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多少钱一斤2020,香榧多少钱一斤2015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2 0
龙南:野生香榧变身“美丽产品”

“快看,快看,出油啦,出油啦!”近日,龙泉凤羽川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随着烘干、翻炒、碾粉等一道道工序,一颗颗香榧果变成了醇香的香榧油。龙南乡大批香榧摇身一变,从零食变成野生香榧油、野生香榧酒、野生香榧日化产品等,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龙南乡地处百山祖国家公园区域,高山丛林中散布着树龄超百年的野生状态成年榧树资源近3000棵。杭州医学院下派龙南的干部黄河儒说,野生香榧子蕴藏的致富潜力不可小觑,它是优质木本油料,成本却只有普通香榧的四分之一,富含金松酸、生育酚、多酚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营养价值远超人工嫁接的品种。可就是这样的“黄金果”在龙南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果实口感过硬,不受市场欢迎。

为开发野生香榧产品,让其重现市场价值,2019年,龙南乡会同结对帮扶单位——杭州医学院筹划争取龙南香榧项目,并依托省农科院、中国香榧研究院及相关企业,联合相关科技人员成功研发出野生香榧油、香榧酒、香榧面膜等新产品,香榧果皮经萃取后也成为了制造高端香皂的原料,野生香榧的附加值获得了成倍提升。同时,龙南香榧项目获批2020年省级林业推广项目、龙泉市集体扶持项目、市科技局项目。

“开发香榧产品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大批量投入生产,由此引入社会资本,由浙江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兴川村、建龙村、粗溪村联合成立龙泉凤羽川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香榧产品。”黄河儒说。新成立的公司设置野生香榧油、野生香榧酒生产线,通过收购村民手中野生香榧子进行深加工,2021年预计产香榧油1.5吨、香榧酒1200斤、香榧精油1000克,还有衍生品香榧面膜、沐浴液、洗发水等。

龙南乡兴川村、建龙村、粗溪村民代表听到公司投产后,心情异常激动。看着一汩汩的香榧油流出,他们纷纷表示,今后再也不用担心香榧子会烂在枝头,它们将变成“美丽产品”,为村民增收致富。根据四方协议,三个村集体收入预计每年有40余万元,每棵树预计为村民增收2000至3000元,真正为村民拓展出了一条野生香榧的增收之路。

杭州医学院结对帮扶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南野生香榧深加工联建项目不仅促进了集体、个人增收,而且有利于示范带动当地香榧产业发展,更为公私合营探索乡村振兴提供经验。他表示,杭州医学院将会一如既往为公司的良好发展、项目的平稳运行提供全力支持。

浙江“嵊州香榧”迎来丰收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俞其军)“中国香榧之乡”嵊州香榧迎来丰收季。12月5日,嵊州举办2020中国(嵊州)香榧节,一年一届的香榧大赛同时举行。

嵊州市位于浙中,四面环山,四季分明,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和含量丰富的有机质土壤,成为种植香榧的天然宝地,也是香榧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

据了解,嵊州香榧栽培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拥有古香榧树群上百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香榧古树就有近3万株,五百年以上的有3000多株。2002年,嵊州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包括嵊州上百个古香榧群落的“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嵊州香榧”被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为区域品牌,对“嵊州香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香榧属红豆杉科,其“一年开花、一年结果、一年成熟”,因成熟周期特别长,“三代同树、花果同枝”,因此也被称为“子孙树”。上世纪90年代开始,嵊州出台系列香榧种植、经营、销售扶持政策,鼓励山区乡镇发展香榧产业。通过建设丰产示范基地,建立乡土专家技术队伍,培育嵊州香榧品牌等推动嵊州香榧发展。至目前,嵊州香榧种植面积达到13万余亩,香榧干果产量达6000吨。

嵊州香榧产业协会会长黄庆烈介绍,今年嵊州香榧普遍高产,在产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今年香榧市场更加畅销,“销售形势比任何一年都好。”

