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死了,你怎么吃鸡胗啊?”
中午吃饭的时候,阿峰看见同事正在吃爆炒鸡胗,不由得一阵嫌弃。“鸡胗里面装的都是屎,经常和有害物质接触,会致癌的!”
“老话讲一个鸡胗等于三副药,鸡胗还是中药呢。”同事不以为意,吃得嘎嘎香。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吃鸡胗,作为鸡的一种内脏,很多人都觉得鸡胗不健康,甚至鸡肉也有害,这是真的吗?
一、一个鸡胗等于三副药?鸡胗是营养佳品还是毒物?
鸡胗是指鸡的砂囊,又被称之为肌胃。一般禽类的胃可分为肌胃和腺胃,其中肌胃体积比较大可负责储存和磨碎食物,可以说它就是鸡的胃部,里面的内容物并不是粪便。
所谓鸡胗可当三副药,其实是来自中医的说法。中医将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称之为鸡内金,其性甘、味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食化积、固精缩尿的作用。
但有人说,鸡胗是鸡的胃部,平常会参与消化食物,内里含有大量的毒素,鸡胗真的有毒素吗?
事实上,经过正常加工清理后的鸡胗是完全可放心食用的,不要摄入过量即可。
除了鸡胗存在很大的争议性外,鸡肉的争议性一直也很大,很多人说经常吃鸡肉容易导致身体患癌,这个说法可信吗?
二、常吃鸡肉会不会致癌?
《流行病学与社区卫生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研究纳入了英国生物样本库内47万受试者的数据,并进行了平均5.7年的随访,随访过程 *** 有2.3万名受试者患癌。
研究人员根据受试者参与调查时填写的饮食情况来分析不同肉类对于癌症发生的影响,经过分析后发现,摄入禽肉与黑色素瘤、前列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增加相关,每日多摄入30g,会分别增加20%、11%、26%的患癌风险。
那鸡肉还能不能吃?
海南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王宸表示,鸡肉致癌的说法缺乏足够的证据,对此不必过于忧心。相反,鸡肉是个营养价值很丰富的食物,其内里含有大量的钾元素、铁元素、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摄入后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补充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我国群众每周应摄入300~500g的禽肉为宜,并没有禁止食用鸡肉。
现在有很多人觉得市面上买的鸡肉没有之前的好吃,甚至都没有鸡肉味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为什么现在的鸡肉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
鸡肉的味道主要是由其内里的呈味核苷酸决定,生长时间越短的鸡,“鸡味”也就越淡。
目前白羽肉鸡约占全国鸡肉总量的52%,白羽鸡属于国外引进的品种。具有体型大、饲料转换率高以及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大约45天即可出栏。正是因为白羽鸡的生长速度快,所以它的“鸡味”就比较淡。
关于鸡肉的传言远不止于此,还有一些非常深入人心的传言,其实是不可信的。
四、理清吃鸡误区,别被谣言所累
1、十年鸡头似砒霜?
传言称,鸡越老其大脑内的毒素也越高,甚至毒性会赛过砒霜,这个说法可信吗?
事实上,鸡的寿命普遍只有6~7年,很少有鸡活到10年。且鸡身上更大的解毒器官是肝脏,其摄入的重金属需要通过肝脏进行解毒,并不会蓄积在鸡头上,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可信。
2、鸡脖子有大量淋巴结?
传言称,鸡脖子上的淋巴结是排毒器官,其内里存在很大的毒性,所以不能吃。
淋巴结其实是动物体内过滤病原体的器官,并不是排毒器官。且鸡身上其实并没有成形的淋巴结,只有淋巴集结体,在没有病变的情况下充分加热食用即可。如若实在担心的话,在吃鸡脖子的时候可以把皮去掉即可。
3、鸡翅尖有抗生素残留?
传言称,鸡翅尖是平常给鸡注射药物的地方,其内里会有大量的抗生素残留,食用后会威胁健康。
这个说法并不可信,抗生素在注射进入鸡体内后,需要在体内进行代谢才会发挥药效,不会一直聚积在注射部位。且平常给鸡肌肉注射的部位并不是鸡翅尖,而是鸡翅根。
4、鸡脚会残留激素?
