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牡蛎=生蚝,其实牡蛎是个大科目,通常我们所说的生蚝只是其中的一种。蚝肉提炼的蚝油几乎成了烹饪的“标配”,鲜活的生蚝更是夜市大排档上的明星,烤出来的“蒜蓉生蚝”鲜香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牡蛎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尤其是锌含量在所有食物中名列前茅,锌又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故牡蛎也有着特殊的保健作用。
如果不是特别优质的牡蛎,还是不建议生吃,在家烹饪牡蛎,最方便、卫生的 *** 就是炒食了,但很多人不懂做法,炒出来的生蚝会缩成一团,或者破碎掉,把这种好食材给浪费了,分享一道洋葱炒牡蛎的做法,男人若不差钱,记得多吃这道菜,营养丰富,鲜美可口。
洋葱炒牡蛎
准备食材:牡蛎肉,洋葱,大蒜、小葱,蚝油,生抽,盐。
之一步:牡蛎肉解冻后,要尽快烹饪,蚝肉会逐渐地“溶解”掉,注意不要放在水中冲洗蚝肉。
第二步:洋葱切成块,小葱切段,大蒜切碎备用。
第三步:锅中水煮开后关火,将牡蛎放入焯水10秒左右捞出控水备用。
第四步:炒锅中加油,烧热后加入小葱碎,大蒜炒香,加入洋葱翻炒均匀。
第五步:加入2勺蚝油,1勺生抽,适量的盐大火翻炒均匀。将焯过水的牡蛎倒入锅中,继续翻炒10秒钟即可出锅装盘。
——老井说——
生蚝是新鲜的贝类海产品,蛋白质含量很高,遇热容易缩成一团或者融化掉,所以烹饪牡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加热过度了,焯水的时候将水煮开后关火,用余温焯水十秒即可。炒的时候也是最后加入锅中,避免受热过度缩得很小,影响口感和味道。
蒸扇贝,冷水上锅就错了,学学海边人做法,肉质鲜嫩,饱满不回缩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蒸扇贝,冷水上锅就错了,学学海边人做法,肉质鲜嫩,饱满不回缩
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文章,这次我要和大家说的是:『蒸扇贝,冷水上锅就错了,学学海边人做法,肉质鲜嫩,饱满不回缩!』
在很多人的食谱上,海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周就要吃2~3次。大多数海鲜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比如各种贝类,包括蛤蜊、生蚝、鲍鱼、扇贝等。
扇贝价格便宜,营养丰富,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在我们当地的海鲜市场,小的才2元1斤,大的也才6元1斤。不过,也有比较贵的扇贝,比如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等,要20~30元1斤。扇贝还有干制品,就是干贝,价格比较高,小的就要150元左右。
海鲜吃的就是鲜,所以扇贝一定要买新鲜的,如何挑选扇贝呢?海边人分享了几条经验。
我有个老同学,家里是海鲜生意的,对扇贝十分熟悉,他说牢记“3挑3不挑”,保证扇贝鲜活肉嫩,质量上乘。
挑选扇贝的 ***
1、看是否鲜活
找张开壳的扇贝,用手碰一下,如果迅速闭合就可以要,要是等了半天不闭合就不能要,八成已经死了。
2、气味和颜色
没有异味,只有淡淡的腥味,说明扇贝很新鲜;要是有臭味,说明扇贝不新鲜。颜色均匀,光泽度高,说明含肉多,营养高;反之颜色不均匀,没有光泽,说明里面的肉少。
3、看外壳
如果外壳上很干净,说明扇贝的生活环境也很干净,可以放心食用;如果表面有洗不掉的脏东西,说明受到了污染,可能含有重金属等,不能买。
新鲜扇贝的吃法不多,最常见的就是蒸,比如蒜蓉蒸扇贝,粉丝蒸扇贝等。有些人做的蒸扇贝口感老,味道也不鲜,就是洗干净后直接上锅蒸了,这是错误的。大厨说,想要扇贝口感鲜嫩,饱满不回缩,记住2个时间。
下面我把 *** 分享给大家,喜欢吃的快收藏起来吧。
蒸扇贝
1、购买鲜活的扇贝,放入清水中,用刷子刷洗干净,沥干水分。
2、在蒸锅里放一些葱段、姜片,大火煮开后放入扇贝蒸。如果是一般大小的扇贝,蒸5分钟即可;如果扇贝较大,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只要蒸得开壳了,肉的颜色泛白,就可以关火焖几分钟,这样扇贝肉更鲜嫩饱满,不老不回缩。
3、葱姜蒜切末,加入适量酱油、醋、白糖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香菜末。
4、取出蒸好的扇贝,蘸着料汁吃,太鲜美了。
【大厨有话说】
蒸海鲜时,时间都不能太长,海鲜的肉质都比较鲜嫩,高温下几分钟就熟了,蒸过了肉质就变老,也没有汤汁。可以用手按一下扇贝丁,如果鲜嫩有弹性,说明时间刚好;如果按起来很硬,说明蒸的时间太长了。
不能用冷水蒸,扇贝肉容易回缩,时间也较长,口感差。
蒸的时候水里加一些葱段、姜片,能去腥除异,扇贝的口感更鲜美。扇贝性寒,食用时搭配性温的姜、醋,对脾胃好。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如果觉得有用,请大家给我点赞、评论、转发、关注,让更多的人都学到技巧,下次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有用的美食知识。
秋天,遇见这肉别手软,营养低脂,高钙高蛋白,随手一煮,真鲜美
导语:秋天,吃牛羊肉不如吃它,营养极高,低脂高蛋白,滋补润燥不上火!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深秋时节,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越来越冷了!因为秋天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比较大,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现感冒、上火等情况。因此,我们要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生蚝又叫海蛎子,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贝类海鲜。生蚝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生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牛磺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不饱和脂肪酸、锌、硒、碘等营养物质。并且,生蚝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多吃也不用担心长肉。常吃生蚝有滋阴补血、美容养颜、增强体质、健脑益智、保肝利胆等功效。
白菜是秋冬季节更受欢迎的时令蔬菜!白菜虽然很便宜,但是营养却很丰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润燥去火、促进消化、润肠通便、美容养颜、润肺生津等功效!生蚝和白菜特别搭,用它们一起做美食,营养滋补又解馋!下面,厨娘就与大家分享一下,“白菜粉丝生蚝煲”的美味做法!
【白菜粉丝生蚝煲】
准备食材:白菜、生蚝、龙口粉丝、大蒜、香葱、香菜、白芝麻、红辣椒、盐、生抽、蚝油、食用油。
具体做法:
1.取一斤生蚝,去壳后,将生蚝肉装入盆中,加入适量的面粉,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浸泡10分钟后,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备用。
2.取一棵白菜,将白菜叶掰下来,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用手将白菜叶撕成大块,将白菜帮子用刀切成薄片,取一把龙口粉丝,装入盆中,加入适量的开水,将龙口粉丝泡软。
3.取几瓣大蒜,去皮以后,清洗干净,沥干水分,用刀切成蒜粒,取2根香葱和2个红辣椒,清洗干净后,用刀切成小段,将蒜粒、香葱和红辣椒装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白芝麻,热锅加油烧热,看到冒青烟后,关火,将热油浇在蒜粒、香葱、红辣椒、白芝麻上,激发出食材的香味,然后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蚝油,用筷子搅拌均匀,调成蒜蓉汁。
4.取一个砂锅,将白菜平铺在砂锅底部,然后放上泡软的龙口粉丝,将生蚝肉平铺在龙口粉丝的上面,然后浇上准备好的蒜蓉汁,加入小半碗清水,盖上锅盖,开大火煮,大火煮开后,转成小火,继续煮5分钟,然后打开锅盖,撒上适量的香菜,翻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烹饪小贴士:
1.清洗生蚝肉时,加入适量的面粉,可以吸附生蚝肉上的黏液和脏东西,龙口粉丝一定要记得先用开水烫软,再放入锅中。
2.在沿海城市,一斤生蚝才卖5-6块钱,比猪牛羊肉便宜多了!生蚝也可以用大虾、扇贝、花蛤、鸡翅等食材代替,做出来也非常美味!
