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的步骤,酿酒的步骤操作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4 0
白酒的酿造过程揭秘

#暑期创作大赛#

酒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饮料。在开心的时候,"酒逢知己千杯少",在悲伤的时候,"借酒消愁愁更愁。"在我国,酒类产品也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白酒、啤酒和葡萄酒。


但是,大家最喜欢的,也是使用最多的白酒,这白酒,究竟是如何酿制的?这玩意儿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制造出一种酒精含量很高的饮料。酒的诞生,主要是通过材料的选择、制曲、发酵、陈酿、勾兑等多个步骤来完成的。

一选料

正所谓,粮食是酒的灵魂,粮食越好,酒就越好。这酒的主要材料就是大米、小麦、高粱、糯米、大麦等谷物以及豆类。酿造原料必须是新鲜、饱满、洁净、没有虫害、发霉的。


有好粮,还要有好水。水为酒之血,只有好水才能酿好酒,水源对酿酒的重要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二制曲

曲是酒的灵魂,而制曲又是酒酿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曲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种子的萌发的曲,把原料中的淀粉转变为糖,然后用酵母把糖转变为酒精。还有一种 *** ,就是将霉变的粮食 *** 成曲子。在酒曲中含有一种酶,它可以把淀粉转变为葡萄糖,然后发酵成为酒,通常我们饮用的是第二种 *** 。这样的出酒率更高。

三发酵

发酵是酒的一种 *** ,将淀粉转变成糖和酒精,这个复杂的过程便是发酵。这是微生物在潮湿的条件下对原料产生的魔力,将它们转化为芳香的酒。


四陈酿

我们都知道酒是陈的香,经过蒸馏的原始酒只能算半成品,辛辣不好喝,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使其自然成熟。绵软浓香,当然,也不是越陈越好,酒型的风格和周围的气温都会有影响。

五勾兑

勾兑不是我们常说的酒精勾兑,这是两码事。而是把陈酒和新酒混合。


如果把酒比作一个妙龄少女,复杂的酿造的过程是妙龄少女的成长阶段,勾兑是妙龄少女的装扮。


所有的酒都是经过了勾兑的,然后才会被包装起来。原酒是一种浓烈的烈性酒,味道是辛辣的,冲喉咙。用勾调的 *** 去掉了这股辣味,味道就变得圆润了。生香需要发酵,提香需要蒸馏,一旦形成,就需要混合,这就像是一个不施粉黛的女子,只有化了妆,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从粮食变成酒,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就拿贵州省的茅台镇来说,茅台镇在古代被誉为“酿酒圣地”,白酒产业发展得很好,甚至有“华夏之一酒乡”之称。王祖烧坊酒庄位于茅台镇七点五平方公里的核心酒庄。

在材料上,它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以茅台镇土生土长的糯高粱为主料。这些高粱粒粒饱满,耐磨,经过几次蒸制,其中的养分几乎没有损失。只有茅台镇这种温暖湿润的地方,才能种出这种红色的糯高粱来。有不少人说,王祖烧坊之所以无法酿造,更大的原因,就是缺少好的原材料。


王祖烧坊所用的水,取自美酒河里的自然山泉。雨季来临,雨水带着许多微生物,形成了一条高质量的自然水源,汇入了酒河。美酒河地区终年温暖湿润,具有优良的酿酒条件。这样的环境,才是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地方。

好的原材料是好酒的根本,好的酿酒技术也是酿造出好酒的必要条件。王祖烧坊采用了12987酿酒技术。窑藏1887采用这种工艺后,酒线清亮,柔顺。口感酱香浓郁,优雅细腻。就算没有喝过酒的人也爱这种味道,喝了不伤神。它真是一款受男士女士都喜欢的健康酒。


它的质量如此之好,是用2017年的基酒,再加上出厂的原酒,两者相结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回味无穷,空杯留香的独特点。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窑藏1887的包装也格外漂亮。瓶子的外表是黑色和金色的,看起来很有一种古朴的感觉,上面写着"王祖烧坊"四个金色的大字,看起来很是尊贵。即使是一个小盖子,也是圆形的,有防滑的效果。

凭借着优秀的质量,以及顶尖的设计师队伍,窑藏1887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饭桌上、家宴上、走亲访友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酒,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中秋将至,举杯邀明月,少不了它;遥想故人千里,少不了它;卧看牵牛织女星,少不了它。

全粮白酒酿造的之一步,如何蒸煮粮食?

