醢字简介
首字母:h,拼音:hai,带声调拼音:hǎi,注音:ㄏㄞˇ,部首:酉,部首比划:7,比划:17,繁体字:醢,字体结构:左右结构,笔画顺序:横竖折撇折横横横撇竖折横竖折竖竖横,五笔86编码:SGDL,五笔98编码:SGDL,Unicode:U+91A2,汉字编号:6215,
基本解释
● 醢 hǎi ㄏㄞˇ ◎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醢组词
覆醢(fù hǎi):倒去肉酱。《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谓 孔子 痛 子路 被醢于 卫 ,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弃之。后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的情谊。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君遇 孙秀 之难,闔门受祸,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慟,乃树碑以记事。”
脯醢(fǔ hǎi):(1).佐酒的菜肴。《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 贾公彦 疏:“脯醢者,是饮酒肴饈,非是食饌。”《隋书·礼仪志三》:“驾将至,委奠币,荐脯醢,加羊於軷,西首。” 唐 白居易 《斋毕开素》诗:“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香。”(2).古代酷刑。处斩之后剁肉成泥。《战国策·赵策三》:“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醢醓(hǎi tǎn):醓醢。 明 刘基 《雪晴偶兴因以成篇》:“藩閫官曹厚禄食,忍以黔黎为醢醓。”
醢石(hǎi shí):怪石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醢石, 成式 羣从有言:‘少时尝毁鸟巢,得一黑石,如雀卵,圆滑可爱,后偶置醋器中,忽觉石动,徐视之,有四足如蜒,举之,足亦随缩。’”
醢酱(hǎi jiàng):肉酱。《礼记·内则》:“濡鸡、醢酱实蓼。” 清 赵翼 《青山庄歌》:“茶经蟹眼淬旗枪,食品猩脣调醢酱。”
醢脯(hǎi fǔ):肉酱和干肉。 清 归庄 《噫嘻》诗之一:“招魂无衣裳,奠尸缺醢脯。”
亨醢(hēng hǎi):古代的酷刑。把人用鼎镬煮杀或者剁成肉酱。《汉书·江充传》:“ 充 逋逃小臣,苟为姦譌,激怒圣朝,欲取必於万乘以復私怨。后虽亨醢,计犹不悔。”
鲎醢(hòu hǎi):鲎肉酱。 宋 陆游 《春晚小饮》诗:“小儿偶得官楼酒,鱟醢鰌乾一醉同。”
龙醢(lóng hǎi):用龙肉制成的酱。 汉 张衡 《南都赋》:“远世则 刘后 甘厥龙醢,视 鲁县 而来迁。”参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鹿醢(lù hǎi):鹿肉制成的酱。 汉 刘向 《说苑·杂言》:“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则易以匹马。非兰本美也,愿子详其所湛。”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皇会》:“供品以鹿醢东酒、松茶枣汤、炉焚茅草云蕊真香。”
麋醢(mí hǎi):麋肉制成的酱。《晏子春秋·杂上二三》:“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麋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
蜱醢(pí hǎi):蚌肉做的酱。《仪礼·既夕礼》:“东方之饌,四豆:脾析、蜱醢,葵菹、蠃醢。” 郑玄 注:“蜱,蜯也。”
烹醢(pēng hǎi):古时的两种酷刑。烹是将人煮死;醢是把人剁成肉酱。《战国策·赵策三》:“吾将使 秦王 烹醢 梁王 。” 汉 班彪 《王命论》:“勇如 信 布 ,彊如 梁 籍 ,成如 王莽 ,然卒润钁伏鑕,烹醢分裂。”
七醢(qī hǎi):古代的七种肉酱。《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七醢:醓、蠃、蠯、蚳、鱼、兔、鴈醢。”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异品朱樱緑笋,香葅紫蕨青葵,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潜醢(qián hǎi):谓暗暗地剁成肉酱。《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龙一雌死,潜醢以食 夏后 。”
肉醢(ròu hǎi):肉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老妈妈,若无你救我之时,险些儿做了粉齏肉醢。”
蜃醢(shèn hǎi):以蚌蛤类肉制成的酱。《周礼·地官·川衡》“祭祀宾客共川奠” 唐 贾公彦 疏:“《醢人》云:‘馈食之豆,有蜃醢、蠯醢,蜃蠯是蛤。’”
屠醢(tú hǎi):犹杀戮。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何至驱市人而战,受其屠醢乎!”
