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五行属木,木气生发、调达、调畅而恶抑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也就是以藏血为本,以疏泄为用,肝为刚脏,也就是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勇猛刚强的特点和性格,容易化火生风,亢阳难治的特点,同时,肝具有调节情志、调节血量的作用。
如果肝气郁结,不能生发,就会引起一些列情志问题,以及肝经循行部位的问题,肝经循行路线主要是身体两侧,包括两胁肋部、少腹、胸乳等,包括妇科的一些问题也是肝经的循行部位。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畅,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容易引起失眠,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则有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经行眩晕、经行不寐等月经不调症状或经前 *** 作胀等症。
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如果在此基础上有化火的表现,表现为烦闷急躁、内热等情况可在次方基础上加上牡丹皮、栀子两味药,中成药是加味逍遥丸,主要区别就是有无内热。
舒肝丸: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黄、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朴(姜制)、陈皮、枳壳(炒)、茯苓、朱砂组成。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柴胡舒肝丸:由茯苓、麸炒枳壳、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六神曲(炒)、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摈榔、醋三棱、酒大黄、青皮(炒)、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组成。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四逆散:由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的功效。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泄痢下重。
疏肝益阳胶囊:成分为蒺藜、柴胡、蜂房、地龙、水蛭、九香虫、紫梢花、蛇床子、远志、肉苁蓉、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蜈蚣、石菖蒲。具有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的功效。用于肝郁肾虚和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所致功能性阳痿和轻度动脉供血不足性阳痿,症见阳痿, *** 萎软不举或举而不坚,胸闷善太息,胸胁胀满,腰膝酸软,舌淡或有瘀斑,脉弦或弦细。
平肝舒络丸:成分有柴胡、青皮(醋炙)、陈皮、佛手、乌药、香附(醋炙)、木香、檀香、丁香、沉香、广藿香、砂仁、豆蔻、厚朴(姜炙)等,具有平肝疏络,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九味肝泰胶囊:成分为三七、郁金、蜈蚣(不去头足)、大黄(酒制)、黄芩、山药、蒺藜、姜黄、五味子。具有化瘀通络,疏肝健脾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兼肝郁脾虚所致的胁肋痛或剌痛,抑郁烦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脘痞,大便不调,或胁下痞块等。
宽胸舒气化滞丸:成分为沉香、木香、青皮(醋炙)、陈皮、牵牛子(炒)。具有舒气宽中,消积化滞的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积聚痞块,大便秘结。
需要注意的是肝气不舒可以认为是情志病,平时一定要注意调节情绪,凡事不要太钻牛角尖,人数不过三万天,所以不要过度纠结纠缠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其次,这些药物长时间应用会耗气,所以不宜长期服用,妊娠期也要注意按说明书规定服用。
11种改善黄褐斑面部色素沉着的中成药,值得收藏黄褐斑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口服避孕药、过度疲劳、种族和遗传等多种原因导致。如妊娠期雌孕激素作用使色素生成增加,出现的黄褐斑称为妊娠斑,分娩后该色素斑可自行消失。黄褐斑在一些慢性疾病尤其是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和不孕症等)以及肝脏病、慢性乙醇中毒、甲亢、结核病和内脏肿瘤患者中也常发生。此外,某些药物(如氯丙嗪、苯妥英钠和口服避孕药等)也可诱发黄褐斑。出现了黄褐斑怎么办? 玥亮说药今天给大家分享下11种改善黄褐斑的中成药,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黄褐斑是以淡褐色至深褐 *** 素沉着斑为特征,典型的皮疹位于颧骨突出部位、前额、鼻背、上唇和下颌等日光暴露部位。色沉斑边界清晰,具体分型如下:
1、蝶形型:皮损见于面颊部、呈蝶形对称性分布。
2、面中部型:皮损见于前额、颞部、鼻部、唇上和颊部。
3、下颌型:皮损见于三叉神经下颌支区,颊下部。
4、泛发型;皮损泛发于全面部,可累及两上肢。
气血和胶囊,本方由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桔梗、牛膝、枳壳、柴胡、香附、乌药、丹参、延胡索、升麻、甘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妇女月经过少、经期后错,行经不畅,经色黯红有血块、小腹或少腹疼痛,经前 *** 胀痛,或伴有黄褐斑等面部色素沉着。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王基容通过进行气血和胶囊结合面罐治疗气滞血瘀型痤疮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出结论(1)在使用拔罐手法治疗颜面部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消褪过程,未发生特殊不良事件,治疗效果明显,简单易行,实用性好;(2)痤疮后残留色素沉着随时间可自行缓慢消褪,但加以人为治疗后,可以加速消褪,治疗组色沉消褪时间,消褪程度优于对照组,在第8周后观察疗效明显;(3)面部拔罐操作流程尚不成熟,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继续临床观察、整理,以期形成更完善的治疗流程与手法。(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调经养颜片,本方具有补血益气,调经养颜的功效。由三七、小红参、黄芪、女贞子、地板藤、玉带草组成。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及其所引起的痛经、面色淡暗或有暗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或遵医嘱。
白苓胶囊,本方具有养血调肝,益气健脾的功效。由当归、人参、茯苓、白芷组成。用于肝血不足,脾气虚弱,脉络不畅所致黄褐斑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病程长,斑块大者,也可用蛋清适量调和本品药粉,每晚临睡前涂于患处,以覆盖整个斑块为度,1-2小时后洗去。
化瘀祛斑胶囊,本方由柴胡、薄荷、黄芩、当归、红花、赤芍组成。具有疏风清热,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黄褐斑、酒渣、粉刺。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5粒。
排毒养颜胶囊,本方由大黄、白术、西洋参、芒硝、枳实、青阳参、小红参、肉苁蓉、荷叶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便排毒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热毒内盛所致便秘、痤疮、颜面色斑。
用法用量:
1、便秘、排便不爽者,一次3-6粒,一日2次,根据大便情况酌情加减药量,以大便通畅,每天1-2次为宜。
2、大便一日1次者,以1粒起服,每日服1-2次,根据大便情况逐渐加量至大便通畅,每天1-2次为宜。
红花逍遥片,本方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红花、皂角刺、竹叶柴胡、薄荷、甘草组成。具有舒肝、理气、活血的功效。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 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本方由菊苣子、芹菜根、菊苣根、香青兰子、黑种草子、茴香根皮、洋甘菊、甘草、香茅、罗勒子、蜀葵子、茴芹果、骆驼蓬子组成。具有调节体液及气质的作用,为四种异常体液成熟剂。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何小琴通过氨甲环酸片与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得出结论氨甲环酸片和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黄褐斑疗效相当,但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2):140)
2、徐林通过二氧化碳激光配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得出结论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行二氧化碳激光配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普及。(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80+89)
