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沿海省份,风雨过后,广东、福建等南方省份的不少居民发现,小区内、公园里、绿化带旁出现了很多体型硕大、颜色发黑的非洲大蜗牛。
还有网友爆料称:有学校布置作业,让学生抓蜗牛进行观察,有人疑因抓非洲大蜗牛患病毒性感冒。
视频由网友提供
南都记者发现,此前,也有孩子拿这些大蜗牛当宠物养,甚至还有广东人将它们作为煲汤食材,端上了餐桌。
这些大蜗牛其实很危险。研究发现:其易携带一种名为“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虫,可能让人染得结核病、脑膜炎,若治疗不当甚至有致死风险。
据了解,非洲大蜗牛是世界公认的有害螺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也将其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它起源于东非沿岸,后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都发现了这个“闯入者”的身影。在我国,非洲大蜗牛又名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等,主要出没于广东 、广西、云南、福建、海南、香港及台湾等南方省份和地区。
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1931年,有报道称,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它们在厦门定居后,逐渐传播到其他省份。
时至今日,在夏日的夜晚,厦大学生还常常会在校园里见到许多非洲大蜗牛,有人甚至“走路时不小心踩爆过”。
人们常用“蜗牛”来形容动作的迟缓,那么慢吞吞的非洲大蜗牛,是如何跨过重洋,“爬”向世界的呢?
原因主要在于“人祸”。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非洲大蜗牛被人为携带到全球各地。资料显示,2005年至2012年间,在我国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多个口岸共截获非洲大蜗牛累计达1235批次。
媒体报道显示,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近两年来遭受大量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当局认为这是由当地的一个宗教组织为用于宗教仪式而引入的。
还有公开报道,去年,宁波空港口岸在一名从台湾回来的游客的背包里截获一个非洲大蜗牛。当天,检疫人员正在对入境旅客的行李进行例行检查,查到一位老大爷时,检疫犬突然反应强烈,检疫人员随即打开老大爷的背包,发现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槟榔果实、释迦种子、蚯蚓、树枝……最后在包底部竟掏出一个拳头大小的非洲大蜗牛。经询问得知,老大爷去台湾游玩,在当地吃了爆炒油螺觉得非常美味,后来在路边绿化带看到这个非洲大蜗牛,误认为是油螺,便想带回家饲养。
提到入侵物种,许多人的之一反应就是:这东西能不能吃?类似小龙虾、牛蛙等都是著名的外来物种,后来却被成功地开发为餐桌上的美食。
不少人试过吃它。非洲大蜗牛在广州被俗称为“东风螺”,广东省疾控中心曾对省内部分市的农贸市场进行监测,发现有售卖东风螺的,还有市民把东风螺当宠物来养。
据了解,在广州,民间有用东风螺来煲汤的做法,有人相信其“可以滋阴,对宝宝更好”。
2012年,一位广州妈妈曾在论坛上分享了东风螺煲汤的食谱。她在小区的草地上捡了一些东风螺,先洗净外壳,再将它们放进煮沸的热水里烫,捞起后用牙签将螺肉掏出,只保留螺头,其余部分扔掉。接下来,加入盐和生粉,反复用手抓,把螺头肉的体液抓出来,重复几次这个步骤。“不过这个过程真的很恶心。”这位妈妈形容。
将东风螺肉处理干净后,再加入淮山、北芪、党参、元肉、蜜枣、姜片、瘦肉,大火煲,滚后换小火再煲2小时。随后“一屋子的香味”。
帖子的评论里也有人说道:“小时候邻居经常煲东风螺汤喝,真的很香很美味。”
这位妈妈还强调,无论如何烹调,食用包括东风螺在内的螺类关键是要彻底煮熟,绝对不能生吃。
就此,广东省疾控中心曾特别发出提示:不要吃非洲大蜗牛,更不建议当宠物来养。
为何要对非洲大蜗牛如此警惕?据了解,它和著名的福寿螺一样,都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广东省疾控中心曾接到一些散发病例报告,有听信偏方可治疗疑难杂症而生吃东风螺得病的病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邓卓晖主任医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能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等疾病。若发现及时,服用驱虫药物配合其他治疗便可痊愈;否则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2006年,南都曾报道过一名台湾男子吃“凉拌螺肉”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案例,该男子食用了饭店用福寿螺 *** 的菜品后,出现头痛、发烧、四肢无力、肢体疼痛等症状。先后辗转六家医院,最后才查明“真凶”是广州管圆线虫。
有研究称,随着螺龄的增长,非洲大蜗牛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随之加重。2011年,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团队曾对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洲大蜗牛的感染率为13.46%~ 30.00%,市场上出售的非洲大蜗牛感染率为28.43%,也就是说,海南省每四只非洲大蜗牛,就有一只可能携带寄生虫。
