干为很多人所喜爱。

同时鱤鱼的肉可以入药或者鲜用,具有暖中、益胃、止呕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吐食等症,宜常服。

上述的大致上就是网上关于鱤鱼的介绍,养鱼老道只是简单予以借鉴和整理。

说起观赏鱼或者说鱼类,在我国只会有两种兴趣,一个就是如何养?一个就是可以吃吗?

哈哈,这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话题。

这么大的大块头,真要把它们养在鱼缸里,我觉得并不合适,不如就让它们在大自然里安心繁衍吧,即使是人工养殖,也应该在池塘里单独饲养。

至于说吃,可以吃的淡水鱼还有很多,我们还是放过它们一马吧,毕竟野外的数量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104斤!丹江口水库惊现1.7米长“水老虎”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寿江、通讯员陈华平)10月5日,丹江口市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水库收获一条野生鳡(音同“感”——记者注)鱼,重104.4斤,长约1.7米。该市40多岁的居民陈先生感叹,平生之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野生鳡鱼。

(图片均由通讯员陈华平摄)

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福,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 采访时说,鳡鱼是一位村民在水库捕上来的。他称,自己从事水产经营30多年,但要见到这么大的野生鳡鱼还是不容易,收这条鱼,花了三四千元钱。

2019年1月28日,丹江口水库曾捕起两条野生鳡鱼,重分别为88斤和86斤,长分别为1.6米和1.5米,网获地点分别在浪河镇及凉水河镇一带水域,此次捕获的鳡鱼,刷新记录。

“这么大的鳡鱼,一口就能吞下一两斤重的翘嘴鲌。”据介绍,鳡鱼身体长而大,近圆筒形,青黄色,吻尖,尾鳍分叉。性凶猛,俗称淡水中的鲨鱼,也叫黄钻,有“水老虎”之称,对淡水养殖有害,肉质鲜美。

2011年,丹江口鳡鱼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俗称“水老虎”,淡水鱼中的“霸王”,凶猛无比能吃光水里所有鱼

导读:鱤鱼:淡水鱼中的“小霸王”,一条鱼能毁掉一口鱼塘,如今罕见了

在我国过去最常见的淡水鱼,那非“四大家鱼”莫属了,它们分别是草鱼、青鱼、鲢鱼和鳙鱼。对它们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四种鱼都是比较温顺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淡水鱼都很温顺,有些还是比较凶猛的。有一种淡水鱼,则被称为“水老虎”,凶猛无比专吃鱼类,堪称是淡水鱼中的“小霸王”,鱼塘里只要有一两条,它们就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这种鱼就是被渔民视为害鱼的鱤鱼,你们见到过吗?

鱤鱼的简介

对于一些经常钓鱼的朋友们来说,鱤鱼还是比较熟悉的,有些喜欢玩路亚的朋友们,运气好可能还能钓到这种鱼。

鱤鱼也叫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等,因为这种鱼的头部是铜黄色的,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它铜鱼、铜头鱼。它也是鲤鱼的近亲,是鲤科的鱼类。

既然被称为“水老虎”,可见鱤鱼的来头真的不小。因为老虎可是百兽之王,在森林里它是霸王,是可以称王称霸的野兽。而鱤鱼被称为水老虎,就也说明了这种鱼在水中是霸王,是凶猛的野兽。

而事实鱤鱼也不辜负这个外号,它的身体很细长,头长而尖,嘴巴也很大。这种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专门捕食各种鱼类。它的个头也很大,有些能长到1.5米以上,体重可以超过100斤。如此大的块头,再加上它的力气大,非常的凶猛,在水中是所向无敌的。

鱤鱼的危害

鱤鱼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除了西北、西南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这种鱼主要是在江河、湖泊和一些水库里面活动。当然了有些大型的鱼塘里面也有,它们会随着江河涨水而进入到一些鱼塘。

对于渔民来说,鱤鱼是一种可怕的“害鱼”,但凡水库、鱼塘里面有了它,就要遭殃了。之前镇上有个人承包了一口大鱼塘,投入了几千块钱的鱼苗。可是发现养殖的鱼是越来越少了。两年以后,把鱼塘的水放干了,最后却发现了一条有40多斤的大怪鱼,而村里的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才辨认出来,这种怪鱼就是鱤鱼,在我们当地也叫它铜头鱼。

鱤鱼是专吃各种鱼类的害鱼,像黑鱼、青鱼这些肉食性的鱼类,在它们面前也是只有被吃的命运。鱤鱼块头大,反应迅速,并且异常的凶猛。只要鱼塘里,或者是水库里有几条鱤鱼,那如果时间长了,它能吃光水里面的所有鱼类,鱤鱼就是如此可怕的鱼类。

鱤鱼的价值参考

虽然鱤鱼是害鱼,但是经济价值也很高。关于鱤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鱤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这里详细介绍了鱤鱼的特性,长得很像鲤鱼,生长在江湖里面,头像鲩鱼而口却很大,鱼鳞很细小像鳟鱼,大的可以长到三四十斤。并且最喜欢吃鱼类,是淡水鱼中的猛兽,池子中有了它就不能养鱼了。