今天杨老师在这里再跟大家聊一聊怎样蒸煮原料。原料的蒸煮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泡粮、初蒸、焖水、复蒸。咱们这里讲的主要是整粒粮食的蒸煮方式。在讲粮食蒸煮之前,先跟大家讲讲淀粉的两个特点:

之一、淀粉颗粒的大小与其糊化的难易程度有关

通常颗粒较大的薯类淀粉较易糊化,举个例子,咱们日常生活中煮红薯或者马铃薯的时候相对容易些。相反颗粒较小的谷物淀粉较难糊化。这个比如说我们煮玉米粥和大米粥的时候比煮红薯相对麻烦些。


第二、淀粉遇水膨胀的特性

淀粉遇水时,水分子因渗透压的作用而渗入淀粉颗粒内部。当温度大于40度时膨胀速度加快。而当温度大于70度,淀粉颗粒可以膨胀到自身体积的50-100倍。我们做酒进行粮食的蒸煮就是利用了淀粉的特性,采取了针对性的蒸煮方式,使淀粉充分膨胀破裂。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讲:


之一步:泡粮

泡粮的目的是使粮食吸水膨胀,使淀粉结构松弛,为蒸煮糊化创造条件。同时,高粱原料经过浸泡可以除去大量的单宁物质和杂质,有利于糖化、发酵以及酒类风味物质的生成。为了使粮食在一定时间内泡好,并减少自然酶活和杂菌对淀粉的消耗,泡粮水必须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泡粮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加水后加粮的操作步骤,这样更便于温度的调节;


同时,粮食倒入水中后要搅拌均匀,把表面刮平,水温控制在70-75度左右比较合适,这里一定要注意加强保温,使泡粮容器周围和中心的温度一致,这样泡出的粮的吸水程度也基本一致。在泡粮的过程中,粮食尽量不要露出水面,水面通常要超过粮食25厘米左右,浸泡的时间一般在10-13个小时左右,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粮食的吸水特性决定。

注意事项:

1、泡粮水温不可过高或过低,水温过高会使表皮的淀粉早期糊化,泡不透心,这个跟我们平时带小孩儿,给小孩儿冲米糊的道理是一样的,温度过高会使表皮早期糊化结团,结团以后里面泡不透;泡粮的水温过低,不能阻止自然酶活和杂菌对淀粉的消耗,对后期的出酒率产生一定影响。


2、泡粮结束后要检查粮食的透心情况,透心要均匀。


第二步:初蒸

初蒸是使粮食进一步吸水膨胀。蒸粮的操作 *** 和蒸馏的时候一致,先用少量的稻壳铺在锅底或者甑底,等底锅水烧开后或者蒸汽上汽后,才将粮食装锅初蒸,装粮要轻倒匀撒,逐层装入,要保持疏松,透气性要好,上汽要均匀,然后把盖子盖好进行蒸粮。蒸粮的时间通常是圆气以后再蒸煮15-30分钟左右。


在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圆气,圆气就是指满锅、甑上大气。

第三步:焖水

焖水是趁着粮食受热、松弛及时补充水分,同时造成粮食内外温度差,粮食的表皮收缩,使皮内淀粉粒受到挤压,进而淀粉细胞破裂。为下一步复蒸创造条件。


焖水的操作 *** :应该由锅底或甑底渗入焖粮水,不是从上面往下面淋。水温通常不低于45度,升完焖水之后锅底或甑底的水温在60-65度左右,粮面的水温在95度左右。这个焖水的水量以淹过粮食的表面大约15厘米左右。玉米的话达到25厘米左右。


第四步:复蒸

是指淀粉进一步碎裂糊化并蒸发表面的水分。不同的粮食复蒸的时间是不同的。复蒸必须用大火,使粮食上、中、下受热均匀,蒸煮时间控制在60-70分钟。


最后总结一下粮食蒸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塌甑、溢甑——塌甑就是这个不透气,要均匀逐层铺撒、疏松透气,避免蒸不透;溢甑就是蒸汽过大或者水量过大,导致将粮食或者水分蒸出甑外。