您喜欢吃生蚝吗?最喜欢哪种做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分享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乐于分享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如果您喜欢厨娘的分享,就转发+收藏+点赞支持一下吧!您的每一个赞,都是厨娘继续努力的动力,感谢支持,感恩陪伴!
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抄袭必究!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青岛常见食用贝类图鉴大全能吃好吃的贝类很多,青岛市面上大概有近三十种,有的司空见惯,有的则惊鸿一瞥,可遇不可求。本文按科分类逐一介绍,或有遗漏错误,请不吝赐教,我会闻过装喜。
帘蛤科
图一 菲律宾蛤仔
图二 菲律宾蛤仔
1、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蛤仔属。青普呼为“嘎啦”,辽宁称“蚬子”,南方叫“花甲”。贝壳卵圆形,长2.5-5.7厘米,壳面花纹繁复细碎,变化万千。青岛最普遍的海鲜,没有之一,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软体动物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仅次于牡蛎类。物美价廉,百吃不厌。
注:有些 *** 资料说菲律宾蛤仔“又名杂色蛤”,这是不准确的。杂色蛤即杂色蛤仔/R. variegata,该种和菲律宾蛤仔壳形酷似,但放射肋数量明显少于菲律宾蛤仔,且分布范围狭窄,福建平潭以北无之,亦无养殖。
图三 文蛤
2、文蛤/Meretrix meretrix,文蛤属。贝壳厚重,有光泽,布满褐色或黑褐色花纹。如果说菲律宾蛤仔的花纹像是无意义的装饰纹,那么文蛤则更像水墨画或者抽象画,看着就高一个层次。蛤肉鲜美,为蛤中之上品,号称“天下之一鲜”,适合做汤,汤色洁白,但青岛这边并不十分青睐。
注:据《中国动物志》,文蛤属在我国共有三种,文蛤/M. meretrix、丽文蛤/M. lusoria和斧文蛤/M. lamarckii。文蛤广布于我国4个海区,壳长略等于壳高;丽文蛤产于江苏沿海及以南海域,壳长明显大于壳高;斧文蛤局限于广东海南等地,产量很低。综合来看,青岛市面上的文蛤似应以文蛤/M. meretrix为主。
图四 硬壳蛤
3、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硬壳蛤属,又名薪蛤、美洲帘蛤。原产北美大西洋西岸,97年引入国内养殖。外形略似文蛤,壳质坚厚,表面较平滑,生长纹明显而细密,有黄色或黄褐色斑块,但与文蛤的“浓墨重彩”风格不同。肉厚味美,据说深受西夷喜爱,是北美市场更受欢迎的贝类之一。
图五 日本镜蛤
4、日本镜蛤/Dosinorbis japonica,镜蛤属。个大壳厚,轮廓近圆形,壳表面白亮,有“面如满月”的赶脚。虽以日本为名,但分布范围很广,我国4大海域皆有产出,青岛偶见出售。
图六 青蛤
5、青蛤/Cyclina sinensis,青蛤属。贝壳圆且膨胀,活体壳表多为黑色或紫灰色,北部海域的贝壳周缘多为白色,南部海域的则可能是紫色边缘(故又名赤嘴蛤,仅限于南方)。照片摄于昏暗的菜市场,灯光的显色性极差,从而导致颜色有些失真。摊主告诉我这叫“鬼嘎啦”,面相确实有点“鬼气拂拂”。
图七 紫石房蛤
6、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tus,俗名“天鹅蛋”,石房蛤属。贝壳大型,壳质厚重,有越老越膨胀的趋势。表面具有明显的粗壮同心生长轮脉,通常棕黑、黑灰或铁锈色。主要分布于烟台及以北海区,为烟威地区名产,青岛海域无,青岛人也不大好这一口。
马珂蛤科(蛤蜊科)
图八 中国蛤蜊
图九 中国蛤蜊
7、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也叫中华马珂蛤,青岛“沙嘎啦”,东北“黄蚬子”。壳呈较圆的三角形,红褐色或黄褐色,生长纹明显,无花纹。肉质较菲律宾蛤仔硬一些,鲜味儿似在其之上。产于黄海北部,青岛并不常见,郊区略多,据说东北大连丹东一带更为流行。
图十 西施舌
8、西施马珂蛤/Mactra antiquata,江湖人称“西施舌”。壳大而质薄,略呈三角形,壳面黄褐色,顶部淡紫色。其足舌状,色泽 *** 又透出淡淡的粉色,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之感,故民间以“西施”誉之。这名字说白了就是恶趣味,像我这种道貌岸然的人,想想都觉得膈应......不过味道确实鲜美,做汤尤佳,价格略贵。
注:被人们叫做“西施舌”的贝类有两种,其一即上述西施马珂蛤/Mactra antiquata,其二是紫云蛤科的双线紫蛤/Hiatula diphos,该种黄海少见,浙江,福建及广东沿海分布普遍。如果你觉得你吃过的“西施舌”和我说的不一样,那可能是双线紫蛤。
图十一 方形马珂蛤
9、方形马珂蛤/Mactra veneriformis,俗称“布鸽头”,即辽宁之白蚬子。外观鼓鼓囊囊,贝壳略呈四角形,故又名四角蛤蜊。壳面基本白色,腹缘处常有一条深色的线。入口时会感觉内部有一汪水涌出,极鲜。
鸟蛤科
图十二 加州扁鸟蛤
图十三 加州扁鸟蛤
10、加州扁鸟蛤/Keenocardium californiense,俗称鸟贝或黄鸟贝。壳表暗褐色,放射肋38条,有很明显的呈年轮状的生长线。出售时一般只取斧足,宜白灼、凉拌。软塌塌的时候尚且看不出鸟的姿态,熟后就支棱起来了,神似展翅欲飞的鸟。烟威多、青岛少,我只在谪守即墨农村时吃过。
紫云蛤科
图十四 橄榄血蛤
11、橄榄血蛤/Nuttallia olivacea,也叫紫彩血蛤。贝壳近椭圆形或圆形,壳面光滑,呈橄榄、浅棕或紫棕色,有光泽。据说不太好吃,少见,仅在即墨乡下集市遇到一次。
蚶科
图十五 毛蚶
12、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即青岛之“毛嘎啦”。壳具约34条左右放射肋,还有一层深褐色的绒毛状壳皮,故以“毛”名之。本种在青岛常见,受欢迎程度逊于菲律宾蛤仔,但也有部分人偏爱之,认为其肉质弹牙,味道鲜美,奉为“人间至味”。p.s. 很遗憾我没找到活物照片......