不过鱤鱼的个头大,生长快,肉质也很鲜美,自古鱼来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高档鱼类。而且这种鱼越是块头大,越是价格高。目前市面上一条100斤左右的鱤鱼,能卖到六七千元以上。而四五十斤重的,也能卖到一千元左右。

不过现在鱤鱼非常的少了,因为现在很多的江河里面大量的修筑水利工程,并且还因为水域环境的恶化,所以鱤鱼的自然资源急速下降。现在除了是在长江和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偶尔能见到鱤鱼以外,绝大多数的地方的湖泊、河流和水库已经见不到鱤鱼了。

但是随着钓鱼的火热,而鱤鱼又是很多钓友们最理想的“鱼获”,有些渔场也会特意养殖一些鱤鱼。而且因为鱤鱼的经济价值不错,有些农民还会专门养殖鱤鱼。因为鱤鱼虽然凶猛,在水中称王称霸,但是它们不会自相残杀,所以养殖起来也不是太困难。

结束语

鱤鱼的肉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以前很多人捕捞到鱤鱼了,一般都是用它来做辣鱼吃,味道非常不错。但是现在市面上鱤鱼十分少见了,只有一些钓友们运气好才能钓到。可是钓到的鱤鱼,一般都是舍不得卖的,都是自己拿回家吃了。

虽然鱤鱼的个头大,并且数量很稀少了,但是它还不是保护动物哦。但是如果钓到大的鱤鱼,还是尽量不要伤害,把它放生比较好,毕竟长到五六十斤重需要数十年,实在是不容易。

宜昌出现银鲴鱼群,护渔员20多年首次见,长江更大的鱼有多大?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域内蕴藏着全国更大的水网系统,400多种鱼类在此繁衍栖息,白鱀豚、长江江豚等珍稀哺乳动物赖以生存,堪称是全国的生态资源库。

自打禁渔以来,长江河湖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完善,禁渔见效的现象接二连三发生。据长江护渔员刘成林介绍,宜昌江段在禁渔后就出现了鱼群大量聚集的现象,这还是他20多年来之一次见。据观察,鱼群排队沿江游动,在岸边形成了宽一米、长百米的队伍估计数量有上万条

长江再现银鲴鱼群,恢复效果超出想象?

事实上,江边出现的鱼群是长江中的银鲴,别名密鲴、白尾,更大体重可达270克。

别看银鲴个头小,但在禁渔之前,它可是渔民重要的捕捞对象,种群数量多,产量并不低。在繁殖方面,银鲴和四大家鱼一样都要求洄游履历,怀卵量因体型大小而异,大致在0.5~5.5万枚之间,卵子排出后在漂流环境中孵化。

银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上个世纪,过度捕捞是长江渔民在竞赛中的常态,银鲴和铜鱼、圆口铜鱼、大口鲶等优势鱼种的产量逐渐走低。1988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彻底阻断了银鲴的洄游通道,宜昌上游的产卵场被束之高阁,这是导致银鲴、四大家鱼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短期内,长江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难以消除,但好在生产性捕捞得到了控制。三年之前,长江重点水域开始全面禁捕,相当于减少了1000吨的银鲴捕捞量,目前鱼群的恢复“已经超出了想象”。整体而言,银鲴的处境可谓是“喜忧参半”。

值得庆幸的是,葛洲坝的下游还存在银鲴的产卵场,自然繁殖还未中断。在自然条件下,银鲴两年即可发育成熟,一年繁殖一次,长江禁渔期间至少可繁殖5代。而实际上,银鲴受到“繁殖保护”的时间远超十年,因为葛洲坝下还建有中华鲟的自然保护区域,其中从大坝到古老背江段(30km)是核心保护区,原则上是永久性禁渔。

可以预见,银鲴资源的恢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按照护渔员的说法,这次银鲴聚群的现象是20多年来首次被发现,那为何之前没有?估计是和数量有关。只有银鲴的种群恢复到了一定的规模,江边的鱼群才能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后续的效果值得期待!

长江的鱼类资源有多丰富?更大的鱼有多大?

长江是中国的之一大河,地跨三大地势阶梯,激流、静水、浅滩、深潭等生境应有尽有,环境复杂多样,是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长江的鱼类资源有多丰富?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资源调查,长江流域共分布有400多种鱼类,此后的调查中又有所发现、有所补充。根据《环境科学研究》在2020年的报道,长江的鱼类物种现达416种,约占全国淡水鱼总种类的40%

和其他大河相比,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始终在之一梯队,仅仅是胭脂鱼、鳡、鳤、刀鱼等特有鱼种就有170多种,远超其他河流。例如:黄河的鱼种总数只有147种,黑龙江为132种,淮河为113种。长江堪称中国生态的瑰宝,保护了长江,就相当于保护了一个生物资源的博物馆!