2、初蒸、复蒸要注意圆气的速度一定要快,火力要大,通常圆气的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使粮食的上、中、下受热时间缩短,吸水均匀,利于开口率。


3、在渗入焖水的时候要速度快,流量要快,水温要在45度以上,焖水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不要减气压,这样主要是以提高粮食下层的温度。如果焖水水温过低的话,粮食表面就会收缩过快,不利于粮食的均匀挤压。


4、粮食蒸熟以后出现的这个翻花,也就是裂口。我们要尽量避免大翻花,大翻花虽然有利于后面的糖化培菌,但是容易造成淀粉的流失和感染杂菌。尽量追求小翻花,小翻花开口率在30%左右,大翻花开口率超过70%。

毛小平:民俗专栏(11) 酿酒


酿酒以前,我们这是用糯米自家做些酒,称糯米酒,这项民间 *** 酒的 *** ,现在还有保持。蒸馏酒(白酒)在元朝时才有,距今近八百年历史。从事酿酒行业的师傅,在传统行业中唯一以“师”而称呼的从事者。以师相称,不仅是对酿酒人的尊敬,更是对厚重的酒文化的敬仰。很多的酒局中,人们喜欢说酒是粮 *** ,越喝越年轻;这只是一句话而已,与酒文化本身并不相干。真正的酒文化是种悟道,是人的一场自我修行、觉悟和突破。酒之道,集日月之精华;如周易之易字,易如日月交替,刚柔兼济,阴阳平衡,阴阳制衡。日,乃火之精,月,乃水之华,日月为水火之极致,阴阳水火相融相生唯酒道能成。酒之阳,刚烈如火,酒之阴,其柔似水,阴阳水火调和相融为中和之道。人之情,或喜或悲,唯有酒而执两用中,肃嗔止痴。大道至简,止于至善;懂酒者,入口柔而知味;入喉性如烈火而张驰有度。我们这地处江南,虽算不得鱼米之乡,因地理优势,倒也衣食无忧。据酿酒师介绍,凡含淀粉之物,便可酿酒。我们这盛产水稻,稻谷就成了酿酒的主要原料。酿酒师把晒干的谷子用风车扇,除去杂物和粃谷,使得原料的颗粒饱满,确保出酒率。扇干净的谷子倒入缸中,用清水浸泡一昼夜。谷子充分吸水、浸透,畚倒进大甑里用旺火蒸。蒸谷要蒸两次,第二次是翻蒸,这样才能受热均匀,谷子充分蒸熟胀裂。蒸熟透的谷子如带壳的饭,称酿饭。品状不干不湿不烂;然后畚出倒在篾制大垫皮上摊凉,待温度降至三十度、不低于二十度时,洒上酒曲拌匀。酒曲拌匀后收拢酿饭用垫皮卷好,上盖稻草席子保温发酵。经过一夜的初次发酵,打开垫皮将酿饭畚入缸中压实,缸口用布遮住,再用稻草蒲团压住遮口布,这是让其在缸中二次发酵。

缸中的二次发酵在一般情况下,热天气温高需一周时间,冷天需十天左右才能充分发酵;当中过程视情况而论,也就是看发酵程度。完全发酵后就下水,水是干净的井水,然后封缸(密封)。封缸继续发酵,从葡萄糖转变成酒的重要步骤。封缸之后是三次发酵,也是视情况而定,时间上与二次发酵一样。为保障每两天有原料酿酒,酒坊老板会准备好几口大缸,依次循环使用。到了开封时间,打开封口,浓浓的酒香从缸中扑来。酿酒师用舀盆将酿饭畚倒进大蒸甑,甑里倒入的酿饭要铺平,不能有高低,不然受热不匀,影响出酒率。铺平的酿饭离甑口尚有一尺多些的距离,这是预留蒸汽的空间。酿饭的平面上围好围实一条锅边圈;该圈是用布缝制,如条带状,圈中塞满干酒糟,作预防漏汽之用。酿饭平面的正中处放一扁形漏斗,该斗以铁皮卷筒,筒从甑身孔中穿过,这是流酒孔。甑口还需用锅边圈围牢围实,圈上套好平口锡锅,如漏斗状,正好盖实甑口。锡锅底部正中处有一漏洞,从洞中插入一根较长疏通好的小竹筒,小竹筒直插入蒸甑的半腰偏下,竹筒口与锡锅洞持平。万事俱备,酿酒师来至炉灶前搭柴起火。早先酿酒是烧木柴的,烧木柴有个缺点,就是火力不大,且不能保证恒温,以致出酒率受损,后来烧煤块就好了,火力猛,火势且长烈不衰,出酒率有了保证。