传言称,现在的鸡肉都是打了激素所以长得快,这些激素会在鸡脚上停留,人在摄入后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健康。
上文提到,鸡肉的出栏速度快主要跟品种相关,并不是打了激素所致。这个说法从前提就是错误的,自然后面也是不可信的。
关于鸡肉的传言有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不可信的,对此我们要学会甄别,不要因为这些传言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
<1>《吃鸡肉会导致癌症复发或转移吗?》.海南省肿瘤防治中心.2022-06-15
<2>《牛津大学报告鸡肉也增癌症风险,那还能愉快地吃鸡吗?》.学术经纬.2019-09-14
<3>《【一分钟科普】十年鸡头胜砒霜?真相竟然是......》.湖州科协.2017-07-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经常给孩子吃鸡肉?可能隐藏大风险!康叔给你两个食用建议现在的鸡肉往往存在激素和抗生素残留问题,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渠道来买鸡肉,不要经常吃鸡肉,一周两次,一次3-4两足矣。在不知道鸡 *** 体来源的情况下,比较小的孩子要少吃。
鸡肉是普通百姓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很多孩子都爱吃鸡腿、鸡翅。
但大家对于吃鸡肉往往有很多纠结的地方,比如鸡肉要不要去皮?鸡肉里含激素多吗?等等。
这里告诉大家,不要在生的时候把鸡皮去掉,因为鸡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保护什么?保护鸡皮里面的营养和味道不至于在烹调的过程中流失过多。相当于把鸡皮当作 *** 过程中必要的包装纸,等 *** 完成之后再把包装纸撕去一样。
保持鸡肉外面完整的鸡皮去烹调,可以把鸡肉鲜美的味道保留得更浓一点,然后在食用的时候把皮去掉,相当于去掉了多余的脂肪,这样比在烹饪前去掉鸡皮效果更好。
此外,鸡肉的不同部位,其含油量或热量的分布也是不同的。
鸡胸脯的热量是更低的,其次是鸡腿,再次是鸡翅,最后是鸡脖子。鸡爪基本谈不上热量,因为它所含的热量太少了。
很多人都会疑问鸡肉里是否含有激素。
比如现在小鸡从孵化出来,一直到出栏,可能只有40-50天的时间,按照正常周期太不可思议了,可能是激素催起来的。
此外,鸡肉里除了激素,还有一种影响更大的物质,就是抗生素。
事实上,通过鸡肉把抗生素吃进体内,其导致的耐药性要比医院滥用抗生素更为严重。
遇到这两个问题怎么办?这里建议两个解决办法:一是要通过正规途径买鸡肉。二是不要经常吃鸡肉,一周吃两次鸡肉,一次不超过3-4两,这个量是足够安全的。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如果不知道鸡肉的具体来源,还是尽量少吃些。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于康教授
白切鸡、豉油鸡、盐焗鸡......说起鸡的做法来,很多人都说得头头是道。
然而,此前有网上传言称,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吃鸡肉会增加患上三种特定的癌症的风险。很多人受到这个言论的影响,开始“谈鸡色变”起来。
那么,作为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肉类之一的鸡肉,真的会致癌?以后都不能吃了?
一、牛津大学研究:吃鸡肉或增加3种癌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银行内47.5万余名年龄在37~73岁的受试者数据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形式的调查了解受试者日常的肉类摄入类型和频率,并进行了5.7年随访,随访过程中有23117名受试者确诊患癌。
通过分析发现,禽肉摄入会导致黑色素瘤风险上升20%、前列腺癌风险上升11%、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上升26%。
这是否说明鸡肉不能吃呢?
答案是否定的,该研究的作者对于自己的研究结论其实也是持怀疑态度,其表示摄入禽类是否会导致黑色素瘤等3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证。
此外,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属于科学研究中等级较低的一种。这类研究是目的是提出命题,引导其他科学家对此进行深层次研究。大部分的前瞻性研究结论,可能都会被大量科学结论推翻。
简单来说,鸡肉还是可以放心吃的,该研究更多是起到参考作用,可能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对此无需过于恐慌。
二、鸡肉里面有大量激素,吃多了伤身体?
