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泻肝汤组成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5 0
尿频尿痛,前列腺炎,一方清补并施,涤除湿热,拨云见天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证”范畴。淋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淋者,淋漓不尽,如雨淋而下;?,通秘,不通之意也。


宋某,37岁。主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频急、涩痛,于当地医院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曾自行服用前列舒通,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症状加重1年。

栀子

刻下: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不适,阴囊潮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利湿热,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通草、当归、牛膝、枳壳、桔梗、橘核、甘草


二诊:服药7剂,尿频,尿急缓解,阴囊潮湿及会阴坠胀减轻,尿痛较前减轻。上方加猪苓、桃仁、红花、延胡索。


三诊:服药7剂,尿频、尿急症状消失,无明显尿痛、尿道烧灼感,阴囊潮湿缓解。药不更方,继服7剂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生地

本案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不适,阴囊潮湿,说明湿热流注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尿频、尿痛、尿道灼热,阴囊潮湿。


根据经络“足厥阴肝经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足少阳胆经下达腹股沟动脉部,再经过外 *** 际”,可知以上症状属肝经湿热下注证,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性味苦寒,既能清泻肝经实火,又可燥湿,两者并重;黄芩、栀子苦寒清利湿热,加强泻火除湿之力;

通草

湿性重浊、趋下,与热互结,治宜导湿热下行,从膀胱渗泻,故用渗湿泄热之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从水道而去;


肝藏血,火易伤津动血,方中诸药以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养血和血、清热凉血,使祛邪而不伤阴血。


肝属木,主疏泄,性喜调达而恶抑郁湿热内郁,骤用大苦大寒燥湿降泻之品,既恐折损肝的升发之机,又虑抑制肝的生发之气,加柴胡疏肝理气,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气机阻滞,故在基础方上加牛膝、枳壳、桔梗、橘核调畅全身气机。


二诊时患者仍有尿痛、阴囊潮湿症状,故加猪苓渗湿利窍,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


本方滋补与清利并用,又辅以行气化瘀之药,使肝胆之火得降,湿浊从小便而去,气机畅达,新血可生,病症可愈。

肝胆火旺致耳鸣,伴月经延后量少,只用龙胆泻肝汤,行吗

【作者简介】赵馨,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学生。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病情回顾】患者,女,48岁,内蒙古自治区人,患者因耳鸣、脑鸣2个月,前来就诊。患者自述近日家庭琐事繁多,心烦意乱,且月经后期,平时不敢吃寒凉的食物,食用海带、芹菜等食物不易消化,食用质硬的食品或饥饿时会嗝气。刻下症见忽冷忽热,偶有头痛头晕,眼睛干涩,无口部及咽喉不适,入睡难,多梦,喜喝热水,舌质淡红,苔白腻微黄,舌质两侧发青。

【辨证论治】中医诊断为耳鸣,证属肝胆火盛证,治以清泻肝胆火热,疏肝开窍。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酌加磁石以重镇安神止鸣,郁金、石菖蒲开窍,川芎、丹参活血化瘀以通窍,瓜蒌、枳壳以宽胸理气,共7剂,1天1剂,1天2次,饭后1小时温服。

【疗效反馈】

二诊:患者服药后反馈,耳鸣症状减轻,效不更方,嘱咐患者继续服药7剂,用法如前。

【按语】耳鸣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一般分为虚实两类,中医认为耳鸣多与肝肾有关,若肝胆火旺、肾精亏虚,常常会出现此种病证。若属于肝胆火旺,通常使用龙胆泻肝汤,若属于肾精亏虚,多选用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之类。本案例中,患者因家庭变故,情绪出现剧烈波动,肝气不舒,肝胆火旺,在之前的病例中如果单用龙胆泻肝汤,疗效有时不甚显著。结合患者的症状及舌苔,尤其是伴有月经后期和月经过少的情况,考虑瘀血内阻的情况也较严重,因此在组方时加用了一些理气活血之品,以求气血通畅,耳窍得养以止鸣。另外,又加重了磁石、郁金、石菖蒲等重镇安神,开窍止鸣的药物,以求良效。