炉灶燃起,不一会蒸锅与蒸甑有了热气,酿饭在甑中逐渐上酵(我们这称所蒸之物高温受热叫上酵)。酿酒师将一个酒瓿立于甑边,用一根一尺多点的小竹筒与甑的流酒孔对接;一头搁至瓿口边上,竹筒多出瓿口约一寸,整个瓿口和瓿口边的竹筒口用小方布盖住。蒸甑中的酿饭全面上酵后,是出酒的时候了。酿酒师用舀盒舀水倒入锡锅,锡锅中要经常倒水,此时锡锅中不能缺水。水顺着竹筒往下流,渗入甑中央和底部,甑上有竹筒与锡锅洞之间的空隙中渗水而下。这就是蒸馏,锡锅中不断流入甑中的水,是为了冷却。蒸上酵是汽化,蒸汽遇水就会液化凝结成水珠,水珠滴落于甑中的扁漏斗上,通过漏筒、对接的竹筒流入外面的瓿中。这水珠就是酒。此时炉灶的火要旺盛,不能有丝毫马虎,甑中蒸汽越多,出酒越快。很快,之一瓿(dou)酒满了,马上就换瓿,接着第二瓿。之一瓿酒,是头酿,我们这称“头火烧”,意思是头把火酿出的谷烧。头火烧最烈,有62至65度左右,是此甑酒的全部精华。酿酒,我们这称吊酒,每次吊一甑酒大约需稻谷两百斤,头瓿出酒率约二十斤。第二瓿酒是常规酒,度数在45度上下,出酒率约二十五斤左右。第三瓿酒称尾子,度数在二十几度,味略带苦;一甑酒充分酿透,三道酒下来共约能出六十斤左右,尾子十几二十斤不等。酿酒师将三瓿酒全部倒入大缸和匀,然后用布遮住,稻草蒲团盖在布上,两层保护措施盖住缸口,以免酒气过早散去。缸中的酒经过和匀,可以售卖,度数在48度上下。


头火烧因度数过高,人们不会直接买去饮用,要么买去浸泡中药作药酒,要么买点去作为医用,如:消炎、刮痧、做药引等。尾子酒买去浸霉豆腐,这样霉豆腐可以保鲜,第二年开春还可以食用。以前没有瓶装酒,人们无论是自家饮酒,还是家有喜事、客人,都去酒坊打酒。人们去酒坊打酒时,按一斤酒两斤谷再给些差价,无论打多少斤酒,都按这样计算。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欢,中国各地的餐桌礼仪这点是统一的。在很大程度上,劝酒和划拳,是消耗酒水最多的。人们为了表示客气和敬意,都会劝客人多喝点,嘴上说着:没啥菜,多喝点。遇着节日或喜事,人们互相间还要划拳,以示热闹、隆重。

为人处世,礼仪先行。礼贵在于敬;咱中国人敬得是:天地君亲师。家中丈人、丈母来了,是件隆重的事。装茶点、敬烟、奉茶、煮鸡蛋作点心等极尽心意。八仙桌上,杀鸡待饭,父母双亲相陪。树从根起,丈人二老亦是双亲,席间除了要为其布菜,还当先敬酒三杯,以示微孝。客喜带笑,洗盏小酌。人们受到帮助的恩情,会备好酒菜,请他们前来吃饭,敬酒一杯,以示感谢!酒之道;合乎天地,执中阴阳,潜于五行,周到人情,适量品行。酒之法;浅于酌,温于雅,诚之敬,止于畏。





作者简介毛小平,上饶市作协会员,横峰县作协会员、诗词协会会员,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民俗有所研究。