据悉,近年来,随着电商销售的异军突起,“嵊州香榧”也在拼多多、 *** 等多个平台热销,嵊州香榧的销售也从原来的江浙一带,遍及到内蒙古、新疆、四川等20多个省市。

“嵊州香榧销路好与品质也大有关系。”黄庆烈说,嵊州不仅是全国有名的榧苗基地,炒制技术也领先。在今年11月举行的全国香榧炒制大赛中,嵊州选派的三组选手全部获得金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浙江嵊州香榧全面开摘 品质普遍好于往年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费学军)又到一年香榧采摘季,一颗颗成熟的香榧果子垂挂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昨天上午,2021中国·嵊州香榧节暨嵊州香榧开摘仪式在谷来镇榆树村举行。现场,参加活动的人员一同交流嵊州香榧采摘、炒制技艺;宣读《2021嵊州香榧安全采摘倡议书》;签订《2021嵊州香榧优质优果承诺书》及《2021嵊州香榧购销合同》。同步举行了2021“嵊州香榧”感恩祈福庆丰收活动,嵊州吹打、越剧表演等轮番上阵。

图说:嵊州香榧开摘启动仪式现场。应杭峰 供图(下同)

仪式结束后,谷来镇榆树村榧农纷纷上山开展采摘工作。其中,榧农黄袁江家的都是一些老香榧树,因此,他家的香榧成熟相对比较。“今年香榧的量,可能要减少,去年有1500斤,今年大概不到1100斤。但结合近日天气情况看,质量上应该会比去年提升不少。”

与榆树村榧农一样,嵊州的其他村榧农,也都从今天开始上山采摘香榧。据嵊州市谷来镇副镇长楼泽钜介绍,今年香榧品质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年雨水比较充沛,有利于香榧的成熟和成长。“而到了采摘的时节又以晴好天气为主,这大大便利了榧农采摘工作的开展。”

图说:农户采摘香榧

嵊州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不仅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也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还是著名的“中国香榧之乡”。境内分布着树龄百年以上古香榧树近3万株,五百年以上的3000多株,千年以上的100多株,约占全省的30%。拥有省级香榧兴林富民示范村7个,是全国更大规模香榧种苗基地。经过20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香榧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2020年干果产量6000多吨,总产值10多亿元,香榧产业已成为嵊州的特色优势产业。

每公斤约360元 宁海香榧可以品尝了

10月22日上午,在位于宁海黄坛镇榧坑村的贤君香榧加工厂里,热气腾腾的香榧在锅炉中不断翻滚。过了一会儿,今年之一炉香榧出炉了。

随后,炒制的师傅把香榧放在手中摇晃,凭声音来辨别香榧的好坏。接着,他又剥开香榧壳,通过咸淡、脆度、口感,来评定这一锅香榧的质量好坏。一位师傅告诉笔者,炒香榧火候把握最为关键,没有2-3年的炒制经验,是炒不好香榧的。

贤君香榧加工厂工作人员说,加工厂一天可以炒制400公斤的香榧干果,每公斤价格在360元到400元之间,基本与上年持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年宁海香榧产量有较大增长,全县香榧种植面积达2万亩,投产面积达到7000亩,预计今年香榧青果产量500吨,较去年增长36%左右。

黄坛镇是宁海香榧的主要产区,据镇林特站相关人士介绍,该镇今年香榧干果产量将达13万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360元计算,产值将达到4680万元。

近年来,宁海香榧专家团队采取整形修剪、人工授粉、施用有机肥、病虫害防治等为主的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提高香榧产量。同时,香榧专家团队通过项目实施增加香榧花粉供应,提高授粉花粉质量,推动宁海香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至2020年,宁海有9000亩香榧投产,青果产量达到1000吨,总产值8000万元。

(原作者孙吉晶、蒋攀、葛主铨,编辑周松华)