蜗醢(wō hǎi):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礼记·内则》:“蜗醢而苽食雉羹。”《仪礼·士冠礼》“葵菹蠃醢” 汉 郑玄 注:“蠃醢,螔蝓醢,今文蠃为蜗。”
醯醢(xī hǎi):用鱼肉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周礼·秋官·掌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罋。”《礼记·郊特牲》:“醯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 孙希旦 集解:“曰‘醯醢’者,醢必资醯以成也。” 宋 张耒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诗:“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相醢(xiāng hǎi):相互残杀。 唐 韩愈 孟郊 《斗鸡联句》:“妬肠务生敌,贼性专相醢。”
盐醢(yán hǎi):指盐和酱之类。 唐 沉亚之 《上李谏议书》:“夫真伪杂鬻,循户而唱,祈其售者,伪得十九焉。是椒桂之质类而馨辛不为也;梅醯之质类而苦酸不为也;盐醢之质类而鹺咸不为也。”
鱼醢(yú hǎi):鱼酱。《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鱼醢。”《新唐书·百官志三》:“﹝掌醢署﹞掌供醢醯之物:一曰鹿醢,二曰兎醢,三曰羊醢,四曰鱼醢。”
诛醢(zhū hǎi):诛杀并剁成肉酱。泛指残酷地杀害。《明史·外国传二·安南》:“而贼臣 黎季犛 父子弑主篡位,屠戮忠良,灭族者以百十数,臣兄弟妻孥亦遭害。遣人捕臣,欲加诛醢。”
菹醢(zū hǎi):◎ 菹醢 zūhǎi 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楚辞·涉江》
俎醢(zǔ hǎi):(1).剁成肉酱。(2).肉酱。 明 马愈 《马氏日抄· *** 香料》:“其拌俎醢用马思答吉,形类地榭,极香。”
转自小学生网
中国南海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她们的位置如下图:
东沙群岛——英文(Pratas Island),古称“月牙岛”,主要由东沙岛,东沙礁(环礁),南卫滩(暗礁)和北卫滩(暗礁)所组成,中国台湾实际控制,名义上是广东管辖,实际为台湾管辖。
西沙群岛——英文(Paracel Islands),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其中永兴岛是更大岛,面积2.10平方公里。目前,西沙群岛由中国完全控制。越南统一前一年,曾控制了这里的珊瑚岛、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文革时,中国收复了这三个岛。
中沙群岛 ——英文(Macclesfield Islands),此处几乎全部隐没于海面之下,距海面约10~26米,只有黄岩岛南面露出了水面(中国和菲律宾都宣布对此岛有 *** ,貌似菲律宾更占优势),个人认为中沙群岛战略位置很重要,海平面以下的暗礁可以建成小岛修工事。
说完了以上三个群岛后说说最复杂的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英文(Spratly Islands),它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由55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主要岛屿有太平岛
U>中业岛、南威岛、弹丸礁、郑和群礁、万安滩等。曾母暗沙(海平面以下,据说有中国 *** 碑)沉于下面)是中国领土最南点。这些主要岛屿中除太平岛被台湾控制外,其它的主要岛屿都被东南亚国家控制,中业岛被菲律宾控制、南威岛被越南控制、弹丸礁被马来西亚控制…………实际由中国控制的有11个小岛礁,分别是华阳礁/五方礁/仁爱礁/信义礁/渚碧礁/南薰礁/仙娥礁/赤瓜礁/东门礁/美济礁/永暑礁/另外还有部分小岛礁被中国巡防监控。分布图如下:
被东南亚国家控制的岛礁有 越南:28个、菲律宾:9个、印度尼西亚:2个、马来西来:9个、文莱:1个。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主要岛屿有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弹丸礁、郑和群礁、万安滩等。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
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最南点。南沙群岛领土 ***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管辖属中国海南省三沙市。目前除中国大陆和台湾控制少数岛屿外,主要岛屿均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侵占。
中国南沙更大岛礁图,太平岛又称黄山马礁或黄山马峙,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北部中央郑和群礁西北角的一个岛屿,也是南沙群岛中更大的岛屿,位居南海西侧航道的东边,面积0.49平方公里。东距中洲礁约3.1海里(约6公里)、敦谦沙洲约7.1海里(约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约30公里)。 由于战略地位重要,越南、菲律宾对此虎视眈眈,基于一个中国的原则。目前由中国台湾控制,隶属于高雄,岛上有台湾驻军和一个飞机场。
