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球传电视剧全集新版,虾球传电视剧全集免费播放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49 0
你看过老版《虾球传》吗?记得鳄鱼头吗?全家四人从艺,哥是名家

No.1

几天前,娱文娱视发布了《还记得80年代轰动一时的〈虾球传〉吗?还记得“虾球”吗?他在哪》,介绍了该剧中虾球的情况。《虾球传》成功塑造了从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虾球的形象。其中,男一号虾球由钟浩饰演,女一号阿娣由麦文燕饰演,之一大反派鳄鱼头由卢海潮饰演。

该文中介绍,虾球的饰演者钟浩作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演完《虾球传》之后又回到了原单位,在参演过《星星星》《雷雨》《穿校官服的小兵》《党小组长》《聊斋》《起步停车》《情归何处》等不多的影视剧之后,选择做了儿艺的一名导演,后在儿童剧方面取得成功,现在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中国音乐剧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



该文发布后,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在不同的平台阅读量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而从留言中可以看出,大家还对两点感兴趣,之一点是那首主题歌“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冤,啊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大家都说还记得、还会唱;第二点,则是对其中的大反派鳄鱼头印象很深,并希望能介绍一下。

借今天这个机会,娱文娱视就来聊一聊鳄鱼头——粤剧名伶、著名表演艺术家卢海潮。



卢海潮,1946年出生,广东番禺人。初中毕业后,于1962年考进广东粤剧团当学员,后来成为正式演员,从那时开始,他就没有离开过该团体,一待就是50多年。作为粤剧演员,他曾在许多名剧中饰演主角或重要角色,如《海港》中的高志扬、《杜鹃山》中的雷刚、《芦荡火种》中的郭建光、《施琅将军》中的施琅、《南唐李后主》中的赵匡胤、《大闹梅知府》中的梅知府、《刁蛮公主戆驸马》中的皇帝、《闸上风云》中的李志田等等。

No.2

卢海潮命运的转折点是1981年。当年,鉴于前一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内地之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广东宣传方面有关领导看到这是一个好创意,便点题让广东电视台改编并拍摄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后来改编剧本的任务交到了张木桂手上。剧本写出后几经修改,最终决定拍摄。



选择演员费了不少周折。其中在选择一号反派鳄鱼头这一角色时,《虾球传》选角导演高纮看中了卢海潮的粗犷形象与剧本比较相符,便找到他,面对邀请,卢海潮一开始拒绝,他说我是戏剧演员,没拍过电视剧,很容易把夸张的动作加进去。高纮就给他打气:不怕,我们来教你。

就这样,卢海潮在《虾球传》中饰演了鳄鱼头一角,因他表演经验丰富,演技精湛,直到现在人们一想起这部电视剧,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那个大坏蛋,有点胡汉三之于《闪闪的红星》、葛存壮之于《小兵张嘎》、陈述之于《渡江侦察记》的味道,即便已经过了30多年,人们现在见到卢海潮依然还亲切地喊他“鳄鱼头”,“鳄鱼头”成了他的别名。

之后,卢海潮在电影《羊城蒙难记》中饰演过陈师长,在《逃港者》中饰演过老鲨等,在电视剧《飘然大白》中饰演过安禄山,在《一代风流》中饰演过陈万利,在《神探方天谬》中饰演过警察局长游大胜,在电视系列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饰演过苏威艾(苏伯)等。



No.3

卢海潮不论是在影视剧中,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屏幕上,其塑造的人物均能表现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能给观众带去一串串欢乐和笑声。因此,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广东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其实,卢海潮不仅自己是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而且他家庭有四个人从事文化艺术事业。除去卢海潮本人之外,他的妻子是粤剧名导陈小莎。她11岁时即以童星身份登上舞台,两年后进入广东粤剧团当学员,观众称其为“不可多得的刀马旦人才”。1983年,她转为广东粤剧院导演,先后执导过《柳毅传书》《碧海狂僧》《雾锁东宫十八年》《南唐李后主》《猴王借扇》《薛丁山与樊梨花》等200多出剧目。但遗憾的是,2009年6月8日,陈小莎因突发性脑出血不幸去世,终年仅仅66岁。

卢海潮的儿子是卢俊宇,又名卢挺,是广东公共频道、广东珠江频道、广东新闻频道主持人,也是一位演员,是广东省较为出名的一位主持人和艺人。



卢海潮的哥哥卢海鹏是香港著名电视剧、喜剧、电影演员。年轻时曾在内地做歌舞团团长,后到香港发展演艺事业,现在是依然活跃在香港影坛的“老戏骨”,其代表作如《欢乐今宵》《施公奇案》《法网群英》《见习黑玫瑰》《夺命金》等。卢海鹏于2012年曾凭借电影《夺命金》,获得过第55届亚太影展更佳男配角奖、第1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更佳男配角奖、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配角奖等。



祝福卢海潮艺术家及其全家!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请记得关注“娱文娱视”我们这个小家,美文会及时发送到您的手机上,幸运会时时萦绕在您的身旁!】

红色经典|《虾球传》:粤港澳大湾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一部以二战结束后的粤港两地为背景,讲述流浪少年历经劫难,最终在党的帮助下成长为革命战士的长篇小说,在 *** 主持创办的香港《华商报》上连载。作品中斑斓多彩的社会百态,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质朴的语言,尤其是机灵、善良、侠义的少年“虾球”形象,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在当时的国统区特别是华南地区读者当中引起巨大反响。