一起“森”呼吸!浙江公布一批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名镇和森林人家名单

  近日,省林业局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名单,全省共94处入选,包括2个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县、8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强镇、2个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城市、7个省级森林康养名镇以及75个省级森林人家。

香榧多少钱一斤2020,香榧多少钱一斤2015-第1张图片-

  上述名单中,建德市李家镇、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等8地被评为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强镇。跟着小布一起来看看这些小镇的特色产业究竟强在哪里~

建德市李家镇

林下中药材产业


  李家镇是建德市的传统林业大镇,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油茶和毛竹面积在建德市名列前茅。

  李家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包括林下套种茶叶、林下养殖蜜蜂等,特别是林下种植中药材,目前已种植以林下套种黄精、玉竹、三叶青等为主的林下产业面积2万亩。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

花卉苗木产业

  奉化是省内著名的赏花胜地,每年春节来临,奉化溪口镇新建村梅花谷的梅花盛开,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溪口凭借花木产业用心打造“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象山县贤庠镇

石斛、桂花产业

  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贤庠镇目前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石斛、桂花为主导,月季花、七彩花田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在石斛产业方面,贤庠镇以“养生、保健、观光”为主题;在桂花产业方面,依托现有千亩桂花基地,深度挖掘观光旅游功能外,推出桂花香囊、桂花糕、桂花茶、桂花美食等产品。


泰顺县竹里畲族乡

毛竹产业

  走进泰顺县竹里畲族乡,满眼尽是笔直参天的毛竹。毛竹,不仅给当地带来优良的生态环境,还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竹里畲族乡的毛竹产业十分兴旺,高品质的毛竹、竹笋等成了畅销品。竹里畲族乡毛竹质地厚、硬度强,是优质竹类,目前,全乡每年仅卖毛竹的产值就达2000多万元。

长兴县泗安镇

花卉苗木产业

  近年来,泗安镇不断培育壮大苗木特色产业,形成了地区知名的苗木产地市场,加快推动富民强村。

  全镇以花木大会为龙头,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外展示展销,花木产业的品种结构日渐优化,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花木之乡和长三角地区绿化苗木的重要集散地,走出了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磐安县新渥街道

林下中药材产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使新渥街道的中药材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新渥成了华东和浙江的中药材主要集散地,又为“浙八味”中五味的主产区。

  新渥的“浙八味”药材城,是目前长三角地区设施更好的大型中药材集散中心,90%以上的浙产道地药材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

庆元县隆宫乡

毛竹产业

  在隆宫延绵的山脉上,几乎都是茂密的毛竹,隆宫因毛竹得名,又称“竹乡”。全乡毛竹林面积5.3万亩,是之一双竹筷的产出地。

  今年八月,毛竹特色园区首家企业成功入驻,双枪小微园厂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毛竹特色园区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3亿元,用地面积约112.57亩,建成后整合“低小散”企业,推进竹产业发展;建设双枪小微园能够更好提高毛竹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隆宫竹产业的竞争力。

松阳县玉岩镇

香榧产业

  2018年,国家商标局正式发文公示,松阳榧农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阳香榧”。

  经过近20年的不断推进,松阳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榧种植大县。2020年,松阳玉岩镇香榧种植面积超过两万亩,其中10万株苗木已经进入出产期。香榧已成为玉岩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综合自浙江林业、建德林业、贤庠发布、泰顺发布、温州文旅资讯、长兴发布、新渥发布、丽水美丽城镇、掌上庆元、丽水发布等

山水亦成“金”:“两山银行”让中国乡村收获多赢成果

新华社合肥12月3日电(记者马姝瑞、汪海月)在58岁的杨雪松眼前,群山披绿,一株株茶树在阳光下更显青翠,预示着这千亩茶园来年春天的丰收。很难想象,数年前这片山场还是没有道路的杂木林,本地人都难以出入。

杨雪松的18亩竹林、5亩多水田曾经就分散在杂木山场中。如今,这些竹林、水田在“存”入“两山银行”后化零为整,成了白茶茶园的一部分,对主人来说,也从实物变成了资产。