图十六 魁蚶
13、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也叫赤贝或血贝。很像毛蚶,但个头硕大,贝壳可达10cm左右,放射肋40条以上。肉嫩鲜美,血液鲜红,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当作滋补佳品、佐酒名菜。当然,更好还是彻底熟食比较妥当,免得病从口入。
蚶蜊科
图十七 虾夷蚶蜊
14、虾夷蚶蜊/Glycymeris yessoensis,黄海冷水团种类,不太常见。其外貌就像它的名字,外貌介于毛蚶和蛤蜊之间,具放射肋和年轮状生长线,壳皮无毛。据说肉味鲜美,且有嚼劲儿。
扇贝科
图十八 栉孔扇贝
15、栉孔扇贝/Azumapecten farreri,扇贝中的本土种。壳表颜色多变,褐色红色等或灰白色,具10-20条放射肋,且有不规则的尖锐凸起(生长棘),这是本种区别于其它扇贝的特点之一。闭壳肌发达,俗称“扇贝柱”,可 *** 成干贝,提鲜作用显著。
图十九 海湾扇贝
16、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原产美国大西洋沿岸,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北方浅海养殖。外观和栉孔扇贝相似,壳面鼓起,具圆形的放射肋18条左右,较为光滑,肋上亦无尖锐凸起,总体上圆润温婉。吃法与栉孔扇贝完全相同,但本地人往往认为味道差不少。
图二十 虾夷扇贝
17、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也叫夏威夷贝,实则和夏威夷毫无关系,《中国动物志》称之为虾夷盘扇贝。主要生活于冷水区域,山东和辽宁均有引进养殖,著名的獐子岛应该就有这种,再往南基本活不了。扇贝中的巨无霸,壳高可超过20厘米,这种气势磅礴的个头,才值得按个做成蒜蓉粉丝蒸扇贝。
注:扇贝柱通常白色,也有橙色。中国海洋大学专门选育过闭壳肌呈橘红色的虾夷扇贝,命名为“海大金贝”,并证实了橘红色来自于两种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如果遇到橘红色扇贝柱,但吃无妨,不必想太多。
牡蛎科
图二十一 长牡蛎
18、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即太平洋牡蛎,“海蛎子”和“生蚝”都是它。壳厚,大致上呈长条形,具体形态变化极大,简直就是随心所欲。左撇子,靠左壳吸附于其它物体营固着生活。外貌狂野,内心很润。养殖量极大,烧烤、蒸、炸蛎黄或剁馅儿包饺子锅贴,鲜就一个字。
图二十二
注:我国供食用的牡蛎主要有长牡蛎/C. gigas、大连湾牡蛎/C. talienwhanensis、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和近江牡蛎/C. rivularis等,青岛这边的一般都是长牡蛎。
刀蛏科
图二十三 缢蛏
图二十四 缢蛏
19、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子或毛蚬。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好像被绳子勒过一样,故名缢蛏。肉嫩味美,为不可多得之佳品。名字有点怪,这俩字酷似“缢怪”,缢怪是啥?可以理解为自缢之后的“吊死鬼”......
竹蛏科
图二十五 大竹蛏
20、大竹蛏/Solen grandis。贝壳比缢蛏更显修长,长可达14厘米,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质薄脆,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两壳抱合呈竹筒状。与缢蛏相比,大竹蛏有一种“长大平正”的气质,形象方面要冠冕堂皇得多。足部肌肉发达,味道和缢蛏难分伯仲,或有过之。
图二十六 长竹蛏
21、长竹蛏/Solen gould,在“瘦身”的道路上比大竹蛏走得更远。壳长90-100毫米,壳长为壳高的6~7倍。据我观察,市面上以缢蛏为最常见,大竹蛏居后,长竹蛏最少见。可能因为太细了,颇有塞牙缝的感觉,吃起来不太过瘾。
缝栖蛤科
图二十七 太平洋潜泥蛤
22、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重量级海鲜大咖,水管极发达犹如象鼻,故俗名“象拔蚌”。又叫“高雅女神蛤”,但正如你所看到的,它的形象既不高雅,也绝不像女神。本种出肉率高,达60%-70%左右,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脆嫩鲜甜,可直接切片生食。原产北美,国内有养殖。
篮蛤科
图二十八 光滑河蓝蛤
23、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青岛“四小海鲜”之一。产于有淡水注入的 *** 区的泥沙滩中。壳略呈三角形,最长不过2厘米左右,幼体仅3毫米左右,混在海沙中难以分辨,故俗名“海沙子”。其体内呈味氨基酸含量很高,个头虽小,但鲜不可挡,城阳河套一带尤其好这一口。
海螂科
图二十九 砂海螂
24、砂海螂/Mya arenaria,俗称大蚍、蚍蛤,北半球寒温带种,栖息于黄海冷水团中。大体上呈椭圆形,壳表面黄白相间,看上去破烂不堪,这是因为黄色壳皮脱落显出白色所致。水管极长,生前蜷缩在壳内,死后即外露,犹如人死“伸腿闭眼完”。没吃过,也没听别人提起过,不评价。
海笋科
图三十 宽壳全海笋
图三十一 宽壳全海笋
25、宽壳全海笋/Barnea dilatata(或大沽全海笋等近缘种),低配版的民间“象拔蚌”。壳薄易碎,水管发达,不能缩入壳内。长相非常猥琐,民间呼为“海呲”,其意象不可言说。主要食用部分即其“水管”,鲜嫩可口,图三十一即一般菜式----别看原本埋了吧汰,最后还是能清洗到“质如美玉”的程度。
贻贝科
图三十二 紫贻贝
26、紫贻贝/Mytilus e *** s,贻贝属,俗名“海虹”。外来种,上个世纪50年代仅见于大连北部海域,后逐渐向南扩散,甚至染指南海。其贝壳呈楔子状,较轻薄,紫黑色,以足丝附着岩礁上生活。贝肉丰腴鲜美,鲜食干制两相宜。烹制极为简单,开水蒸,开口即熟,无须任何调料。贝肉黄白者为雄性,橘红者雌性。
图三十三--三十四 摘自《中国动物志》
注:紫贻贝为黄海优势种,此外还有厚壳贻贝/M. coruscus。贝壳比紫贻贝细长、厚重,但在外行看来恰似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实难分辨。我故意选了一张不那么近景的照片,正是试图蒙混过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会吃就行了,分那么清楚干嘛。
图三十五 新西兰贻贝
