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血双补剂
适应证:气血两虚证。
主症: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脉虚细等。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等。
代表方:八珍汤、泰山磐石散等。
2八珍汤(《正体类要》)
八珍四物四味,益气补血联袂,
另加生姜大枣,补虚药中称魁。
【方剂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药10克,熟地黄10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用于气血两虚之面色萎白或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者。
【方义陈述】本方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而成,君、臣、佐、使之职,由双方具有相关功能的药物分别担任。君药由气药人参、血药熟地黄担纲,益气补血;臣药由气药白术、血药当归联手,气血兼顾;佐药由气药茯苓,血药白芍、川芎结合,同辅君臣。使药由炙甘草为首,并加生姜、大枣,调和诸药,又助气血生化。
八味药中,气药帅血推动,血药生气助力,诸药协同,共同完成对气血双虚之证的补救目标。
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之证的基础方,药性平和,作用稳定,只要辨证准确,无有不效者。临床当分别气血虚弱之不同程度,灵活加减,用药有所偏重。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的治疗,亦可作为素体虚弱和大病后体虚的调补剂。
【临案心语】四君合四物,益气又补血,名“八珍”者无愧!气血之虚,或有偏重,临证中须视其情节,灵活配伍,以适应疾病的变化,决不可刻舟求剑,死守成方,却怀疑方效,贻误病机。用药之道,或变在药味增减,或变在药量增减,一增一减,虽在钱厘之间,乃真功夫矣!
《续名医类案》中记有薛立斋以本方治疗妊娠胎儿难保一案:“一妊妇,胎六月,体倦懒食,面黄晡热,而胎不长,因劳欲坠,此脾气不足也。用八珍汤倍参、术、茯苓,三十余剂,胃渐健,胎安而长也。”薛氏倍用补中之四君,以通过培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的路径,达到养血安胎之效果,不亦妙乎!
八珍汤的做法
1.取一副八珍汤药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大枣、生姜)先将药材用清水洗干净。
2.把洗好的药材加3碗清冷水,先浸泡20~30分钟(此处加的3碗水浸泡后不能倒掉哦,是作为之一次煎药用的),这样煎出来的药效更好。
3.上面第二步浸泡好之后,就开始煎药,先大火烧沸,再用小火慢煎,(小火可以保持里面的药汤继续沸腾即可)大约小火慢煮30分钟,煎剩一碗,倒出药汤。这时,之一遍药汤熬煮完成。
4.药渣加水2碗,大火烧沸,再用小火慢煎25分钟,煎剩一碗,倒出药汤。这时,第二遍药汤熬煮完成。
5.药渣加水2碗,大火烧沸,再用小火慢煎20分钟,煎剩一碗,倒出药汤,这时第三遍药汤熬煮完成,也意味着一副八珍汤的三遍熬煮已经完成。
把上面三遍熬好的药汤,混合均匀,每次一碗,早中晚各一次。
八珍汤什么时候喝好?
很多人都以为,秋冬进补更好,因为秋冬天气寒冷,又有冬藏一说。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冬天喝温补的补品。其实,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中医医理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珍汤属于滋阴的补品,所以,秋冬喝效果更好。这又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
《黄帝内经析义》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一是适应四时的养生 *** ,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二是养阳指养心、肝二阳脏;养阴指养肺肾二阴脏;三是养阳要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使阳气发泄;而养阴要顺从阴气收藏的特点,不要使阴气发泄。
八珍汤重在养心、肝二脏,而上面讲了,心、肝两脏属于阳脏,所以,对应《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总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春夏喝八珍汤更好。
当然,也不是说其他时间喝八珍汤就不好,从时令来讲,春夏喝效果当然好于秋冬喝,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我们个人本身的体质来看问题,根据具体身体状况来决定怎么喝四物汤和八珍汤。
下面再来讲讲在一天之中是什么时候喝才是正确的呢?
一天一副,一天三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至少半小时空腹温服。对于脾胃较虚弱的,在饭后1个小时后服用。
另外,月经结束后气血最虚,最适合补气血,可等待经血完全排干净后,连续服用3~6天。
八珍汤什么时候不能喝?