关于鸡肉的传言有许多,有传言称鸡肉内的激素含量很高,长期摄入对健康不利,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鸡肉内激素含量超标的说法,主要来源是因为现在的肉鸡生长周期较短,很多人怀疑是打了激素所致。其实大家口中的“速成鸡”基本都是因为品种问题导致的,我国肉鸡的主要品种为白羽鸡,这种鸡的主要特点就是长得快、肉多且嫩。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在人们长期、系统地选育下,一些商品肉鸡达到2kg体重所需的时间,已从1976年的63天缩短至如今的33天左右。
且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鸡的饲料内不得使用激素,使用激素是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对鸡使用激素会让成本显著增加,相信基本没有商家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既然鸡肉并没有那么多危害,要怎么吃才更健康呢?
日常建议吃鸡肉的时候少喝鸡汤,因为鸡汤内的营养价值其实是有限的,且油脂含量较高,饮用后可能导致身体脂肪摄入过剩。同时要注意烹饪的时候尽量不要油炸,油炸的鸡肉无疑是热量炸弹。此外,烹饪时要注意减少盐等调味品的添加,尽量保持鸡肉的原汁原味,也能给身体减少负担。
三、鸡蛋和羊肉,都是肿瘤的“发物”?大错特错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一个说法,鸡蛋、羊肉等食物均属于发物,癌症患者食用后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所谓的发物其实大部分都是优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羊肉等均是。这些食物对于癌症患者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是不可或缺的,蛋白质可帮助修复身体细胞损伤、对抗感染。
也就是说,除非癌症患者对以上这些食物过敏,否则不必过于担心这些“发物”会导致病情加重。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疗科主任兰东强提醒,癌细胞主要通过糖类为身体提供能量,对脂肪的利用率较差,且癌症患者的身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会比常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饮食上要首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一般建议肝肾功能无损害的癌症患者,每日可摄入1.2~2.0g/kg体重的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保持在每天50g左右。每日建议进食1~2个鸡蛋,以及适量鱼类、鸡肉、羊肉、豆类等优质蛋白,同时可增加果蔬的摄入量,让身体多补充维生素。
还需注意的是,相比于那些所谓的“发物”,高盐食物、烧烤、高糖食物、霉变食物等这几类食物或许才更可能成为癌症的“加速器”。
鸡肉属于白肉,且脂肪含量较低,适合绝大部分的人群食用,日常不要听信谣言而盲目拒绝鸡肉,这是不可取的。
参考资料:
<1>《再也不能安心吃鸡了?》. 南方周末.2019-09-20
<2>《【分享】鸡肉,是癌细胞的“催命符”?警惕,这四个部位真别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23-06-09
<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患者怎么吃更营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4-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儿童患“鸡胸”,危害极大不能忽视,这样防治或有效如果大家发现自家孩子的胸骨向前明显凸起,请不要大意,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因为患上了“鸡胸”。当下,出现“鸡胸”现象的儿童其实不在少数,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这个病症呢?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与儿童“鸡胸”的相关事项。什么是儿童“鸡胸”?“鸡胸”在儿童群体里比较多见,属于胸廓畸形的一种。儿童之所以会出现“鸡胸”,和缺钙有着直接关系,儿童长期缺钙的情况下会导致骨骼软骨发育不良,而“鸡胸”最常见的病因就是佝偻病。儿童“鸡胸”可能是先天性,但数量占比并不大,大多都是因为后天性营养不良或不良习惯所导致。