3、孙铮,郑玲玲通过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得出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湿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0):1248-1249)
4、籍晓明,高晖通过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得出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17(04):350-352)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四物颗粒,本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具有调经养血的功效。用于营血虚弱,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5g,一日3次。
血府逐瘀口服液,本方由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刘秀娟,李嘉琦等通过坤泰胶囊加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观察,得出结论坤泰胶囊加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良好。(人民军医,2018,61(09):826-829)
2、易鸿通过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颌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得出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颌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医生选用。(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1):37-38)
用法用量:空腹服,一次20ml,一日3次。
参苓白术散,本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崔何晴、尚莉丽研究观察辅舒酮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辅舒酮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可明显改善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02):309-312<2019-03-15>.)
2、唐爱华、黄晓艳研究观察参苓白术散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影响,得出结论将参苓白术散应用到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康复。(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06):130-132.)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舒肝颗粒,本方由当归(蒸)、白芍(酒炙)、白术(麸炒)、醋香附、柴胡(醋炙)、茯苓、薄荷、栀子(炒)、牡丹皮、甘草组成。具有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的功效。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临床用药经验汇总:
1、江利敏通过舒肝颗粒治疗卒中后焦虑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得出结论舒肝颗粒治疗卒中后焦虑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01):58-61.)
2、王贵贤等通过舒肝颗粒治疗围绝经期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得出结论舒肝颗粒可减轻围绝经期抑郁肝郁气滞证患者的、焦虑及围绝经期症状,并具有调节性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和调节5-HT和BDNF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06):114-119.)
3、常庆龙,韩佩,贾国丛通过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得出结论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1):120-122.)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用温开水或姜汤送服。
黄褐斑防治措施
1、尽可能寻找病因,并做相应处理。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分忧虑,勿过度疲劳,要有足够的睡眠,并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
3、可多食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可减少色素的生成,维生素E能减少色素沉着。如含维生素C的白菜、柠檬、苹果、西红柿、冬瓜、白萝卜、芒果等。含维生素E的花生米、莴苣、瘦肉、黄芽菜、蛋糕等。应尽量少吃酱油、酱菜、虾、蟹、烟、酒、咖啡等。
4、应尽量避免日光直射,外出时应用太阳伞或太阳帽,从事野外工作或外出旅游,应涂防晒霜、防晒油膏。
5、合理选用化妆品,勿使用无商标、无生产厂家及易过敏,有不良反应的产品,勿盲目应用一些虚假广告推荐的脱色剂。
对于黄褐斑一般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上述玥亮说药介绍了11种常用改善黄褐斑的中成药,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可@玥亮说药 加关注,查看更多疾病用药有具体文章介绍,如阅读,学习对你有帮助,请转发,评论,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诗词与中医|从纳兰性德的词中一探“香附”之究竟踏莎(suo)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等。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云:“莱公(寇莱公,即寇准)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词,俾工歌之。”认为调名创自北宋寇准。
“莎”,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广布于热带、温带,其块茎入药,叫“香附”,夏季开花。踏草是唐宋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这首词的大意是,月光如清水般澄澈,波纹似白练般微漾 ,水边有淡淡的烟霭和几株残柳。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大雁已尽数南飞。那倚楼远眺的女子,你为何如此憔悴?你并非寻常歌女舞姬,你怀有高绝的文才,与谢道韫和李清照可以比肩。
此处的“韵拈风絮”引用了南朝才女谢道韫以飞絮咏雪的典故,“录成金石”引用了宋朝李清照协助丈夫赵明诚编撰《金石录》的典故。从前你因才华横溢而享尽盛名,风光无限。如今却风华不再,每日就是多次打开梳妆镜,屡屡描眉,何其让人叹息。
上词中的“莎”,是一种常见的野草——莎草,其块茎入药,药名“香附”。
香附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香附的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香附的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香附的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 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香附片(粒),照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 *** 称为醋炙法)炒干,得醋香附。
1、药性不同:香附本身药性偏寒,但是经过醋熏制后的醋香附药性偏温;
2、功效有别:香附的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以及理气调中,同时还具有调经止痛的功效。醋香附的主要作用是疏肝止痛以及消食化滞。
材料:香附5克,猪肝250g,干玫瑰花5朵,葱段、姜片、橄榄油、淀粉、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1、猪肝洗净切片,加少许淀粉拌匀。
2、香附洗净,与玫瑰花一起,加3碗水,煮约10分钟出味后熄火,去渣留汤。
3、汤汁再煮滚,滴数滴橄榄油,入猪肝片、葱段、姜片,快火煮熟,加盐、料酒调味即可。
功效:活血调经。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张锐铭 陈楚雄
当气候变化大,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较低等原因,极易使人情绪低落,甚至心烦意燥。中医理论认为,肝气旺盛而升发,容易出现失眠、精神不佳等肝郁气滞的症状。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曾提出“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作用在于保持全身气机的流畅,调节人体精、气、血、水、神的正常运转,如果肝气不疏,郁结不畅,就会出现肝气郁结证,不仅使人经常生气发怒,情绪失控,还会因气血淤滞不畅引起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也会受到干扰而得病。
肝气郁结证有什么临床表现?