27、新西兰贻贝/Perna c *** iculus,股贻贝属,也叫新西兰青口贝或新西兰绿唇贻贝,贻贝科的No.1。个头大,颜值高,外壳深色,边缘呈富有光泽的翠绿色,贝肉温润如玉,饱满鲜甜,与本土紫贻贝不可同日而语,价格也较为昂贵。
注:图三十五摄于营口路农贸市场,30元/斤,起初以为是南方俗称“青口”的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后来和一些网友讨论过,大部分觉得这些贻贝和翡翠贻贝有诸多不同,还是倾向于新西兰贻贝。李昂博士表示要测个DNA才能确定,我这里暂且从众。
江珧科
图三十六 栉江珧
图三十七 栉江珧
28、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又名“海锨”或“大海虹”。壳体略呈斜三角形,块头挺大。闭壳肌极为发达,其干制品是海八珍之一“瑶柱”的重要来源,鲜食亦佳。所谓“江瑶贵一柱,嗟岂栋梁质”,其余则“肉腥韧不堪”。
结束语
图三十八
以上这些,大部分是本砖家长期在超市水产区和海鲜市场游荡的成果,少数见过没拍过的只好用网图。常见的,以及不那么常见的,基本都在里面。另,日料中的“北极贝”,至少包括五六个物种,真实身份难以界定,故略过不提。Over。
#饕餮美味视觉盛宴#金剁椒蒜蓉粉丝黄金扇贝扇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胆固醇,维生素E,维生素B族及钙、铁、锌、镁、硒、酮等微量元素。具有健脾和胃,美容护肤,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扇贝中丰富的铁元素,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肤色红润,预防缺铁性贫血。硒元素可延长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使癌细胞退化和萎缩。对于癌症治疗有辅助作用。另外扇贝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族及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促进脑细胞的生长,提高记忆力。
By *长腿_河马太太*
用料- 金扇贝 8个
- 粉丝 1把
- 金剁椒蒜蓉海鲜酱 1包
- 料酒 1勺
- 葱 少许
1、1??、准备好所需的材料,粉丝冷水浸泡半小时
2、2??、贝肉剔除,放入碗中。摘掉扇贝的袋囊、腮,只留下肉柱和裙边。倒入1勺料酒,腌制20分钟
3、3??、贝壳清洗干净,摆盘
4、4??、粉丝焯水,半分钟捞出来备用
5、5??、加入1勺蒜蓉海鲜调味酱到粉丝里搅拌均匀
6、6??、将拌好的粉丝、腌制好扇贝肉放入扇贝壳上
7、7??、起锅烧水,水开以后放入扇贝蒸10分钟
8、8??、蒸好撒上葱花,一盘美味营养的蒜蓉粉丝黄金扇贝就做好啦~
小贴士Tips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哦小伙伴快来做做看吧,做 好了也可以拍照评论分享你的作品哦。如果有小伙伴想学做什么菜,也可以@我,我会给大家出详细的教程。 美丽健康吃出来,我是河马太太。关注我,每天带你来一次美食与身体的对话,爱你们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蛤、蚶、蛏、蚝、蚬有什么区别?这是一群美味海怪与人类的故事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传说,在我们这颗蓝星上,只要进化出贝壳儿,就可以躺平了。
比如,扇贝、花甲、象拔蚌,这都是几亿年不进化的躺平侠。
而没有贝壳的动物们疯狂内卷,卷到几百万年前,突然出现了一群会赶海的猴子。
然后,躺平侠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贝壳儿·小海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的故事。
2017年·北极贝
时间回到2017年,11月2日,距离双11还有9天。
加拿大某海鲜公司的CEO突然控诉,中国市场上50%的北极贝都是假的。
果然,3天后,中国工商部门突击检查,发现了上千公斤的假货正在被包装成北极贝,20多人被逮捕。
但很快,被查处公司声称,他们使用的绝非假货,他们包装的是北寄贝,这就是北极贝。
比如,那家加拿大海鲜公司,在日本销售的同款产品,包装上就叫北寄贝,而到了中国,换成了北极贝。
所以,北极贝,北寄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背后,是一场汉英日三语的重大翻译事故,具体的故事,大概得从1950年代说起。
那个时候,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还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来自北极的寒流和来自墨西哥的暖流在这里交汇,让纽芬兰渔场成了一个踩着鳕鱼背就能上岸的地方。
但是到了1950年代,纽芬兰渔场突然枯竭,加拿大 *** 展开调查。
调查后发现,原来是新型渔船的问题,这些渔船采用机械化拖网捕鱼,一个小时就能捕获200吨,而过去一艘传统渔船一年才能捕获100多吨。
这种速度,渔场能不枯竭吗?
于是,加拿大 *** 开始执行配额制,也就是,每条渔船、每个渔业公司,每年可以捕多少鱼、捕什么种类的鱼,都必须由国家统一规划,渔船持证捕捞。
一旦发现违规,就将构成非法捕捞罪,受到严峻的惩罚。
所以,到了1970年代,纽芬兰的鳕鱼们算是得救了,但渔民们可就惨了,渔船都是贷款买的,捕捞配额又都被那些大公司瓜分了。
于是,这些小公司,只能去捕捞龙虾、贝壳,然后开着自己的小皮卡,走街串巷,去推销这些西方人不太能接受的美食。
前面提到的那家加拿大某公司,它的创始人——某R——这个时候,正在开车皮卡卖龙虾,还经常被警察当做贩卖违禁品的小混混给伺候一顿。
如果不出意外,某R就将在皮卡和龙虾当中沉沦一辈子。
但一切的商业故事都有意外。
1987年·北寄贝
这年,一个日本人正在加拿大的海鲜市场里寻找北寄贝。
他叫做大岛孝男(Takao Ojima)是被松下公司派过来的业务经理。
那几年,日本富豪们吃得非常讲究,尤其偏好日本本土的稀有美食,这其中就包括一种北海道特产——北寄贝。
它的学名叫做库页岛马贝(库页岛马珂蛤),最漂亮的是那一颗巨大的斧足,还略带灰红的颜色。
但北海道那点儿产量,显然不够。
从哪里还能进口到北海道同款北寄贝呢?
这个问题,显然就像哪里还能捡金子一样直白。
大岛孝男也想回国去当富豪,于是,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他在日本的时候就听说过,最极品的北寄贝,在寒冷的库页岛,寄在日语中就有靠近的意思。
北寄贝,不正是在说,这是一种越靠近北极越极品的贝壳吗?
所以,加拿大也很靠近北极啊,为什么自己就一直找不到同款贝壳儿呢?