1、感冒时:会加重感冒症状,或产生其他症状。
2、月经来潮时:会增加血气循环,造成经血量增加,严重时会造成血崩。
3、脾胃虚寒者,不适宜服用,应先用理中汤调理脾胃的虚寒问题。
4、体质湿热者,不适宜服用,应先祛湿清热方可服用。
3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
泰山磐石胎安,参术芪芎归断,
芩芍草地砂米,益气健脾为先。
【方剂组成】人参3克,白术2克,黄芪3克,川芎2克,当归3克,白芍2克,黄芩3克,熟地黄3克,川续断3克,炙甘草2克,砂仁2克,糯米2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或屡有滑胎、堕胎之不思饮食,面色萎白,倦怠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者。
【方义陈述】本方由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黄芩、川续断和砂仁、糯米而成,在保持原方气血双补之长处的基础上,着实在安胎上出彩:去茯苓者,有利于胎气保护;加续断者,增强安胎之效果;加黄芪者,升举以保胎;加黄芩者,清热以安胎;加砂仁者,醒脾以安胎;加糯米者,健脾而养胎。诸药配合,使孕妇气血充盈、胎气稳固,胎儿发育健康,可谓稳如泰山、磐石,故有此名。
本方为孕妇安胎常用之剂,也是预防和治疗滑胎、堕胎的常用方剂。但毕竟为药物,若无相应征兆的正常孕妇,亦不可滥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习惯性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女性更年期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临案心语】胎儿,是父母的结晶,是连着家庭及周围无数人的心肝宝贝,一人怀孕,众人牵心,此乃人之常情。保胎之事,自然是诸多关心中最重要的一条。近年来,习惯性流产之人有增加的趋势,可能与男女失于避孕,过多行人工流产术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
养胎过盛,也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怀孕后加强营养是必要的,但切不可山吃海喝,一味放纵,尤不可盲目进补。过补则生热,过热则生燥,胎儿岂能安稳乎?不稳则动,小动则小不安,大动则大不安,长动则久不安,此物之理也。
养胎之法,强调中和,过寒过热之品都在不宜之列。此方为“补续血脉之药”,适用于气血虚弱之胎元不固者,非万能之保胎药也。
怀孕期间的很多不适,都可以用此方加减
怀孕重在安胎,安胎的方,自古有很多,最平和稳妥的,莫过于泰山磐石散。顾名思义,这个方子可以让胎儿在腹中稳如泰山,像磐石那样,坚定厚重,不可撼动。
泰山磐石散,来自明朝大医张景岳《景岳全书》。原方是:
“人参、黄芪、当归、川续断、黄芩各一钱,川芎、白芍、熟地各八分,白术二钱,炙甘草、砂仁各五分,糯米一撮。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服。”
所谓“食远服”,就是服药与吃饭尽量拉开时间,说白了,就是两顿饭之间服用。按现在正常人三顿饭的时间算,上午十点、下午四点或晚上睡前服药,都称得上是食远服。
这样做,一是为了使人容易吸收,二是因为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容易呕吐,如果在饭前或饭后服药,加重胃的负担,可能会使呕吐加剧。
张景岳在方后注解说:“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只要发现怀孕了,就可以准备好这个方子,每三五天喝一剂,四个月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小产了。因为头三个月,胎元尚未稳固,容易小产。
怀孕前期很多不适,都可以用泰山磐石散为基方进行加减,在果妈怀孕前期,我给她开的方子是:
全当归10克 杭白芍10克 大熟地12克 正川芎5克 生黄芪30克 西洋参6克 炒白术15克 川续断10克 缩砂仁6克 益智仁3克 生黄芩8克 远志肉3克 生甘草6克。
打成粉,隔三五天就取一汤匙,开水冲泡服用,感觉很好。尤其是遇到疲倦、食欲差、心烦等一些小小的不适的时候,喝了就舒服多了。整个怀孕期间,健康状况良好,各项检查也都正常。
当然,方子因人而异,不可照搬,上方仅供参考。
后来,贠克强先生在微博上提到《傅青主女科》中的保胎无忧散:酒当归、炒芥穗、川芎、炒艾叶、炒枳壳、炙黄芪、菟丝子、姜厚朴、羌活、川贝、酒白芍、甘草、生姜。一共十三味药,堪称“妇科十三太保”,每个月服三五剂,有胎安胎,临产催生,不问寒热虚实皆可用。
果妈看到后,问我保胎无忧散和泰山磐石散的区别,我说:泰山磐石散更适用于体虚的,适用于南方人,适用于怀孕前期、中期,后期就不要用了;保胎无忧散更适用于身体不虚弱的,适用于北方人,适用于怀孕中期、后期,因为其中升提的药少了,出现了往下走的药,比如枳壳、厚朴等。总之,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方子要灵活运用。
本文来源中医思维+
五加双参片——具有益气补血功效。
主要成分由刺五加、当归、玄参、党参组成。
适应症:用于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的气血两虚证及白细胞减少者的辅助治疗。
临床用药经验:
吴永飞等通过研究五加双参片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清G-CSF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五加双参片对60Coγ辐射造血损伤模型小鼠造血粒细胞集落 *** 因子和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河南中医,2016,36(01):41-43.)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小儿三岁以下,一次2片,三十以上,一次3片 或遵医嘱用药。
活力苏口服液——具有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何首乌(制)、淫羊藿、黄精(制)、枸杞子、黄芪、丹参组成。
适应症:用于年老体弱、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眼花耳聋、脱发或头发早白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1次,睡前服。
祛斑调经胶囊——具有益气补血,祛斑调经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黄芪、当归、丹参、党参、枸杞子组成。
适应症:用于气血两亏所致的月经后期,黄褐斑,或月经后期伴黄褐斑者。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感冒发热者不宜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用药。
归芎花粉口服液——具有补血,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熟地黄、蜂花粉、白芍、川芎组成。
适应症:用于缓解育龄妇女气血虚弱所致的月经量少,经行小腹隐痛,神疲乏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 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月经过多者不宜选用。感冒发热者不宜用。
鸡血藤片——具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鸡血藤组成。
适应症:用于血虚,月经不调,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用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4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感冒发热者不宜用。
驴胶补血丸——具有滋阴补血,健脾益气,调经养血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阿胶、黄芪、党参、熟地、白术、当归组成。
适应症:用于久病体虚,血亏气虚,妇女血虚、经闭、经少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4次。或遵医嘱。
健脾补血片——具有补血,益气,健脾和胃,消积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党参、茯苓、皂矾、神曲茶、陈皮、黑豆(炒)、甘草、白术组成。