肝气郁结证常见胁肋胀痛,胸闷不舒畅,善太息,神情沉默,不欲饮食,或见口苦善呕,头目眩晕,容易引起失眠,脉弦,舌苔白滑。妇女则有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痛经,经行眩晕、经行不寐等月经不调症状或经前 *** 作胀等症。
出现肝郁的症状,如何调整抑郁的情绪,下面逸仙药师介绍十种调和肝脾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
疏肝理脾:
1、四逆散:由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泄痢下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治肝脾气郁证的基础方,主要用于肝脾气郁证。
2、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加味逍遥丸又称丹栀逍遥丸,其在逍遥丸组方的基础上加了牡丹皮、栀子,减去生姜。除了有舒肝解郁,养血调经功效外,还有凉血、清虚热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心神内扰,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面赤咽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 *** 与少腹胀痛。因此,有内热、口渴者宜选加味逍遥丸,如果无明显内热情况,则可选逍遥丸。
舒肝理气:
3、 柴胡舒肝丸:由茯苓、麸炒枳壳、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六神曲(炒)、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摈榔、醋三棱、酒大黄、青皮(炒)、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组成。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4、舒肝丸: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黄、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朴(姜制)、陈皮、枳壳(炒)、茯苓、朱砂组成。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5、舒肝颗粒:由当归、白芍、柴胡、香附、白术、茯苓、栀子、牡丹皮、薄荷、甘草组成。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疏肝解郁:
6、舒肝解郁胶囊:贯叶金丝桃、刺五加。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7、解郁安神颗粒:柴胡、大枣、石菖蒲、半夏(制)、白术(炒)、浮小麦、远志(制)、甘草(炙)、栀子(炒)、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酸枣仁(炒)、茯苓、当归。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 *** 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更年期症候群。
疏肝和胃:
8、加味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黄芩、柴胡、木香、香附(醋炙)、郁金、白芍、青皮(醋炙)、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延胡索(醋炙)、当归、甘草。疏肝和胃。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9、舒肝和胃丸: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炒)、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槟榔(炒焦)、乌药。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证见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10、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其他疏肝理气类中成药还有:疏肝益阳胶囊,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用于肝郁肾虚和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所致功能性阳痿和轻度动脉供血不足性阳痿。胆舒软胶囊,疏肝理气,利胆,用于肝胆郁结,湿热胃滞证。平肝舒络丸,平肝疏络,活血祛风,用于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乳癖康胶囊,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 *** 胀痛。红金消结胶囊 ,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九味肝泰胶囊,化瘀通络,疏肝健脾,用于气滞血瘀兼肝郁脾虚所致的肋痛或刺痛,抑郁烦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脘痞等。宽胸舒气化滞丸,舒气宽中,消积化滞,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大便秘结。乳核内消液,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用于经期乳胀痛有块,月经不调或量少色紫成块及乳腺增生。
用药注意
1、郁证常有诱因,如诱因难除而症状进行性加重,或经久不愈,应及时采用辩证处方予以汤剂治疗,或加用相关西药,以免致虚劳、癫狂之变。
2、疏肝理气中成药久用有耗气伤阴之弊,故宜短期使用;且因该类成药大多含行气通利之品,故孕妇常须忌用或慎用,老弱患者亦须慎用。
健康指导
1、三餐有时,保证营养,不能因情绪不宁而影响正常饮食;并应多吃蔬果,通畅大便,以免气滞胃肠,加重症状。起居有时,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服用镇静助眠药物。
2、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移情易性,注意培养兴趣爱好,以免生忧郁怒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今天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来诊,诉胃部不适5天。患者形体较瘦,自诉时常生气。就是没有人,一个人也要生气。常唉声叹气,有抑郁倾向。
胃部觉得胀满,不思饮食。就是不吃饭,还是感觉饱胀不适。胃部时常串通,平时胃部就时常不适。
患者形体较瘦,比较符合肝木之体。这样的体质,容易因为各种原因,一起肝气不舒。就容易表现为,这些症状。
患者的脉弦,胃脘部有压痛。这样的症状就是由肝郁气滞,引起的。
治疗这些症状,就要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柴胡疏肝散,从方剂的名称可以看出,这个方剂是疏肝理气的一个方剂。以柴胡为名,说明柴胡是主药,为君药。
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肝郁气滞类的方剂。凡是肝郁气滞的辩证类型,不论何病,均可应用。
肝郁气滞类型的患者,一般女的比较多。一般多是生气引起的。患者情绪抑郁,不愉快。胸胁或少腹撑胀。
患者的疼痛位置不固定,可以移动。一般来说,可以移动的疼痛,多是肝郁气滞的。
肝郁气滞类型的患者。情绪容易激动、易怒,很小的事情,就容易引起大怒。患者无缘无故地叹气,没有原因。问患者,患者也说不出为什么叹气。
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柴胡 陈皮 川芎 香附 芍药 枳壳 炙甘草
柴胡为君药。味苦辛,性微寒。苦以泄之、辛以行之,可以疏理气机。使人体的气机通畅而没有郁滞,具有疏肝理气、解郁的作用。
香附味苦辛,苦以泄之、辛以行之,可以疏理气机。使人体的气机通畅而没有郁滞,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
川芎味辛,疏肝解郁。是血中之气药,行而不守,性走窜,止痛效果好。善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川芎以其走窜、止痛的特性,助香附的解郁止痛作用。与香附一起助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和香附共为臣药。
陈皮理气行滞、和胃,醋炒以引入肝经,配合柴胡的疏泄,使疏泄不至于太过,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枳壳用麸炒,理气而不伤中。苦以泄之、辛以行之,可以使行气化滞,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白芍,柔肝养血,缓急止痛。可以缓解柴胡的疏散,川芎的走窜,防止其太过。