关于中国控制南沙岛礁的数目,大家的认知很大程度上限于公开报道。而网上流传的信息大多比较陈旧,多是简单地转贴引用,致使公众对南海态势没有最新、更接近真实情况的认识。客观认识南沙,一方面使我们看到已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更深刻体认到收复被占领土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笔者辑录整理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分享。(资料截止2011年6月)
中国名称 ------ 英文(或拼音)名称 ----------- 掌控手段 太平岛 -------- Itu Aba Island -------------中国台湾省海巡署驻防 中洲礁 -------- Ban Than Reef -------------- 中国台湾省太平岛守备队监控 渚碧礁 -------- Subi Reef ------------------ 南沙守备部队驻防 南薰礁 -------- Gaven Northern Reef -------- 南沙守备部队驻防 赤瓜礁 -------- Johnson Reef --------------- 南沙守备部队驻防 东门礁 -------- Hughes Reef ---------------- 南沙守备部队驻防
永暑礁 -------- Fierry Cross Reef ---------- 南沙守备部队驻防 华阳礁 -------- Cuarteron Reef ------------- 南沙守备部队驻防 美济礁 -------- Mischief Reef -------------- 南海渔政部门驻防 (该礁有南北两个驻军点) 安乐礁 -------- Hallet Reef ---------------- 东门礁守备队监控 西门礁 -------- Kennan Reef ---------------- 东门礁守备队监控
西南礁 -------- Gaven Southern Reef -------- 由南薰礁守备队监控 (该礁可能就是大家较熟知的小南熏礁) 信义礁 -------- First Thomas Shoal --------- 由美济礁守备队监控 轭 礁 -------- Whitson Reef ---------------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安达礁 -------- Eldad Reef -----------------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监控 (越方似乎暗示中国有驻军) 三角礁 -------- Livock Reef ----------------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铁线礁 -------- Tiexian Jiao ---------------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五方礁 -------- Jackson Atoll---------------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仙娥礁 -------- Alicia Annie Reef ----------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半月礁 -------- Half Moon Shoal ------------ 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仁爱礁 -------- Second Thomas Shoal -----推测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鲎藤礁 -------- Iroquois Reef -------------- 推测由南海舰队巡防监控 (掌控程度应不次于菲律宾) 仙宾礁 -------- Sabina Shoal --------------- 推测由南海舰队巡防监控 (掌控程度应不次于菲律宾) 牛轭礁 ------- Whitson Reef --------------- 推测由南海渔政与南海舰队协同巡防监控 蓬勃暗沙------Bombay Shoal------------推测由南海舰队巡视监控 安渡滩---------Ardasier Reefs--------------推测由南海舰队巡视监控 安塘滩---------AntangTan-------------------推测由南海舰队巡视监控
礼乐滩 ------- Reed Tablemount ---------- 推测由南海舰队巡视监控 (务必牢牢控制该滩!!) 大渊滩 ------- Nares Reef ------------------ 推测由南海舰队巡防监控 (掌控程度应不次于菲律宾) 南方浅滩------Southern Bank --------------推测由南海舰队巡防监控 (掌控程度应不次于菲律宾) 棕 滩 --------Brown Bank --------------- 推测由南海舰队巡防监控 (掌控程度应不次于菲律)
曾母暗沙------James Shoal -------------南海舰队定期巡视 (设有 *** 碑。暂无人捣乱。掌控亟待加强) 南钥岛---------Loaita Island---------------1994年,中菲海军在南钥岛海域有场小规模的冲突,其结果菲2艘炮艇被击沉,数名士兵死亡。岛上的一些建筑被摧毁,包括一个了望塔,此后,菲放弃了该岛,至今无人居住。
双黄沙洲------Loaita Nan----------------根据部分国外资料显示双黄沙洲自1988年后,我国派兵驻守;然而另有不同资料声称没有占据者。
根据以上统计,中国在南沙实际控制至少34个岛、礁、滩及暗沙:中国台湾驻军1岛,控制着2个岛礁;中国大陆驻军控制着32个礁、滩及暗沙。
5种大型动物超“可怕”,网友:幸好已经灭绝,成为化石了!5种大型动物超“可怕”,网友:幸好已经灭绝,成为化石了!