该病会给儿童的心肺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心理伤害也较大,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尽快让孩子获得治疗。儿童“鸡胸”的典型症状:“鸡胸”在早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症状,在不干预治疗的情况下需要到5-6岁才能有明显表现。正常情况下,“鸡胸”表现为龙骨状突起,胸部的骨头明显向上翘,乍一看上去就好像瘦到见排骨的感觉。儿童“鸡胸”的危害极大,不容忽视!“鸡胸”不仅影响体形的美观,对儿童的健康危害也极大,轻度“鸡胸”暂时不会造成明显不良症状,但随着病症的加重,严重的“鸡胸”会影响儿童呼吸,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患有重度“鸡胸”的儿童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在正常活动的情况下更容易喘气疲惫。此外,儿童患上“鸡胸”的时间越长,精神上需要承担的负担就越大。因此,儿童“鸡胸”的病因和治疗必须重视!引起儿童“鸡胸”的原因1.发育不良。胎儿还在腹中或是婴幼儿时期里,如果骨骼的发育不正常,就会出现胸廓畸形的现象,比如胸骨、肋骨或者脊椎发育不平衡。2.疾病因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鸡胸”,主要是因为不正常的心脏会压迫到胸壁,最终导致胸廓发育畸形,患上“鸡胸”。3.营养不良。婴儿出生之后必须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确保骨骼正常发育,但部分年轻妈妈的育儿经验缺乏,没能做到科学育儿,导致营养不良,出现“鸡胸”。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宠溺孩子,不断满足儿童对垃圾食品的需求,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出现“鸡胸”症状。儿童“鸡胸”的治疗儿童“鸡胸”的危害极大,希望家长们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鸡胸”需要及时,在孩子三岁之前如果出现了症状,建议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饮食,可以从饮食营养化、多元化进行改善,同时为患儿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若患儿已经超过三岁,除了要做到饮食营养化之外,还要注重运动,尽可能多做具有调整胸廓的动作,比如俯卧撑、扩胸运动等,只要坚持,轻微的“鸡胸”会得到较好的改善。对于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的“鸡胸”,则需要进行手术矫正。这项手术在国内已经较为成熟,但为了效果的理想,建议家长们慎重选择治疗医院和医生,让患儿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综合以上科普,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鸡胸”会给儿童造成多大的伤害,为了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大家能积极做好“鸡胸”的防治工作:在怀孕期间注重饮食,确保胎儿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若发现孩子出现“鸡胸”症状便及时就诊,避免病症加重;对于重度“鸡胸”患儿,请务必积极矫正治疗,不要让这个病症影响孩子的一生。
都因身材焦虑惹病:男子狂吃鸡胸致肾损伤,女生减肥患厌食症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通讯员 王文婷 祝姚玲
杭州两家医院10月18日发布的两起病例都与“身材焦虑”有关:30岁男子为追求低体脂,一个月吃掉160袋水煮鸡胸肉,肾脏损伤;13岁初中女生半年减肥20多斤,体重仅64斤,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杭州市之一人民医院获悉,30岁的马先生(化名)是健身达人,肱二头肌强壮,六块腹肌清晰,但他追求更低的体脂率和更明显的肌肉线条,开始高蛋白饮食,除了早餐只吃水煮鸡胸肉,一个月吃了160袋成品鸡胸肉。极低的碳水和极高蛋白饮食让他全身无力,有时还腰酸。公司体检时,他的尿常规结果显示尿蛋白2+,医生判断为摄入过多蛋白质造成肾脏代谢负担过重,导致肾损伤。
杭州市之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谢祥成表示,蛋白质被吸收利用后会产生有害的含氮废物如尿素氮等,需要通过肾脏代谢,蛋白质摄入过量势必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普通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就能满足所需蛋白质,无需额外补充;健身人群要在确保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遵循专业指导意见。