螺类动物是致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罪魁祸首”,占比超过九成。根据海南医学院的邢维媚、芦亚君的研究结果,1968—2017年,全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确诊病例521例。其中生食或半生食螺肉等软体动物278例,占比高达92.36%;此外,皮肤接触螺肉的病例也有3起。在螺类动物中,又以非洲大蜗牛感染率更高,达25.88%。
此外,不仅非洲大蜗牛体内容易感染寄生虫,甚至其爬行过的蔬菜或水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它们的粘液和排泄物中容易存在活力旺盛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这些幼虫可以侵入人体皮肤的嫩薄处和破损处而引起感染 。
见到非洲大蜗牛该怎么办?据了解,蜗牛有一个天敌——盐。用盐撒在非洲大蜗牛身上,它体内的水份就会被吸干,身体会慢慢融化成水。但如果没有为自己“带盐”的话,还是绕着道走吧。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林方舟
图片和视频由网友提供
别吃!别碰!这个大蜗牛坏得很,弄死它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没有什么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现了一种让吃货都望而却步的生物。
据报道,因南方连续暴雨天气,广东、福建等多地出现“巨型蜗牛”,这些蜗牛不仅个头巨大,而且数量十分惊人,有小区几个小时内就捡了几百只大。
有人高兴了,这不就是来送肉的吗?但其实别说吃了,连碰都不能碰!
因为这些大蜗牛的真身是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还是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它们携带寄生虫和细菌,接触很可能传染一些致命的疾病。
到底能传染什么疾病?哪样的是有害的非洲大蜗牛?一起来看。
非洲大蜗牛是何方神圣?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褐云玛瑙螺、露螺、东风螺、菜螺、花螺和法国螺等,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非洲大蜗牛有三大特点——
首先,就是“大”。体长约7-8cm,更大可达20cm,形象点就是↓↓
其次,是“能吃”。非洲大蜗牛食性广,从蔬菜到花卉,从农作物到草本植物,500 多种植物都难逃它的魔爪,被称为“田园杀手”。
最后,是“能生”。非洲大蜗牛的产卵量,个体之间差异较大, 平均约150-250粒。
有研究报道非洲大蜗牛一年可产卵4次,且每次产卵数量逐渐增加。同时, 从其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看, 此螺的寿命大多为4 年,个别的还可能5年以上。
这样一个“能吃能生”的“大个子”,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检疫有害。
这种行动缓慢的生物是如何传入到我国的呢?据称,该螺首次在厦门大学校园内被发现,认为是从新加坡运回的植物中夹带着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来的。
目前,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数据来自文献《非洲大蜗牛的分布、传播、危害及防治现状》
非洲大蜗牛有什么危害?
正如前面所说,非洲大蜗牛寄生或携带大量病原体,常见的就是以下几种。
1、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主要寄生于非洲大蜗牛和等体内,人如果生食或半生食这些螺类,就可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数据来自文献《深圳南山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螺类宿主感染状况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可经口或皮肤侵入人体,因此生食或半生食螺类,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关键因素。
另外, *** 的皮肤直接接触螺肉,也可引起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潜伏期为2-20天,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会造成相应部位组织损伤,出现肠炎、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最严重是,如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则会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轻者发热、剧烈头痛、恶心,重者甚至会引起昏迷和死亡。
2、寄生菌
非洲大蜗牛的体内有多种寄生菌,比如有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感染这些细菌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成为传染源
此外,已经死亡的非洲大蜗牛会招引大量绿蝇,而这些苍蝇又会携带并传播致病病原体。
所有非洲大蜗牛都不能吃吗?