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防止各种药物的太过。
柴胡疏肝散,组方特点有3个。
1、以疏散肝气的同时,不忘保护肝阴,使疏肝理气不伤其阴。
2、疏肝理气不忘加入行血之品,使血随气行,增强理气止痛效果。
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疏肝理气的同时,要兼顾脾胃之气,以防疏肝太过影响脾胃之气的功能。
柴胡疏肝散,现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胃脘痛、头痛、胸痛、耳痛、胸痹、外阴痛等6种疾病,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类型的
今天的女性患者,依据舌脉证,诊断为胃脘痛,辨证为肝郁气滞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脉,给予柴胡疏肝散药物加减。
药物如下:柴胡 陈皮 川芎 香附 白芍 枳壳 炙甘草 厚朴 元胡 半夏 丹参
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入厚朴、元胡、半夏、丹参、当归共5味药物。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治疗胃部的满胀、胃痛、腹胀效果不错,临床常用。
元胡具有活血、行气、止痛、镇静的作用,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两胁胀痛、胃痛,效果很好。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治疗因为胃病引起的胸脘痞闷,时常用到。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之语。治疗胃部疼痛时常用到。
当归补血活血,肝郁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肝血的不足。当归补血活血,可以改善肝血不足症状。
六腑以通为要,治疗六腑的疾病,要保持六腑的通畅。胃部不适也是这样,胃以降为顺,胃部的疾病也要保持降。
中医治疗疾病,总是遵循因时、因地、因人的治疗 *** 。要根据每个患者,所在的地方,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治疗。
不能执方以对人,不能拘泥于方,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随证加减。各种方剂的药物和药量,都是参考,要因人而异,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中药醋香附作用与功效{"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350000bsvvdm3kuku62khmeqt0","duration":84.64,"width":852,"height":480,"file_size":2294991,"thumb":{"web_uri":"tos-cn-p-0000/dccf35a2ba7945a0909a12466735e31b","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84.64,"file_size":2567860,"w":852,"h":480},"normal":{"duration":84.64,"file_size":2226498,"w":640,"h":360},"ultra":{"duration":84.64,"file_size":2567860,"w":852,"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ebb5999043611e6238b96e1ab0ccff24","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茯苓药对(5)——治小便不利,头重昏眩之吴茱萸配茯苓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茯苓药对小结
附子——茯苓;黄芪——茯苓;半夏——茯苓;桂枝——茯苓;肉桂——茯苓;吴茱萸——茯苓;干姜——茯苓;茯苓——泽泻;茯苓——冬葵子;茯苓——赤茯苓;茯苓——猪苓;党参——茯苓。
吴茱萸配茯苓的意义
吴茱萸温中化饮,配以茯苓健脾利湿。二药伍用,则脾健湿除,饮不上泛。
治疗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重昏眩,或头痛背寒,呕吐酸汁。
含吴茱萸、茯苓的方剂
茯苓茱萸丸出自《普济方》卷一四七
组成服法:茯苓、吴茱萸(汤浸五次,焙干)、芍药(不问赤白皆可用)、黄连(去须)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二十丸,温热水送下。如无蜜,即用饮丸。
主治:伤寒。
吴茱萸汤《审视瑶函》卷三:
组成服法:半夏(姜制)、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上锉为末。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功能主治: 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这个农民拔不净的野草,竟是疏肝理气的良药,拔过没有小时候经常去庄稼地里拔草,其中最烦的就是一种草,颈细长,春夏开花抽穗,拔后还会继续长出来,可称为是“野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对于集中生长的,妈妈常需要拿铁锹把跟挖出来,之后才能白,这个东西叫香附,是农民最讨厌的野草,即使挖出如果不拿出地头,还能复活,但也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要药。
香附,又叫莎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唐本草》始称香附子。《本草
纲目》列入草部芳草类,名“莎草香附子“,并云:“莎叶如老韭叶而硬,光泽有剑脊棱,五、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茎端复出数叶,开青花成穗如黍,中有细子,其根有须,须下结子一、二枚,转相延生,子上有细黑毛,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采得燎去毛, *** 货之”。
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寒,芳香走窜,为理气之良药。香附生用上行达表,多入解表剂中,经炮制后,能增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作用,同时,扩大了应用范围,满足了临床多方面的需要。
1.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
中药中常用的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治疗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的良附丸;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所致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呕吐吞酸、饮食不化等的越鞠丸;用于肝胃不和,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的舒肝和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胃脘满闷不舒、呕吐酸水、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的香砂养胃丸都含有香附。
2.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少腹疼痛等。
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王好古称之为“妇人之仙药”。常用药物有艾附暖宫丸,用于气滞血瘀,症瘕积聚,行经腹痛,月经不调的醋制香附丸等。
小时候,我特别讨厌香附,为了挖它,斩草除根,经常手被磨成血泡,如今,确经常用它给病人治病,世事变迁,之前怎么也想不到。
关于中美贸易战,这些消息都是假的!搜“中国网”抖音号(787874450),看你想看
一位中药师的课堂笔记:治胃病(慢性胃炎)方子大全|建议收藏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中医治病,千人千方”的说法。
是的,就算同一种病,疾病处于不同的阶段,症状不同,用的方子也就不一样;而不同疾病,症状相同时,却又可以用同一个方子治疗;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用同样的方子,各种药物的剂量又会有差别。
这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也是他的魅力之所在!