长江中不仅鱼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多、个体大。1950年代,淡水养鱼业深陷苗种之困,人们只能从长江中采捕野生鱼苗,彼时长江的捕捞业撑起了淡水渔业的大半边天。据资料记载,长江的渔获产量曾占全国总量的63%~64%。单从这一比值来看,长江无愧于“淡水渔业摇篮”的称号。

历史上,长江干流还曾创下过42.6万吨的渔获成绩,鱼的数量多到无法统计。在众多的渔获中,不乏1米多长的野生“鱼王”,包括四大家鱼、大口鲶、鳡鱼等等,但更大的还是要属长江中的两种鲟鱼:白鲟和中华鲟。

白鲟是长江中的顶级捕食者,在四川渔谚中被指描述为“万斤象”,2~3m属于常规的幼龄鱼,成年后可长到4~6m。目前记载的更大一条白鲟体长为7m,体重907公斤,是目前已知的长江中更大的鱼类。

据资料记载,50~60年代时江中的白鲟还寻常可见,每年的捕捞量达600~700尾,总重20~30吨,其中大部分属于误捕。到了70~80年代,白鲟的繁殖通道受阻,种群数量开始减少,1994年之后,白鲟似乎在江中销声匿迹了。

最后一条白鲟发现于03年1月24日,距今已有19年。当天四川南溪的一位老渔民察觉渔网中有异动,发现是白鲟后赶忙联系当地渔政。这是一条体长3.52m、重150公斤、腹中明显怀有鱼卵的雌性白鲟,等到专家赶到后,这条白鲟已经非常虚弱,鱼肚不停地翻白。专家组丝毫不敢懈怠,紧急救护了4天3夜,最终将其放归长江。

按照性腺发育规律,这条白鲟本应在当年3~4月份产卵,但放生后江面并未测到任何的繁殖信号。根据《整体环境科学》的报告评估,白鲟或已在2005~2010年灭绝,活了1.5亿年的白鲟未能幸免于生存危机。

白鲟之后,更大的“鱼王”当属中华鲟。中华鲟被誉为“长江鱼王”,常见体长为1.5~3m,体重50~300公斤,更大可达600公斤。值得庆幸的是,中华鲟赶上了长江禁渔的“救护车”,全国放流的鱼总量已超过700万尾。但愿在禁渔期间,野生的中华鲟能实现自然繁殖,让“鱼王”的野性基因永久延续!

除了鱼大、鱼多,更重要的是鱼类的完整性?

为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简称IBI指数),具体到江河生态系统,则多使用鱼类完整性指数,即F-IBI指数。根据健康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极好、好、一般、差、极差、无鱼

鳤鱼

根据2008年的评价结果,长江上中下游的鱼类完整性指数基本都处于“一般”的等级,三峡库区、湖口江段的个别年份还出现了“”的等级。

2020年的新一轮报告则显示,目前长江干流基本仍处于“一般”的等级,长江口鱼类完整性指数已转为“”。在重要的支流和湖泊中,除汉江以外,其他均为“一般”等级。

长江的F-IBI指数仍不容乐观,现状值得深思。目前正在实施的长江禁渔,针对的是鱼类资源衰退的问题,能显著增加鱼的资源和数量。但是要提高鱼类的完整性指数,还必须要改善鱼类的栖息环境,一是要提升水质,二是要保护湿地。

首先是提升长江的水质。长江流域河湖密布,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805个,总水面1.7万平方公里,这些湖库或是封闭水体,或通过水闸/河道和长江沟通,水体交换率低,滞留时间长,很容易因周边城镇的废水排放而产生氮磷污染。

调查显示,目前长江湖库的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透明度高的瘦水湖泊基本消失,轻度富营养化湖库已成为主体。以三峡水库为例: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支流流速变缓,自净能力下降,像大宁河、澎溪河、小江、香溪河等已经发生多次局部水华,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三峡水库流域图

为解决水华的隐患,一方面应从源头入手,提高生活、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可尝试生物治水的方式,通过放流鲢鳙、银鲴、鲤鱼等减轻水体的氮磷负荷,既能改善水质,又能创造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鲢鳙净水,一举两得

其次是要保证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堪比“长江之肾”,不仅能拦截污水、净化水质,还能为鱼类提 *** 卵场、为鸟类提供越冬场。历史上,围湖造田一度导致长江的天然湿地被大量侵占,洞庭湖、鄱阳湖的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河湖关系愈发紧张。

为还原长江的生态轮廓,需要重视湿地的保护。湿地不仅是鱼鸟栖息的家园,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有助于拦蓄并削弱长江洪峰,改善局部气候,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保护湿地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总结

长江禁渔、生态保护事关你我,也事关子孙后代,现在开始保护还不算太晚,长江刀鱼、鳤鱼等物种均有望借机恢复。

总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江的生态画卷正在如愿展开!

淡水鱼的天敌———鳡鱼

今天跟老蟹农一起去阳澄湖捕鱼,有幸捕到了一条特少见的品种,堪称阳澄湖鱼中一霸

  • 学名:鳡鱼。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
  • 鳡鱼是一种大型食肉鱼类,也是一种淡水经济鱼类。游泳能力极强,常袭击和追捕其他鱼类,比人们熟悉的黑鱼、鳜鱼等食肉鱼更为凶猛。
  • 此鱼生性凶猛,属食肉性鱼类,很贪食,不分荤食、素食,见了就吃,有食就抢,有时竟能吞食比它嘴还大的鱼类,专以各种鱼类为食(包括吃黑鱼),是淡水鱼的大敌。


江苏常州河道大鳡鱼泛滥,钓鱼人:更大的将近两米长,重百斤

导语:长江禁渔后,长江流域野生鱼数量的恢复有目共睹,但有些鱼类的“泛滥”,也会引起担忧。比如最近许多江苏常州的钓鱼人反映,本地河道里鳡鱼数量太多了,每天都有许多钓鱼人钓起。

其中,甚至还有体型接近两米,体重近百斤的“超级巨鳡”!