这部颇具“大时代写照”气质的作品,便是广东著名作家黄谷柳的代表作《虾球传》。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电视台 *** 的电视剧版《虾球传》,红遍大江南北,开创了当时内地电视剧的收视高峰,还成为之一部在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播出的粤产电视剧。

各种版本的《虾球传》。揭毓义 摄

在今天的评论界看来,《虾球传》是左翼文学创作与民族化、大众化有机融合的成功典范。不仅如此,《虾球传》从诞生到传播,均鲜明又深刻地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脉的文化传统,书中的岭南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更是成为大湾区一代代读者的集体记忆。

“他非常渴望能献身伟大的时代”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地域色彩书写见长的华南作家群里,黄谷柳是拥有读者最为广泛的一位,其文学成就堪称是首屈一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这样评价。

《虾球传》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经典,离不开作品里洋溢的地道浓烈的粤港风情。黄谷柳本人曾经两次在香港定居,其间的经历也让人依稀见到几分少年“虾球”的影子。

1908年,黄谷柳诞生在越南海防市的一间小旅馆,迎接他的,却是拮据痛苦的童年。黄父生性好游冶、不顾家,母亲只得带着年幼的黄谷柳寄食在云南河口镇的娘家,依靠老母挑担售卖糍粑、弟弟微薄的教书薪金勉强维持生活。

艰难痛苦、屈辱负重伴随着他长大,也使他自小养成了沉默坚强、善于思索的性格。”黄谷柳外孙女黄茵告诉记者,对于命运,黄谷柳未曾屈服,反而愈发刻苦学习,小学毕业时,还曾获得当地督办发给的银质“勤学奖章”。

大河奔流不息,沉思者黄谷柳。黄茵 供图

考入学膳费全免的云南省立之一师范学校,是黄谷柳“一生中最感幸运的一件事情。”他曾写道:“这样,我才有能力去阅读小说,并且后来练习写作。”

入学第二年,北伐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青年黄谷柳不满足于仅仅参加学校的进步运动,毅然离开生活了18年的云南,取道海防、香港前往武汉,奔赴革命一线。黄茵如此形容:“外祖父非常渴望能献身伟大的时代、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当他途经香港时,却从报纸上意外得知1927年“四一二事件”发生的消息,革命形势逆转陷入低潮。他不得不客居香港,一住就是近五年。他接来新婚的妻子同住,为了养家糊口,他白天在九龙城一间小店售卖糖果香烟,兼做理发;晚上则在新闻学社读夜校、做校对。另一方面,在清苦的生活之余,他依然心系文学,他在日记中写到与文友们热烈探讨新文艺时的场景:“一毛钱花生米吃得普天同庆!”

那段日子,黄谷柳在香港社会底层挣扎求生,他夜以继日地校对、写作,仍然难以果腹。最终劳累过度,咳血病倒,被迫辞职。

黄谷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黄茵 供图

为谋生存,1931年他入伍参军,后辗转抗日前线,参加了淞沪抗战,还曾险些命丧日军对南京的大屠杀。这段军旅生涯时期,他经常“和穷人、烂仔、捞家经常打交道”(夏衍《忆谷柳》), 对抗战时期黎民百姓的悲苦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谷柳敏锐察觉到,一场更大规模的内战正在悄然酝酿中,坚持反战的他自动离开 *** 军队。此后,黄谷柳在 *** *** 下辖的多个文艺单位工作了数年,结识了不少文艺界人士,也近距离目睹了国统区贪赃枉法、腐朽衰败等各种社会乱象。

1946年,他听从好友黄秋耘的建议,果断放弃在正中书局广州分局的“铁饭碗”,与 *** 彻底割席,带着家人回到香港,又居住了四年,《虾球传》就诞生于第二次赴港期间

“自愿选择的一条光明大道”

关于重返香港,黄谷柳曾在《自传》中剖白心迹:“这是我自愿选择的一条光明正道。

然而,这条“光明正道”走起来却并不容易。黄谷柳拖家携口,租住在九龙一间不到四平方米的破屋里,房内除了放一张床,再无转身余地,只能在走道里摆个肥皂箱充当书桌。

他一度被迫把子女分散到亲戚朋友处寄食,妻女兼做临时打纱工贴补家用。由于他不愿迎合当时流行的趣味,投出去的稿件十有八九不为采用,揭不开锅时,只能把唯一稍微值钱的钢笔送去典当,领到稿费后再赎回,如此反复多达六七次。

钟敬文在《回忆谷柳》一文中这样描述黄谷柳:质朴、诚恳、好学,天性乐观,面带微笑,稍带口吃,谈到生活的困难,一向不动感情,有时候还很幽默地回应

就在那个用木板隔成、嘈杂晦暗的小房间里,黄谷柳开始满含热忱地动笔撰写《虾球传》。 他身上那种“冲着困难去闯开通俗文学新道路的美愿、雄心和勇气”,让钟敬文十分感佩,“我现在想,这种坚定、乐观,是跟他对祖国未来的信心分不开的。”

广州白鹤洞新村黄谷柳故居旧址的虾球雕像。图源《黄谷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根据夏衍的说法,黄谷柳创作《虾球传》的缘由,是因为他曾为一个像虾球那样的流浪儿打抱不平,遭人殴打,“谷柳同情这些人,但又没有办法援助他们,这才迫使他开始寻找解放穷人的真理”。