大家好,我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蔡华兵药师,希望大家喜欢我分享的内容,对中医药和养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有趣的中医药知识。药品使用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我会为大家解答。#家庭健康守护官#
应粉丝要求,整理了各类方子,把对应疾病的方子汇总在一起供大家学习。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下方标题学习?点击标题即能打开
《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也有“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
可见胃对人体的重要性,胃健康,人则健康;胃病,人必病。
下面归纳了治疗慢性胃炎的方子,供大家学习,方子较多,建议收藏。
厚朴温中汤
组成:厚朴姜制 陈皮 炙甘草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 干姜 生姜
功用: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主治: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迟。
若兼身重肢浮者,可加腹皮以下气利水;痛甚者,加肉桂、良姜以温中散寒。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溃疡、妇女白带等属寒湿气滞者,均可加减用之。
厚朴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组成:干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 半夏曲 人参 厚朴炙 枳实 黄连
功用: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
若偏寒者,应减黄连用量,加重干姜,或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温中散寒;脾虚甚者,应重用人参、白术以加强益气健脾之力;胀甚者,可酌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之功。
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脾虚气滞,寒热错杂者,均可用之。
陈皮
良附丸
组成:高良姜酒洗七次,焙 香附子酒洗七次,焙 生姜汁
功用: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主治: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
若寒凝甚者,可重用高良姜,或酌加干姜、吴茱萸等加强温中祛寒之力;气滞偏重者,可重用香附,或酌加木香、砂仁等以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功;痛经者,可酌加当归、川芎以和血调经止痛。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气滞寒凝者,可加减用之。
草豆蔻仁
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 玄胡索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若用于痛经,可酌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用于疝痛,可酌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力。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属肝郁化火者,均可加减用之。
木香
天台乌药散
组成: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青皮 高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片坠胀痛,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临床运用于偏坠肿胀,可酌加荔枝核、橘核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寒甚者,可酌加肉桂、吴茱萸等以加强散寒止痛之功。
睾丸炎、附睾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属气滞寒凝者,均可加减使用。
川楝子
柴胡疏肝散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麸炒 芍药 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子、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香附
越鞠丸(芎术丸)
组成: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爱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若气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若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增其活血祛瘀之力;若湿郁偏重者,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以利湿;若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以消食;若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酌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若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蒌以祛痰。
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而有六郁见症者,可加减用之。
栀子
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吐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助阳祛寒之力;见气滞停饮,可加枳实、茯苓以理气化饮。如脐上筑动,为下焦肾寒上犯,去白术,加肉桂以平降冲逆;吐多者,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降逆和胃;利多者,仍用白术,意在健脾止泻;心悸者,为寒湿凌心,加茯苓以利湿宁心;渴欲得水,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重白术用量,意在助脾运化。
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川芎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吐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中焦虚寒者,可用本方加减。
吴茱萸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可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枣仁以宁心安神;兼肾阳虚者,加附子以温肾助阳。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均可用之。
茯苓
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黄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 白茯苓 人参 甘草炒 白术 山药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痛。
主治:脾虚夹湿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常用于慢性肠胃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夹湿者。
薏苡仁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可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萎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枯燥,少加黄连。
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气滞者,均可加减用之。
麦冬
益胃汤