大岛孝男还在转悠,突然听到一个鱼贩说,你去找某R看看,他的船刚刚被消减了捕龙虾的配额, *** 补贴给他捕捞贝壳的配额,没准儿,他正在船上,对着一堆贝壳发愁呢。
大岛找到某R,某R听完描述,果然拿出了一种10厘米左右的贝壳和北寄贝长得非常像,大岛忍不住生吞了一只。
就是这个味儿,真的很北寄。
某R在旁边看傻了,大岛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解释,刺身刺身,日本传统。
某R似懂非懂,又拿出一些煮过的贝壳出来,问大岛要不要尝尝熟的。
大岛看到这些鲜红的斧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鲜红色,可比北海道的北寄贝好看不止一万倍,这简直就是日本人心中最完美的北寄贝。
大岛的膝盖就像中了一箭一样,拉着某R的手问,你有多少这种贝壳的配额。
某R说,100%。
大岛突然觉得眼前是一尊金闪闪的财神。
然后,大岛跟某R讲了一遍自己的天才营销方案,就是日语中北寄,这个概念有点难解释,于是大岛直接用了北极,这个词汇。
某R也听懂了,原来,这种加拿大人不吃的贝壳,是日本的奢侈品。
于是,大岛和某R兵分两路,展开了行动。
1988年·北极贝
一年以后,之一船加拿大北极贝抵达北海道,进口文书上写着,这是一种学名叫做大西洋冲浪蛤蜊(Arctic Surf Clam)的冷冻海鲜。
在冷冻前,已经用沸水汆过一遍,所以,呈现出鲜红的颜色。
检疫合格,货品开卖。
在货架上,某R按照大岛的解释,使用了北极贝,这个名称来销售。
结果半年下来,销量并不好。
除了北海道,日本其他地方,基本卖不动。
某R怀疑的看着大岛,大岛却已经看出了问题——那就是,名字不对。
当时日本人崇尚的是本土国货,觉得吃日本北寄贝才叫奢侈。
加拿大北极贝是什么鬼?日本人并接受。
看来全日本追捧北寄贝,都是盲目跟风的假象,除了北海道人民,绝大多数日本人没有吃过北寄贝,他们并不能从口感和外观上对日本北寄贝和加拿大北极贝做出合理的评判。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北海道卖得好的真正原因。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大西洋冲浪蛤蜊的名字直接改成北寄贝。
但这个改名字的计划却拖拖拉拉办了4年才办好。
终于在1992年,加拿大北极贝出口协会(The Canadian Hokkigai Export Association)使用了加拿大北寄贝(Canada Hokkigai)代替了大西洋冲浪蛤蜊(Arctic Surf Clam)这个名称。
北寄贝三个金闪闪的大字,也终于印到了包装上。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岛和某R数钱数到手抽筋。
接着,1994年,某R带着他的北寄贝,来到中国,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加拿大某公司。
某公司的北寄贝在中国销量一直很一般。
某R也没有多想,毕竟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和日本还有差距。
但是,到了2007年左右,某公司的北寄贝在香港已经卖得越来越红火,没道理中国别的城市卖不好啊。
于是,某公司聘请广告公司进行市场调研。
调研结束后,广告公司又把当年大岛讲给某R故事,给某公司的中国高管们讲了一遍——没错,汉语和英语一样,也没有北寄这种奇葩概念。
跟中国人沟通,你就要用北极、纯天然、无污染这种暴力词汇。
所以,要想卖得好,请在中国包装上印上大大的北极贝三个字。
果然,某公司自称在中国包装上印上了北极贝三个大字,简直就像掉到了一个黑洞当中一样,即使天天涨价,还是永远填不满……
这个时候,某R在加拿大已经不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问题了。
而是被加拿大 *** 开始重新考虑当年那个100%的配额是否合理……
就在今年1月,某R的公司已经完成了重组,配额被 *** 重新分配,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北极贝在中国到底有多火?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但是,为什么你在很多日料店吃得北极贝那么难吃呢?
其实,这又是另外一种贝,叫做朝鲜马贝,也就是朝鲜马珂蛤,产自朝鲜、丹东海域。
加工出来和加拿大北极贝一模一样。
后来证实,2017年查获的那批假货也主要是把朝鲜马贝当成某公司的拿大北极贝来包装。
这就是贝壳名称的混乱,仅仅一个北极贝就这么复杂了,我们再梳理一下。
首先,这种灰红色斧足的蛤蜊,学名叫做马珂蛤,或者马贝。
库页岛马贝,就是日本的北寄贝,很贵,日本人都不够吃。
大西洋冲浪马贝,就是某公司的加拿大北极贝,很好看,在中国卖疯了。
朝鲜马贝,就是伪装成加拿大北极贝的李鬼,看上去和北极贝没有区别,但价格只有北极贝的1/5左右。
我们接着说贝壳儿当中的蛤蚶蛏蚝蚬,这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蛤
市场上最常见的贝壳儿小海鲜,叫做蛤蜊,东北人称嘎拉。
其中有一种带花纹的小贝壳儿,叫做花蛤,俗称花甲,青岛人的更爱,配啤酒的通风套餐。
如果你看到它伸出两只脚滋水,还滋你一身,那么请一定把它煮了。
因为,它刚刚在骂你,让你快滚,它还活着。
花蛤的兄弟叫做油蛤,稍微大一些,花纹也规则一点。
通常和花蛤一起下锅。
北派辣炒
南派清炒
东派煮汤
西派烧烤
它们还有一个兄弟,叫做文蛤,看起来就像大号花蛤,是日本人的更爱,但却是天皇禁食的物种。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人刺身一切,但唯独不刺身文蛤。
这是因为,文蛤中含有一种酶,专门分解人体内的维生素B,而维生素B背后
又有一个日本噩梦——脚气病,害死过上百万日本人,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花甲还有一个丹东兄弟——白蚬子,个头虽小,但辣炒无敌。
其实,它并不是蚬,而是蛤叫做白蛤。
另外,北极贝也是蛤。
蛤中的极品,都是在海里会跳远的。
所以,当我们吃蛤的时候,主要是在吃它的斧足,比如这种号称西施舌的蛤蜊,那斧足很性感。
当然,蛤当中也有不吃斧足的奇葩,这个我们稍后说。
蚶
我之一次看到血蚶的时候,是万万不敢下口的。
这个贝壳儿怎么在流血?
这个时候,霞浦人会忽悠你说,这不是血啦,食之壮阳。
但事实上,这就是血,妥妥的血红蛋白,因为血蚶是极少数拥有血红蛋白的贝壳儿,而其他的贝壳都是血蓝蛋白,血蓝蛋白一般是无色的。
而血红蛋白,正是和人血一样的鲜红色。
血蚶的兄弟叫毛蚶,上海人的更爱。
一定不能煮熟,用开水烫一下,烫开壳儿了就赶紧拔毛下口。
鲜美至极。
但现在,你几乎不可能品尝到这种鲜美了。
因为,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最后证实,就是吃了生烫毛蚶造成的。
所以,从那以后,生烫毛蚶已经从江浙沪所有的餐馆中绝迹了。
毛蚶的兄弟叫做大毛蚶,有手掌那么大。
日料中叫做赤贝,日本人认为仙台湾秋天的赤贝是刺身中的极品,一定要吃出哗啦啦的感觉。
但事实上,蚶中极品,我认为,还是要去霞浦烧一锅开水,烫开一盆血蚶。
蛏
这是一种长条形,会挖洞的贝壳,它那两根虹吸管,一根管进,呼吸、吃饭加喝水,一根管出,尿尿、排泄加生娃。
福建最地道的吃法叫插蛏,找个罐子,插满、撒盐、蒸熟,来点葱花,热气腾腾。
到了东北,吃法就更惊悚了,叫做,辣炒小人仙,还特意给你摆个四脚朝天,肚皮很肥的造型。
蛏子的兄弟叫做竹蛏,更细长。
竹蛏的兄弟叫做长竹蛏,更更细长。
厦门朋友说,长竹蛏一定要吸着吃,不能掰着吃,至于为什么,你可以掰一棵试试。
蚝
蚝的学名叫做牡蛎,全世界似乎都有生吃牡蛎的传统。
一问原因还都差不多——食之壮阳。
但是,你吃的牡蛎很有可能是不育的三倍体。
这又是基因工程的杰作了,本来,大自然中有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
它们分别是有四对基因和两对基因的牡蛎。
199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突然发现,就像杂交无籽西瓜一下,把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杂交,竟然也能得到三倍体牡蛎。
三倍体牡蛎和三倍体西瓜一下,无籽,不育,所以,它就可以安安心心的长肉,长得又肥又美。
就是吃起来,心里有点儿膈应——拿一个不育的家伙谈壮阳?