适应症:用于脾虚血少所致的面黄肌瘦,食少体倦等症以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继发性、失血性贫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用药。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感冒发热者不宜用。
补血宁神片——具有滋阴补血,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熟地黄、鸡血藤、首乌藤、金樱子组成。
适应症:用于心肝血虚,失眠多梦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用药。
当归益血膏——具有滋补气血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当归、熟地黄、白芍(酒制)、川芎(酒制)、阿胶、黄芪(蜜制)、党参、茯苓、甘草(蜜制)组成。
适应症:用于贫血,头晕,心悸健忘,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虚、体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注意事项:本品宜饭前服用,忌油腻食物。凡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风寒或风热者慎服。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经前、经期腹痛拒按, *** 胀痛者不宜服用。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具有补血功能的中成药主治血虚证,患者可因各种原因“缺血”,可表现出面色无华、眩晕、心悸失眠、唇甲色淡或者妇女月经不调,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辩证选药,因本类药物易黏腻碍胃、生湿,虚而兼见气滞或湿盛者,不宜单独应用。
感谢关注@玥亮说药热爱中医药,乐于分享,喜欢的朋友欢迎转发、收藏备用,您的点赞是最暖心的鼓励。
补气补血药卖过上百亿了,但你可千万别瞎吃!在这个健康养生的时代,补气养血也成了女性朋友生活的主旋律。健康人群喜欢用食疗作为日常保健,而身体欠佳者则愿意到药店购买补气补血类的中成药。
据中国医药健康信息平台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补气补血类用药的市场规模上涨至106亿元,增长率为12.39%,过亿产品有10个。
2017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补气血类中成药市场规模增长率为 12.39%。
补气血,不能滥用中成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医师 刘安平
说起补药,经常会碰到贫血的患者要求医生给开补气补血药。民间各种花样翻新的“补气补血”之法非常多,不过,这是否科学呢?
其实,如果普通百姓单凭某些症状,甚至只凭主观感觉,就认为自己贫血,盲目地服用补血药,这一方面会造成资源(包括药材和金钱)浪费;另一方面,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如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甚至耽误重大疾病的诊治。
补血养颜药补不出“好脸色”
临床中,经常有爱美的患者问我:“医生,你的脸色怎么会那么好,头发也那么黑,是不是常长吃补血药啊?能否也给我开些补血养颜的药,让我容光焕发一点?”
我微笑道:“一个人的面色是否红润,头发是否乌黑,一半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另一半来自后天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当然,也和工作性质、锻炼及精神状态有关。但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并不是靠几剂补血养颜药就能补出来的。”
中医补血与西医贫血不是同一概念
说起补血药,它又叫养血药,本来是用于治疗血虚病症的药物。
血虚的症状主要有: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一般伴有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等;女性还常有月经不调的症状。
但补血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平时有没有必要吃一些补血药(包括中成药或食疗)?中医常说的补血,其实跟西医所讲的贫血治疗并不是同一概念。
中医的补血概念可能要宽泛一些,也许更接近普通民众所说的补血。在中医理论里,与贫血对应的说法,应该是“血虚”。而西医的贫血治疗,则是一个很严谨的医学专业术语,特指针对不同性质、原因的贫血所采用的不同治疗 *** 。
以前,人们判断是否需要补血,基本根据表面的症状。例如,出现面色不好、头晕目眩、乏力、腿软,就认为是血虚。
但即便是血虚,需要补血,也并非单纯吃补血药就有效。中医理论的补血,往往和补气、补阴、补阳、补肾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有时甚至相互包含。一般很少只是单纯地补血,而是要么益气养血,要么滋阴补血,或者补肾益血等等。例如,常用的几个补血方剂——归脾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就是补气、补阴等的代表药方。
怀疑贫血先要做化验
面对一位怀疑自己患有贫血症的患者,作为血液专业的医生,首先会通过患者的症状,借助化验手段来分析和判断他是否真的存在贫血,然后再寻找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
若是缺铁性贫血,首要的是找出缺铁的原因,纠正病因,其次则是补充铁剂;而其他类型的贫血,则不能乱补铁。
对于肾性贫血(因肾功能衰竭而引起的贫血),主要是治疗肾脏的原发病,而不是单纯治贫血;肿瘤引起的贫血也一样,必须以治疗肿瘤为主。
另外,有的人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乏力等所谓的贫血症状,可能是其他疾病如心脏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或过度疲劳等引起的,此时不需要补血,而应该治疗相应的疾病。
针对性治疗才是更好 ***
怀疑贫血的人,首先应该到血液科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各种症状、既往病史(女性患者可能还会被问到月经、生育等方面的情况),目的就是要弄清引起贫血的真正原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一般来说,只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才是根本性的治疗,也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可见,补血不能盲目,更别迷信一些补药。滥用补药,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还可能为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
文中图片来自 *** / 编辑 || 董超
一直以来,中医都认为气血是生命的根本,一个人若是气血不足的话,那么很难达到长寿。
然,气虚血虚是很多人的通病,不仅是女性常见的问题,就连男性也会遇到有气血不足的情况。
一般而言,气血不足会遇到三个问题
1、气虚——多由久病、体弱、年老所致,也与久不运动有关。
【表现】: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脉弱、气短声低、疲倦乏力;自汗、盗汗;容易感冒;脱肛、滑泻不止;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多、子宫脱垂等。
2、血虚——多由久病耗伤、大出血或者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所致。
【表现】:舌质淡、苔滑少津;面色萎黄或苍白;手和指甲没有光泽甚至反甲;肌肤干燥、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女子月经量少或者闭经等。
3、气血双虚——多由久病所致。
【表现】:体寒肢冷、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形体消瘦。
当然,这些表现并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因人而异。之前也说了,气血是生命的根本,若是不及时调理的话,气血不足有可能会影响至全身。
气血不足,会影响哪些问题呢?