01

50斤的鳡鱼只算一般?

鳡鱼是典型的肉食鱼,一般来说。使用路亚钓法才能钓到。但因为鳡鱼数量太多,最近甚至有人用手竿、海竿挂玉米,商品饵等“素饵”,都能钓获鳡鱼,比如下面这位常州钓友。

钓草鱼钓到鳡鱼

“我是用抛竿钓草鱼的时候钓到的,估计是这条黄箭(即鳡鱼)吃小鱼自己撞上了鱼钩,50多斤,把我激动坏了,结果旁边看热闹的路亚佬说,这么大的黄箭只算一般。”——这位常州的大叔(舒汉),感觉有些不服气,他是之一次钓到鳡鱼,却被附近打路亚的小伙告知,这么大的鳡鱼只能算一般。

50斤的鱼,对于钓鱼人来说,无论怎样都不算小了。

但或许这位路亚小伙也并没有夸张,因为最近确实有非常多的常州钓友反映,河里的大鳡鱼实在太多了,其中不乏各种超级巨物!

02

更大的鳡鱼将近两米

“打路亚的都知道啦,今年鳡鱼特别疯狂,我见过更大的一条差不多两米吧,将近1百斤?反正比人还高,现在估计常州河里一天要出水几十条鳡鱼。”

一位常州路亚钓友(小许)开玩笑说,今年常州河里鳡鱼爆发了。

在这些路亚爱好者看来,以前钓到大鳡鱼是走了大运,但现在常州的大河里,水老虎几乎成了常规路亚鱼种。

甚至有的人一天能钓到好几条,偶尔还能碰到以前那种绝对看不到的“超级巨鳡”——体长将近两米,将近百斤的巨物。

各种巨型鱤鱼——配图

甚至一些通向大河的小河沟里,都能看到迷路误入的小鳡鱼。

小编:这个画面确实很令人感叹,要知道仅仅几年前,野生鳡鱼还属于“稀少鱼种”,许多钓鱼人甚至从未见过,没想到如今鳡鱼尽然真的到处都是了。

几条困在水沟里的小鳡鱼

毫无疑问,鳡鱼这种肉食鱼的泛滥,肯定是因为江河整体生态变好——直接点说,就是长江全面禁渔后,各地自然江河里的小鱼小虾变多了,导致鳡鱼大量繁殖。

因此,也有一些人表示担忧: 鳡鱼这么多,会不会把其他鱼吃光,严重影响禁鱼的成果?

鳡鱼泛滥会影响禁渔成果吗?

03

应该不至于

小编认为应该还不至于。

其实要说鳡鱼多且大,还得看三峡——前不久三峡鱼群畅游水面,鳡鱼成群结队,甚至百斤巨鳡若隐若现的画面,就在 *** 刷屏。

相比之下,江苏常州河道里的鳡鱼数量,多确实是多,但还未到这个程度。

在小编看来,鳡鱼多了未必就是坏事,毕竟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鱼种,本身就有平衡江河生态系统的作用。

而相比鳡鱼,像鲤鱼、鲢鳙、草鱼、鲫鱼等淡水鱼才是真正的“繁殖机器”,如果不是有鳡鱼、鳜鱼、翘嘴鱼的捕食,那么放任这些淡水鱼繁殖,那么很快就会成灾,甚至会出现上面这种鱼比水多的画面。

更何况现在钓鱼爱好者这么多,鳡鱼又“性情暴躁”,还容易被钓鱼人钓走,要泛滥成灾,还是比较难的。

朋友们,你们当地的自然水域里,鳡鱼数量如何?你们怎么看待近几年鳡鱼数量猛增的趋势?

2019年,丹江口水库长1.68米的鱤鱼被渔民捕获,后被中科院收藏

丹江口水库,又称“亚洲天池”,位于汉江中上游。

丹江口水库,坐落于河南、湖北两省之间,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南阳市。

1958年11月5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73年水库大坝关闸蓄水,被誉为“亚洲天池”。

大坝主体为混凝土结构,大坝全长3442米,坝体长1141米,大坝高117米,常规蓄水深度为170米,库容量290.5亿立方米,更大面积约为846平方公里。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同时是我国更大的人工湖泊,被誉为“亚洲天池”之称。

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后,成了野生鱼类的天堂,来此钓鱼的人也络绎不绝,而附近的村民,则经常在库区内捕鱼。

然而,一位湖北丹江口市的渔民,在库区内捕获一条长1.68米的巨型鱤鱼,被中科院收购。

那么,鱤鱼更大能长多大?又为何被称之为“水老虎”呢?