但只要不告诉你它的三倍体真身,你就不会有心理作用啦。
所以,下次烤生蚝之前观察一下,野生的二倍体牡蛎,性腺很白,很发达,真的就像一颗肾一样。
而三倍体,很小,无籽,至于它食之究竟是壮阳还是减阳,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蚬
传说,最极品的渔获,都不是海鲜,而是河鲜。
蚬子,其实就是一个低调、个小肉又少的河鲜。
生活在内陆河流、湖泊的泥沙当中,也会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生活。
长在泥里的叫泥蚬,黑黑的,长在沙里的叫黄沙蚬,外黄内紫,霸气十足。
韩国的大酱汤、日本的味增汤,都是用蚬子做得底料。
丹东人尤其痴迷鸭绿江里的蚬子,已经到一种疯狂的状态。
他们把花蛤叫做花蚬子,把白蛤叫做白蚬子,把青柳蛤叫做黄蚬子。
但事实上,鸭绿江里并不盛产蚬子。
要吃真正的蚬子,还是去江浙沪,稍微靠近内陆一点的地方。
煮一大盆,就像磕毛豆一样,极度下酒,能吹一夜牛。
烧烤三杰
除了蛤蚶蛏蚝蚬,还有扇贝,它是扇贝科的躺平侠,烧烤三杰之首。
扇贝的闭壳肌非常发达,可以在水里飙车,所以,我们会用蒜蓉和粉丝来清蒸它的闭壳肌。
另外,扇贝还是个长了几百只眼睛的小怪兽,长在裙边上,所以,它的裙边也很好吃。
三杰之二就是生蚝,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
三杰之三叫做江珧,这是一种闭壳肌高度发达的三角形贝壳儿,在海里是这个样子的,更大可以长小半米长。
所谓的瑶柱,就是中国古籍里,专指江珧的闭壳肌,古典又优雅的美味珍馐。
其实,现在烤着吃有点浪费。
海瓜子
和江珧长得比较像的,是另一类躺平侠,叫做贻贝,俗称青口。
它的特点是有足丝,就像是没洗干净的水草一样,其实这是它用来固定身体的结构。
在东北,贻贝叫做海虹。
在福建,它叫做淡菜。
在西班牙,它叫做海鲜饭。
在烧烤摊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瓜子,这是一种小型贻贝,也是海瓜子的正宗。
它产区非常小,基本就在霞浦到闽南那一代,所以,出了福建到了江浙沪,海瓜子变成了这种叫做彩虹明樱蛤的小蛤蜊。
再到了大连、青岛,又变成了这种叫做虹光亮樱蛤的小蛤蜊。
而到了烟台,妥妥的不安套路出牌,海瓜子变成了这种小螺丝。
所以,再梳理一下,这群贝壳小海鲜按生物学分类来说,就是:蛤蚶蛏蚝蚬,外加扇贝、江珧和贻贝,当然,还有一些什么鸟贝、龟足什么的,也经常混进来。
其实鸟贝是鸟蛤科,各种蛤是帘蛤科,算是亲戚。
而龟足就有点过分了,这是节肢动物门的,学名叫鹅颈藤壶,虽然吃起来很像贝壳。
但其实是螃蟹和虾米的亲戚。
故事分享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还有一种贝壳儿始终没有提到,那就大名鼎鼎的——象拔蚌。
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躺平侠呢?
其实,蚌类一般都巨难吃,和在河边烧过河蚌的朋友们一定都有体会。
而所谓的象拔蚌其实不是蚌,而是蛤。
还记得前面我们前面说,蛤类里面有一个不吃斧足的奇葩吗?
它正是象拔蚌。
这的奇葩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883年·西雅图
时间回到1883年,这天的《 *** 》上突然出现了一篇有关蛤蜊王子的报道。
写得非常讲究,一看就出自欧洲某位豪门美食评论家之手,但作者并没有留下姓名。
而是优雅的介绍了他在普吉特湾的经过,他说当地的印第安土著,邀请他品尝了这种蛤蜊王子。
王子有长长的虹吸管,肥美、醇厚,简直比法国更优雅的牡蛎还要美味。
第二天,普吉特湾就瞬间变成了网红赶海的打卡圣地。
而当科学家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传说中的蛤蜊王子已经找不到了。
由于当时没有留下照片,所以科学家们始终不确定,这个美味的蛤蜊王子究竟是什么。
而直到1960年,又有了新的发现。
这天,一个叫做罗伯特·希茨(Robert Sheats)的美国海军正在普吉特湾例行潜水,寻找丢失的鱼雷。
结果他在潜入胡德运河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海底成片成片的象拔蚌,它们正在狂欢,摇摆着自己的大象拔,喷射出一团团黏糊糊、白花花的东西。
这其实是雄象拔蚌在喷射 *** ,雌象拔蚌再喷射卵子。
而罗伯特立刻意识到,它们可能正是当年传说中的蛤蜊王子——深海象拔蚌。
本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象拔蚌只生活在潮起潮落的浅滩上,而这种浅滩象拔蚌并不算美味,所以,一直被排除在蛤蜊王子的候选名单之外。
而这些深海象拔蚌,罗伯特却听当地的印第安土著提起过,非常好吃,在海岸上极难收获。
所以,罗伯特拔了一颗带上岸,品尝了一下,果然鲜美,然后按照规定,交给生物学家做研究。
研究的 *** ,也很简单,就是品尝一下——嗯,这大概就是当年的蛤蜊王子了。
于是,大规模的深海科考开始了。
接着,所有人都惊呆了,普吉特湾底下,竟然生活着至少6300万只深海象拔蚌……
到了1970年,罗伯特从海军退休以后,他就和妻子开了一家海鲜公司(Bubble Heads,Inc.),专门售卖象拔蚌。
但结果,各大餐厅都表示,这种丑陋的蛤蜊,他们最多花每磅0.25美元的价格收购。
显然,象拔蚌还在,当年那种真正懂吃的欧洲贵族已经消失了。
1970年代的美国人,谁吃这玩意儿。
罗伯特和他的象拔蚌就这样彻底沉沦了吗?
转机
1988年,一个叫做霍奇森(Brian D. Hodgson)的后生仔找到罗伯特,要求买走他公司所有的象拔蚌捕捞配额。
罗伯特苦笑,他知道这个后生仔的野心,有一个地方叫做——香港。
象拔蚌简直就像是为香港的富豪们量身定做的美食一样,味道、质地、外观竟然都能与当地文化完美匹配。
罗伯特和霍奇森都非常了解中国客户心中对象拔蚌的这种渴望。
但是,罗伯特已经老了,73岁了,虽然他海军出生,为人正派,平时不少和霍奇森这个鱼贩出生的后生仔竞争。
但现在,老海军也只能向时间低头,将自己的份额转给了霍奇森。
霍奇森从此一统普吉特湾的深海象拔蚌供应。
于是,他带着一位叫做近藤(Carol Kondo)经销商,杀到了香港。
然后,这又会是一个大岛和某R一样的传奇故事吗?