非洲大蜗牛能否食用?
不能吃!不能吃!千万不能吃!
野生的非洲大蜗牛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身上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不能食用,即使煮熟,依然存在风险。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谢胜提醒市民,食用非洲大蜗牛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我们在餐馆吃的一种叫白玉蜗牛,虽然跟它很像,但不是一种东西。
白玉蜗牛是中国独有品种,是在非洲大蜗牛品种中改良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因其头、腹、足洁白如玉,亦称为“中华白玉蜗牛”,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养殖历史。
白玉蜗牛人工饲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美食。
如何除掉非洲大蜗牛?
首先,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触摸、食用或者当宠物养,因为这种蜗牛爬行留下的黏液中也可能有病原体、寄生虫等。
如果摸了,记得一定要洗手。
就非洲大蜗牛而言,不直接接触或食用,一般不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人与人之间亦不会传染。
图片来源 ***
其次,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院子及阳台清洁,清理潮湿积水的角落,或直接用生石灰粉撒施,是治理非洲大蜗牛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 *** 。
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后是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可利用其习性,用食物诱杀。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最后,如果接触非洲大蜗牛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务人员接触史。
看完依然毛骨悚然
记住:别吃!别碰!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非洲大蜗牛入侵我国,携带大量细菌,大家千万别碰,紧急提醒非洲大蜗牛入侵我国,携带大量细菌,大家千万别碰,紧急提醒!我国有许多物种都是外来的,最多也就是大量繁殖,对我国生物造成影响,但是,就在近日,福建厦门频繁出现非洲大蜗牛,还有许多吃货再问能不能吃,根据专家调查取样,这类蜗牛身体携带病原体细菌,可传播结核病,目前,当地已经利用药物投放和人工抓捕方式来减少非洲大蜗牛数量,这种生物繁殖能力极强,大小在12至15厘米左右,非常好辨认,当地居民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家人千万不要碰,更不要当宠物养!
酱爆香螺
By 宣诺
配料:
香螺 一斤半、郫县豆瓣酱 两勺、黄酱 一勺、葱 半根、姜 适量、蒜 五瓣
烹饪步骤:
1.新鲜香螺清洗干净
2.葱姜蒜爆锅
3.放入豆瓣酱和黄豆酱
4.放入香螺翻炒
5.加入少量的水
烹饪小贴士:
1、香螺在 *** 之前或之后可以使用物体在尾部轻轻敲出一个小空,然后在食用的过程中将香螺的尾部稍微吸一下,在大口处那里在吸一下就可以出来。当然这样的过程中,你还可以品尝到香螺上使用过的辅料形成的汤汁味道也很不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下酒菜了。
2、用牙签在香螺大口处插入,然后慢慢的拉出来,不过这样的话食用味道相对不是很好,品尝不到那个汤汁的口渴。少了一种味道。
3、目前大多数来说常用的也是这两种,快速而且方便只是在过程中或多或少有点不一样的体验而已。当然也有一种将香螺肉挑出来在翻炒了。不过味道只能自己去感觉了
你还知道哪些外来有毒入侵物?
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由于前段时间台风暴雨天气,广东佛山、福建厦门的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小区内、草丛边有很多蜗牛出没。据专业人士介绍,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多在华南地区出现,夏季尤其多。食用非洲大蜗牛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非洲大蜗牛属外来入侵物种 体内藏有大量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也是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广东住血线虫),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危害极大。
非洲大蜗牛不能吃!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在这里郑重告诫大家:非洲大蜗牛不能碰!不能养!不能吃!
专家称,非洲大蜗牛身上携带病原体细菌,不可食用!
非洲大蜗牛不能养!不能碰!