在黄谷柳三女儿黄燕娟的印象里,为了写好角色,父亲曾天天去香港跑马地、“肖敦球场”等地观察形形 *** 、三教九流的人物,和流浪儿童聊天。他会询问他们的家世、兴趣和遭遇等,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1947年秋,黄谷柳在渡轮上重逢正在筹办《华商报》复刊的夏衍,便将《虾球传》之一部《春风秋雨》的原稿交给对方。夏衍一读当即大为惊奇:“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文字朴素、语言精炼。”于是决定在副刊上逐日连载《虾球传》。

为了满足报刊连载小说的要求,黄谷柳按照夏衍的提议对原稿进行了修改,每千字成一段,设置了许多引入入胜的环节和悬念,以增强读者的兴趣。

小说从1947年11月开始连载,当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界读者纷纷来信鼓舞、提出意见。《春风秋雨》连载完毕不到两月,就由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发行单行本,一年内重版5次。茅盾曾写道:“一九四八年,在华南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恐怕之一要数《虾球传》的之一二部了。”(《关于》)

虾球传之一部《春风秋雨》。

虾球传第二部《白云珠海》。

在书中,涉世未深的虾球曾误入歧途,最终是党组织和游击队战士们帮助他走上了一条幸福的光明大道。而据黄谷柳女儿黄燕娟在文章里披露,家里最困难时,是香港文艺界的 *** 员同志向一家人伸出援助之手;父亲也从与夏衍、黄秋耘、黄药眠等人的接触中,对 *** 、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47年底,黄谷柳将自己的二女儿黄鸣送去十万大山参加游击队;次年春,黄谷柳申请加入 *** ,经过一年查考获得组织批准。“他来自于底层人民,入党是他的必然选择。”外孙女黄茵说。

1947年9月,小女儿燕虹满月,黄谷柳夫妇携儿女们摄于香港九龙联合道。黄茵 供图

曾是本报特派记者,赴抗美援朝前线采访

1948年12月,《虾球传》第三部《山长水远》在《华商报》上连载完毕后,黄谷柳原本计划在第四部《日月争光》中,书写虾球投奔游击队后的磨练经历。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在战火洗礼中内心发生转变的细节,他主动提出到战场前线去的要求。

此后,黄谷柳在桂边纵队司令部担任秘书,为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湛江市和海南岛做了不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调任《南方日报》记者,随军派驻海南岛。

1951年至1953年期间,他先后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以巴金为首的“朝鲜战地访问团”,还以《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深入战场前沿采访。

1951年3月7日,南方日报记者黄谷柳奉命参加之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黄茵 供图

1952年,黄谷柳、巴金摄于朝鲜开城前线坑道。黄茵 供图

当时,黄谷柳已是名满香江的作家。《南方日报》首任总编辑李超在接受黄茵采访时曾提到,战地前线条件艰苦又很危险,并非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当时不是很多作家愿意去的。”

1951年,在北朝鲜肃川的崇山峻岭中,黄谷柳访问38军112师。黄茵 供图

1952年10月6日,黄谷柳走出掩体,和“战地猫”一起晒太阳。黄茵 供图

在抗美援朝前线,黄谷柳不仅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还因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战友而荣立三等功,获得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章”一枚。回国后,黄谷柳将入朝见闻集结成册,发表了朝鲜战地通讯、散文集《战友的爱》,歌颂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1954年,黄谷柳在粤西体验生活,两年后他在《人民日报》发表饱含深情的长篇报告文学《旧闻新事话湛江》。黄茵 供图

与此同时,黄谷柳的创作观念也发生了转向。他不再满足于描写旧社会的痛苦和伤残,而是将新的写作目标投向了新社会的英雄人物,打定主意“想通过他们来刻画亚洲巨人的兴起”(夏衍《忆谷柳》)。

原计划的《虾球传》第四部,便由此发展成了书写志愿军英雄形象的长篇小说《和平哨兵》。遗憾的是,直到1977年元旦前夕,黄谷柳突发脑溢血病逝,《和平哨兵》因为种种缘故,最终未能面世。

1973年,黄谷柳告老退休,与家人隐居广州市郊白鹤洞新村。黄茵 供图

在黄谷柳身后,《虾球传》多次再版发行。1979年至1985年,《虾球传》在广州4次印刷达40多万册。除小说被译介到日本、英国、南斯拉夫等国之外,《虾球传》的影响力跨越了众多文艺领域:在粤语评书界,林兆明讲古版《虾球传》最为知名;著名画家关山月曾绘制《虾球传·山长水远》精品连环画;《虾球传》话剧版曾在日本东京演出。1981年,广东电视台将其改编为电视剧,从北京到香港,该剧在街头巷尾掀起一股“虾球热”

1950年日文版的《虾球传》(虾球物语)。揭毓义 摄

回顾外祖父黄谷柳的一生,黄茵更大的感受是:“一路走来,他卑微委屈,却从来是倔强不甘、寻求光明的。” 她根据十几年来研究外祖父生平资料的成果,写成《黄谷柳小传》,并为这篇传记起了一个题目——“逆风千里,向阳而生”。

不避艰险,这一点也是钟敬文对黄谷柳的评价——他为人正直敞亮,在生活上“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最困难的道路”,在创作上敢于创新,善于吸取传统和外国的经验。

研究学者林岗将黄谷柳视为“真正扎根大地写作”的作家中的一员,现实主义精神的驱动,使他们萌生投入“另一种生活”的愿望,哪怕经历生死考验也在所不惜。林岗称:“黄谷柳的写作足迹,例如亲赴战场,在战火中构思表现新任务、新世界的作品,这种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记取。”