地球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万年的历史,而在远古时期,地球存在着那些生物,地球的地质条件如何,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事情,新时代远古时期生长着一批体积巨大,凶恶的动物,尽管现在这些动物已经灭绝,但是他们的化石保留了下来,科学家将这些化石进行了模拟还原,还原出来了他们本来样子,可以说使人毛骨悚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动物吧。
一上来就放大招,首先是远古蜈蚣,远古蜈蚣跟现在普通的蜈蚣样子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因为体积太过于庞大,有这么多脚,小编已经后悔写这个了,光看图片可以说非常的渗人,它主要吃植物或者小型动物。
第2个是碳龟,主要生活在远古时期,体积非常的巨大,从图片上来看,头就像一颗篮球那么大,身体跟现代的卡车有得一拼,归类其实并不是人畜无害的,那些小乌龟还咬人呢,这么大的远古龟,5种大型动物超“可怕”,网友:幸好已经灭绝,成为化石了!更是长着尖利的喙,吃东西都毫不犹豫的。
第3个是奇虾,顾名思义也就是奇奇怪怪的虾,它属于寒武纪时期,它可能存在于地球的时间最长,地球上之一批生物之一,肉食动物啥都吃。
第4个是广翅鲎,拼音是hou,四声,这个也是非常庞大的生物,体长大概在2米到3米左右,奥陶纪中生活,生活的领域一般在河口或三角洲,它也是一种强悍的肉食生物,有着锋利的爪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扑食优势。
最后一个是野猪鳄,它主要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和现在的鳄鱼一样,在湖泊或者河流内觅食,非常“阴险”潜伏在水里,然后趁猎物不注意一下咬住致命处,现在的鳄鱼区别大概就是,野猪鳄体积更加庞大,并且有着更为锋利的牙齿,还有很多非常恐怖的动物,他们都已经灭绝了,小编说出来的只是个例,欢迎补充。
廖角山多鳃鱼Polybranchiaspis liaojiaoshanensis
■分类位置:盔甲鱼亚纲-多鳃鱼目-多鳃鱼科-多鳃鱼属
■化石产地:云南曲靖市麒麟区寥廓山与翠峰山,宜良县万寿山,嵩明县小练灯,越南安明、河江
■层位和时代: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翠峰山群西山村组
■命名人和命名时代:刘玉海,1965
廖角山多鳃鱼被海蝎子广翅鲎捕食的场景复原。杨定华 绘
廖角山多鳃鱼是中国最早发现并进行古生物描述的盔甲鱼类之一,不仅在中国云南曲靖有发现,越南也有发现。
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产无颌类化石早有报道。抗日战争前丁文江、王曰伦以及杨钟健分别在翠峰山和廖角山(原误称“妙高山”)两地均发现过头甲鱼化石。其后,李广源等1942年于廖角山采得的鱼化石经杨钟健鉴定,其中无颌类化石定为头甲鱼。现在看来,当时发现的这些头甲化石,都应为盔甲鱼化石。上述化石可惜均未进行古生物学描述,标本于抗日战争期间几经辗转,今已不知下落。1962年-1963年冬春之际,张国瑞与刘玉海等在云南进行泥盆纪鱼化石调查时,于曲靖地区采得相当丰富的无颌类化石。刘玉海先生1965年首次对云南曲靖廖角山西山村附近早泥盆世地层发现盔甲鱼化石进行了古生物描述,其中包括隶属于盔甲鱼类者的一新属新种,代表一新科新目,即多鳃鱼目多鳃鱼科的廖角山多鳃鱼。