01

这件事要从4年前说起。

2019年10月5日凌晨天还没亮,丹江口水库的水面上和往常一样,有不少微弱的灯光在水面上晃动,这是当地渔民在库区里撒网捕鱼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丹江口水库的鱼多,但实际上要想捕到大鱼还是非常难。

由于丹江口水库的面积大,而且动辄几十米的深度,所以要想在里面捕到大鱼,不仅要靠技术,还要看运气。

然而,湖北丹江口市其中的一位渔民,就是如此的幸运。

10月5号的早晨,湖北这位渔民划着小船在水库撒网捕鱼,已经工作了3个多小时了。

捕到的鱼都是些鲤鱼、鲫鱼和少许的翘嘴鱼,不值钱的小白条倒是抓了不少。

一看时间,已经是早上6点了,打算回去把捕到的鱼,拿到市场上卖掉,去晚了不仅价格低,而且还不一定能卖得掉。

在返回的途中靠近一个水库岔口,他看到水面上的小鱼群,正被一条大鱼追赶吓得四处逃窜。

于是赶紧拿出撒网,将船慢慢地靠近后,一网下去就把这条大鱼给网住了,但整个人差点都被大鱼拉下水。

好在这位渔民捕鱼的经验丰富,经过十来分钟的牵扯,才把这条大鱼牢牢地困在渔网里。

但由于这条鱼实在太大,一个人扯了半天,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大鱼拖上船。

鱼被拖到船上后,渔民一眼便认出来自己捕获的这条大鱼,是一条有着“水老虎”之称的鱤鱼。

而此时他的内心无比激动,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说着:“这鱤鱼也太大了吧!这是有多少鱼虾被它吃掉了,才能长这么大啊?”

休息片刻后,渔民便驾着小船往回赶,心里想着这条大鱤鱼,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湖北渔民在丹江口水库捕获的鱤鱼称重

02

鱼之大,一锅炖不下。

大鱤鱼被运到了丹江口市一处农贸市场后,早上买菜的人群瞬间就被大鱼吸引了,纷纷围过来看热闹。

有人开始议论着,估计这条鱼大概有七八十斤重,也有人说至少有一百多斤,还有人根本就不认识,问是什么鱼?

虽然看热闹的人多,但没有人表示想要购买的意愿,因为十月份的季节,还不到腌制腊鱼的时候。

一般家庭买回去根本吃不完,甚至有人调侃到,这条大鱤鱼的鱼头,恐怕比自己家的锅还要大。

除非送到饭店去加工,否则买回去都没法做,所以有人提议将鱼躲开分段售卖,最后以每斤2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

此时,丹江口水库有人捕捞出一条巨型鱤鱼的消息,早已经在丹江口市传开了,还有人专门开车来看热闹。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并且该公司立即派员工前往市场,意图将大鱤鱼收购。

“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03月28日成立,主要经营范围为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等。”

公司一名负责人,带领几名员工火速赶到售卖现场后,立即被眼前的大鱼给震惊到了。

公司一名老员工表示:“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和鱼打交道,见到更大的也不过70多斤,这么大的鱤鱼还是头回见!”

随后,直接向渔民表示收购意图,经过称重测量,这条鱤鱼体长为1.68米,体重104.4斤。

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该公司以两千左右的价格将鱼收购了,并且立即将大鱤鱼冷藏保鲜后运回公司销售处。

另外,该公司同时向当地各大酒楼饭店,发出了售卖大鱼的信息,很快就收到了十多家酒店的回应。

据销售部门负责人讲述,当时初步定的价格为每斤50元左右,但最终是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

毕竟100多斤的大鳡鱼不常见,各大酒店也是因为这一点,想出高价收购后提升酒店的热度。

然而,正当渔业公司准备与酒店交易时,中国科学院一名负责人却打来了 *** 。

03

百斤大鱤鱼,被中科院收藏。

原来,丹江口水库有人捕获一条一百多斤大鱤鱼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立即派出鱼类科研人员到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并表示想收购这条巨型鱤鱼。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前来收购大鱤鱼,主要有两个用途:

一是上百斤重的鱤鱼比较少见,所以想带回去做学术研究;二是将它 *** 成标本,将在水生生物博物馆展出。

虽然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里有鱤鱼的标本,但它的个体与这条是无法相比较的,况且也不够霸气。

湖北丹江口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和丹江口市水产服务中心,了解到中科院的想法后,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清福野生鱼发展有限公司,放弃了各大酒楼给出的高价收购方案,毅然决定将大鱤鱼提供给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馆。

按照中科院水生动物科研人员的要求,对大鱤鱼进行了前期处理和急速冷冻,并且租用了专用冷藏车,于10月26日清晨送至水生生物博物馆。

据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研究员讲述,虽然他们从事水生生物研究多年,但一百多斤的鱤鱼还是之一次见。

所以选调出精干人员,对大鱤鱼进行系统性地测量和研究,经测量鱤鱼体长1.68米,线鳞片109枚。

该条鱤鱼的体长接近一个成年男性身高,鱼体最粗的围度,与青少年的腰围差不多粗细。

采集完数据后,并对鱤鱼身体多个部位,注射了标本固定液,再进行浸泡固定保存,最后 *** 成标本。

据了解,这条鱤鱼被 *** 成标本后,是湖北省更大的鱤鱼标本,存放于湖边水生生物博物馆内。

04

鱤鱼,更大能长多大?