专家解读:

《虾球传》是联结粤港两地文脉的一把“钥匙”

黄谷柳的《虾球传》,被后世研究者普遍认为是解放战争时期旅港左翼文坛最重要的创作收获之一,香港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茅盾对《虾球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作品“从城市市民生活的表现中激发了读者的不满、反抗与追求新的前途的情绪”,而在风格上“打破了‘五四’传统形式的限制而力求向民族形式与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虾球传》连环画。揭毓义 摄

“《虾球传》三部曲的逻辑非常明显,讲述了岭南一名底层儿童,怎样在粤港的历史背景下讨生活,继而成长为一个有革命觉悟的战士。”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主任傅修海认为,《虾球传》是一部地域色彩浓厚的小说。书中所描写的粤港生活、大量方言俗语的运用,渗透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生活经验、文化氛围,是其他同类型小说无法代替的。

虾球传第三部《山长水远》。

同时,《虾球传》也代表着香港本土通俗文学脱离了长期浸淫的、功利化的市场环境干扰,开始向地方的、历史的、文化的和革命的叙述靠拢。“从近代到当代,粤港地区的革命角色处于不断转化之中,而黄谷柳对此有着相当的把握、高度的概括,才能把地方特色植入到宏阔的历史进程中,转化为小说在红色文艺、地域文学上兼具的代表性。”傅修海说。

傅修海进一步分析指出,《虾球传》是粤港地区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缩影”,通过“虾球”的转变,呈现粤港地区在现代史潮流中的发展变化——用一个人的成长隐喻一个地方的历史进程,恰当地代表了岭南地方文艺和中国红色文艺的结合。 而“虾球”这个人物形象,正是联结粤港两地文脉的一把“钥匙”。

1954年,黄谷柳在粤西体验生活。黄茵 供图

黄谷柳较早地认识到香港和广东非常密切的、同步生长的地域关系。”傅修海指出,当时在香港“讨生活”的人,大多成长在共同的岭南文化背景下,他们和广东有着天然的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粤港两地的中下层人民,从情感、历史、文化、生活上是相通的。”

兼具成长小说、地域小说、红 *** 三重特征的《虾球传》,回答了“岭南人民如何参与大历史”的问题。傅修海认为,今时今日,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虾球传》仍旧为我们思考地方文艺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统一性、经验的相容性提供了“镜鉴”。

【记者】黄楚旋

【策划】陈志 李贺

【统筹】郭珊

【作者】 黄楚旋;陈志;李贺;郭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电视剧连环画 〖虾球传〗(上) 宝文堂书店

还记得80年代轰动一时的《虾球传》吗?还记得“虾球”吗?他在哪

No.1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冤,啊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

看到这段歌词,一些中老年朋友一定有较深的印象。这是电视剧《虾球传》的主题曲《游子吟》,也是歌唱演员成方圆的成名曲。当年,这首让人声泪俱下的歌,不知听哭过多少人?



《虾球传》是广东电视台 *** ,于1982年播出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共8集。这是继《敌营十八年》后大陆 *** 的第二部电视连续剧,也是广东电视台 *** 的之一部电视连续剧。由于当年电视剧几乎没有,所以,在成方圆《游子吟》的歌声中,该剧红遍大江南北。

《虾球传》讲述了虾球从一个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由钟浩、麦文燕主演,分别饰演虾球和阿娣。随着电视剧的火爆,钟浩、麦文燕也成了当年名噪一时的明星演员。

女主角麦文燕主演《虾球传》一夜成名后,又先后主演、参演了《水乡一家人》《这不是误会》《血,总是热的》《“下次开船”港游记》《即将发出逮捕令》《金陵之夜》《绞索架下的交易》《芙蓉镇》《午夜两点》等影视剧。



但1986年,随着出国大潮的汹涌,麦文燕和同为演员的妹妹麦小琴前去美国深造,并在那里结婚、离婚。1994年,谢晋导演邀请她回国参演了电视剧《大上海屋檐下》,之后又出演了《紫藤花园》《秦可卿之谜》《我和我的父亲》《爱在廊桥》等剧。

毕竟,近些年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还能偶尔看到麦文燕,但近一二十年,人们怎么见不到虾球的饰演者钟浩了呢?

No.2

1976年,钟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76级儿童剧演员班”。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少年儿童经历艺术考试必备的声、台、行、表,家庭成分以及摸骨等严格的选拔,26名学员幸运地入选,其中包括钟浩,也包括后来十分有名的蔡国庆、许亚军、任冶湘、薛白、邓晓光、刘晓明、闪增宏、李屹等艺术家,也就是说,钟浩是蔡国庆、许亚军、任冶湘等人的同班同学。

当年,这些学生年龄更大的17岁,最小的蔡国庆才刚刚11岁。而钟浩是其中的好学生,品学兼优,各科成绩都是优,所以在毕业大戏《东海人鱼》中,他被指定为A组男一号,而当年许亚军却只是成绩逊色一点的B组演员。



不过,即便如此,在2017年这个班组织的40周年同学聚会时,钟浩说:“我们排练一个男主角把女主角从深海里救出来的爱情片段,老师总是说我眼睛里没有和女主角那种深情交流的眼神,最后老师让许亚军给我示范,让我看看他有多深情。”哈哈,看来,许亚军从小就是个“情种”。