廖角山多鳃鱼是盔甲鱼类中迄今所知分布最广、标本发现最多的一个物种。各地收集的头甲标本应在60件以上,头甲长约 58mm,即使包括个体差异、标本保存状况、测量误差等因素,也未见 55mm-60mm 范围之外者。说明盔甲鱼类的头甲是在鱼达到成体后迅速获得,而个体亦停止生长。就其分布范围来说除中国以外,还见之于越南北部毗邻我国云南地区;在延续时代上由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至布拉格期。廖角山多鳃鱼的标本数量最多,以一窝一窝的形式聚集,而其他的盔甲鱼类数量比较少。廖角山多鳃鱼是当时的优势物种,同时也是海相环境中板足鲎和海蝎子的主要捕食对象,因此廖角山多鳃鱼采用了一种以量取胜的生存策略。
那么为什么说廖角山多鳃鱼是集万千错爱于一身呢?因为当时盔甲鱼在中国刚刚发现,人们对这个全新的类群完全不了解,所以在它身上发生了许多阴差阳错的小故事。
廖角山多鳃鱼生态复原图。杨定华 绘
名字不小心被拼错了
廖角山多鳃鱼的属名指示了它是当时鳃囊最多的盔甲鱼类,多达12对,是真盔甲鱼的2倍;而种名则以化石产地云南曲靖廖角山(liao-jiao-shan)的拼音来命名,但是刘玉海先生1965年命名的时候,却不小心把廖角山的拼音错误的拼成了liao-jao-shan,而汉字并没有发音为“jao”。 原作者刘玉海在1975年《川滇早泥盆世无颌类》一文中纠正了这种不正确的原始拼写,但是没有对这种变化给出解释,导致之后的混乱。1995年,越南古生物学家通祖伊等人发现廖角山多鳃鱼的拉丁文名称P. liaojaoshanensis被刘玉海和后来的几位作者错误地拼写为P. liaojiaoshanensis,造成前后混乱。 通祖伊等人正确地认识到P. liaojaoshanensis是原始名称,但是,这个原始名称由于无意的拼写错误造成的。根据《国际动物命名规则》,在原始拼写不正确的情况下,应更正不正确的原始拼写,因此P. liaojiaoshanensis是有效的命名。
廖角山多鳃鱼化石照片。盖志琨 摄
错把鼻孔当成了嘴巴
廖角山多鳃鱼在最初发现描述时,因为它的鼻孔是又大又圆,跟真盔甲鱼的裂隙状的细长鼻孔完全不同,而跟异甲鱼类的嘴巴很像,因此被错认成了嘴巴,从而归到了异甲鱼类,而真盔甲鱼类的细长的鼻孔跟骨甲鱼类非常的相似,被归到了骨甲鱼类。后来才发现盔甲鱼类的真正的嘴巴其实是位于头甲腹面的。直到1979年,英国古生物霍尔斯蒂德才真正认识到中国的真盔甲鱼类和多鳃鱼类其实是东亚地区的一个特殊的类群,跟欧美地区的骨甲鱼类和异甲鱼类完全不同,因此把他们合并起来,建立了甲胄鱼类中一个新的亚纲——盔甲鱼亚纲,成为与骨甲鱼亚纲、异甲鱼亚纲并列的三大类群之一。
廖角山多鳃鱼复原图。菲利普·让维埃(法国) 绘
错认的兄弟姐妹
廖角山多鳃鱼曾经有很多好兄弟,有秀丽多鳃鱼、面店多鳃鱼、沾益多鳃鱼、中华多鳃鱼、云南多鳃鱼、菱形多鳃鱼、小甲多鳃鱼7个兄弟姐妹。潘江和通祖伊等人认为一些多鳃鱼的种,如秀丽多鳃鱼、云南多鳃鱼、菱形多鳃鱼和中华多鳃鱼,可能反映了廖角山多鳃鱼的种内变异。2006年,朱敏、盖志琨在对整个盔甲鱼亚纲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时候,正式对多鳃鱼属的各个种进行了清理,它们大部分都被认为是廖角山多鳃鱼的同物异名,予以取消,而小甲多鳃鱼因其头甲尺寸小(长约2厘米)和具有第五横管等差异,而被保留下来。这主要是依据了国际动、植物命名法则的优先律。优先律主要是为了解决同物异名的混乱问题,简单说就是可能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地点发现了一种新生物,且分别给它命了名。按优先律确定其中最早发表的有效名称为正确名称,其余名称应废止。
姜杭云 盖志琨
中药材节节花?