鱤鱼,又称哆口鱼、鳏、魠、竿鱼、杆条鱼、铜头、黄尖、黄颊鱼、鳏鱼、大口鱤,是属鲤科鱼类。

鱤鱼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从不靠近海河入口生活,只栖息在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域。

鳡鱼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水体的中上层,尤其是急流、水闸口附近,它不仅游泳迅速,且行动敏捷。

鳡条鱼图片,鳡条鱼读音是-第1张图片-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

鱤鱼的生长速度很快,一条当年孵化的鱤鱼鱼苗,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体重就能长到20多斤。

鱤鱼更大体长能长到2~3米,体重更是能达到200多斤左右,比一个成年男性还要健壮。

不过,体型越大的鱤鱼,它的破坏力越大,并且它在淡水流域没有天敌的威胁。

同时鱤鱼的习性,犹如老虎那般凶猛,在自然水域中,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咬一口,就连鳜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也都惧怕它。

因此,鱤鱼在民间又被称为“水老虎”和“老虎鱼”等。

05

最后讲讲鱤鱼为何被称之为“水老虎”。

鱤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从鱼苗期就开始捕食鱼虾为食,而成年后的大鱤鱼,只吃大个体的活鱼。

除此之外,鱤鱼还会捕食水蛇、青蛙、水老鼠、水鸟,包括泥鳅、黄鳝等水生动物。

另外,鱤鱼也是水产养殖业的天敌,一但鱤鱼进去了养殖的鱼塘和水库,用不了多久,一塘的鱼都要被它嚯嚯了。

因此,鱤鱼的存在一直饱受争议,因为它的食量常大,而且特别贪吃。

一条成年的鱤鱼,一天要吃掉等于自身体重10~15%鱼虾。

鱤鱼这样吃下去,即便是鱼种丰富的江河水域也都吃不消,同时也会影响繁殖壮大。

所以,有人呼吁钓到鱤鱼更好不要放生,以免影响生态平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特种水产」鳡鱼:从水中霸王到养殖珍品,价值堪比鳜鱼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俗称黄钻、竿鱼、大口鱤,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鳡属仅有这一种鱼),分布甚广,我国自北至南的平原地区各水系都有出产,是自然水系中的顶级掠食者。

长江鱤鱼

过去,因鳡鱼大量吞食其他经济鱼类,曾被视为淡水增养殖的"害鱼",为水库湖泊的重点清除对象。但鳡鱼肉味鲜美,为大型上等食用鱼类,目前不少地方已进行开发养殖。

鳡鱼外形有些像草鱼,近圆筒形,但身体更细长,鳞细小鳡鱼头长吻尖,呈鸟喙状,口大,前位,下颌前端正中有一坚硬突起,恰好与上颌凹陷处相嵌合,如下图所示。

鱤鱼

强悍的水中霸王,人们称其为"水老虎"!

鳡鱼的生活环境有些类似于鲢鳙,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在0~38℃的淡水中正常生活。 鳡鱼一般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体的中上层活动,成鱼在江河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春季到上游激流中产卵,幼鱼多顺水到湖泊中摄食生长。

鱤鱼身体矫健,游泳能力极强,行动迅速,性情暴烈,为典型的掠食性凶猛鱼类。而且鱤鱼经常追捕其他鱼类,借助运动速度快的优势,穷追直冲,被追的鱼往往逃不出多远,就会被拦腰咬住,此时鱤鱼迅速甩动头部,调整方向,将所捕获的鱼从头部顺势吞下。

巨型鱤鱼

鳡鱼几乎终生以鱼为食,重15公斤的鳡鱼能吞吃5公斤的鳙鱼或鲢鱼。幼年鳡鱼虽然体质相对较弱,但仍有逆水游泳捕食小鱼的习性,尤其喜欢捕食在水面附近活动的白鲦鱼。

鳡鱼为江河、湖泊中的大型鱼类,生长迅速。1龄鱼体长达40厘米,重1公斤;2龄鱼体长70厘米,重3.4公斤;3龄鱼体长90厘米,重7.5公斤;4龄鱼体长105厘米,重15公斤。更惊人的是,鱤鱼在性成熟以后,体长还能持续增加,更大个体体可长达2米,重60公斤!

鳡鱼市场价值高,但在养殖上也存在一定门槛

鳡鱼为近年来新开发的淡水养殖鱼类,其肉质细腻,很受消费者欢迎,为上等食用鱼类,市场价格也比较高。

鱤鱼的市价一般在45~50元/斤左右,贵的时候可以卖到70元/斤,考虑到产地以及市场行情的不同,各地区鳡鱼价格也会有所差异。而我们所熟悉的名贵淡水鱼——鳜鱼,在南方地区的市场价也一般在40-60元/斤,北方地区价格会更高些。

鱤鱼和鳜鱼

但总体来看,鱤鱼和鳜鱼的经济价值还是处于同一水平的,但是要注意,鱤鱼个体更大、生长更快,在获得更大商品规格的同时,对生物饵料的需求量也会增多,这一点需要养殖户仔细考虑。

此外,鱤鱼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其繁殖习性和人工繁殖技术与四大家鱼基本相同。而且,鱤鱼一般4龄达性成熟,体长在1米以上,雌鱼怀卵量约100万粒,一次产卵就能够提供数量巨大的苗种。想办法提高亲鱼的催产率、卵的受精率与孵化率、初孵仔鱼的成活率就成了育苗技术中的关键。

因此,在苗种供应上是没有太大压力的,但是鳡鱼的养殖难就难在食性驯化上:和鳜鱼一样,鳡鱼只吃生物饵料,不吃人工配合饲料,因此要想养殖鳡鱼,从苗种阶段开始就准备好充足的饵料鱼

向水塘中投放饵料鱼

鳡鱼的食性驯化:与鳜鱼相比,其实已经不算“矫情”!