1980年,76级儿童剧演员班毕业时,26位同学中25人进入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其中包括钟浩。

1981年,广东电视台准备开拍电视剧《虾球传》,导演找到钟浩,邀请他在其中扮演男主角虾球。对于钟浩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好在他抓住了机遇,参演了这部电视剧。



《虾球传》播出后,立时轰动大江南北。因为在当时,电视机里除去《敌营十八年》之外,并没有什么别的电视剧,所以只要播出一部,都会引起轰动。也因此,在当年,蔡国庆、许亚军的名气远远不如他们的同班同学“虾球”钟浩。

No.3

拍摄了《虾球传》后,钟浩又参演了由罗真执导,寇振海、叶琳琅、吕凉等主演的电影《星星星》,他在其中饰演二宝。1983年,参演了由孙道临执导的电影《雷雨》。这部电影中,孙道临饰周朴园、顾永菲饰繁漪、马晓伟饰周萍、秦怡饰鲁妈(侍萍)、张瑜饰四凤、钟浩饰二少爷周冲。

周冲是周朴园和繁漪的儿子,他由于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相信人人平等,再加上他对自家的女仆四凤怀着纯真的感情,希望父亲能出钱供四凤读书。别看这是一个少爷和女仆之间的朦胧恋情,可你要知道,这个时候,两位演员早已是享誉国内的明星演员了,因为在此之前,张瑜饰演过《庐山恋》《巴山夜雨》《知音》《小街》等电影,钟浩也是凭《虾球传》知名的演员。



之后,钟浩也先后参演过《穿校官服的小兵》《党小组长》《聊斋》《起步停车》《情归何处》等影视剧,但几乎都是配角。

然而,钟浩后来就很少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了。原来由于热爱儿童剧舞台,放不下自己的专业,1992年以后,钟浩按照自己的初心,成为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名儿童剧导演。他虽遭遇过舞台剧低潮期,1999年,终因执导儿童剧《月光摇篮曲》而大获成功。

之后,钟浩又执导过《享受艰难》《柠檬黄的味道》《小蝌蚪找妈妈》《年》《白雪公主》《巨人的城堡》《之伢子》 《爱的心碎》等儿童剧。

钟浩的导演作品曾荣获2006-2007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奖,2007年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2009全国第六届优秀儿童剧展演之一名,2009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奖,2010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2010全国话剧金狮奖剧目奖,2012全国少数民族汇演金奖,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


如今的钟浩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中国音乐剧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

这回,你知道“虾球”在哪儿了吗?

祝福钟浩老师安康幸福!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请记得关注“娱文娱视”我们这个小家,美文会及时发送到您的手机上,幸运会时时萦绕在您的身旁!】

电视剧连环画 〖虾球传〗(中) 宝文堂书店

这五位港星都是广州的大户人家出身,家庭背景一个比一个强大

一,在广东,卢海潮可以说是一名家喻户晓的老戏骨,在80年代初,他通过一部电视剧《虾球传》而成名,之后40年间他都在本地演艺界表现得十分活跃。然而走出广东,他的名气却远不及他的二哥卢海鹏。

卢海鹏今年已经81岁,在香港,他是赫赫有名的“扮野王”和“粗口王”,其实他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家住广州西关逢源路,父亲是纺织业商人。卢海鹏跑去香港是在70年代初,当时的他已经年过三十了,而且在内地都已经结婚生子了。

二,在如今的西关宝华路,大家仍然可以见到黄霑的故居,不过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成为一所幼儿园了,即使换作现在依然是一座妥妥的豪宅。黄霑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商,同时他还买下了一块多达几百亩的农地,聘请了二十多个工人打理。

黄霑在解放前夕跟随父亲移居到了香港,当时的他只有8岁,而他的父亲已经63岁了。黄霑曾笑言:“爸爸娶了三个老婆,我妈妈比我大姐和二姐的年纪还要小,自己只有在风流这方面遗传到了爸爸,说到做生意,我真的拍马都追不上他,我写了几十年的歌,你看我现在还要租房住。”

虾球传电视剧全集新版,虾球传电视剧全集免费播放-第1张图片-

三,夏雨的爷爷同样是广州响当当的大资本家,很多老广都听说过“红棉”这个牌子,包括红棉牌饼干和红棉牌香烟等,而夏雨的爷爷便是这个牌子的创始人。夏雨曾透露:“自己小时候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生活得并不幸福,因为我爷爷娶了四个太太,我们属于二房,地位肯定比不上大房的了,又因为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所以我们受宠程度也比不上三四房。”

在60年代初,当时只有16岁的夏雨只身来到香港,他在演艺圈打滚了几十年,并且早早已经移民到了加拿大,他在接受香港资深媒体人汪曼玲采访时坦言:“自己兜兜转转了那么多年,如今经济发展更好的却是广州,早知道是这样的话我移居回来广州还好了。”

四,在如今TVB的一众签约艺人当中,年纪更大的是胡枫,1932年1月18出生的他已经将近92岁了,不过精神状态却还非常好。胡枫出生在广州一个富豪之家,家族经营古董,家族生意遍布全国多座大城市。

因为战乱的原因,胡枫在少儿时期辗转于广州和香港两地生活,抗战胜利后,他爷爷把家族所有生意都转移到香港,之后举家定居在那里。不同于黄霑和夏雨等人,胡枫并没有经历过家道中落的情况,一生衣食无忧也造就了他洒脱一生的性格,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今年还会在红馆举办演唱会。