另一个案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3岁的欢欢(化名)本来体重86斤,只是脸蛋有点婴儿肥。去年底开始健康饮食,吃得清淡,量也很少,还坚持每天跳操1小时。半年多后,体重减了22斤。父母紧张起来,每天监督她吃饭,但越逼她,她越不愿意吃,还经常情绪低落,流泪。就诊后,医生发现她进入青春期后一直觉得自己胖,看网上的减肥视频,追求骨感美,吃饭时用软件计算摄入能量,每天只摄入800大卡左右(这个年龄女孩正常摄入量为1800-2000大卡),体重下降后又怕反弹。因过度节食,她出现便秘、头晕、心率降至40-50次/分、闭经、皮肤干燥和反酸等,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症。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刘威
鸡肉含抗生素恐引发肾脏、泌尿道病变?烹调3步骤避免肾毒上身鸡肉是我们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很多朋友都喜欢吃鸡肉,鸡肉的口味是非常好的,而且吃鸡肉对我们的身体也有很多好处,但是现在吃鸡肉一定要小心,因为现在养鸡场都用抗生素,鸡肉含抗生素恐引发肾脏、泌尿道病变?烹调3步骤避免肾毒上身。
美国每年消耗80多亿在鸡肉上。因为许多健康指南建议,鸡肉是低脂肪的健康蛋白质来源。
但是,让你吃惊的是,鸡肉也与肾脏病、泌尿系统疾病和葡萄球菌感染等各种疾病有关。
罪魁祸首是什么呢?用于家禽生产的抗生素。可能会引起我们健康巨大的伤害。不过这种伤害的原因不是因为「抗生素吃下去对人体有害」。而是长期人们漤用抗生素,导致整个自然环境的细菌出现了变化。
因为抗生素广泛用于对抗细菌和人类感染,久而久之导致了抗药性,有些抗生素开始失效了。
大规模生产的鸡也是如此。抗生素在1940年代首先被当作一种生长激素,可以让鸡只多长一点肉。而抗生素价格便宜,并且容易获得。
经歷了80多年对抗生素的漤用。产生很多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这些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到处流窜。细菌进入这些食用动物体内,在食物链中移动,或进入环境,土壤和地下水中。把抗药性DNA携带到其他地方。
而我们在食用这些鸡肉时,也把带有抗药性的细菌吃下肚了。
麦肯娜指出,超过80%的抗生素不是被人类当作药物,而是被用在饲养动物的身上。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资料,美国每年至少有两百万人感染抗生素抗药性的细菌,每年造成二万三千人死亡。
要如何避免在食用鸡只时,吃下那些含有抗药性的细菌呢?
购买鸡肉时:尽量购买有机或是放养的鸡只,而非那些关在一格格笼里饲养的鸡。
在家里做饭时:彻底煮熟鸡肉来杀死病原体。
使用单独的砧板:一个用于鸡肉,一个用于蔬菜和其他配料。处理未经烹煮的鸡只前后,都要记得洗手。以避免了交叉污染。
或许,最后还是希望我们的鸡只养殖业可以脱离对抗生素的依赖,让我们食用健康而安全的鸡只。
这3个鸡肉部位自带“细菌”,危害健康更好别多吃,小孩更要注意导读:这3个鸡肉部位自带“细菌”,危害健康更好别多吃,小孩更要注意,鸡肉是我们餐桌上最常吃到的家常肉类之一,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肉质细嫩能轻易让人体吸收,快速补充营养和热量,而且鸡肉还具有一定的食补效果,如补气益气、提高抵抗力等。
可鸡肉虽然营养高,而且鸡肉各部位都能烹饪独特菜肴,发挥不同的肉质口感,但鸡肉有3个部位,小鹿并不建议大家多吃,尤其是小孩,因为这3个部位都蕴含大量肉眼无法看见的“毒素”和“细菌”。
1、鸡脖子的外皮:鸡脖子肉质紧实酥嫩,可外皮底层却是淋巴腺体相当集中的部位,还可能含有细胞残骸、容易致病的病原体、代谢废物等杂质,因此鸡脖子一定要剥皮 *** 菜肴;
2、鸡的肝脏:尤其是鸡肝,这可是排毒器官,所含胆固醇较高,并不建议老人和小孩多吃;
3、鸡 *** :此部位不必多说了,是鸡用于排泄粪便的部位,十分脏,除了含大量脂肪,还藏匿着各种病菌病毒、致癌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I,而且这些物质不易分解,别说小孩,就算大人也不建议食用。
【红烧鸡翅根 *** 过程】
【红烧鸡翅根诀窍要点】
这3个鸡肉部位自带“细菌”,危害健康更好别多吃,小孩更要注意,以后买鸡肉让小孩品尝补充营养时,就要记住了,这3个鸡部位尽量别让小孩吃,容易病从口入,大家知道还有哪些肉类不建议小孩多吃呢?欢迎分享你的见解,一起探讨。
这3个鸡肉部位自带“细菌”,危害健康更好别多吃,小孩更要注意,这三个鸡肉部位都是让人熟知的部位,却有很多家长却不以为然,现在看看长记性:
让小鹿无法理解的,就是既然还有鸡 *** 串烧,而且还深受部分人群喜欢,这不就等于病从口入吗?