组成:沙参 麦冬 冰糖 细生地 玉竹炒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若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以益气敛汗;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
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儿厌食症等属胃阴亏损者,均可加减应用。
玉竹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 人参 生姜 代赭石 炙甘草 半夏 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心下脾鞕,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代赭石用量,增其重镇降逆之功;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呕逆等属胃虚痰阻者,均可用之。
代赭石
失笑散
组成:五灵脂酒研 蒲黄炒香
功用:活血散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者。
若气滞较甚,可合金铃子散以行气止痛;兼寒者,加炮姜、小茴香以温经散寒;血滞而兼血虚的月经不调,可与四物汤同用,以加强养血调经之力。
常用于痛经、慢性胃炎、心绞痛或宫外孕等属瘀血停滞者。
五灵脂
丹参饮
组成:丹参 檀香 砂仁
功用: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主治:血瘀气滞、心胃诸痛。
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心绞痛等,由于气滞血瘀所致者。
丹参
麦门冬汤
组成: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功用: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主治:肺痿。咳吐涎沫,短期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若阴伤甚者,可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对于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口干呕逆者,亦可用本方加减。
可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半夏
平胃散
组成: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 陈皮去白 甘草炒 生姜 大枣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此为湿滞脾胃的基础方,若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证属寒湿者,亦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可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蒲黄
二陈汤
组成:半夏 橘红 白茯苓 炙甘草 生姜 乌梅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或湿阻气机者,均可用之。
橘红
温胆汤
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 陈皮 炙甘草 白茯苓 生姜 大枣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
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息风止痉。
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枳实
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 半夏 栝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若兼胁肋疼痛者,可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难咯者,可加胆南星、川贝以加强化痰之力。
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等属痰热者,均可加味用之。
黄连
保和丸
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爱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本方为消食轻剂,适用于食积不甚,正气未虚之证。若食滞较重者,可酌加枳实、槟榔等以增强其消食导滞之力;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可酌加黄芩、黄连以清热;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泻下通便;兼脾虚者,加白术以健脾。
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婴儿腹泻等属食积内停者,均可加减用之。
山楂
健脾丸
组成:白术炒 木香 黄连酒炒 甘草 白茯苓 人参 神曲炒 陈皮 砂仁 麦芽炒 山楂 山药 肉豆蔻去油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胃停食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若脾虚食滞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以温中祛寒;湿甚者,可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渗湿。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属脾虚食滞者,可加减使用。
炒麦芽
建议收藏、转发、分享,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
最后记得长按点赞触发超级点赞支持一下,您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谢谢!
改善癌性疼痛的中成药(一):活血消癥止痛类癌性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引起或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中医认为癌症所致的疼痛为内伤疼痛,是由“不荣”与“不通”等虚实原因所致。
癌痛的治疗目前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三阶梯镇痛治疗”为主,止痛作用相对安全稳定,在此基础上可配合一些中医、中药、中成药治疗,既避免过度医疗,又增进疗效。
治疗原则:
轻度疼痛:可根据病人意愿、基础疾病情况选择中成药止痛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中重度疼痛:依据疼痛性质特点选择适宜中成药或阿片类药物镇痛。同时密切观察,及时调整药物。复杂疼痛:及时请疼痛专科或多学科会诊,以使病人的疼痛得到快速地有效地缓解。
止痛中成药的分类与常用剂型:
根据肿瘤和疼痛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药物的功能主治,分为活血消癥止痛、解毒消癥止痛、理气止痛、清热止痛、散寒止痛等。常用剂型包括口服剂型、注射剂型、外用剂型等。在临床应用时,应该首选口服剂型,在中医辨证前提下酌情选用。
活血消癥止痛类
主要用于瘀血阻滞类疼痛,疼痛以刺痛为主,伴有瘀血内停,或见体内有肿块、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者,可伴有气机阻滞、气行不畅等症。
药名 | 功效 | 适应症 |
金龙胶囊 | 破瘀散结、解郁散结 | 用于原发性肝癌症见右胁下痞块,胸胁疼痛者 |
复方斑蝥胶囊 | 破血消癥、攻毒蚀疮 | 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症见腹部或颈部出现肿块、痛有定处、腹痛拒按者 |
复方夏天无片 |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 用于瘀血阻络、气行不畅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跌扑损伤、气血瘀阻所致的肢体疼痛、肿胀麻木、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见上述证候者 |
小金丸(胶囊) |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 用于淋巴瘤、甲状腺癌、乳腺癌出现的颈部、 *** 肿硬作痛。 |
肝复乐片 | 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 | 用于原发性肝癌出现上腹部肿块、胁肋疼痛、乏力 |
槐耳颗粒 | 扶正固本、活血消癥 | 用于原发性肝癌出现腹部肿块、肝区疼痛、腹胀、乏力者 |