在天然水域,鱤鱼以活鱼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经过驯化,可转变为吃死鱼。相比之下,鳜鱼就更“挑剔”了,鳜鱼不仅不吃死鱼,即便是活鱼,也更喜欢体型细长、无硬棘的鱼类,比如麦穗鱼、白条鱼、泥鳅等。

近年来有媒体报道说,有专家已经解决了鳜鱼的饵料驯化难题,可以驯养出完全以人工配合饲料为食的鳜鱼。这一点,笔者持保留态度,因为没有亲眼见过,而且在本人看来,让鳜鱼100%完全转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鳜鱼完全转食,可信吗?

相比之下,鱤鱼的驯化就比较容易了。饲养鳡鱼时,前期都需要用家鱼的苗种做活饵,后期可用切小的鱼块投喂,以降低饲养成本,但中间必须进行驯食,促使鳡鱼完成食性转化。驯食工作更好在鳡鱼5厘米左右时进行,全程大约需要7~10天的时间,一般每天进行两次,时间为上午9时和下午16时左右。

驯化时,采用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定人的“五定”投喂法,先由专人向事先选定的食场泼水,几分钟后开始投饵,再重复泼水、投饵,如此循环反复,使鳡鱼形成习惯——只要一向食场泼水,即会快速汇聚过来捕食。这是驯食时惯用的手法,利用条件反射不断强化 *** ,使鱤鱼在“泼水声”与“食物”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最终形成稳固的摄食反应。

饲养鱤鱼的小杂鱼

驯食刚开始时,饵料为大小适口的活鱼;之后,投喂活鱼与鱼块的混合料,并根据鳡鱼的吃食情况,逐步增加鱼块的比例,减少活鱼的数量,最后完全过渡到投喂鱼块。可以前两天投喂活饵,第三天开始混入鱼块,之后逐渐增加鱼块的比例,等到一个星期之后,完全用鱼块投喂。在鱤鱼摄食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在饵料中添加诱食剂来促进摄食。

小杂鱼

虽然不能用人工配合饲料代替鱼块,但这已经比鳜鱼的情况要好了,毕竟,冰鲜野杂鱼的贮存时间更长,来源也比活饵料更广,在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会有更广的应用。

达到商品规格的鱤鱼


关于水中霸王鱤鱼的养殖前景,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也期待您的转发收藏~

我是牧海,专注于特种水产与渔业信息的整理、分享,更多精彩内容期待您的关注!

长江“十年禁渔”后,已经消失了3年的神秘鱼种,又出现了

十年禁渔见成效!长江出现神秘“刁子鱼”,专家称这是一种“鳤”鱼,3年来首次出现。

长江“十年禁渔”制度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之后,转眼间一年快过去了。这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禁渔行动,那么长江的生态环境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好了,鱼是不是也越来越多了?

江豚观测次数、数量均有增加

江豚作为长江中的微笑天使,其种群数量的多寡,一直都是长江生态环境好坏的象征。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江豚的数量急剧减少,从1991年的2700多头,减少到2017年的1000头左右,数量已岌岌可危。

但从2020年1月份禁渔以来,各地观测到江豚的次数、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其中在长江镇江段,在最近的一次科考活动中,科考专家共观测到江豚12群次、共计38头次。之前难得一见的江豚,又频频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中。

江豚观测数量的增加,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长江又迎好消息,神秘鱼种3年来首次出现

江豚以鱼类为食,它们的频频出现,也预示着长江全面禁渔之后,没有了人为捕捞的影响,鱼群的密度增加了,这是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

除了江豚出现次数增加外,近期长江又迎来一个好消息,一个神秘的鱼种再次被人们发现。

据报道,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考人员,近日在长江宜昌段发现一种失踪多年的鱼种。

自2017年科考队在长江发现一条活体外,这种鱼是3年来首次在长江中捕获到。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称:这是一种名叫“鳤”的鱼!又称“刁子鱼”、“刁杆”、“麦杆刁”等。

“刁子鱼”身体圆滚细长,头部较尖,身体如梭。这种体型,看上去就是水体中游动迅速的掠食性鱼类。它们有江河洄游习性,每年的4—6月到江河流水中产漂流性卵,到了7—9月后,又进入湖泊中越冬。这种鱼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为食,一般体重在1斤左右,更大的也可达到20斤,肉质鲜美,曾经是长江中的主要经济鱼类。

野外环境中发现的“刁子鱼”

但随着人为捕捞的加剧,这种鱼的数量迅速减少,如今已是难得一见。

“鳤”鱼和“鳡”鱼的外形十分相似,都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可以说除了人类外,在自然水域中,“鳤”鱼几乎没有天敌,如今为何却到了濒危的程度?