对于小孩的食谱,小鹿更喜欢买鸡翅根,此部位和鸡胸肉一样,脂肪含量低,全是瘦鸡肉富含蛋白质,价格低廉,肉感细嫩有弹性,更适合烹饪各种焖菜,本期小鹿分享的【红烧鸡翅根】,就是一道深受小孩喜欢的下饭菜,全是肉更有营养,下面来看看怎样 *** 吧。
【材料清单】
鸡翅根,干辣椒,八角,花椒粒,料酒,白醋,生抽,老抽,冰糖,腌制调料(生抽/老抽/料酒/蚝油/葱姜)
1、鸡翅根解冻洗净后,在两面各划几刀,以方便腌制时更入味。
2、鸡翅根冷水下锅,放入葱姜,八角,花椒,料酒,大火把水烧沸,把溢出的浮沫剔除干净,再把锅中材料和鸡翅根一并捞出。
3、鸡翅根沥干水分后,放盆中,添加“腌制材料”,上手抓匀腌制15~20分钟。
4、鸡翅根腌制好后,就能开始烹饪了,热锅凉油,下冰糖小火熬炒化开成糖水,保持小火倒入鸡翅根,混炒上糖色,外表金黄色泽,然后放花椒,干辣椒,葱段,八角,白醋,老抽,生抽,并拌炒均匀。
5、最后把腌制鸡翅根剩余的腌料一并倒入,炒出香味后,倒入没过鸡翅根一半的开水量,调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炖,汤料收至一半以下,调大火收汁,方可起锅,装盘品尝。
※炒糖色时,先放冰糖炒成糖水,能为鸡翅根更好的上色,但对火候掌控有要求,而且还容易炒糊,新手建议先放鸡翅根炒干,再放冰糖和辅配料一起混炒,上酱色就交给老抽;
※鸡翅根炒糖色无需炒太久,以免容易糊锅;
※开始焖煮时,一定要添加热水或开水,鸡翅根保持受热肉松弛,更易吸收酱汁入味。
~关注鹿小厨,学更多美食,每天分享美味食谱与烹饪技巧的原创美食作者,欢迎您分享、收藏、点赞与关注~
中新网9月11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吃鸡肉或增加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一种血癌)的风险,还会提高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报道称,这是鸡肉首次被认为与患癌风险相关。
研究人员在《流行病学与社区健康期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在2006至2014年间,对47.5万名英国中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在分析了饮食习惯和患病情况后,发现当中约有2.3万人患上癌症。
报告指出,家禽的食用量与患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风险成正比。但这项研究并没有明确指出,食用鸡肉与患癌之间的具体联系。有假设提出,这意味着鸡肉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或与烹饪 *** 相关。
不过,2019年早些时候,美国科研团队的一份报告曾显示,食用鸡肉等家禽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食用牛肉、羊肉或猪肉等红肉的女性低28%。
据报道,红肉常与患癌风险挂钩,英国保健局曾表示,食用大量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致患大肠癌风险增加。而家禽被被普遍认为是替代红肉的健康产品。
鸡营养价值虽高,但这个部位,建议别出现在餐桌上在中国的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话被流传下来,“顿顿鸡鸭鱼肉,撑死也快活”鸡鸭鱼肉这几样食物一直是被中国人所喜欢的,特别是在过去,日子比较穷苦的时候,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是有大事件的时候,才会吃这些食物。
对于农村家庭的人来说,每年养的鸡就是自己整年的收入,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有很多人都开始,选择用鸡来做各种食物。鸡的做法有很多,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很多人其实都不了解,鸡的有些部位更好一口也别吃。
在鸡身上营养价值最丰富的属于鸡蛋以及鸡肉。鸡蛋当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鸡肉当中也是。经常吃鸡肉炖汤,或者是用鸡蛋来清煮,对于很多体质较差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补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明显好转。
鸡的什么部位不能吃?