【坐诊信息】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每周六下午出诊,请预约就诊。

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丸 《丹溪心法》

左金丸是清肝经之热,清肝泻火的。我们定为二类方。

主治与病机分析

肝郁化火 → 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火犯胃 → 嘈杂吞酸,呕吐。

既要把握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基本病机,同时通过这个方的学习,了解黄连、吴茱萸配伍使用的一些规律。因为黄连、吴茱萸相配这种 *** ,已经超出了左金丸使用范围。很多时候这两个从炮制方面,已经成为中医常用的一种配伍组合。

病机,肝火犯胃也是一种肝胃不和的反应。偏热证,犯胃,偏于肝胃之气上逆,所以从表现来看,由两部份构成。

? 肝郁化火可以有情志郁结,这个在临床上多一点,可以有外邪入里化热导致的,从<临床看到左金丸证来讲,肝郁化热化火,造成胁痛、口苦为特征,跟龙胆泻肝汤比的话,龙胆泻肝汤肝郁化火,以循经上炎为主要特点,左金丸肝郁化火,以肝火犯胃为主要特点,肝胃同病为主要特点。所以在有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的表现,特别是吞酸。肝胃不和以后,不管寒证热证造成的,往往都会有吞酸的特点。古人说,木郁曲直,曲直作酸。这个因为是肝火犯胃,偏热证,既有嘈杂,有吞酸,同时往往有胃腑的热像。提到肝胃不和,多以胃气上逆的呕吐常见。相对我们提到肝脾不和,那都是以脾不升清,泄泻、腹痛这为特点。左金丸证,它是有一组肝郁化火,胁痛口苦,和肝火犯胃,嘈杂吞酸,胃气上逆呕吐为主要表现。

由于是肝火引起,舌红,苔黄,脉弦数,是常见的舌脉左证。

治法

清泻肝火,(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

药味

作用

黄连

清心火

清胃热

臣(佐使)

吴茱萸

疏肝

降逆

这个方由两味药构成。方义分析彼此的关系是重点。黄连擅长于清胃热,能够清心火。这里使用也可以照顾到肝郁化火,引起心火。但主要在这里有清胃热作用。有肝火要清肝,黄连,吴茱萸同用,吴茱萸有引黄连入肝经的作用。大剂量黄连和小剂量吴茱萸相配,吴萸饮黄连入肝经清肝火,所以既清胃,又清肝。

吴茱萸在方里,既看成是臣药,也可以看成是佐使药。因为从和胃降逆来讲,黄连没这个作用。针对肝胃不和,它起到加强对这个病机的治疗,仲要这个兼证,胃气上逆,起主要治疗作用。吴茱萸辛温,单用黄连过分苦寒,它使它凉而不瘀。又可以看作一个佐药,佐制药。它能引领黄连入肝经,又像使药。再加上吴茱萸能疏肝,所以吴茱萸配在这个方里,和黄连关系,吴茱萸体现了多方面的作用。既能疏肝,这个肝经有热化火,用苦寒黄连容易凉而使肝气机郁滞,肝脏喜条达恶抑郁,所以它带有疏肝特点。同时可以制约黄连过于苦寒,它可以和胃降逆,又可以引经,引领黄连入肝经,所以历来对吴茱萸分析,大概有这几个方面。它直接治疗作用是降逆止呕,所以在用量方面,为了保证这个方它是以清肝火为主,所以吴茱萸和黄连的比例是1比6。黄连量大。现在我们作为基础课学习,1比6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相差比较悬殊这个意义。保证整方是清肝火为主。实际运用当中,这是灵活的。当然用左金丸针对肝火犯胃,黄连量绝对要比吴茱萸多得多。

左金丸、龙胆泻肝汤比较

左金丸也有肝火,龙胆泻肝汤的主治的肝火上炎也是肝火,这两个都是清肝的常用方。相同点都有肝火为患,不管肝火上炎,或者肝火犯胃,所以区别点呢,龙胆泻肝汤可以用于湿热下注,也清利湿热的作用,左金丸呢,它不挟湿,本身左金丸证,但能和胃,又是它的特点,是肝胃同治的。这两个方不同。所以左金丸味什么不用龙胆草,胃气上逆,胃气受损伤了,不能用龙胆草苦寒,容易伤胃之品。