五,以上四位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然而他们和许绍雄的出身相比却是差得远了。位于广州城区中部的许地便是许氏家族的聚居地,开创者为全国赫赫有名的大盐商许拜庭,许绍雄虽然是在香港出生,但是少儿时期都是居住于此。

许氏家族有着广州之一家族之称,有学者评价说,从许氏家族众多名人的事迹中,人们可窥到我国近代史上政治风云的沧桑变幻。许拜庭、许祥光、许应骙、许应锵、许崇仪、许崇灏、许崇清、许崇智等人都是社会上的名人。

许绍雄曾自我调侃说:“树大有枯枝 族大有乞儿,在我们家族中,枯枝是我,乞儿亦是我。”事实上,许绍雄同样是含着金锁匙出生,父亲是珠宝商,刚出道的时候他就已经开着名车上班了,所以才有了Benz雄这个外号。

又一涉案大作将袭,《枫桥派出所的故事》开机,张桐、魏小军领衔

又一涉案大作将袭,《枫桥派出所的故事》开机,张桐、魏小军领衔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影视剧市场,也形成了“百年百部”的创作生产格局,不少主旋律精品力作将陆续登陆荧屏。


今年,重大革命历史剧《跨过鸭绿江》率先登陆央视,并拿下了8.6分的超高评价,而该剧也是继央视2014年《父母爱情》之后唯一一部超高收视超高关注度的电视剧。随后,一部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也点燃全网,一举拿下了9.4分的超高口碑。

近期,据一知名 *** 博主爆料,又有一部主旋律色彩的电视剧开机了,这部叫《枫桥派出所的故事》,已经在1月份开机。从主演阵容、主创团队以及剧情来说,该剧都不输以上两部作品。


《枫桥派出所的故事》讲的是出身警察世家的冯卫峰临危受命,调任枫桥派出所任所长。不过,冯卫峰与以往的所长行事风格大有不同,他不按常理出牌,引来了以叫导演凌丽为首的“老枫桥”的非议。


不过,后来老所长、现任省厅领导郑毅用行动告诉大家,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应该与时俱进,传承和发扬“枫桥经验”。



后来,冯卫峰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警的信任和支持,也带着大家创造出了新经验,不断在为群众办小事、办实事过程中赢得了群众的肯定,传承和发扬了“枫桥经验”。



在该剧中饰演冯卫峰的是张桐。


说到张桐,其实在17年前的《亮剑》里,小编就深深记住了他的形象。当时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是魏和尚,一个妥妥的硬汉。他骁勇善战,屡屡被提拔,但最后却中了“黑云寨”二当家山猫子的埋伏,壮烈牺牲了。那一幕,真的让人悲愤。



从《亮剑》之后,张桐的戏路大开,也和主旋律色彩的电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出道多年,张桐出演了很多革命剧、战争剧。先后出演了《仁者无敌》《雾柳镇》《虾球传》《川西剿匪记》《我和妈妈走长征》等精彩的电视剧。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张桐出演了《绝命后卫师》,并凭借该部作品一举拿下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这是首位获得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的80后演员。这份来自业内更高荣誉,就是视帝一般的荣誉。



出道多年,演了无数革命剧,饰演了无数屏幕硬汉,而张桐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在观众心中,张桐就是视帝。


另外,据说该剧还有一位演员叫魏小军。她也是一位资深女演员,是上戏的高材生。此前出演过家庭情感大剧《姥姥的饺子馆》以及欧阳奋强执导的当代剧《一诺无悔》。长相非常有辨识度,很适合演主旋律色彩的电视剧。



据了解,《枫桥派出所的故事》剧组为了更好呈现作品,多次到枫桥派出所实地采风,还到浙江省各地采访了近30个部、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该剧是献礼建党100周年的现实主义公安题材电视剧,也是全面展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电视剧。



那么,大家期待这部电视剧的到来吗?对于这部剧,你有什么看法呢?

记得《虾球传》阿娣饰演者麦文燕吗?当红时远嫁,59岁境况如何

【千名老电影人寻踪(78)——麦文燕】

No.1

9月19日,有网友发布了一组八九十年代影视演员——麦文燕、杨世华、宋丹丹、徐幸、靳嘉、傅丽莉、王馥荔、薛淑杰、李秀明的“九宫格”组照。



其中,看到“麦文燕”这个名字,便想起了中国早期电视剧《虾球传》,想起了该剧主题曲,也是成方圆的成名曲《游子吟》: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怨,啊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

写到这里,娱文娱视不由自主得又哼唱起了这首曾经让无数人声泪俱下的歌,鼻子顿时有一些发酸的感觉。

1982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虾球传》,由领风气之先的广东电视台 *** ,虽然只有区区8集,但由于那个时候大陆 *** 的电视连续剧极少,可想而知,剧集一播出,就立时引起人们争相观看,且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



《虾球传》由钟浩、麦文燕分别主演男一号虾球和女一号阿娣。该剧讲述了虾球在船家女阿娣的帮助下,从一个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随着电视剧的持续热播,钟浩和麦文燕都成了当年名噪一时的明星演员。

那么,你还记得当年那位洋气、妩媚、美丽的女演员麦文燕吗?