鱤鱼,体型明显大于鳤鱼

不得不说,人类发明的流刺网以及电捕鱼等设备的威力实在太大,这种生活在水域中上层的鱼类,虽然以泳速快著称,但由于其体型并不像“鳡”鱼大,冲力也没有那么强,在遇到这类捕捞工具时,几乎是难逃一劫。

和其外形十分相像的鱤鱼,可以长到一两米长,体重达到百斤,甚至可轻松撞破渔网。相比之下,鳤鱼虽有同样的潜质,但无奈其体型过小,加上其口感相对鱤鱼好了不知多少倍,自然成了人类捕捞活动中的牺牲品。

鱤鱼,和鳤鱼有着明显的区别

再加上鳤鱼习惯在流水中产卵,这也增加了其自然繁殖及人工培育的难度,导致它们在自然水域中的数量,已减少到濒危的级别。

种群能否恢复,关键看“禁渔制度”的执行力

虽然鳤鱼数量大量减少,但此次在长江宜昌段发现活体,也算得上是一件幸事。这也保留了其野外种群资源恢复的希望,对于鳤鱼来说,长江“十年禁渔”也许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至少让它们得到了一个休养生息的绝佳机会。

但一个物种资源的恢复,仅仅依靠一两个活体是难以实现的。鳤鱼的种群恢复,起码需要一定规模的鱼群,才能使其基因在交互过程中不至于衰败,从而保留资源恢复的可能性。

因此,十年禁渔就显得十分重要。

长江禁渔,十年磨一剑,而该过程仅仅完成了十分之一。鳤鱼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是长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一个体现。

当然,仅仅出现一条鳤鱼活体,并不能代表这个种群就不会陷入灭绝的境地,长江的生态修复之路还很漫长!十年禁渔只是一个开端,相信随着该项制度的深入推进,长江的未来会变得更好!

新手光环?江苏钓友头回钓鱼,就钓到一条百斤“巨鳡”

近日,在江苏常州,当地一名男子在河里钓到了一条上百斤的“巨鳡”,经过了有二十分钟的人鱼拉锯战,这条大鳡鱼才被成功钓上岸,可让人想不到的是,钓到大鱼的这名男子竟然是个刚学钓鱼的新手,是头回钓鱼。

鳡鱼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大型淡水鱼类,也被渔民称为“水老虎”,听名字是不是很霸气?不过鳡鱼确实配得上这个称谓,在我国的淡水鱼类中,鳡鱼不论是个体还是凶猛程度都排在前列,体型更大可长到一两百斤,长度可达近两米长,能把一艘小型渔船撞翻,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据江苏网友小宇(化名)介绍,他和这名男子是朋友,当天就是他带着这位朋友去钓的鱼,小宇说“你说气人不气人?老手钓不过新手,好歹我也钓了十几年鱼,这么多年还没钓过这么大的鱼,而朋友昨天才买的鱼竿,连甩竿都不会,都是我手把手教的,可就是这么奇怪,不会钓的反而能钓到了大鱼!”

小宇遇到的情况也是很多老钓鱼人经常遇到的,就连小编自己也不例外,从钓鱼的经验和技术来比高低,新手肯定是比不过老手的,但是从渔获来说,就难分伯仲了,因为钓鱼新手更容易钓到鱼,也更容易钓到大鱼。

局外人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有经验和技术的老手都钓不到鱼,刚学钓鱼的新手反而更容易钓到,这明显不科学呀!小编也觉得不科学,但在很多时候事实就是如此残酷,你要是不相信,可以问问身边钓鱼的人,看看他们有没有遇到过相同的情况。

有人说这是运气,也有人说这是新手光环,刚开始学钓鱼,不给点回报他们怎么入坑!这两点因素确实存在,老手钓鱼装备齐全要啥有啥,饵料更是多种多样,在看新手,一人一竿,连抄网、鱼护都没有,可鱼偏偏去吃他的钩,对老手这边不闻不问,你说是不是运气和新手光环?

小编有次去钓鱼,也是被一位新手啪啪打脸,情况是这样的,那年我在广西南宁,周末的时候去邕江水域的一处支流钓鱼,到河边后观察了附近的环境,然后选了一个自己心仪的钓位,可钓了近两个多小时,就钓了几条小鲫鱼和小白条。

这时来了一位钓友,上来就很热情的打招呼,问我钓的怎么样,我也是如实回答,还说了一句这地方没大鱼,就因为这句话最后被打脸了。看钓友的装备就一根鱼竿,连个凳子都没有,聊天中才知道他是刚学的钓鱼,随后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下竿。

就是这么奇怪,我渔具饵料啥都不缺,专业的不能再专业,可人家就一根鱼竿,饵料还是在家自己做的玉面团,他钓了不到10分钟就钓上来一尾5斤多的鲤鱼,还是我拿自己的抄网帮他抄上来的,这还没完,过了有二十分钟左右,又钓到一尾3斤左右的鲤鱼,你说这……

当时我的心情真是抓心挠肝,正如江苏网友小宇说的,老手钓不过新手,而且开头自己还信誓旦旦的说河里没大鱼,结果别人钓到了,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吗!那天回家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是那位钓友在扮猪吃老虎,还是我钓鱼的技术退步了?思来想去都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通过这么多年的钓鱼经验积累,我总结了为何新手更容易钓到鱼,钓到大鱼的原因,其实问题都出在老手身上,我们讲究和在意的东西太多,讲究调漂、线组、鱼钩、饵料等等细节,反观新手,他们就不在意这些,也不懂这些,直接重铅到底,其他的就顺其自然,这样反而更容易钓到鱼。

标签: 读音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