从功效特点,轻肝火力量,龙胆泻肝汤很强,它是凉肝猛降,又能清利湿热,左金丸清肝比较平和。清泻肝火比较平和,兼有和胃降逆作用。所以是历来治疗吞酸、口苦这一类,是个基础方,基础结构。后来这两个药(黄连、吴茱萸)成为一个基本的配伍结构。一遇到有冒酸这两个药也可以相配。偏于虚寒型的,胃寒引起这类也可以用。胃寒引起作酸,人们也用吴茱萸、黄连,可以把用量倒过来,把它称作反左金丸。仍然是一种肝胃不和,偏寒证。可以呕吐,吞酸。还是肝胃同治,这个是灵活运用了。

左金丸这里面的吴茱萸过去我讲过,吴茱萸运用当中要注意几个方面。

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泻肝汤组成-第1张图片-

用吴茱萸,哪怕是在,后面我们讲到吴茱萸汤,习惯上用了吴茱萸要用点黄连,小量加一点。能够使吴茱萸的副作用,眩晕、胸闷、恶心这类,可以得到一个控制。控制副作用、不良反应。

有吴茱萸的方里,应该服药要温服,甚至于冷服,能够减轻副作用。吃了吴茱萸以后,应该是休息一下,平躺一下。一、二十分钟,一些反应才过去,反而药效发挥。因为吴茱萸本身治疗作用,是气机上逆,肝胃不和的,胸闷,恶心,头眩。

这是运用注意。所以后来用黄连都用吴茱萸炒了。

每日方解——龙胆泻肝汤


组方原理

本方证由肝经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肝胆实火上炎,在上则见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在中则见胁肋疼痛,湿热之邪循经下注,故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均为湿热内盛之征。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泻肝胆实火,又利下焦湿热,泻火除湿,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清热燥湿,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且方中苦燥渗利之品居多,能再耗其阴,故用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使苦燥清利不伤阴,柴胡疏畅肝胆,引诸药入肝,六药均为佐药。甘草为使,一则益气和中,可防苦寒之品伤胃,一则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清利并行,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诚为泻肝良方。

血压高,肝胆湿热上扰清窍,龙胆泻肝汤,清火泻肝利尿通淋降血压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059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恳请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每天早晨6:30阅读科普,又方便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你更便利获得调理方案,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科普继续分享中医中药调理高血压的十法十方之久——龙胆泻肝汤,调理肝经实火上炎熏蒸清窍所致的高血压道理和 *** 。

如果你血压高,而且还有头痛目赤,耳聋耳肿,眼屎增多,口苦口干,胸胁肋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这基本可以辨证为肝胆湿热证高血压,也是高血压比较常见的一个证型。其原因可则至于肝胆功能失调,导致肝火旺盛、肝郁气滞、肝郁化火等细分亚型,从而引起血压高。具体来说:

肝火旺盛会导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肝郁气滞:肝郁气滞会导致胸胁胀痛、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肝郁化热:肝郁化热会导致黄疸、胁痛、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血压高,肝胆湿热,经方龙胆泻肝汤,清热泄肝火,血压自然就降了

针对肝胆湿热,或肝经实火引起的高高血压,最常见的调理经方就是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源自于《伤寒论》,由龙胆草、黄芩、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黄组成,具有清肝胆湿热、利尿通淋的作用,主治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赤、口苦、尿黄、舌红苔黄等症状。 当然也包括高血压。

《伤寒论》原方中还包括了当归、川芎、炙甘草,但在后世的应用中,多数医家都认为当归、川芎、炙甘草的作用比较弱,且容易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现在的龙胆泻肝汤多不含这三味药。

龙胆泻肝汤的方名中“泻肝”是指清泻肝火,“泻心”是指清泻心火,“龙胆”是指清泻肝胆湿热,“木通”是指清泻肝胆木火,“车前子”是指清泻肝胆水火,“生地黄”是指清泻肝胆血热,“泽泻”是指清泻肝胆湿气,“黄芩”是指清泻肺火,“柴胡”是指清泻少阳郁热。

总的来说,龙胆泻肝汤是一首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经方,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晕、目赤、口苦、尿黄、舌红苔黄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方药性较为寒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

高血压,如果伴有头晕、耳鸣如潮,面目红赤,龙胆泻肝汤就没错

近代中医大家印会河先生在治疗高血压时,只要同时伴有头晕、耳鸣如潮,面目红赤,用龙胆泻肝汤调理,效果就差不了。

当然,如果在龙胆泻肝汤基础方上重用清肝利胆的药物,效果会更好。

加减使用办法:

如果腹痛肠鸣,痛则泄,泄厚痛减,合用痛泻要方,即可很好的调理。

如果口苦,大便偏干,腹部膨隆,则合用大柴胡汤,效果也很好。


不管你是口疮、口腔扁平苔藓,还是尿酸高痛风,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一对一调理。 *** 很简单,只要您关注@北大医学博士后单独悄悄地回复(别在评论区)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悄悄给你的反馈即可。#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 *** ,侵删):2021年第2期《环球中医药杂志》代爽等文章《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十法十方》#头条创作挑战赛#

畜牧兽医:畜禽临床中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经典处方——龙胆泻肝散



【处方】

龙胆45g 车前子30g 柴胡30g 当归30g栀子30g 生地黄45g 甘草15g 黄芩30g泽泻45g 关木通20g

【制法】

以上10味,粉碎,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淡黄褐色的粉末;气清香,味苦、微甘。



【功能】

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

【主治】

目赤肿痛,淋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

马、牛250~350g;羊、猪30~60g。

【贮藏】

密闭,防潮。



常用经典方11: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错漏敬请批评)

【组成】: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 生甘草6克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腻为主

【使用要点】:临床以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腻为使用依据

【临床加减】: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 *** 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现代运用】: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煎服 *** 】:水煎服,每天一剂早中晚分服。亦可做丸药每次6—9克。

【注意事项】:本方为苦寒之剂,易伤脾胃,当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

龙胆泻肝汤 一类方

龙胆泻肝汤 一类方

证候分析

龙胆泻肝汤适应面很宽,内科用,妇科用,五官科用,皮肤科用,非常宽了。内科里面涉及到很多系统,所以是一种充分体现异病同治的一张常用方。

主治证候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份,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有的说三焦湿热下注。一个实火,一个湿热。把握这个主治的时候,就是上中下了。首先这个实火是肝经有火,有热才化火的。肝经自身有热,可以反应胁肋灼痛,可以有急躁易怒。整体上可以舌红、苔黄、脉数。肝火可以脉弦数。这是一个从把握肝经有热基本特点,当然化火上炎,可以头痛、目赤,升发太过,肝的升发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升发的,生举清阳升发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使下部肝藏之血,肾藏之精,肾精肝血上输头部,靠肝的升发。升发太过,头痛、目赤,头部气血逆乱,肝气升发太过,胆热随之上犯,可以口苦,少阳经脉循耳可以耳聋,耳鸣,甚至耳肿,这一类,像中耳炎这些,也可以用龙胆泻肝汤。

这是一组肝经实火,肝经有热,化火循经上炎,这组表现,上部的。而三焦湿热,肝胆湿热下注反映出阴肿、阴痒、阴汗。肝经经脉络阴器,走少腹,所以出现一组阴肿、阴痒、阴汗,筋痿这类的表现。但是都有湿热的特征。偏重于湿热下注方面,出现苔黄腻,脉濡数,滑数。根据湿热的程度了。

妇科,带下黄臭,黏稠,泌尿科方面小便淋浊,那是湿热下注常见的,根据这三个部份,龙胆泻肝汤主治由三个部份构成,一个肝胆自身有热,急躁易怒,胁肋灼痛。最基本的,结合舌像、脉像这类,一部份循经上炎,化火循经上炎,一部份是三焦湿热下注,产生各种症状,涉及面非常广,这就是龙胆泻肝汤的证候分析。

从龙胆泻肝汤证候病机分析来说,就两大问题,一是肝火上炎,那要苦降,要降火,一个湿热下注,要清利下焦湿热,要清泻上炎之肝火,两者结合。

功用

清泻肝火、清利湿热

方义分析

使

胆草

黄芩、栀子 泽泻、木通、车前

生地、当归

柴胡

甘草

龙胆草是苦寒的,苦寒擅长于清肝胆的实火,降火,苦降,又擅于清下焦湿热,归经主要归肝胆。在清肝胆实火方面,苦寒程度很重,说它是凉肝猛降,清肝胆实火方面,它比黄芩这些厉害多了,凉肝猛降。清下焦湿热,有清利湿热利水的作用,一味药物兼两个方面的作用,说它两善其功,所以做君药。当然要注意,这个药中医对它认为的副作用,过于苦寒,容易伤胃。这个使用当中一般来说没有脾胃症状,脾胃不虚,体质比较壮实。没有脾胃症状,这个用龙胆草。如果有,要用其它 *** 。