随着整体脱贫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是这一战略的重要要求。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柳溪村千亩白茶茶园。(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摄)

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既能维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共同富裕的绿色产业成为广大农村不约而同的重点发展领域,“两山银行”由此而生。

挂牌三个多月的安徽省首家“两山银行”,就设立在杨雪松的家乡——宣城市旌德县柳溪村。在这家特殊的“银行”,农民们“存”入闲田、林地等,拿到《旌德县生态资源受益权证》作为“存折”;整合起来的零散资产由“银行”作为平台,接洽合适的项目和投资人,以现代农业标准进行规模经营,再给予“储户”分红收益。

“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的存贷模式,农户手中碎片化的林业生态资源被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由两山银行通过股份合作、发包租赁、委托运营、服务创收等形式,交到投资者手中运营。”柳溪村党总支书记姚洪武说。

杨雪松展示自己的《旌德县生态资源受益权证》。(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摄)

目前,这个山多地少的皖南山村中,236本“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已经发放。农户若有新的“存储”需求,“两山银行”也可随时受理。

“以前,村民们的竹林和杂木都混长在山场,没有规划利用、没有道路设施,近四十年不产生效益;五亩地分成十几块散落在不同地方,吸引不来好项目。”杨雪松回忆说。

按照每亩70元、十年一次付清的方式,如今他已拿到之一笔16000多元的分红收益。而柳溪村则发展起了总面积达2276亩的白茶、香榧和果园三大基地,2020年村民仅在基地务工收入就达36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4.7万元。

从地处皖南山区的柳溪村,到东邻江苏的安徽省明光市已“存储”林地5000余亩、林木12万余株的管店镇镇级“森林银行”,再到大别山区岳西县启动“两山银行”试点,探索“生态资源—资产—资本”的转换路径……在安徽这个传统农业大省,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柳溪村的千亩白茶茶园和新建的乡村道路。(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 摄)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不仅是在安徽,浙江、江西、陕西等地都探索借助“两山银行”的模式,将农村独特的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在“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湖州,不仅广泛成立县区“两山银行”,还将其发展成联盟,在区域品牌共塑、资源统筹共谋、项目联合推介等方面推动各县区开展创新合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案。

在江西,除了“两山银行”外,还发展出“生态产品储蓄银行”“湿地银行”等新平台,催生出“畜禽洁养贷”“森林赎买项目贷”“古村落金融贷”“景区收费权抵押贷”等不同侧重点的绿色金融产品。2020年,江西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2586.6亿元,同比增长20%。

农民们“存”入闲田、林地等,拿到《旌德县生态资源受益权证》作为“存折”。(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摄)

“两山银行”亦高度重视在整合中保护农民和集体的利益,并采取了多项切实举措。

以柳溪村为例,村级组织将不直接参与经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村级两山银行将聚焦在为投资者提供管理、融资、政策对接等一条龙服务,确保集体和农民获得保底收益。”柳溪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总支之一书记胡黎明说。

未来,柳溪村还有着更大的目标,把近7000亩散落在农户手中的低效碎片化山场、旱地、农田、水域等都存起来,转化为可计价、可交易、可融资的资产,让懂技术会管理的投资人来经营。

“那时,农民的收入会更高,柳溪也会更美。”杨雪松充满期待。

来源: 新华社

“玉山香榧”走红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榧“母本之乡”怀玉山基地初具规模

11月2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开幕,“玉山香榧”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亮相,吸引国际国内参会嘉宾、客商关注。


“平林常榧啖俚蛮,玉山之产升金盘。”玉山香榧,又称玉山果,由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江西三山实业有限公司通过繁育当地香榧古树培育而成。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018年被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特色坚果产品。