No.2

麦文燕,1961年出生于北京,原籍广东。由于她的祖父是法国人,所以她身上有一种明显的混血气质,表现在形体上,就是显得洋气、妩媚、惊艳、性感,这样的气质在当年的女星中并不多见。她从小爱唱爱跳,喜欢文艺。



然而,受家庭海外关系的影响,70年代末身在北京的麦文燕曾经考过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但都名落孙山。

1980年,麦文燕报考广东省电视台演员剧团,由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她被顺利录取。来到广州后,经过培训、选拔,她很快被安排出演《虾球传》中的船家女阿娣。当时国内电视剧的生产数量极少,随着《虾球传》的热播,麦文燕也大红了起来。

成名后,麦文燕又先后参演了《水乡一家人》《这不是误会》《血,总是热的》《绞索下的交易》《即将发出逮捕令》等影视剧。

麦文燕的另一位代表角色,是《绞 索 下的交易》中的柳湘云——一位走私团伙里边的女马仔。与她出演的其他几部影视作品一样,她的人设都是迷人、性感的妙龄女郎。在那个年代,麦文燕以其妩媚、时尚的风格,让无数人视她为“梦中情人”。



1986年,麦文燕又在《芙蓉镇》中出演了一位女军医,在《午夜两点》中出演了男主角曾经的恋人、一位被抛弃的港商夫人杨妮。

娇美的容颜、性感的气质、修长的身材,让许多人记住了她的美,人们迫切希望看到她更多的作品。

No.3

然而,此时的麦文燕爱上了一位美国年轻的富商。1987年前后,为了心中的爱情,她放弃了自己正蒸蒸日上的事业,远嫁美国。老公是美国一家机器生产企业的老板,生活富裕。很快,两人的儿子凯文出生,她过起了相夫教子的阔太生活,不过最后两人还是因感情不和等原因,以离婚收场,儿子留给了那个美国人。

之后的麦文燕,在美国进修,做艺术团主持人,与影视圈的朋友聚会,所从事的基本是演艺事业之外的工作和生活。

1994年,麦文燕再次受到谢晋导演的邀请,回国参演了电视剧《大上海屋檐下》,出演了马琳一角。之后,又先后参演过《紫藤花园》《秦可卿之谜》《我和我的父亲》等影视剧。2010年,参演了陈力执导,吴兴国、徐守莉主演的电影《爱在廊桥》。



其实,麦文燕还有个妹妹麦小琴,也是一名影视演员,姐妹俩被称为“影坛姐妹花”。麦小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84级本科班,与王志文、张建栋、孙松、胡亚捷等是同班同学。曾主演、参演过《烽火少年》《卖火柴的小女孩》《玛丽在北京》《太阳的女儿》《被控告的人》《两宫皇太后》《投案》《狂盗》等影视剧。她与姐姐一起去的美国,直到现在渺无音讯。

不过,几个月前,麦文燕回到过国内。2019年12月,知名演员张琪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文:“你飞越了太平洋。今天重逢了,你仍是本色未变,美丽依然。你恋着祖国,不忘友谊。中国的影视史上从来都没销蚀你的芳名——麦文燕。”文后,张琪配发了一组与麦文燕以及朋友们聚会的照片。



如今的麦文燕已经59岁了,近十年没见她参与影视剧的拍摄,目前依然生活在美国,偶尔与国内的一些老友互动。

祝福麦文燕幸福安康!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请记得关注“娱文娱视”我们这个小家,美文会及时发送到您的手机上,幸运会时时萦绕在您的身旁!】

生于70年代 | 虾球传、蛙女…70后记忆中的经典电视剧

1982年,我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电视机突然有了色彩,《虾球传》便是我看的之一部彩色电视剧。

《虾球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旧时的香港岛,穷小子虾球就住在香港的贫民区里,他的父亲在他五岁时去美国做苦力,而后杳无音信,母亲又体弱多病,年幼的他只能独自打拼,养活自己。在四处流浪期间,他被“扒手集团”吸纳,辗转成为香港黑社会老大“鳄鱼头”的手下,在后来的清剿中,虾球偶遇东江区游击队员,经过一番曲折,虾球加入游击区,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游击队战士。

剧中的主题曲《游子吟》哀怨悲伤,是成方圆的成名曲。听到“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70后们,脑海里有没有熟悉的旋律回响起来?虾球在海边哭喊着奔跑的画面是否浮现在眼前……2010年,该剧被重新翻拍,但时过境迁,境随心转,我再难找回当时的热烈期盼。

如果说《虾球传》之一次触动我内心的情感,那么《敌营十八年》则是我幼小心灵的升华。记得在《虾球传》播出之前,我总听父亲哼唱:“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这句歌词来自于电视剧《敌营十八年》的片头曲。 这部谍战连续剧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是我喜欢的“卧底”题材,看得我热血沸腾。

男主角江波作为 *** 秘密党员,潜伏在 *** 军中十八年,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情报,可想而知,其中危险和惊吓并存。江波人物的塑造来自于原型,也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地下工作者,他们在当时残酷的历史背景下,用生命在不懈地战斗。从那时开始,我便开始留意观察身边的人,总希望能从中发现“间谍”,此行为持续了很多年。此部剧2008年同样重新翻拍,我觉得翻拍的不如原剧。

《蛙女》这部剧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蛙女高超的“泳技”。86年播出时,我正想学游泳。蛙女是旧上海黄浦江旁的船家女,因善于潜水,被骗入黑帮,在这里她遇到了亲生母亲,并得知黑帮头目刘铁生是她的继父,刘铁生要蛙女在黄浦江底打捞一只沉了十年的银箱,而银箱又关系着六百个工人的命运。蛙女母女俩机智地周旋于其中,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将银箱交还原主,蛙女虽然逃离了魔掌,却永远失去了母亲……