大黄?虫丸 | 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 用于腹部肿块针刺样疼痛者 |
化癥回生片 | 消癥化瘀 | 用于腹腔肿瘤腹内出现肿块、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者 |
血府逐瘀口服液(丸) |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
金龙胶囊
推荐用于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引起的胸胁疼痛者。
鲜药的应用在中药历史上有悠久历史,如上古的神农尝百草,东晋·葛洪的青蒿治疟疾等。到了1960年代,由于受到鲜药供应、保存困难等因素的影响,鲜药逐渐 *** 药取代,至1980年代,中医临床基本都是应用干药,中国中医研究院谢海洲教授等为此积极提倡恢复鲜药的临床应用,1993年中国癌症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北京鲜动物药研制中心的成立促进了鲜药的发展。李建生教授以鲜活药用动物鲜守宫、鲜金钱白花蛇、鲜蕲蛇组方,在鲜活状态下宰杀直接进入生产工序,经低温冷冻现代生化分离提取工艺,基本提取了所用原料的全部有效成分,保持了各有效成分的更大生物活性以及更佳天然配比,该药1998年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新药证书而进入临床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龙胶囊可以整合调节机体平衡,抑制多种肿瘤生长,抗复发、抗转移;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双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金龙胶囊1999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组成:鲜守宫、鲜金钱白花蛇、鲜蕲蛇。
功能主治:破瘀散结,解郁通络。适应症:原发性肝癌血瘀郁结证,症见右胁下积块,胸胁疼痛,神疲乏力,腹胀,纳差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出现过敏者,应及时停药并治疗。
复方斑蝥胶囊
推荐用于肝癌、消化道肿瘤、肺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引起的颈部、肝区、腹部疼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者。
斑蝥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寒。主寒热,鬼注,蛊毒,鼠瘘,恶创,疽蚀,死肌,破石癃。一名龙尾。生川谷。”古代斑蝥主要用于治疗症瘕、积聚、恶疮、痈疽等。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之一次明确地记载了斑蝥有治疗乳癌及腹部癌的作用。斑蝥的现代药理研究始于国外,1810年法国药学家Robiquet从斑蝥Lyt ta vesicatoria 中首次提取出斑蝥素粗提物,1914年Gadamer等证实了斑蝥素的结构,1933年外国人观察到斑蝥给药3~4次能使焦油诱发的家免癌瘤消失,证明了斑蝥素其抗癌作用,1953年Gilbert sto rk首次在实验室合成了斑蝥素,由于斑蝥素有一定毒性且合成条件苛刻,人们将研究方向转为了斑蝥素衍生物,发现了去甲斑蛰素、斑鳌酸钠、去甲斑蝥酸钠、基斑蝥胺、甲基斑蝥胺等具有斑蝥素的类似药用价值。复方斑蝥胶囊以斑蝥为主,精选破血消瘀类中药为处方做成胶囊制剂,具有驱邪扶正、消淤散结之效,于2000年前后应用于临床。
组成: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
功能主治:破血消瘀,攻毒蚀疮。适应症: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及糖代谢紊乱者慎用。
复方夏天无片
推荐单独使用,治疗轻度癌痛属于气滞血瘀证者。
夏天无是本品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 (Thunb.)Pers. 的干燥块茎或全草, 又名一粒金丹、野延胡、洞里神仙、伏地延胡索、落水珠。最早见于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一名洞里神仙, 又名野延胡, 江南人呼飞来牡丹”,收载于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性味甘、微辛、温,归肝经,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肌劳损、跌扑损伤、高血压等。1970s年代,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了系统探索,其含有夏天无生物碱,主要有效成分为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等,原阿片碱具有抗肾上腺素、解痉镇痛之功效;延胡索乙素具有解痉、镇痛、活血之功效。该药可以扩张血管、直接松弛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疟以及治疗心律失常和改善老年性痴呆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等。江西余江县制药厂生产的夏天无片1981年被国家医药管理总局评为“优质产品”,后药厂改组合并为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夏天无系列目前为该药厂主打产品。
组成:夏天无,夏天无总碱,制草乌,希莶草,安痛藤,鸡血藤,鸡矢藤,威灵仙,广防己,五加皮,羌活,秦艽,蕲蛇,麻黄,独活,全蝎,僵蚕,马钱子(制),防风,苍术,乳香(制),没药(制),木香,川芎,丹参,当归,三七,冰片,牛膝。
功能主治:祛风逐湿,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适应症:风湿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引起的关节肿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步履艰难;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脑血栓形成后遗症及小儿麻痹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运动员慎用。
小金丸(胶囊)
推荐用于淋巴瘤、甲状腺癌、乳腺癌出现的颈部、 *** 肿硬作痛。
小金丸源于·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小金丹,载“治一应流注、痰核、瘰 、乳岩、横 、贴骨疽、善头等症。”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祛湿化痰、温经散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瘰疬、瘿瘤、乳癖及肌肤肿块等,为治疗乳腺增生首选中成药。《中国药典》将其改名为小金丸,后有不同剂型的改造,如片剂、胶囊剂等。其主要的药理成分为生物碱、阿魏酸、雄甾烷-3, 17 二酮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 TXA2)的生成、增强前列腺素活性、镇痛、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近年来,小金丸的临床应用也不断扩大,用于治疗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子宫内膜异位症、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甲状腺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聚合型痤疮等。
组成: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醋乳香、醋没药、五灵脂(醋炒)、酒当归、地龙、香墨。
功能主治: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用法用量: 打碎后口服。一次1.2~3g,一日2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偶有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应,停药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孕妇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运动员慎用。
肝复乐片
推荐用于肝癌出现上腹部肿块、胁肋疼痛。
全国名老中医肿瘤专家 潘敏求教授