酿酒步骤:细节是如何决定成败的

自流酒和压榨酒

红葡萄酒的压榨发生在发酵之后,自流酒是指可以自然流出的酒,而压榨酒则是通过压榨葡萄皮渣得到的酒。

白葡萄酒压榨发生在发酵之前,自流汁指破皮时自然流出的汁,压榨汁则是通过压榨葡萄皮得到的葡萄汁。

无论是红还是白,自流部分通常都被认为有更高的价值。自流酒更纯净清澈,苦涩的酚类物质少;而压榨酒里酚类物质较多。对于红葡萄酒而言,少加一点压榨酒可以带来更多的单宁和更厚重的酒体,增强酒的结构感,有利于酒发挥陈年潜力,大多数红葡萄酒都会添加一些压榨酒,而高端的白葡萄酒,出于对细腻口感的追求,通常只使用自流汁。

随着控温设施的普及,温控发酵成为更普遍的选择。葡萄汁在发酵时会大量散热,若不进行降温,轻则丧失果香,重则酵母死亡,发酵终止。

红葡萄酒的发酵温度一般在20°-30°C;白葡萄酒的发酵温度则更低一些,通常在10°-20°摄氏度。

较低的发酵温度可以保留更多新鲜的果香,所以芳香的白葡萄品种一般使用较低的发酵温度。较高的发酵温度有利于萃取葡萄皮中的物质,带来更明显的结构感和更多的复杂度,所以红葡萄品种发酵温度会更高一些。


#红酒#?#男人不找对象也能照样好好生活吗#?

浓香型白酒酿造的 *** ,具体酿酒步骤

浓香型白酒酿造的方式 *** 如下:首先是1、处理原料,采用续槽法工艺多次发酵,2、通过酒醅配料,然后出窖,3、配料、搅拌,4、蒸馏,5、发酵,6、取酒等这些复杂的过程,才可以酿造出浓香型白酒。

具体酿造步骤

一、处理原料

浓香型白酒的原料主要是高粱,通过续槽法多次发酵,由于经过多次发酵,所以原料不需要捣碎,适当碾碎至4-6瓣即可。

二、出窖

浓香型白酒采用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作为配料,人们常说“千年老窖,万年槽”,说明白酒的品质跟窖、槽关系非常大。

三、配料搅拌

配料主要的是需要控制粮醅和粮糠比,蒸料的时候需要控制粮曲比。配料需要做到“稳、准、细、净”,根据原料特点,气候特点,进行发酵。

四、蒸馏

蒸馏的主要目的是提取已经成熟的酒醅中的酒精和香味成分等,同时,把杂质排除除去。一般先蒸面糟、后蒸粮糟。蒸馏时要中温流酒。然后加大火力蒸粮,以促进原料淀粉糊化。

五、发酵

等到酒醅进入窖中后,需要在表面覆盖6-10cm的封窖泥。以后每天都需要清理窖一次,为了是提高酒的香味。等到酒醅发酵好之后,就可以提取出来,开始蒸粮蒸酒了。

六、取酒

等白酒发酵好的了以后,就可以提取出来,开始蒸粮蒸酒了,这样白酒的整个酿造过程就结束了,这就是浓香型白酒的整个制造过程。

酿酒新人必须要掌握的酿酒基础知识,原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粮为酒之肉”,粮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白酒的风味和口感,那用蒸酒设备做纯粮酒,粮食到底要怎么选?今天,雅大蒸酒设备酿酒师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选择粮食有五大定律:无污染、无虫蛀、无杂质、无霉变、无添加。

粮食选择要饱满,无污染无虫蛀、无杂质、无霉变

选择当年产的新粮为佳,因为陈粮会失去新粮特有的香味,酸度增高、淀粉变得松散、粘性下降 ,蒸煮后硬度上升,粘度下降,这种质构特性的变化直接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品质。

另外粮食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粮商为避免虫蛀,会加入一定量的磷化铝防虫,使用这样的粮食酿酒易导致氰化物超标,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小型蒸酒设备酿酒常用的原料有米类、壳类、薯类、水果类……,那每一种酿酒原料到底要怎么选呢?