显然,霍奇森和近藤手里的象拔蚌比北极贝更能让东亚富豪们热血沸腾。
接着,普吉特湾的象拔蚌源源不断地流入香港。
同时,香港的背后,有一整个庞大的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追捧象拔蚌,简直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富豪标志。
霍奇森彻底低估了市场的实力,自己的产量还是太低。
于是,到了1990年,霍奇森几乎把整个华盛顿州的潜水员都雇佣了,还专门绘制了一张海底资源分布图,日夜捕捞。
但很快,美国 *** 开始察觉到不对劲儿。
怎么西雅图的中餐馆里,象拔蚌煲汤都涨到5美元一碗了?
普吉特湾难道已经连通香港了吗?
果然,在警方的调查下,一张黑幕浮出了水面。
原来,霍奇森太贪心了,他通过虚报捕获量、走私出关等手段,在2年之内,已经从普吉特湾运走了20年的法定捕捞量。
这是非法捕捞实锤,1990年底,霍奇森和近藤被捕入狱。
而象拔蚌生意的空缺,却被西雅图黑帮出来填补了。
后面的黑帮故事更加的狗血,被记录在《贝壳游戏》这本书当中。
总之,从1994年开始,西雅图的黑帮都改行做象拔蚌生意了,慢慢就从良了。
真是想不到,中国吃货,既然拯救了西雅图的社会治安。
到现在,普吉特湾底下的象拔蚌已经是非常稀罕的美食了,听说随便一只,都有100多岁的年纪。
象拔蚌的年纪会像年轮一样长在壳儿上,目前发现最老的一只,174岁。
它们几乎一辈子都躲在泥沙里,靠那两根长得像象拔一样的虹吸管呼吸、进食、尿尿和生娃。
这绝对是躺平侠中的极品,直到某一天,它们被人类挖开沙子,像这样捞了上来。
然后,以形补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请大家把这五个字再念一遍(蚬蚶蚝蛏蛤)。
(完结)
夏天是孩子的长个“黄金期”,家长再忙,也要给孩子补充营养,除了每天喝一杯牛奶,其实多吃一些海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众所周知,海鲜里面的营养特别丰富,含有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 ,可以帮助孩子吸收更多的钙质,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其中海鲜里面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脑细胞的活力,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家长:生活不要太节俭,平日里多给孩子吃这4种海鲜,助力孩子成长,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蛏子
蛏子属于海产的贝类食材,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蛏子,有助于大脑的营养补充,起到健脑益智的食疗作用。
推荐食谱:【蒜蓉蛏子】
1.准备提前泡好的粉丝一把,切成段,蒜子一把剁成蒜蓉,小米椒两个,切成辣椒圈,和蒜蓉放在一起。
2.起锅烧水,加入少许料酒去腥,凉水下入蛏子,用勺子推动几下,焯水30秒,捞出控水拔凉,再放入盆中加入清水,然后蛏子的外壳掰开,去除里面的泥沙,放入另一个盆中备用。
3.蒸锅里面提前烧水,放上篦子,开大火把水烧开,另起锅添入半勺食用油,倒入三分之二的蒜蓉,开小火连续翻炒,炒出蒜香味,再倒入生蒜和小米椒拌匀,加入食盐1克,白糖2克,胡椒粉1克,蚝油3克,翻炒化开调料。
4.准备一个盘子,放上切好的粉丝,摆上洗净的蛏子,再把外壳摆在盘子周围用来装饰,最后放上拌好的蒜蓉,用筷子摊均匀。
5.等水烧开后,放入摆好的蛏子,开大火连续蒸5分钟,然后关火,继续焖1分钟,取出蒸好的蛏子,撒上少许葱花,浇上适量的蒸鱼豉油,最后浇上一勺200度的热油,激发出葱香味,美味即成。
二,鱿鱼
鱿鱼属于常见的海产品之一,富含优质蛋白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牛磺酸,对缓解疲劳,恢复视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推荐食谱:【爆炒鱿鱼】
1.准备泡发好的鱿鱼一个,先切开头尾,从中间分开,在鱿鱼筒前面一厘米处切一刀,撕去外膜,再揭去鱿鱼头表面的一层膜,平铺在菜板上,先斜刀切透鱿鱼的四分之三,再对角间隔半厘米斜切一遍,最后改刀切成三厘米宽的段,放入盘中备用。
2.准备大葱半根,切成葱粒放入盆中,生姜一小块切成姜粒,和大葱放在一起,再放入几粒红干椒备用,青椒一个切成段,胡萝卜一小块切成长条,和青椒放在一起,用来配色。
3.准备一个小盆,加入食盐1克,白糖1克,鸡粉2克,胡椒粉1克,料酒20克去腥,味极鲜20克,老抽几滴调色,用筷子搅拌化开调料,提前兑好料汁,可以减少食材在锅中的烹饪时间,最后加入少许水淀粉备用。
4.起锅烧水,加入少许料酒去腥,下入鱿鱼,青椒和胡萝卜,用勺子推动几下,使食材受热均匀,水烧开后即可倒出控水,冲去上面的浮末备用。
5.另起锅添入少许食用油,放入葱姜和红干椒爆香,倒入鱿鱼和配菜,快速翻炒片刻,倒入提前调好的料汁,开大火翻炒15秒,美味即成。
三,鲍鱼
鲍鱼属于海鲜的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肉质细嫩,素有“海味之冠”的美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推荐食谱:【海鲜菇炒鲍鱼】
1.准备一把海鲜菇放入盆中,清洗干净,捞出控水备用,鲍鱼5到6个,用推拉刀的方式,把鲍鱼片成薄片,这样鲍鱼更容易入味。
2.锅中水烧开,下入切好的鲍鱼,大概10秒钟左右,等鲍鱼片打卷以后,倒入水盆中,清洗干净捞出备用,然后把海鲜菇一切两半,红椒半个切成长条,和海鲜菇放在一起,用来配色。
3.盆里加入半勺食盐,少许鸡精,一点胡椒粉,少许白糖提鲜,加入一点一品鲜酱油,最后加入少许水淀粉备用。
4.炒锅烧热,加入食用油,油热后放入蒜片爆香,倒入海鲜菇和红椒,快速翻炒几下,把食材炒至断生,倒入鲍鱼,翻炒两下,倒入刚才调好的料汁,边淋边翻炒,简单翻炒15秒,起锅前淋入少许芝麻油,再次翻炒均匀,美味即成。
四,花蛤
花蛤又名花甲,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助于补充营养,滋补身体,里面还含有丰富的钙质,可以帮助儿童成长。
推荐食谱:【姜葱炒花蛤】
1.准备新鲜的花蛤一斤左右,大葱一段切成斜片,生姜一块切成姜丝,和大葱放在一起,小葱两根切成3厘米长的段,红椒半个去瓤切成条备用。
2.锅里面水烧开,下入花蛤,用勺子翻动几下,焯水30秒左右倒出控水,装入凉水盆中过凉,这样更利于花甲开口,清除里面的泥沙。
3.另起锅添入少许食用油,倒入葱姜爆香,炒出葱姜的香味以后,加入少许蚝油翻炒化开,倒入花蛤快速翻炒几下,淋入少许清水,加入一勺料酒去腥,加入食盐,白糖,胡椒粉各适量,翻炒化开调料。