1、气血不足会影响一个人的容貌,我们的皮肤之所以红润有光泽,都是气血所濡养所致。反之,若是皮肤失去气血濡养,那么就会很容易让人“老的快”,长斑、长皱纹、皮肤干燥等。
2、气血不足会影响头目,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那么很容易就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头晕、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3、气血不足会影响肝脏健康,中医上讲肝藏血,气血不足,肝脏储藏不够血液,会对肝脏以及其他器官有损,若严重的话,很有可能诱发肝脂肪或肝硬化。
4、气血不足会影响体温,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血液是属于阴的一面,血虚属于阴虚,阴虚则火旺,会让身体内部产生一股“火”,也就说气血不足会引起潮热。
5、气血不足会影响肠胃,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若是气虚的话,那么体内的气机就会出现不畅,该降的时候不降,该升的时候不升,而肠胃在中焦势必会被影响。另外,大肠若是失去血液的滋养,那么很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
综上所述,若是出现了气血不足的情况,应该要及时调理。如果从源头来讲的话,要想调理气血不足,那么就要调理脾胃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补气血,就得先调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若是出现了气血不足,那是不是意味着脾胃也受到了损伤,从而造成气血生化不足,就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气血不足会越发变得严重。所以补气血,就得调脾胃。恢复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那么气血源源不断的提供,是不是气血不足就得到了改善呢。
分享一个食疗方,补脾益气
参芪术茶
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
【 *** 】混合煎煮,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注意,在食用这个茶饮的时候,更好咨询一下医生。
淤血体质?教你一剂活血补血药,活血不伤血,补血不留瘀出现了淤血体质自己要怎么发现呢?很多咨询马医生的朋友都说自己是淤血体质,但辩证一看淤血的征象又不明显,很多朋友淤血很重,但自己又没有意识到,淤血阻碍气血运行,日久容易导致机体虚损。因此,应当早发现,早疏通,打通瘀滞,减少阴虚致瘀的发生。
淤血要怎么辨别出来呢?
看自己有没有淤血,首先要看一下自己的舌头,大家可以照着镜子对照一下。如果你的舌头颜色紫暗,有瘀点,有瘀斑,这种就是淤血的舌象了。为了更形象,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
虽然舌苔比较白,比较厚,但是掩盖不住下面舌体紫暗的颜色,两侧鼓起的地方还有明显的瘀点,瘀点也很紫,这种属于明显的淤血舌象。
再给大家找一张看一下。
这两个舌苔是不是也很明显的淤血?颜色感觉很不舒服,就像磕到碰到了一样,这也是淤血的典型舌苔。
我们再看看这张。
都是淤血阻滞的典型舌苔。
为什么会出现淤血?