一、粮食的选择。

1、米类:大米、糯米、小米、黑米等。

碎米、糙米、早稻米,这些米虽然不好吃,价格又低,但淀粉含量高,用来酿酒成本低,产量高。

2、壳类:高粱、玉米、大米、小麦等。

当选择壳类原料时,颗粒饱满,无腐烂无虫,熟料发酵直接浸透,煮熟至爆开花,液态发酵需粉碎成碎米大小的小颗粒,粉碎太细反倒不利于发酵。

带壳类粮食

3。薯类:红薯、甘薯、土豆、木薯等。

选择“无衰减”,“无长齿”。因为蛀牙和长牙都含有毒素。处理 *** :洗净、蒸煮后打成浆,加一定比例的熟大米饭发酵。

4、水果:苹果、梨子、猕猴桃、葡萄等。

应选择成熟度高、含糖量高、无腐烂的水果酿酒,可以是小果跟残次果,但一定要是新鲜的。

各种水果原料

二、粮食预处理。

雅大蒸酒设备酿酒师为大家介绍2种常见酿酒原料:高粱和玉米的处理 *** 。

高粱要进行高温浸泡,高粱的表皮中含有一定的果胶质,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甲醇。高温浸泡可以让高粱中的果胶质提前分解,蒸粮前应先行排除。

选择75度左右的热水泡高粱

玉米去胚。玉米胚牙部分脂肪的含量高达30-40%,如果酿酒前不对玉米进行脱胚,就会提高酒中杂醇油的含量。

玉米胚芽中脂肪含量高,生料发酵时需进行脱胚处理

做固态配糟工艺时,要对稻壳进行处理,以减少糠醛等醛类物质的生成。

做固态配糟工艺时,稻壳要消毒处理


外,粮食表面含有灰尘、农药残留等物质,浸泡前一定要将它们清洗干净。

好酒应多少度,酿酒大师为你解密,建议大家了解

从古至今白酒和茶一直都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于是乎诞生出了丰富多彩饮酒文化。一直以来,我国的酒民都很多。尽管现在对酒的管控力度加大,但是仍然泯灭不了人们对酒的喜爱之情。

各种各样的白酒给了人们不同体验,每个人对于不同的香型也有不同的喜好,有的人喜欢香醇的浓香型,有的人喜欢焦香的酱香型,也有的人喜欢复合的兼香型等。

除了口味的区别之外,在度数上也有一些不同,常见的一般有37度、42度、48度、53度,更高的还有60多度的。有这么多度数的划分,大家心中难免会产生疑问:到底多少度的酒才好喝?

其实对于上述问题,目前在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为此我特地去请教了一些从事过多年酿酒工作的酿酒大师,他们的解答,或许能道破其中的秘密,建议大家都了解了解。

一般情况下,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划分界线大概是在40度,酿酒师们指出口感好的白酒度数应该在45度到55度之间,一些特殊的酿造 *** 可果酒度低于这个范围的话,酒体就可能会出现浑浊的情况。

这个度数区间的白酒,大部分人的眼中应该是偏高的,但是其酒的质量也更好。这个度数范围的白酒,气和液的混合程度更好,风味更佳。酿酒时刚出来的头酒,度数是更高的,大概有60多度,所以被称之为原浆,越往后出来的酒酒度越低。如果要降低酒度的话,只需要用原浆酒兑后面的酒就行,这样的酒味道纯正,香气四溢。

而低度酒的酿造过程工艺复杂,步骤较多,在这个过程中,酒气就有可能走失,其味道就不如高度酒的纯正。

当然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好喝与否还是要看个人的口味。不管你怎么选择,白酒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要向大家介绍的这3款酒,就很不错,都是大厂生产,品质值得信赖。

之一款 绵竹大曲

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可能会有点陌生,知道的人也可能不太多。但一提到它的厂家大家肯定耳熟能详,没错,它的厂家正是剑南春。

他是剑南春旗下的其中一个品牌,是一款货真价实的纯粮白酒。这款酒刚出的时候非常热门,远销国内的多个省份。但是由于品牌方把投资都转到了其他新系列上,这款酒就渐渐落没,知名度不如以前高了,目前只有一些老酒友还记得它。

第二款 蒸台坤沙酒

这款酒产自茅台故里贵州,和茅台一样都来自于茅台镇。它是由贵州的痴心酒师亲手酿造,他从小在那里长大,对那儿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对于酒的酿造从小就耳濡目染,是看着老一辈的酿酒师傅们长大的。