节节花拼音Jié Jié Huā
别名耐惊菜(《救荒本草》),虾蠊菜(《生草药性备要》),满天星(《植物名实图考》),虾钳莱、白花仔(《广州常见经济植物》),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福建民间草药》),水牛膝、一包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猪屎草(《闽南民间草药》),水金铃(《四川中药志》),地扭子、飞疔草(《贵州草药》),耐惊花(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莲子草(《救荒本草》)
一年生草本。茎细长,上升或匍匐,有两行纵列的白色柔毛,节上密被柔毛。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8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短叶柄,全缘或中部呈波状。头状花序腋生,长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披针形,干膜质;花密集,花被5,白色,干膜质;雄蕊通常3枚,不育雄蕊三角状钻形,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雌蕊1,心皮1,柱头头状。胞果倒卵形,稍扁平,两侧有狭翅。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于水边、田边等潮湿地。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
性味苦,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微苦,性寒,无毒。"
③《泉州本草》:"味淡,微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小肠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治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②《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⑤《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⑥《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肺热咳血:虾钳菜三两。捣汁,加食盐少许,炖温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赤白痢疾:节节花鲜全草五至八钱,水一碗半,煎七分。赤痢和白糖,白痢和红糖服;或调蜂蜜最妙。(《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水牛膝、落地金钱。炖内服。
④治诸种淋症:节节花鲜全草煎汤服,每次二两,每日二次。
⑤治小便疼痛:节节花全草,每次二两,煎汤泡食盐或糖,代茶频服。
⑥治慢性肠痈:节节花鲜全草,捣绞汁泡酒服,每次一两,每日三次。(《泉州本草》)
⑦治疔疮肿毒:鲜曲节草,用冷开水洗净,和冬蜜捣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蜂窝痈:节节花鲜全草适量,捣汁和鸡蛋清调敷。(《闽南民间草药》)
⑨治牙痛:水牛膝、地骨皮、蒲草头。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⑩治虚火牙疼:水牛膝、路边鸡、桂花根,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蛇伤:鲜曲节草二至四两,地瓜烧酒四两,酌加水煎取成半碗,内服。所余药渣,捣匀敷贴伤处。(《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湿疹、皮炎、癣疥:虾钳菜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⒀治疟疾:地扭子嫩叶尖一两。煮稀饭吃。(《贵州草药》)
⒁治痞块:地扭子适量,捣烂包痞块硬处。(《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拼音Jié Jié Huā
别名耐惊菜、蓬子草、虾蠊菜、满天星、虾钳菜、白花仔、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水牛膝、一包针、猪屎草、水金铃、地扭子、飞疔草、蟛蜞菊、耐惊花、鲎脚菜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ternanthera sessilis(L.) DC. [Illece-bruin。Sessi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5cm。茎上升或匍匐,多分枝,具沟,沟内有柔毛,在节处有一行横生柔毛。单叶对生;无柄;叶片条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长圆形、倒卵形,长1-5cm,0.2-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具不明显锯齿。头状花序1-4个腋生,球形或长圆形,无总梗;花密生,花轴密生白色柔毛;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均白色,宿存;雄蕊3个,花丝基部连合成环状,花药长圆形,退化雄蕊三角状钻形,全缘;子房1室,有胚珠1枚,柱头短裂。胞果倒心形,边缘常具翅,包于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卵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平旷野路边、水边、田边请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南和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与空心苋(参见“空心苋”条)相近似,唯茎有明显的条纹及纵沟,沟内有柔毛,在节处有1行横‘柔毛。叶缘有时具不明显锯齿。头状花序1-4个,腋生,无总花梗;花白色。雄蕊3。
显微鉴别 与空心苋相似,但叶片上短蚕形非腺毛为4-5细胞,顶端细胞显着形狭而略延长。
化学成分全草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5-α-豆甾烷-7-烯醇(5-α-stigmasta-7-enol)<1>,二十九烷(nonacosane),16-三十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汉地醇(handianol)<2>。叶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3β-O-β-D-glucopyranosyluronic acid),28-O-β-D-吡喃葡萄糖齐域果酸酯(28-O-β-D-gi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3>。
有报道说分得以齐墩果酸为甙元,葡萄糖和鼠李糖为糖部分的皂甙。<4>从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lupeol)<5>.
性味甘;性寒
归经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散瘀;清热解毒;除湿通淋。主咳血;吐血;便血;湿热黄疸;痢疾;泄泻;牙龈肿痛;咽喉肿痛;肠痈;乳痈;痒腮;痈疽肿毒;湿疹;淋症;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炖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2.《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3.《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5.《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6.《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