玉山香榧历史源远流长,由于其药用价值极高,被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榧实篇”中记载道:“榧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信州玉山县者为佳。”玉山香榧因其品质出众,药效极佳,终在南宋被选中为贡品,一般只限于皇族、重臣与外宾享用,价值千金,也被誉为“坚果中的贵族”。相传北宋元丰七年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送长子苏迈赴饶州德兴上任,身患虫疾得到当地人馈赠的“玉山果”,迅速得以痊愈。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期间,写有《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一诗,专门提及玉山香榧,诗曰:“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当前,玉山香榧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中,种植基地广泛分布在玉山县怀玉乡、双明镇、下塘乡等乡镇。香榧母本古树就位于怀玉乡洋塘村,“母本之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其后代遍及江南,尤以浙江诸暨广为种植,自称“香榧之乡”。而香榧真正的原产地怀玉山深处洋塘村却无人知晓。


目前,玉山县香榧种植面积约7000亩,部分香榧基地挂果,2020年干果产量2万斤,售价200元/斤,产值在400万元以上。后续两年香榧产量将进入丰产期,预计2025年全县香榧总规模将达到15000亩,产值1.3亿元左右。“玉山果”已成为玉山扶贫产业的“致富果”。据统计,香榧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带动了3200余农户,其中1500户是山区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和分红模式,每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文/图楼登峰、吴德强)

香榧树十九年一直不挂果,建德林业专家上门十余趟妙手回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通讯员 王晓娟

“整整十九年了,今年是之一次!总共收了12000斤果子,毛估估有二十五六万块钱!”看到自己辛勤培育19年的香榧树终于挂了果,建德市大洋镇青源村的陈启树笑逐颜开,“没有林业专家,就没有我家的大丰收啊!”

建德市境内榧树资源丰富,百年以上的野生榧树多达6000余株,是榧树生长的自然分布区。2001年,大洋镇清源村为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在村里发展香榧产业,带动了不少农户种植。

“当时说香榧后期管理成本低,是真正的‘摇钱树’,还能留给孩子孙子。”陈启树也积极响应,种了近千株香榧苗。

可香榧苗种下后要10-12年才结果投产,在漫长的等待中,大部分树苗因缺乏管理变成荒芜一片。到了后来,全村仅陈启树一人仍在坚守着这片“摇钱树”,一种就将近20年。

年复一年,陈启树就象培育孩子似的精心抚育着这800余株苗木,可眼见榧树长势很好,已达挂果年龄,却一直未能开花结果。

为了找到原因,陈启树不惜花大钱,前往诸暨、东阳及本市的乾潭、三都等地,向香榧种植大户取经,请专家上门来指导,可均收效甚微。

“一次又一次,后来我已经没信心准备放弃了,”老陈说,“直到林业专家主动上门服务。”

老陈口中说的“林业专家”,就是建德市林业局郎学军、徐永星等几位科技人员。2018年末,他们听说大洋镇青源村的陈启树有800余株香榧树一直挂不了果,就主动联系上了老陈,驱车赶往大洋青源,爬上海拔四五百米的山头,到老陈的香榧基地实地问诊。

“当时看见的这片榧树,树体很大,已经长到碗口粗了,叶子也是绿油油的,营养生长十分旺盛,但开花结果很弱。”经验丰富的郎学军判定,“这主要是树体养分控制调节的问题,氮肥施得太多的表现,我们对它进行了用肥上的调整与树体修剪上的控制。”

深入细致诊断后,林业专家还发现这片榧林在虫害、绿藻等问题较为严重。“老陈的榧树不结果,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需要多种措施配合一起治疗。”

“比如绿藻病,这是榧树的叶片上长了绿藻,几乎把整株树的叶片全覆盖掉了,严重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落果在所难免。”春季适量施磷钾肥、防治硕丽盲蝽虫、人工授粉,夏季施保果壮果肥、除草抚育、防病、抗旱;冬季修剪。针对不同的病因,森林专家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经过“对症治疗”,2019年9月,陈启树的香榧枝头终于如愿挂出了一串串大小如枣,两头尖尖,呈椭圆形的香榧青果。从2020年年初开始,郎学军、徐永星等林业专家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基地一趟。