在浓厚的酒文化的熏陶下,再加之自己多对酿酒感兴趣,他开始拜师学艺,钻研技术把传统的坤沙工艺发扬光大。这款酒用的就是坤沙工艺,并且储存时长高达5年之久。为了推广坤沙工艺,弘扬酒文化,此酒特地选用了1000ml的大瓶装,比市面上的其他酒多一倍。但是价格却依旧不变,是性价比超高的一款酒。

第三款 绵柔尖庄

它是一款川酒,来自于五粮液集团。它的原料选用了五种粮食,不含任何添加剂,请各位放心食用。既然是大厂的产品,品质就自然不必多说了。

大家知道哪些高度好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快来看啊,原来白酒是这样酿的

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八大蒸馏酒(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龙舌兰酒Tequila、日本清酒sake、中国白酒Spirit)之一,以前叫烧酒、烧刀子等,解放后统一称为白酒。

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那么,白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呢?今天芙蘭哥和各位酒友一起来看看白酒酿造的基本 *** (因为中国白酒一共有12大经典香型,每个香型的白酒酿造工艺都各不相同,所以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基本的酿造 *** ):

1.原料

原料分为单粮和多粮两种,单粮就是一种粮食,即:高粱;多粮就是多种粮食混合使用。有的工艺要进行原料粉碎;有的呢,则不用粉碎,其实,粉碎的目的是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但像高品质酱酒就用整粒的高粱酿造,而不用粉碎的。用粉碎高粱的酱酒叫碎沙酒,品质要比整粒的坤沙酱酒要低很多。

2.配料

将原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池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原料就是我们用的粮食和酒曲进行拌合,同时拌入原窖池的老酒糟进行发酵催发,辅料指的就是糠壳,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稻壳,拌入糠壳目的是为了让酒糟蓬松,透气性好,这样有利于发酵。但拌入酒糟的糠壳一定是经过蒸的,这样起到祛除糠壳中的杂质,确保没有邪杂物质带入酒糟中,从而影响酒的品质。

3.蒸煮

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蒸煮的 *** 一般有两种,即清蒸清烧,还有混蒸混烧。

清蒸清烧,顾名思义就是:蒸粮食和蒸酒分开进行蒸制。多用于清香型白酒。

混蒸混烧,则是将新投入的粮食和发酵好的香醅(用来烤酒的酒糟)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酒蒸馏出来的同时,粮食也蒸好了,故称为"混蒸混烧",混蒸混烧多为浓香型白酒的工艺,这种工艺会给蒸馏出来的酒带有粮食的香气。

4.摊凉

蒸熟的原料为了让其降温,一般采用扬或晾的 *** ,或人工,或采用机器设备,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入窖发酵做准备。同时,通过摊晾,也可以让空气中的微生物与原料进行亲密接触,为后续的发酵提供良好的条件。

5.拌糟

也就是说摊晾之后,我们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辛勤的酿酒师会根据温度、湿度、水分及原料的情况,将原料和酒曲进行拌合,通过拌合达入窖发酵前的更佳准备。

酿酒的步骤,酿酒的步骤操作-第1张图片-

6.入窖

入窖发酵就是将准备好的醅料放到窖池里进行发酵的过程。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各个香型的白酒发酵的时间也不用,一般清香型白酒要29天左右,而浓香型白酒45-60天左右,酱酒一般要一年的时间。

7.蒸酒

发酵成熟的原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各种有益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 *** 尽量除去杂质。有经验的酒师根据酒花进行摘酒,但现在很多酒厂用酒精测量表,通过酒精的度数测量来进行分级摘酒。

8.储存

蒸出来的酒,根据不同等级及质量,进行分级储存,一般酒头不会废弃掉,因为酒头里富含丰富的呈香呈味物质,通过储存到一定年限,会是非常好的调味酒,用来进行成品酒的勾调。一般酒尾含有少量的酒精及一些有益物质,通常回窖用来重新催化发酵。酒是越陈越香,新蒸馏出来的新酒,含有很多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硫化物及杂醇等物质,这时候的酒也不好喝。所以经过在陶缸里储存,通过缓慢的化学反应及缔合反应,才会慢慢成为佳酿。

9.勾调

每个酒厂都有其特有的酒体风格和独特的味道,所以要将白酒进行勾调,达到既定的标准风格,勾调师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勾调师将基酒和不同年份的调味酒进行勾调,达到既定的风味和口感,从而成为成品酒生产的标准,也就是说酒厂可以大批量勾调成品酒,用来生产灌装了。

各位酒友,看到了吧,一瓶真正的纯粮固态发酵的好白酒是这么酿造的,你知道了吗?