“一条小船飘四方,风吹雨打折断桨。桨儿不知何处去,留下小船苦飘荡”。这首歌道尽了蛙女心酸的一生。蛙女“扑通扑通”跳下水的身姿,极大地感染了我,我买了泳衣,办了游泳证,跃跃欲试开始练习……不出意外地,在2010年,由前跳水冠军桑雪主演的新《蛙女》完成翻拍,我没有去看,因为不想淹没脑海里原有的记忆。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美艳的宋佳也已经六十多岁了,看过这些电视剧的70后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飞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历经过沧海桑田,如今只剩下了归途……


文中图片均来自 ***

广东台《万花筒》播出37年,娇妈和雄仔已离世,阿昌和阿昆仍活跃

在当今广东影视圈,能够称得上经典的电视剧真的不多,如今也就只有《七十二家房客》和《外来媳妇本地郎》这两部本土系列喜剧让广东观众熟知的,其中一部播了十五年,而另一部更是播了二十三年,经过那么漫长的时间堆积,想说它们不是经典也不行了。

1982年,广东台 *** 了属于自己的之一部电视剧《虾球传》,在此后的四十年时间里,广派电视剧纷纷拔地而起,能够成为广东人共同回忆的优秀作品也出现了不少,而1986年打造的《万花筒》便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亦是我国广电史上的之一部单元剧。

在《万花筒》播出的时候,广东本土的资讯业还是十分落后,即使电视机都不是每个家庭都拥有,该剧的剧情具有十分丰富的新闻资讯和社会热点话题,每一集内容都非常新鲜,完全不像现在的《外剧》那样,翻炒,翻炒,再翻炒,如今已经播到了惊人的4400集。

到了1990年的时候,已经播了长达四年的《万花筒》终于无法守住收视率了,为了留给观众一个美好的印象,于是剧组也当机立断选择停播,在广东观众的眼里,该剧不但做到了精益求精,亦拥有“见好就收”的气魄,因此直到今时今日依然让大家怀念,要求重播的声音也十分强烈。

如今离《万花筒》的首播已经过去了37年,然而像阿昌的“昌记士多”、娇妈的“时新成衣店”等等,这些都是广东观众的共同回忆。时隔多年,剧中的主要演员都纷纷老去,也有很多演员已经永远离开大家了。

因为《外剧》的强大影响力,剧中的一众演员都成为了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提到“娇姐”李彩娇,相信没有多少广东人是不认识的,然而在上世纪,根本没有多少人认识娇姐,而娇妈就被大家所熟知,娇妈扮演者叫陈碧姬,她是顺德人,1943年出生,2022年2月1日,79岁的陈碧姬走了自己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康祈宗”郭昶在《万花筒》当中亦拥有不少戏份,但算不上主演,他在剧中的身份便是娇妈的儿子雄仔,到了《外剧》之后,他却成为了灵魂人物,可惜早在2006年他就已经走了,《外剧》因此而没有了灵魂。

胜伯在剧中堪称男一号般存在,他是一位既幽默又风趣、既正义又亲切的居委会主任,扮演者叫孔宪珠,他是1923年出生,在《万花筒》开播的时候他就已经63岁了,在上世纪本土演艺圈,他表现十分活跃,代表作品还包括《绝响》、《广州教父》、《孙秀才传奇》、《情满珠江》等,在九年前,91岁高龄的他因病离世。

在《外剧》当中,昌盛街的街坊都几乎是清一色的贪小便宜、诸事八卦的人,与昌盛街街坊相比,《万花筒》当中的万花巷街坊在人物个性方面更为丰富,既有正能量的,也有负能量的,而王医生就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扮演者叫吴元标,在七年前他也走了,与他的好搭档陈碧姬一样,他走的时候同样是79岁。

阿冰是剧中最为“残鸡”的一个角色,而且是最让观众最反感的一个角色,几乎所有街坊都曾与她发生过矛盾,不过话说回来,她其实挺美的,扮演者叫关曼莉,先后出演过《广州人家》、《世纪末的童话》、《乱世香港》等多部作品,至今依然活跃在佛山话剧团当中,年龄不详。

胡科长是一位深受观众欢迎的角色,《万花筒》停播后,佛山话剧团还专门推出了一部名为《胡科长下海》的话剧作品,扮演者叫蒋智文,于1943年出生在广东番禺,除了是一名演员之外,他还是一名音乐家,如今依然在佛山话剧团担任艺术指导。

阿辉是一名小商人,很多人都说阿辉是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个体小商人的缩影,扮演者叫陈祥生,人称三毛,他于1945年出生在广州。进入2023年之后,张颂文因为电视剧《狂飙》而瞬间变得大红大紫,张颂文是《乘龙怪婿》之一部的贾发扮演者,而该剧的第二部到第四部的贾发扮演者则是陈祥生。

相信广东观众对于鲁牛和林星云都不会感到陌生,在过去几十年来,他们一起活跃着广东本土影视圈当中,在《万花筒》当中,他们分别出演阿昌和阿昆;在《外剧》当中,他们分别出演番薯昌和表哥炳;在《七十二家房客》当中,他们分别出演牛局长和鸡公福。鲁牛1941年出生,今年已经82岁,林星云1950年出生,今年73岁。

标签: 虾球 全集 电视剧 新版 播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