肝复乐片源于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潘敏求教授(1941.10,湖南浏阳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其在诊治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过程中,根据疾病特点拟定“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潘式法则”(后被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第六版教材采用),制定了肝复乐的处方。1985 年,潘敏求教授的“肝复方(肝复乐)治疗肝病及肝癌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1991年《肝复方(肝复乐)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卫生部正式批准肝复乐为国家级抗癌新药。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起到保肝护肝、延缓病情、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功效。该药后 *** 给湖南省冷水江市制药厂,于1997年投入生产。
组成:党参、鳖甲(醋制)、重楼、白术(炒)、黄芪、陈皮、土鳖虫、大黄、桃仁、半枝莲、败酱草、茯苓、薏苡仁、郁金、苏木、牡蛎、茵陈、川木通、香附(制)、沉香、柴胡。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适应症:用于以肝瘀脾虚为主证的原发性肝癌,症见上腹肿块,胁肋疼痛,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对于上述症候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有改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Ⅱ期原发性肝癌2个月为一疗程,Ⅲ期原发性肝癌1个月为一疗程,乙型肝炎肝硬化3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慎服。
槐耳颗粒
推荐用于肝癌出现肝区疼痛者。
槐耳
槐耳(又称槐峨) ,为寄生于槐树上的木耳,中药名为“槐栓菌”,是我国民间一种药用真菌,最早见于晋·葛洪《时后方》,具有“ 破血” 、“ 益力” 等作用。唐·李绩《唐本草》:“槐耳,槐树茵也,当取坚如桑耳者。炮烫止蝎毒”。根据现代植物学分类特点,槐耳为仅生长于老龄中国槐sophora japonica树干上的真菌,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该种最初由Murrill(1907)归为栓菌属Trametes,后由Ryvarden(1983)转移到多年卧孔菌属Perenniporia,而Cui et al.(2019)最新的研究将其归为Vanderbylia属。由于野生品种稀少,目前已人工培养出槐耳菌质、菌丝体。主要药理成分为槐耳蛋白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耳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调节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1980年代中期,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教师发现了药用真菌——槐栓菌的价值,并通过固体发酵工艺等改进人工培养技术,解决了野生资源稀缺的问题。之后1993年前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江苏省启东制药厂共同研制成了“金克-槐耳冲剂”,相关成果获1998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18年由陈孝平院士主导的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槐耳颗粒能使肝癌术后复发率降低33%。
大黄?虫丸
推荐用于腹腔肿瘤引起的腹痛拒按者。
大黄蛰虫丸源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具有有活血通络, 祛瘀生新, 缓中补虚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改善肾功、保护脑组织、改变血液流变学、降脂、保肝、抗纤维化、促流产以及防止肠粘连等作用。
组成:熟大黄、土鳖虫、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癥。
适应症:用于淤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暗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服。
化癥回生片
推荐用于腹腔肿瘤引起的腹痛拒按者。
化癥回生片,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补秋燥胜气论》:“燥气延入下焦,搏于血分而成癥者,无论男妇,化癥回生丹主之”。该药方从《金匮要略》的鳖甲煎丸与宋代的回生丹脱化而出,原方加入了醋和蜂蜜,为36味药,成“金气生成之数也”。关于方中药物众多,吴鞠通在书中有解释“古人缓化之方皆然,所谓有制之师不畏多,无制之师少亦乱也。”认为大药方搭配合理即可达缓治之效,更提及“少用独用,则力大而急;多用众用,则功分而缓”。
另有一说法该药为明末清初山西名医傅山(傅青主)所创,“山西大宁堂”最早为1383年晋王朱棡(朱元璋三儿子晋恭王)按马皇后之意设立的“大宁堂药铺”,1639年名医傅青主进驻药铺后将其发扬光大而名满天下,相传大宁堂从清朝已经生产该药,至今已有300多年。该药具有消癥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瘀血内阻所致的癥积、 妇女干血痨、产后血瘀、少腹疼痛拒按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方中用量大的人参、当归、益母草等补益气血之品,含有多种皂苷及多糖物质,能发挥逆转癌细胞、调节免疫、激活抗癌基因等作用。
组成:益母草,红花,花椒(炭),制水蛭,当归,苏木,三棱(醋制),两头尖,川芎,降香,香附(醋制),人参,高良姜,姜黄,没药(醋制),苦杏仁(炒),大黄,人工麝香,小茴香(盐炒),五灵脂,桃仁,虻虫,鳖甲胶,丁香,延胡索(醋制),白芍,蒲黄(炭),乳香(醋制),干漆,制吴茱萸,阿魏,肉桂,艾叶,紫苏子,熟地黄。
功能主治:消癥化瘀。用于瘀血内阻所致的癥积、 妇女干血痨、产后血瘀、少腹疼痛拒按。适用于属血瘀气滞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及原发性肝癌。
用法用量:饭前温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经期妇女、体质虚弱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血府逐瘀口服液(丸)
推荐用于瘀血所致的胸痛、头痛。
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丸
血府逐瘀口服液源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该方由桃红四物汤化裁而来,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瘀血头痛、不眠、瘀血经闭、痛经等病症具有广泛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可以在肿瘤转移过程中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在转移中、晚期可以降低血浆粘度,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黄芩素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而抗氧化、抑制肿瘤活性、抗炎、降压、扩冠等作用。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血府逐瘀口服液为更佳。
组成: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适应症: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用法用量:空腹,用红糖水送服,一次 9-18g(1-2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忌食生冷;孕妇忌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该类药物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需注意病人的凝血功能和是否有出血倾向。若凝血功能异常或者有出血倾向者应该慎用,若有出血者应该禁用该类止痛药。
参考文献:樊碧发,侯丽,贾立群,刘端祺,柳芳,李国辉,李萍萍,李朋梅,李小梅,孙红,孙韬,王薇,吴晓明,吴煜,杨宇飞,杨国旺,杨阳,张艳华,李占东.癌痛规范化治疗中成药合理使用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