其实出现淤血和我们的心,脾、肝都有关系,心主血脉,心脉瘀滞,血液不通,会导致胸痹心痛,脾主统血,脾虚,统摄能力下降,会导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导致鼻出血,口腔出血,皮下瘀斑等。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肝郁气滞,血瘀不通,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因为现代人聚集性高,竞争压力大,很容易形成肝郁气滞,气滞久了就会导致血瘀,影响全身血脉不通,舌头看上去是紫暗的,两边有瘀斑瘀点。经常身体哪个部位出现刺痛,而且夜间痛的明显。而容易生闷气,发脾气,经常两肋胀痛,腹胀都是气滞血瘀体质的前兆。
要怎么才能改善这种血瘀的体质,缓解这种情况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剂桃红四物汤,养肝血,行肝气,活血区域,组成是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
首先看桃仁、红花
桃仁、红花是一个药对,桃仁味苦,性平,入肝经,活血祛瘀,对于各种淤血导致的痛经、腹痛跌打损伤,以及肺痈,肠痈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红花味辛,性温,入心,肝二经,有活血祛瘀,通经之功效,除了和桃仁相似的活血作用外,对积聚、关节疼痛,淤血刺痛,以及皮下瘀斑色暗都要很好的改善作用。
桃仁
红花
其次就是四物汤
四物汤大家都很熟悉的。里面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里面熟地补肾填精,滋阴补血, 肝肾同源,补肾即能养肝,当归、白芍为养血滋阴常用药,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敛阴合营,二者配合,寒热并用,温而不燥,凉而不寒,最后加上川芎,川芎活血行气,还能补血,使得全方补血不滋腻,补而不留瘀,同时活血不伤血。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教了大家如何自测淤血,并且分享了一剂活血祛瘀,还能补血的方子。对于淤血刺痛,舌头紫暗,经常有瘀斑,经常肝郁气滞,大脚可以留意一下。
这里再教大家一个中医小知识,就是活血药不能久用,因为活血药久用会伤津耗液,导致阴虚内热,所以不能久用。
如果有以上问题,可以收藏起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参考调理。
再不补气血你就老了,这4个中成药快收藏,气血双补,益寿延年!你知道吗?气血不足人就容易老,有句话叫做“十个女人九个虚”,气血虚弱是很多女性朋友共同的烦恼,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皮肤粗糙没有光泽,还爱长斑,有的是眼干、眼涩、看不清东西,还有的人呢,是很容易疲惫,天天干什么事都觉得没劲儿,这些问题啊,多是气血亏虚导致的,崔医生总结了4个气血双补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之一个药呢,叫做人参养荣丸,这个药的主要作用就是温补气血,《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常年吃的就是这个药,如果你是那种一眼看上去面黄肌瘦、病恹恹的人,总是很疲惫,饭量少,吃不多,大便还总是不成形,或者是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人比较虚,都可以参考一个人参养荣丸。
第二个药叫做归脾丸,这个药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如果你平时总是感觉心慌心悸,头晕、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梦还多;白天起来全身没劲儿,食欲不振,饭也吃不了多少。这种情况,多属于脾气亏虚,心血不足了,可以参考个归脾丸。
第三个药呢,是八珍益母丸,它的主要作用呢,是补气血、调月经,可以用来调理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不调,如果你平时存在月经不调的问题,还总是感觉累,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有时候说话声音都提不起来;脸色看着也发白,指甲、唇色都比较淡,月经量少、颜色比较淡,那就可以参考个八珍益母丸。
最后一个药呢,就比较著名了,你可能没吃过,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就是乌鸡白凤丸,这个药的作用呢,相对上面几个药,就更加全面一些,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像有的人呢,平时身体比较瘦弱,经常觉得腰膝酸软疼痛,使不上力,容易头晕、乏力,晚上心烦睡不着觉;同时有月经的不正常,比如时间上的提前或推后,量过多或者过少,都可以参考个乌鸡白凤丸。
好了,这就是崔医生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我们下期再见吧!
补血之一名的药——熟地黄这味药啊?补血之一名的药
——熟地黄这味药啊#2022.10.7
补阳的药,附子,干姜
补气的药,黄芪、党参
补气,补阳。
气有多少?阳有几何?很玄妙。
你吃了补阳、补气药,能量会提升,但是你用仪器怎么测量?
这是阳的东西。
说到补血,这就好办了,现在可以检测出来了。
你到医院做个血色素检测,红细胞检测,明明白白。
所以这一篇很好理解。
1
今天说一下补血之一名的药:熟地黄。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熟地黄这一味药。
《伤寒论》说的地黄,是生地。就是从土里边挖出来的地黄晒干,药店现在叫干地黄。
生地黄经过九蒸九晒后,才是熟地黄,并且全程不能见铁器,要用竹子刀,现在呢,谁做熟地黄九蒸九晒呢?
成本在那放着呢。
有许多人吃完肾气丸后,说上火,是啊,还能怎么办呢?
2
《神农本草经》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生地黄,味道是甘甜的,性是寒的,所以呢,现在用来凉血。
治疗血中有热,上火。
地黄这味药,长在河南,中原地带,非常的吃地力,据说种完地黄的地,第二年寸草不生,地里没有营养了,全让地黄吃干了。
所以呢,地黄就是土地的精华。
一般来说,地黄晒干后,颜色是非常的黑。
所以就认为是入肾。
3
化瘀的作用
主折跌绝筋,伤中
古时候治疗跌打损伤,用生地黄直接捣成泥,然后敷在这个受伤的地方。能够化掉淤血,还能让这个地方不发炎。
陈士铎的医书有一个治疗闪着腰的方子,地黄5两,白术2两,可以把这个淤血冲开。
止血的作用
逐血痹
血太热了,这个血就会跑出来。流鼻血,吐血。
有两个很著名的方子,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用犀牛角,生地黄作为主药,凉血止血。
傅青主治疗妇人有热崩漏不止,用熟地黄5两,党参1两,止血的效果很好。
补骨髓的作用
“填骨髓”
肾主骨,生髓。
红细胞是在哪里产生的?