有人说,非洲大蜗牛可以养作宠物。专家称,因为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带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是儿童。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更不要作宠物饲养。
该如何除掉?
如果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找物业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找专业的杀虫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亡。
▌本文来源:央视财经
非洲是一片物产十分丰富的地区,这里位于热带,农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当地人甚至不用发展农业,就能吃得饱饱的。除了植物之外,非洲的动物也都长得白白胖胖,仿佛是上天赐予非洲人的肉食。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传说中的非洲特有蜗牛——褐云玛瑙螺。
这种大蜗牛能长一尺长,是非洲许多地方的传统美食,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在非洲的许多地区,褐云玛瑙螺都是当地人常吃的食物,一年消耗掉的大蜗牛至少有1.5万吨。褐云玛瑙螺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体型更大的蜗牛,它也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开始入侵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当然也有人看中了大蜗牛的经济价值,主动引进饲养的。然而这种大蜗牛脱离了非洲环境后,开始在许多地方急剧扩张,逐渐进入了失控的状态。在亚洲的东南亚,东亚的沿海地区,北美的佛罗里达等地,都出现了褐云玛瑙螺的身影。
这种大蜗牛吃得非常多,而且几乎来者不拒,什么都吃。非洲大蜗牛几乎每两个月就能产一次卵,一次500枚左右,一对大蜗牛一年就能产下近3000枚卵。它的泛滥其实有自己的底气。我们知道,但凡有一种入侵动物,能吃且美味就能成为它被养殖的原因,比如小龙虾和牛蛙,褐云玛瑙螺在非洲这么受欢迎,按理说也能得到吃货们的青睐,但现实非常尴尬,吃货们对褐云玛瑙螺也都避而远之。
这种大蜗牛有个问题,那就是会被病原体感染,成为病原体的中间宿主,因而是不建议食用的。在非洲当地人才不在乎这些,但其他地方的人不能不在乎。非洲大蜗牛也不是都会感染病原体,而是大概有30%的比例。被感染的非洲大蜗牛,会在自己爬过的地方留下病原体,所以对它更好避而远之。
大家怎么看?
非洲大蜗牛想必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吧,在很多地方只要一下雨之后,非洲大蜗牛就会爬出来,有时候发现草地上一大片都是非洲蜗牛,然而看上去肥美的大蜗牛却没有人敢去食用。而同样的东西,在非洲地区却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
和非洲大蜗牛一样属于外来物种的生物,比如罗非鱼、小龙虾等。他们一度成为中国餐桌上的美食,尤其是小龙虾备受中国人的喜爱一度迟到快要濒临灭绝的境地,现在中国小龙虾已经实现大规模的养殖。把小龙虾同样以前在农村地区都是泛滥成灾的,在大家没有吃小龙虾这种习惯之前。然而现在的小龙虾在野生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同样属于外来物种的非洲大蜗牛却无人敢去尝试,非洲大蜗牛在中国大陆泛滥成灾,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一旦下雨天他们就会出来,而且非洲蜗牛的个头非常的大,有的甚至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看上去确实肉厚肥美。然而真正敢去食用它的人是非常少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种蜗牛携带大量的病毒,如果食用未煮熟的非洲大蜗牛,很有可能导致寄生虫在人体内造成非常大的伤害,甚至是死亡。
虽然中国人好吃,但是像非洲大蜗牛这种外来品种,却鲜有人敢去尝试。其实非洲蜗牛的味道可想而知,应该和普通的蜗牛味道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它们的个头比较大。但是一般的人看到这么大的蜗牛加上他乌黑的肉,估计就已经没有食欲了,更不用说去吃它了。
在我国的广东沿海地区,每当下雨之后,大量的非洲蜗牛爬出来,有时候我们走在路边都有可能踩到他们我曾经看到一只更大的非洲蜗牛,居然比我的拳头还要大。但是这些蜗牛一般都是自生自灭,几乎是没有天敌,人们也不敢去食用。
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正地去尝试过非洲大蜗牛,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非洲有一生物在别的国家是入侵物种,在这里却被吃到快要灭绝!伴随着人类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美食遍布全球,其中不乏很多有特色的。而在非洲,当地人却能把蜗牛吃到快要灭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带你去看看。