答案是鸡 *** ,因为鸡 *** 上有两个部位不能吃——尾脂腺和腔上囊。不过在一般商业化的屠宰中会被摘除掉,如果是自家饲养的鸡,还是别吃了。
除此之外的传言,比如说鸡头、鸡内脏不能吃,认为这些部位是毒素残留最多的部位,虽然鸡内脏有害物质残物质,比鸡肉要高一点,但是偶尔吃一吃还是可以的。
虽然吃鸡的部位需要注意,但是现在更多人关注的是40天就出笼的“激素鸡”,认为这一种鸡吃多了会让孩子早熟,但是事实上是怎样呢?
其实大家不知道,现在的养殖鸡正常水平就是5到6周出栏,就是说一只鸡不需要打激素或者吃激素饲料就能在40多天左右养成,只需要按照规范养殖就能做到,所以说速成鸡根本不需要靠激素来帮助生长,另外再用激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所以不要太担心,只需要选择合法商家、大型超市去购买鸡肉即可。
鸡肉的价格并不贵,而且吃了对身体很好,不管是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还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人,都特别喜欢吃鸡。
在吃鸡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要注意,有部分部位是应该要选择舍弃的,有些人认为这些部位其实吃起来味道也还不错,扔了觉得可惜,但是却不知道,就是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忍心,所以反而导致出现了食物中毒,或者是体内毒素越来越多的情况,将这几个部位舍弃是一种保险的做法。
张太太牵着女儿回家,气冲冲地说:“我不会再给你买鸡肉汉堡了,我们家以后也不吃鸡肉。”
“发生什么事了?”听到太太那么生气,张先生问道。
“你女儿吵着要吃炸鸡汉堡,我不给她买,她就在那里闹腾不停。还有以后啊,我们家也不要任何鸡肉吃了!”张太太生气地回答。
张先生更加纳闷了,“油炸鸡不健康,不吃是好的,但是为什么连普通鸡肉都不能吃了?”
“今天闺蜜给我分享了一篇关于牛津大学的研究,里面说吃鸡肉会提高癌症的发生风险。这可是牛津大学的研究啊,你说该不该相信?”
关于食用鸡肉的危害, *** 上的言论可太精彩了,有说“鸡肉致癌”的,有说“吃鸡脖子会中毒”的,有说“鸡皮不能吃”的……这五花八门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牛津大学研究:吃鸡可增加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
早段时间,曾有一份来自牛津大学的文献研究指出,家禽肉类的摄入量跟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
该实验的科研人员通过汇总分析47.5万位英国中年人群日常饮食及患病情况的数据,发现人们每日摄入30克鸡鸭等禽类肉,出现黑色素瘤的风险提高20%,同时也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科研人员也有进一步介绍道,上述的结果只能初步说明,肉类摄入的量可能跟人类罹患某些癌症有关联,但是数据分析中没有确定当中的潜在机制,也未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也就是说,目前研究还比较片面,并不能充分证明人们吃鸡肉、鸭肉会提高患癌几率。
鸡脖子里面有淋巴结,吃多了会中毒?
关于鸡的脖子不能食用的言论已经流传很久了。但其实,人们所担心的淋巴结是不存在的。在鸡的体内并没有成形的淋巴结,而只有能起到类似作用的淋巴集结体(由几个或几十个淋巴小结聚在一起组成的集结体)。
所以,只要这些集结体没有发生病变,在加热煮熟处理后是可以食用的。此外,淋巴集结体大多数存在于皮下,实在担心的人,在吃鸡脖子的时候把皮去掉不吃就好了。
确实不建议多吃的是,鸡皮!
鸡皮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它的营养价值真的不高,其成分占比里有大量的脂肪物质,这些物质摄入过量会大大增加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变的发生风险。
此外,鸡的烹煮方式不同也可能影响人的健康,例如:油炸的鸡及香烤的鸡,都建议少点进食,这主要是因为:
- 油炸鸡:香脆可口的炸鸡腿、炸鸡翅都不少人爱不释手的食物。但在经过高温油炸处理后,鸡肉里面的营养成分都大量流失,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都很容易被氧化失效;同时,高温还会产生有毒致癌物质,损伤人们身体。
- 香烤鸡:与油炸处理类似,经过高温烤制的鸡肉,也很容易产生有毒致癌物质,如杂环胺等等,人们过多食用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