臣药,考虑了两组。每一组增强龙胆草某一方面的作用,黄芩、栀子可以增强胆草的清泻肝火作用。栀子还能利水。也有助于解除下焦湿热,能够使肝胆之火从小便排出,泽泻、木通、车前这三个药,能够清下焦湿热,清热利水,从归经来看,泽泻入肾,膀胱经,木通、车前阶可以入小肠经。清利湿热,同时还有清心,分清浊这个作用。这三味是清利药当中常用的。性质还是比较平和的。

佐药有两组,生地当归是考虑到肝是藏血之脏,肝胆实火容易伤阴耗血,所以用生地,清热凉血同时又能养阴。当归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偏温,使整个方凉而不郁。也有养血作用。生地当归结合,补益阴血,补益由于肝胆实火引起的阴血损伤。柴胡的运用,首先在于疏理气机,用苦寒药清肝胆实火是对的。但肝脏的生理特点喜调达恶抑郁,过份寒凉容易使气机郁滞,所以在清肝凉肝同时,结合疏肝,使凉而不郁。当然有的说柴胡可以引经,引领方中诸药到肝经。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要清泻肝胆实火,一个方面要清利下焦湿热。清肝胆实火要是这些药不认得那个路,到不了肝胆经络才要引经。我看这些药都能到。龙胆草就是以入肝胆经为主,你还要柴胡领它吗?所以这有点勉强。所以在凉肝同时疏肝,这个配伍是很符合肝脏特点的。虽然在民国初期的张锡纯,在用镇肝药或者清肝药的时候,治疗肝阳偏亢,他就要带点疏肝 *** 来,他说是遂其肝脏的调达之性。不要镇肝凉肝太过,反而使它抑郁,抑郁以后更容易化火上攻,或者是更容易肝阳偏亢。他说压而不服反生它变,要疏导。这个方里的柴胡,体现这种整个大苦大寒,凉肝清泻肝火的同时,要照顾到肝脏喜调达,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当然你要说它也去引经,也可以那样讲。整个龙胆泻肝汤,从归经意义上讲,引经不太突出。本身黄芩胆草这些,都是可以入肝胆经的。所以龙胆泻肝汤里柴胡的运用体会,对肝脏特性很符合。

甘草能够保护胃气,防止胆草伤胃。虽然它防止龙胆草大苦大寒伤胃,但是也胃气上逆,胃气不和,或者胃有其它宿疾的,这方不宜使用,过于苦寒。

炮制特点

胆草、栀子、当归、生地四药酒炒,黄芩是用炒黄芩,便于药力的布散。这种做法也考虑到这方太苦寒,凉而不郁。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清利并用。

本来这个证候就是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清和利是结合的。在清泻渗利的同时,要怕渗利可以伤阴,太苦寒也可以苦燥伤阴,所以有生地当归补益阴血。

辨证指征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为清肝经实火的代表方,常用方。

为清肝经实火的代表方,常用方。

上次课讨论了龙胆泻肝汤的证候分析,病机归纳,

临床应用─辨证要点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辨证要点,写法有些教材都不一样,应该说可以概括,实火上炎和湿热下注两个方面。但由于是两个方面,往往把这个使用基本的依据,放在肝经有热上,所以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一般是基本的肝胆有热的表现。至于它具体运用可以侧重在实火上炎;那包括,如果肝胆实火上炎引起阳亢,像高血压一类的,这个方也可以用。当然这要其它的方面,体质还是壮实为使用的根据。五官科方面的,这个方,在实火上炎引起的,刚才说耳朵方面的,有些包括鼻渊方面的。像四川成都中医学院,原来有一个成药鼻渊舒,基本就是龙胆泻肝汤。也是五官科常用的。龙胆泻肝汤在眼科,肝开窍于目,眼科实热证候有时也可以用。所以作用在实火上炎的方面很多。

湿热下注刚才提到了,涉及到妇科,泌尿科,也很多病种。所以龙胆泻肝汤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的代表方、常用方。

运用─加减变化

头痛头晕:加钩藤、菊花、夏枯草(清肝)

出血:生地重用,加针对性止血药(血证宜从肝治)