非洲大蜗牛的长度一般在七八厘米左右,最长能超过20厘米。农作物、果树、蔬菜和肉等等,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在饥饿的时候,它们连纸和水泥都吃。这种蜗牛的繁殖速度非常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非洲大蜗牛都被当成入侵物种处理。除此之外,非洲大蜗牛还会传播很多疾病。
在加纳,曾经到处都是这种非洲大蜗牛,很多人想象不到,加纳人不喜欢吃牛肉羊肉,却喜欢吃蜗牛,加纳人吃蜗牛就和吃火锅一样热闹。据相关资料显示,加纳每年的蜗牛食用量在1500万公斤上下,这里最著名的菜就是蜗牛了。
虽然非洲大蜗牛的繁殖速度惊人,但在加纳,增长速度却赶不上人们吃的速度,数量不断减少。很多人说,如果加纳人一直这么吃下去,蜗牛迟早要被吃到灭绝。如今,除了野生蜗牛之外,加纳人还在进行人工饲养。
怎么样小伙伴们,对于加纳人吃蜗牛,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非洲大蜗牛中国泛滥成灾,非洲人的超级美味,中国吃货却不敢吃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属于玛瑙螺科玛瑙螺属,在非洲,非洲大蜗牛可以说是超级美食,非洲加纳一年可以吃掉1500万公斤蜗牛,但是非洲大蜗牛入侵中国之后,已经泛滥成灾,可是中国吃货却不敢吃,这是为什么呢?
非洲大蜗牛如何入侵中国
非洲大蜗牛是一种陆栖蜗牛,壳略呈纺锤形,这种蜗牛可以长到超过20厘米,目前通过吉尼斯认证的更大陆地蜗牛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只非洲大蜗牛记录标本,从鼻端到尾尖的长度超过39厘米。
非洲大蜗牛进入中国是通过多途径的,最早是在1931年的时候,它们偷渡来到中国,除了通过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也跟随观赏植物、苗木、板材、集装箱、货物包装箱进行传播。
在上个世纪末,因为非洲大蜗牛体型大,肉多,所以一些人就将非洲大蜗牛引入中国养殖,然而一方面供过于求,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养殖控制和环境隔离,这些大蜗牛逃入自然环境中,开始大肆繁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将非洲大蜗牛当作宠物引入中国,饲养一段时间之后放生野外。
经过近100年的时间,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泛滥成灾。之所以会这样,非洲大蜗牛靠的是能吃、能生。非洲大蜗牛一年能产五六窝卵,身体状态好的话一次能产五百枚,最糟糕也会有五十多枚保底。
而且非洲大蜗牛属于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所以即便是行动迟缓,但只要有两只蜗牛相遇,就可以繁衍后代。正是靠着这强大的繁殖能力,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
非洲大蜗牛食性广而杂,幼螺多为腐食性,主要取食动植物残体、地衣、藻类和真菌,成螺一般取食各种瓜果蔬菜的叶片和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真菌,饥饿时也可取食纸张和同类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坚硬的物体。其摄食量很大,每日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的十分之一
因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寿命长,因而对农作物的危害非常严重。其取食的范围很广,主要危害农作物、经济苗木、园林植物等500多种,严重影响农业、林业等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非洲大蜗牛在福建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主要危害园艺作物,造成的损失一般可达15%~30%,严重者甚至绝收。如在云南边境一带的马关、麻栗坡、河口等县的部分地区,当地长期以来种植的十字花科蔬菜由于非洲大蜗牛危害猖獗而无法种植,只能改种红薯、芋头等根块茎类蔬菜,改变了农业生物和种植制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中国吃货为什么不敢吃
非洲大蜗牛之所以在非洲成为美食,是因为非洲地区贫穷,缺少食物,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富含蛋白质,所以非洲人将它们视作美味。,在非洲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当地人用水桶将蜗牛堆在一起售卖,他们售卖商品的方式非常的原始,一般是是按个卖或是论堆卖的。
尽管焗蜗牛这道菜在中国很盛行,但是通常都是用的法国大蜗牛Helix pomatia或者散斑大蜗牛H. aspersa,那为什么不用个大肉多的非洲大蜗牛呢?