“香榧是两年生果,所以去年结的果,到今年实现采摘丰收,800余株树之一次收12000余斤果,效果确实不错。农户只要精心培育,就像开了家赚钱的小公司,收益源源不断。” 郎学军说。

2020年,建德全市香榧迎来大丰收,种植总面积达3.2万余亩,香榧产量增长40%以上,估计可增加产值近千万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 *** 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每公斤约360元 宁海香榧可以品尝了

中国宁波网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蒋攀 葛主铨

今天上午,在位于宁海黄坛镇榧坑村的贤君香榧加工厂里,热气腾腾的香榧在锅炉中不断翻滚。过了一会儿,今年之一炉香榧出炉了。

随后,炒制的师傅把香榧放在手中摇晃,凭声音来辨别香榧的好坏。接着,他又剥开香榧壳,通过咸淡、脆度、口感,来评定这一锅香榧的质量好坏。一位师傅告诉笔者,炒香榧火候把握最为关键,没有2-3年的炒制经验,是炒不好香榧的。

贤君香榧加工厂工作人员说,加工厂一天可以炒制400公斤的香榧干果,每公斤价格在360元到400元之间,基本与上年持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年宁海香榧产量有较大增长,全县香榧种植面积达2万亩,投产面积达到7000亩,预计今年香榧青果产量500吨,较去年增长36%左右。

黄坛是宁海香榧的主要产区,据镇林特站相关人士介绍,该镇今年香榧干果产量将达13万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360元计算,产值将达到4680万元。

近年来,宁海香榧专家团队采取整形修剪、人工授粉、施用有机肥、病虫害防治等为主的香榧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提高香榧产量。同时,香榧专家团队通过项目实施增加香榧花粉供应,提高授粉花粉质量,推动宁海香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至2020年,宁海有9000亩香榧投产,青果产量达到1000吨,总产值8000万元。

浙江嵊州香榧全面开摘 品质普遍好于往年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费学军)又到一年香榧采摘季,一颗颗成熟的香榧果子垂挂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昨天上午,2021中国·嵊州香榧节暨嵊州香榧开摘仪式在谷来镇榆树村举行。现场,参加活动的人员一同交流嵊州香榧采摘、炒制技艺;宣读《2021嵊州香榧安全采摘倡议书》;签订《2021嵊州香榧优质优果承诺书》及《2021嵊州香榧购销合同》。同步举行了2021“嵊州香榧”感恩祈福庆丰收活动,嵊州吹打、越剧表演等轮番上阵。

图说:嵊州香榧开摘启动仪式现场。应杭峰 供图(下同)

仪式结束后,谷来镇榆树村榧农纷纷上山开展采摘工作。其中,榧农黄袁江家的都是一些老香榧树,因此,他家的香榧成熟相对比较。“今年香榧的量,可能要减少,去年有1500斤,今年大概不到1100斤。但结合近日天气情况看,质量上应该会比去年提升不少。”

与榆树村榧农一样,嵊州的其他村榧农,也都从今天开始上山采摘香榧。据嵊州市谷来镇副镇长楼泽钜介绍,今年香榧品质较往年有很大的提升,主要的原因就是今年雨水比较充沛,有利于香榧的成熟和成长。“而到了采摘的时节又以晴好天气为主,这大大便利了榧农采摘工作的开展。”

图说:农户采摘香榧

嵊州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不仅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也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还是著名的“中国香榧之乡”。境内分布着树龄百年以上古香榧树近3万株,五百年以上的3000多株,千年以上的100多株,约占全省的30%。拥有省级香榧兴林富民示范村7个,是全国更大规模香榧种苗基地。经过20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香榧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2020年干果产量6000多吨,总产值10多亿元,香榧产业已成为嵊州的特色优势产业。

标签: 香榧 多少 钱一斤 2020 2015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