目赤肿痛:加菊花、蝉蜕、木贼。

湿盛热轻: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苡仁

__生疮,阴囊肿痛,便毒__: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种,相对的辨病也要加一些药 ,或者病机有所变化要有加减、加味。这是举一些例子。

为何龙胆泻肝汤可以治疗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多发于中青年男性,问题表现在下焦尿路系统,实则是肝、脾、肾的功能受损导致。现代医学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也会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而前列腺炎除了尿频尿急问题外,还会有尿痛、会阴坠胀痛等症状。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对男性尿频尿急的问题就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识。《黄帝内经·素问》说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尿液便属于浊阴。东晋名医张仲景认为:“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隋朝名医巢元方在仲景之上进一步总结:“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宣,故为之林。其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于脐。”这些论述都是古人对于尿频尿急问题的认识,时至今日,咱们在应对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依然会参考古人的总结。

湿热下注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外感热毒,导致湿热秽浊之邪下注到膀胱,;二是过多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进而出现湿邪积聚,久而生热,湿热之邪再下注于膀胱。膀胱本是储藏尿液的地方,气化正常,尿液才有排出的动力,因湿热之邪的侵犯,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尿频尿急的问题也就这样出现了。

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除了尿频尿急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小腹拘急,会阴胀痛,Gao丸胀痛,发热、口干,阴Nang潮湿等症状。医学检查,会发现前列腺肿大,白细胞明显增多。

尿频尿急的症状是因为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小腹拘急和疼痛症状则是因为湿热之邪阻滞,导致气机不利,脉络阻滞。发热及口干等症状则是因为热毒过盛。

治疗 *** 为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清热对热邪,利湿对湿邪,解毒对热毒,化瘀对阻络。

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具体配伍自行检索。方中用龙胆草泻厥阴之热;用柴 *** 少阴之热;黄芩、栀子则是清肺与三焦之热;泽泻、木通、车前草清湿热,引入小便排出;当归与生地养肝补血,养阴生津;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配伍蒲公英、银花藤、栀子、黄芩,取其清热解毒之效;甘草调和诸药之药性。整方既能清热利湿,又能解毒化瘀,用之可解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

湿热不清,阳事不兴,一剂龙胆泻肝汤,清热祛湿,祛瘙痒,兴阳事

湿热不清,阳事不兴!

湿热重的人记好这句话,如果你不把身上的湿热清一清,那无论你再怎么补肾,阳痿也是好不了的,甚至还可能越来越严重!

因为湿性趋下,湿热会往下走了来到宗筋,中医认为“热则宗筋驰纵,阳事不兴”,这湿热熏扰宗筋后,就会阳痿,这个我看文献上是这样解释的,“ *** 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热则萎”,就是说这宗筋属于肝,而肝五行属木,所以宗筋跟树木有同样的特点,就是不喜欢太热的地方,不然热气一直熏蒸着,就容易枯萎,所以湿热重的人,容易出现宗筋疲软,甚至是阳痿的情况。

关于这点,我在曾经遇到的一个病人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会,我这个病人就是阳痿了很久,他自己用了很多补药去补肾,但是都没啥好效果,甚至后来发现,阳痿的更严重了,最开始只是硬度不够,现在直接疲软起不来了,所以人慌了,找我来看病了,他呢就是湿热比较重,大腿根还有阴囊的地方也老出汗,发痒,有异味,并且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舌头伸出来,舌苔也黄腻,所以我就按照祛湿热的思路给他用了龙胆泻肝汤加减,一个疗程之后跟我反应说,情况好转,硬度回来了些,大腿根潮湿的情况也好了很多,然后就又接着服用了几疗程,目前硬度已经恢复了。

我让他平时不要再乱吃补药了,毕竟这湿性难除,虽然龙胆泄肝汤调理了他阳痿的情况,但不能保证说把他身上的湿气都清理干净了,而补药滋腻,容易生湿,他如果再乱用补药,容易导致身上湿热加重,阳痿再犯的情况发生,这也就是为啥他最开始自己用补肾的药后却越补越软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身上湿热比较重,那就不要盲目去用补药调理,得先把湿热解决了,如果同时伴随着肾虚的情况,得肾虚跟湿热一起调理,但这种比较复杂,我建议更好线下到专业医疗机构,找专业的医生帮忙调理,那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那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泻肝 龙胆 组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