非洲大蜗牛栖息环境同是各种鼠类频繁出没之地,因此在觅食时易摄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鼠类的粪便,从而成为人畜共患的线虫和吸虫等病原体(如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的中间宿主,可引起人体嗜酸性脑膜炎、结核病,通常随着螺龄的增长,其感染率和感染度也随之加重,活动特性也使得其感染率常高于福寿螺和蛞蝓等。
科学家对广州市非洲大蜗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进行调查,非洲大蜗牛感染率为30.4%;童重锦教授对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和终末宿主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洲大蜗牛的感染率为13.46%~30.00%,市场上出售的非洲大蜗牛感染率为28.43%。
而且洲大蜗牛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其排泄物中容易存在活力旺盛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为病原物侵人人体创造了较多的传播途径。这些幼虫或病原容易散布于水体中,或侵人人体皮肤的嫩薄处和破损处,或被误食而引起感染。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其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尸体腐烂散发的臭味均成为环境的污染源。死亡的非洲大蜗牛还会招引苍蝇,而苍蝇又能传播伤寒杆菌等病菌。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非洲大蜗牛个大肉多,却没有将它发展成为中国美食的原因。
总结
因为危害极大,非洲大蜗牛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实除了中国之外,非洲大蜗牛在许多国家也泛滥成灾,196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估计,非洲大蜗牛会造成每年损失1100万美元。在印度,它达到了严重虫害的状态,特别是在1946年至47年,它在奥里萨邦出现流行,对蔬菜作物和稻田造成严重的破坏。
如果你在野外碰见了这种大蜗牛,.不要把其当宠物来玩,更不要煮来吃,.做好清洁卫生,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进行杀灭,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站在阿比让菜市里的这个摊子前面,我双眸圆睁,像刘姥姥。
摊子上,都是蜗牛,哎哟,我可从来、从来没有看过比这更肥硕、更活泼的蜗牛,一只只从壳里好奇地探出头来,露出了小半截丰满的肉体,蠕蠕而动。
“这些蜗牛,是养殖的吗?”我问摊主。“哈哈,蜗牛繁殖力那么强,又何必费劲去养!”健谈的摊主笑嘻嘻地说道:“在雨季里,我们带根竹杖,背个竹篓,到阴暗潮湿的丛林去。蜗牛一般喜欢藏在树木茂密的落叶堆里,把落叶拨开,总能看到蜗牛一家大小躲着乘凉;此外,它们也喜欢藏匿在石头下方和洞穴里面,一天要抓一百来公斤,易如探取囊中物哪!”
阿比让是西非国家象牙海岸的首都,国人嗜食野生大蜗牛,因此,在雨季前后,菜市里总有许多摊子出售蜗牛,每公斤1000西非法郎(折合人民币12元5角)。
有个精神抖擞的老妪,一开口便要五公斤。摊主手脚利落地以锥子把蜗牛从壳里挑出来,串在铁枝上,一串10只;串满之后,便用手从铁枝上将蜗牛捋进塑料袋子里。我好奇地问那妇人: “嗳,你买那么多,怎吃得完呀?”她慢条斯理地答道: “我曾罹患重症,身子虚弱。蜗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所以,我天天都吃。五公斤,可以吃上整整一个星期。” “天天吃,不厌吗?”“烹煮蜗牛的方式很多,可以餐餐变新花样啊!”她微笑地应道:“熬汤、烧烤、水煮、清炒,或者,煮熟了切片蘸酱而食,都很美味哪!”