4.加入东古酱油5克调味,倒入葱段和红椒,翻炒几下,勾入少许水淀粉,快速翻炒均匀,淋入少许明油,简单翻炒两下,美味即成。
好了,今天的5道美食菜谱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有不同的做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的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贝类海鲜此时最肥美,别错过整一盘造起来,滋滋啦啦香味四溢太鲜贝类海鲜此时最肥美,别错过整一盘造起来,滋滋啦啦香味四溢太鲜
最近时间比较充足,和朋友小聚了一下,在市场买了一盆它,没想到真是太肥美了,太鲜嫩了,太好吃了,大家直呼买少了。
这就是扇贝,一种贝壳类海鲜,和它长得很像的,个头比它大好多的叫作夏夷贝,味道也很鲜嫩,很好吃,一般用来与粉丝一起蒸着吃,特别是饭店的婚宴或是寿宴,都会有这道菜,咱自己在家做就实惠多了。
今天来教你如何做蒜蓉夏夷贝,首先需要清洗,清洗的时候要准备一把牙刷,把外面的壳刷干净,因为蒸的时候是需要外壳的,接着就是处理内脏,把黑黑的,黄黄的都去掉,粉丝需要提前泡好,这道菜的灵魂就是蒜蓉,所以蒜末一定要多多的,油也要烧得热热的,烧在蒜末上发出滋滋啦啦的声音,扑鼻而来的就香香的诱人味道,简直是太好吃的,那我们就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蒜蓉夏夷贝
食材:夏夷贝5只,粉丝1扎,味达美酱油1勺,味达美蚝油1勺,味达美生抽1勺,食用油少许,大蒜1头
*** :
1. 准备好所需要的食材,
2. 粉丝加温热水泡发,
3. 大蒜去皮切成末,
4. 处理夏夷贝,用刀撬开夏夷贝,稍平一面的壳扔掉,留下凹一点的壳刷干净,把夏夷贝的内脏去掉,清洗干净备用,
5. 再来调酱汁,把味达美蚝油、生抽、酱油按照1:1:1搅拌均匀,
6. 锅里放油,小火炒香2/3的蒜末,倒入酱汁炒匀关火,再倒入剩余的蒜末,拌匀出锅备用,
7. 夏夷贝壳里先放一些粉丝,再放上夏夷贝的肉,接着加一勺炒好的蒜蓉酱汁,
8. 凉水下锅蒸,上汽计时3分钟,出锅上桌。
石榴小语:
1. 大蒜末炒的时候一定要小火,不然容易糊影响味道。
2. 夏夷贝蒸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了肉容易不够嫩,影响口感。
这道菜一上桌就很吸引眼球,一人一个也是倍有面的,老少皆宜,你学会了吗?
想健康又想美味,吃蒜香吮指海鲜大咖就对啦作为一个海鲜控特别青睐超霸气的海鲜大咖拼盘,在香蒜汁的作用下各式海鲜特有的鲜味汇聚一同迸发出来,鲜嫩多汁,好吃到吮指!自己在家做不到百元就可享受到来自大海的饕餮大餐。逢年过节或是招呼客人都倍儿有面子,好吃又快手哟~
By 囍odpj
用料- 鲍鱼 两个
- 虾,蛏子,花蛤 各半斤左右
- 花螺,八爪鱼,粉丝,金针菇, 各适量
- 大蒜 150g
- 油 6勺
- 生抽 5勺
- 糖,盐,清水,鸡精,小尖椒,小葱,生姜 各适量
- 配菜 看个人选择,可不选
1、准备好海鲜大咖的食材,选择你喜欢吃的海鲜,部分海鲜如鲍鱼、八爪鱼、等可以在购买海鲜的时候让海产店老板帮忙处理下。
2、准备好这台卡亿品牌的大蒸烤箱,毕竟它是这道蒸海鲜保持鲜嫩多汁的秘密武器。
3、准备一个大盆子,放一勺盐。滴几滴香油,放入花蛤和蛏子浸泡吐沙子约2小时。浸泡好冲洗干净用刷子稍稍刷洗下沥干水分备用。
4、大虾剪去须脚,加少许姜丝、一勺生抽、一勺耗油、少许盐和白糖,搅拌均匀腌制备用。
5、可以按照个人喜好选择配菜,我选的是粉丝,粉丝提前用冷水泡发,冷水泡发的比较有韧性,大约泡发半小时左右。
6、准备一锅水,放入姜片、葱结、一勺料酒,烧开后将贝壳类小海鲜迅速焯水捞出备用。
7、准备香蒜汁:小尖椒洗净后切碎,大蒜扒皮后剁成蒜蓉。
8、油锅烧热后倒油,倒入蒜蓉翻炒,让蒜蓉粒都包裹住油,炒出香味,放入小尖椒碎随意翻炒几下。倒入生抽、白糖、盐、鸡精调味。
9、倒入半碗清水烧开后转小火,将香蒜汁稍微熬一会儿,再转大火收汁。
10、泡发好的粉丝剪成两段方便食用,铺在烤盘底部。
11、以再铺上一层金针菇。蒜蓉小海鲜配粉丝和金针菇最棒了。
12、将准备好的海鲜铺在上面。均匀的撒上熬好的香蒜汁。
13、启动蒸烤箱预热,选择“纯蒸”模式温度200摄氏度左右
14、在烤盘上铺一层锡纸密封住表层,让海鲜更嫩且多汁。
15、叮咚,20分钟后香嫩诱人的海鲜大咖伴随着腾腾热气新鲜出炉了,撒上一把葱花即可食用。
16、鲍鱼Q弹香甜,小海鲜们伴随着蒜香味,不经令人食指大动。甩开筷子,直接上手开吃了!
小贴士注意: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哦!!
鲍鱼的营养功效1.提高免疫力
鲍鱼肉中能提取一种被称作鲍灵素的生物活性物质,实验表明,它能够提高免疫力,破坏癌细胞代谢过程,能提高抑瘤率,却不损害机体的正常细胞,有保护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2.调经润肠
鲍鱼能双向性调节血压,原因是鲍鱼能“养阴、平肝、固肾”,可调整肾上腺分泌。鲍鱼有调经、润燥利肠之效,可治月经不调、大便秘结等疾患。
3.促进生长发育
鲍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比较特出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A是保护皮肤健康、视力健康以及加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
4.药用价值
鲍鱼的壳,中药称石决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书又称之为“千里光”。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滋阴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高血压及其他炎症。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冬日滋补,你需要这道爆炒指甲贝(指甲螺)孩子开启用嘴认识世界的过程,最近忽然很喜欢吃海鲜,只有联系开发学做了两道适合孩子吃的菜。
By 等待青梅
用料- 指甲贝(指甲螺) 1斤
- 大蒜 适量
- 生姜 适量
- 耗油 3勺
- 生抽 3勺
- 水 适量
- 香葱 4根
1、大蒜切成蒜泥(建议用刀切,保留香味),葱切成段,姜切成丝备用。
2、指甲贝用小刷子洗干净贝壳后,烧开水将指甲贝焯水捞起备用。
3、锅内放油烧热后放姜丝炒香。
4、接着放入蒜泥炒香。
5、然后放入指甲贝翻炒。
6、接着放入耗油、生抽炒至贝肉卷曲。
7、后放入适量水翻炒,接着放入葱段翻炒并盖锅盖闷香3分钟。
8、最后就香香起锅了。
小贴士清洗贝壳时多来几次,更好把沙子洗干净,这样吃起来没有异物感,很顺口。同时焯水的时候时间不要太久,贝肉才爽滑。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