是在骨髓里边
前面说了,地黄非常的吃地力,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土地里边的矿物质给吸收了,主要是铁元素,我们现在知道了,铁是产生红细胞的原料。
补脾阴,补胃阴
长肌肉
这是治疗一个人非常的瘦弱,让人强壮起来的药。
地黄是土地的精华,当然也可以补脾阴和胃阴了,脾在身体对应着肌肉,可以让人四肢发达。
张仲景的薯蓣丸,补药之一,含有地黄。
去风湿
除痹生者尤良
生地黄呢,能通血,活血。
有一个治疗老年人风湿病的方子,生地黄一升,黄豆两升,牛蒡子一升,然后泡酒喝。
老年人血很虚。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身体里面已经有很多缝隙了,邪气容易进来。变成风湿。
每天喝一点,可以把这个风湿去掉。
吴剑波讲中药
休息一会
4
常和地黄同用的药物
和酒同用
地黄补血
但是寒凉,黏腻
不好消化,吃进肚里会坏了胃口,吃不进饭,消化不了,补不进去、
怎么办?
变寒性为热性,所以说,吃肾气丸时更好用酒送服,好消化,易吸收。能补进去。
和砂仁同用
砂仁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用现代的说法是,砂仁会 *** 胃酸分泌,消化掉这个地黄。
和麻黄同用
麻黄能透支骨髓的能量,把身体表面的寒气发出来。
地黄会填骨髓,药性刚好相反。
麻黄和地黄一起用的话,地黄就会把麻黄发的力道约束在里面。
有一个方子叫阳和汤。
治疗贴骨疽、鹤膝风、等阴疽属于阳虚寒凝的,就是肉里边那种肿块,漫肿无头,皮色不变。
用15倍的地黄加1倍的麻黄,把肉里的这个死肉,骨头缝这个寒气给闷烧掉。
和肉桂同用
这个结构叫引火归元
地黄补肾,补血。
肉桂补命门之火,补阳。二者同气相求,可以把身体浮越在上面的阳气,把它拉下去。
有一个方子叫肾气丸,大量的熟地黄里边加上少量的肉桂,治疗下焦冷痛,腰膝盖酸软,用来补阳。
熟地得肉桂的相助,不滋腻,好运化。
肉桂得熟地的相助,不上火,能温阳。
所以张介宾,外号张熟地,善用熟地。
他说,善补阳者,须阴中求阳。
5
中药药性系列
桔梗是治疗喉咙痛的药吗?——桔梗这味药啊
(微信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第67篇文章
小麦、神曲这两味药啊——兼讲一下5个消食药
(微信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第67篇文章
细辛这味药啊——中药系列
(微信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第64篇文章
黄连这味药啊——中药系列03
当归全身都是宝!一碗黄芪当归补血汤,打造红润好气色,收藏备用当归别名秦归、云归,外形类似人参,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本草纲目》提到,“古人娶妻为嗣续也, 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为思夫之意, 故有当归之名。”
从当归鸭、当归羊肉到中药四物汤、生化汤,当归食药两用,是为人熟知且广受欢迎的平民滋补良方。
今天医生来和大家聊聊中药材当归的功效和注意事项。
妇科圣药属当归!
当归补血调经,自古以来就是女性气色红润的美丽秘方,也有“妇科圣药”美称。
1、当归药用广泛,常用在改善血虚、手脚冰冷、痛经、气色黯沉等状况,调补气血。
2、若搭配黄芪、桂枝,则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缓解血虚(类似血液循环差)造成的头痛、肌肉酸痛及中风。
当归 黄芪 中药 养生 贫血 医生
当归性温、微苦,兼具补血、活血效果,以中药性味分析,“当归味甘而重,故能补血;其气轻而辛,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
3、当归能通经止痛、润肠通便,对于月经不调、痛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等妇女常见病均可治疗。
4、当归的挥发油亦可润肠通便,缓解血虚肠躁(指产生消化液的功能不足,年纪大或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引起的便秘问题。
当归 黄芪 中药 养生 贫血 医生
这4类人,谨慎用当归
1、研究发现,如果大剂量的使用当归,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2、另外,如果出现月经量增加或有大出血倾向,并且阴虚内热以及腹泻的人,则不适合服用当归。
因此日常使用当归用药或者是当药膳食材时,建议按照医生嘱咐服用。药典建议日剂量为3至10克(约1~3钱),若用于药膳则建议在3克(约1钱)左右,口感更佳。
3、这类药材如果与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aspirin)、华法林(warfarin)或肝素(heparin)等混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 如有服用抗凝血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要进补,建议向中、西医师及药师咨询评估。
当归 黄芪 中药 养生 贫血 医生
4、另外,肿瘤患者,也不建议吃太多药膳。“太燥热、太补,上火,会促进发炎反应”。
若食用含有当归药膳之后出现疲倦或嗜睡等情况,更好立即停止服用,这时不适应的症状就会消失;另外,也有人使用当归后会出现身体发热、口干舌燥、恶心想吐以及头痛欲裂的情况,“停止食用就能缓解”。
选当归,肉质饱满为佳
一般挑选当归,建议下列标准:
1.以身干、根头肥大、分枝少者为佳。
2.外皮呈金黄棕色,肉质饱满、含有油质者佳。留意皮破损、黑色或虫蛀的质量不佳。
3.当归切片后断面呈黄白色,干燥柔软有弹性,带浓郁香味;若呈褐色,即已变质,药效较差。
当归 黄芪 中药 养生 贫血 医生
黄芪当归补血汤(一人/天分)
作用:有助改善血量不足、脸色苍白状况,孕妇可饮用。
材料:当归1钱、黄芪5钱、枸杞3钱、红枣3颗、水1000mL
做法:
1.水煮滚,放入以上药材。
2.小火继续滚10分钟,放温后饮用。
提醒:若有阴虚火旺状况(口干舌燥、嘴破)、身体发炎(如发烧、肠胃炎)、肚子痛、拉肚子不适合饮用。
当归 黄芪 中药 养生 贫血 医生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有人认为中医的“血虚”,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贫血”。其实,二者不完全一样。
贫血是一种指标异常,当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110g/L就算是贫血。症状常表现为乏力、易疲劳、头晕等。
而血虚是中医的一种全身性的证候,为脏腑精气受损,导致各部分失养,出现各类功能低下的症状,包括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指甲颜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手脚发麻,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或闭经等症状。
头晕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虚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上,神经官能症、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肝炎、失眠等患者,以及产妇、大病之后、先天不足者,容易出现血虚的症状。
中医药的补血,并不是直接补充血细胞,也不是补铁,而是通过药物滋养强壮的作用,改善全身精气及营养输布,改善身体机能,间接促进器官造血、护肝、镇静等功能,从而减轻症状。
这篇黄药师讲讲用于血虚的中成药。
一、四物合剂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由补血名方四物汤演化而来,具有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及月经不调。
现代研究认为,四物汤具有补血、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作用。临床曾通过四物合剂辅助治疗卵巢早衰,能有效改善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新中医,2019,51(02):175-177.)
注意:阴虚血热者需慎用本药。原因:四物汤药性偏温,阴虚血热者使用后可能加重身体的热证。
二、归脾丸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