“可以生吃吗?”我看着那肥硕的肉,心想:处理成蜗牛刺身,应该也不错啊!“啊,不不不,绝对不可以!”她把头摇得好像拨浪鼓般:”野生蜗牛身上有许多寄生虫,会传染给人类,严重者能危及性命哪。蜗牛一定得熟食,而且,要大熟。我惯常的做法是以沸水煮上45 分钟,才着手烹调。”
摊主这时插口说道: “蜗牛肉美味,它的黏液还具有多种功效呢!”说着,她示范给我看:把蜗牛从壳里挑出来后,壳里残存着一小滩液体,她倒在掌心里,快速地抹到脸上去,说:“天天以它敷脸,比什么美容霜更有效哪!”我看她,滑嫩的皮肤亮光闪闪,就知道她不是信口开河的。现在日本和韩国不就盛行所谓的“蜗牛美容法”吗?让蜗牛在脸上一点一点爬行——业者相信蜗牛的黏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帮助皮肤保湿、去除死皮。
摊主进一步表示:这蜗牛粘液还有助于怀孕哪,她笑嘻嘻地说道:“天天喝它,可以生一堆孩子呢!”哎呀,难怪非洲处处都是满地乱跑的孩子!
象牙海岸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我以为把蜗牛搬上饭桌是法国的遗风,没有想到,阿比让人却以万分肯定的语调说道:“吃蜗牛,在非洲大陆早已蔚然成风了,我的祖辈,世世代代都吃蜗牛。也许,这是我们对法国饮食的一大贡献呢!”
中午,到阿比让一家名字唤作“Mets Royal”的餐馆去,点了一道蒜泥炒蜗牛、一道炭烤蜗牛。足足等了将近两个小时,蜗牛才端上桌来。肥硕的蜗牛肉黑得发亮,我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才一咀嚼,头发便齐刷刷地竖立起来了。天呀,我从来、从来不曾吃过比这更腥臊的东西,隐隐约约还有一股杀虫剂的臭味,我无辜的牙齿,全都争先恐后地想要逃走……
注意啦!非洲大蜗牛出没,食用可致脑膜炎,对蔬菜危害极大近日,在广东佛山、福建厦门,由于前段时间台风暴雨天气,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小区内、草丛边多了很多蜗牛出没。
这种蜗牛为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多在华南地区出现,夏季尤其多。
记者在社交群上发现,有家长反映,学校老师之前安排孩子去抓蜗牛,结果抓完这些大蜗牛后,孩子就发烧,烧到40度,班里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因病请假了。
大蜗牛和发烧有没有关系,尚不得知。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大蜗牛寄生虫感染率高。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谢胜提醒市民,这种类似蜗牛但比普通蜗牛大的小动物叫褐云玛瑙螺,也叫非洲大蜗牛。食用可能会被传染寄生虫,甚至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非洲大蜗牛,不是我国本土物种,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也是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谢胜说,非洲大蜗牛生长在野外,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它和福寿螺一样,都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广东住血线虫),会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脑炎等,食用危害极大。
★ 这种蜗牛可以吃吗?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但是,小编在这里郑重告诫大家,非洲大蜗牛——
不能吃!
不能碰!
不能养!
专家称,非洲大蜗牛早年在厦门就已经出现,身上携带病原体细菌,不可食用!
★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有人说,完全煮熟后能灭掉寄生虫,但仍有一定风险。”谢胜表示,吃了感染这种寄生虫的非洲大蜗牛,或者接触它们的排泄物,广东住血线虫就可能进入人体,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有人说,完全煮熟后能灭掉寄生虫,但仍有一定风险。”
★ 可否作宠物养?
“有人说,非洲大蜗牛可以养作宠物,这千万不行。它的粪便或黏液中,可能带有虫卵。受到污染的水或蔬菜也可能传播血线虫,感染人类。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谢胜提醒,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就有各种细菌,如果市民对细菌的抵抗力弱,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看到这些大蜗牛不要去碰,特别是小孩子。建议大家不要因为好奇,去捕捉野外的非洲大蜗牛作为宠物饲养。
★ 看到应该怎么除掉?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融化成水而死。
来源:南方日报、惠州日报、环球时报微博综合整理
图片: ***
监制:李飞;编辑: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