来源古方归脾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临床可辨证应用于冠心病、神经衰弱、功能性子宫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胃溃疡、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闭经、阳痿、红斑狼疮等,用途非常广泛。
注意:有痰湿、瘀血、外邪者,或热邪内伏、阴虚脉数者忌用本药。服用时忌生冷食物,忌思虑过度及过劳。
三、阿胶补血口服液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具有补益气血,滋阴润肺的功效。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久病体弱、头晕目眩、虚劳咳嗽。
使用时注意,本药为气血双补之药,因此身体壮实不虚,有咳嗽痰多,脘腹胀痛,纳食不消,腹胀便溏者不宜服用。本药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四、益气养血口服液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党参、麦冬、地黄、人参、当归、五味子、地骨皮、淫羊藿、黄芪、炒白术、制何首乌、陈皮、鹿茸。
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气短心悸、面色不华、体虚乏力。
使用本药注意,湿热内蕴、痰火壅盛者(可表现为头重脚轻、口干苦、尿黄赤、大便黏腻不爽,或痰多、痰黄、痰黏稠等症状)慎用,以免导致症状加重。
黄药师小贴士
1、以上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含有相同成分药物不要重复使用。
2、以上补血药服用时要忌口不易消化的食物。另外,感冒发热患者不宜服用。
3、女性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 *** 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4、头晕、心悸气短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药物,均已隐去厂家品牌,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用。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有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千古气血双补名方——归脾丸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朱莎
宝佑元年(1253年),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字子礼,庐山人,集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而这本书里比较著名的一剂药方:“济生肾气丸”,就是归脾丸的前生。但是严用和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成就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方——归脾汤,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在临床中应用颇广的中成药制剂归脾丸了。
名字由来
“归脾”,从字面上讲,就是把脾的工作重新归还给它。中医认为脾除了化生气血,还有统血的作用。如果脾虚,气不足,那么血液就会跑出经脉,这就叫“脾不统血”。很多女性的血证,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统血”有关。而归脾丸就是治疗脾不统血的一个主要的方子。
性能效用
归脾丸由党参、白术 (炒) 、黄芪 (蜜炙) 、甘草(蜜炙) 、茯苓、远志 (制) 、酸枣仁 (炒) 、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能。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
方义分析
归脾丸属于补益之剂,方中气血并补,以补气为主,意在补气生血,为补血的代表方剂。按中医理论,“血虚”,不单纯是由贫血引起,心生血、脾统血、肝藏血,血虚与心、脾、肝三经都有密切关系。方中党参、黄芪补脾益气,使气旺血生,气旺统血,共为君药。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白术健脾燥湿,与党参、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共为臣药。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防壅滞碍胃;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资生化,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临床应用
近年来归脾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展。临床上运用于内科、儿科、妇产科、男科、五官科等,现就近二十年来归脾丸的临床应用进展总结如下。
1、五官科
①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有人以本方治疗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② 小儿反复顽固性鼻出血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
③ 慢性声带炎
有人用本方治疗慢性声带炎,均获较好疗效。
④ 舌灼痛
有人根据心在窍为舌,归脾汤有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之功,以本方治疗舌灼痛取得较好疗效。
⑤ 暴盲
有人以本方加减治疗迁延性中心浆液性脉络膜病变。
⑥ 视疲劳
有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视疲劳,疗效满意。
⑦ 黄斑出血
有人用本方治疗黄斑出血。
⑧ 耳鸣
有人用五音疗法联合归脾汤治疗心神不宁型耳鸣39例,总有效率92.31%。
2、皮肤科
① 皮肤瘙痒症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症,及皮肤肥厚、苔藓样,疗效较好。
② 慢性荨麻疹
有人以归脾丸治疗慢性荨麻疹收效较佳。
③ 脱发
有人以本方治疗脱发。
3、外科
① 肛瘘
有人用归脾丸合补中益气丸加速肛瘘创口愈合。
② 脑外伤后综合征
有人以归脾丸为主辅以西药,治疗脑外伤综合征。
4、妇产科
① 功能性子宫出血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5例,总有效率95.56%。
② 崩漏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女性崩漏44例,总有效率95.45%。
③ 带下
有人月经干净后服归脾丸及外用蛇床子散,连续二个疗程,治疗白带异常,随诊半年无复发。
④ 月经过多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月经过多28例,总有效率82.14%。
⑤ 经行眩晕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经行眩晕30例,总有效率93.3%。
⑥ 早产
有人用硝苯地平联合归脾汤治疗先兆早产35例,总有效率85.71%。
⑦ 产后抑郁症
有人用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156例,总有效率91.02%。
⑧ 产后失眠
有人用加味归脾汤治疗产后失眠26例,总有效率88.5%。
5、男科
① 青少男学生病理性遗精
有人用本方与金锁固金丸同服,治疗青少年学生病理性遗精。
② 早泄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早泄43例,总有效率97.7%。
③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有人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40例,总有效率90.0%。
6、消化科
① 厌食症
有人以六君子汤与加味归脾汤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结果患者服药后得到迅速改善。
② 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87%。
③ 胃食管反流病
归脾丸有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有人采用归脾丸加用抑酸抗酸反流药物治疗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显著。
④ 肝硬化门脉髙压症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髙压症38例,总有效率84.21%。
⑤ 肠易激综合征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心脾两虚证)32例,总有效率90.63%。
7、精神及神经科
① 癔病
有人运用归脾丸合并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② 抑郁症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良好疗效。
③ 神经衰弱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神经衰弱患者,其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④ 更年期综合征
据报导,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⑤ 焦虑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40例,总有效率82.50%。
⑥ 失眠
有人用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及归脾汤加减治疗老年心脾两虚型帕金森病失眠症,均获较好疗效。
8、血液科
①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属“虚痨”,归脾丸重在健脾补气,养血益肾,兼顾后天,补益气血,药中病机,疗效满意。
②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归脾丸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有人用归脾汤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良好疗效。
③ 贫血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缺铁性贫血,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有人用归脾汤治疗肾性贫血和胃癌相关性轻中度贫血,均取得良好疗效。
④ 紫癜性肾炎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成人复发性紫癜性肾炎40例,总有效率82.5%。
⑤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有人用归脾汤联合地榆升白片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例,总有效率93.55%。
⑥ 化疗后骨髓抑制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取得良好疗效。
9、内科
① 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症
有人用归脾丸改善此类患者的贫血及出血症状,结果安全有效对症。
② 甲状腺功能减退
归脾丸配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轻微甲状腺功能减退,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同时降低促甲状腺素,疗效显著。
③ 早搏
有人用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加归脾汤治疗早期频发室性早博,取得良好疗效。还有人用归脾丸合逍遥散治疗顽固性早搏。
④ 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
归脾丸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服用归脾丸一到两周后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诸症显著减轻。
⑤ 心律失常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心律失常30例,总有效率93.3%。
⑥ 冠心病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患者29例, 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⑦ 高血压
有人用归脾丸治疗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
⑧ 心悸
有人用归脾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48例,总有效率95.83%。
⑨ 心力衰竭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总有效率98.5%。
⑩ 颈心综合征
有人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颈心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
? 眩晕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协同浮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眩晕病38例,总有效率97.37%。
? 头痛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265例,总有效率82.6%。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联合长春西汀及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7例,显总有效率92.3%。
? 脑动脉粥样硬化
有人用归脾汤联合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治疗老年脑动脉粥样硬化40例,总有效率87.50%。
10、肿瘤科
① 胃癌
有人用归脾汤联合西药化疗治疗晚期胃癌100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7例,疾病稳定30例,疾病进展13例,总有效率57%。
② 消化道肿瘤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34例,总有效率88.24%。
③ 乳腺癌
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35例,总有效率97.14%。有人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心脾两虚证55例,总有效率96.36%。
④ 晚期癌症恶病质状态
有人用归脾汤制膏治疗晚期癌症恶病质状态30例,总有效率76.7%。
11、其他
① 慢性疲劳综合征
有人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结果显示对脑力性疲劳具有较好的疗效。
② 特发性水肿
有人于1997年-2004年以来应用归脾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本病,以归脾丸补气养血,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达到脾肾双补,疗效满意。
③ 小儿抽动症
有人用归脾汤合四逆散加减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虚肝亢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或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心脾两虚型短暂性抽动障碍,取得良好疗效。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之一医院 叶颖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