酿酒技术|白酒的发酵过程

酒的发酵是一种由酵母微生物完成的生物过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下面是酒的发酵过程的基本步骤。

选择酿酒的原料很重要。通常使用含有大量天然糖分的原料,如葡萄、苹果、梨、蜂蜜等, *** 出不同种类的酒。

酿酒师将破碎和榨汁的原料加入适当的酵母菌种,开始发酵过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发酵期间,酵母菌将糖分分解成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几天到数周,具体时间取决于所 *** 的酒的类型。

发酵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酒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来优化发酵。

发酵完成后,酒液中的残留酵母和固体颗粒将开始沉淀,酒可能会经过澄清过程以去除这些沉淀物。

完成后酒通常需要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如木桶或瓶子一段时间以允许它进一步发展风味,这个阶段被称为陈年。高粱可以用来 *** 一种叫做白酒的烈性酒。白酒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烈性酒,以高梁等原料制成,然后通过蒸馏酿制而成。

高粱酒的 *** 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将高粱等原料破碎,然后混合水进行糖化,将淀粉转化为糖分。

酿酒师将发酵剂通常是酒曲加入糖化液中,开始发酵过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发酵液被蒸馏以提取酒精并获得高粱酒的精华。

蒸馏后的高粱酒需要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以进行陈年和风味发展。

高粱酒通常具有较高的酒精含量,因此需要谨慎饮用。酒的 *** 过程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所不同,且合法的制酒 *** 和规定也会有所不同。

专家谈“中国酒史”:酿酒起源于仰韶先民智慧 元朝引进蒸馏技术中国白酒问世

中国酒文化,历时千年。酒中留存的不单是风味和技艺,更是根植其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6月18日,在2023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绵竹分会场,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赛时进行了《中国酒史》主题培训。

↑培训会现场

“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叫做‘灯红酒绿’,没有说灯红酒黄,说明在唐代以前酒是绿色的。”酿酒起源于仰韶先民智慧,元朝引进蒸馏技术,真正的中国白酒问世……王赛时金句频出,引得现场掌声阵阵。

据了解,王赛时著有《中国酒史》等多部著作,开创了中国酒史的专业研究。王赛时介绍,白酒以前不叫白酒,甚至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中国白酒”这个叫法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由国家轻工业部统一命名,主要指传统谷物类蒸馏酒。白酒是中国酿酒的历史结晶,也是升级的一个阶段。它起源于元朝时期,通过引进西方蒸馏技术,提升酒的纯净度和酒精度,自此真正的中国白酒问世。

中国酿酒与农业有关

起源于仰韶先民的智慧

古人探讨酒的起源,有很多联想,有猿猴发明之说,有水果自然发酵之说,还有嚼米成酒之说,很富有想象力。

“从科学角度看,中国酿酒起源于谷物发酵,这就自然而然要把酿酒与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王赛时介绍,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人指出:酒是农业生产的附带产物,先有谷物而后有酿酒。《淮南子·说林训》首先提出了“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既然酒起源于农业,那就是普通人的发明。这种观点具有科学意义。

“积存的饭会自然秽变发酵,由微生物作用而形成曲蘖,引起糖化和酒化,从而产生酒。”王赛时介绍,古人沿着这条线索去人工酿酒,将秽饭拌熟饭,即能酿出酒来。在此基础上,人为 *** 曲蘖,用于酿酒,便可以酿造出更为完美的谷物酒。所以江统《酒诰》有云:“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明在理化分析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中国人就将目光聚焦于谷物秽饭发酵的客观事物,从而寻觅到人工酿酒的原始成因。

仰韶村文化遗址出土了陶制尖底大口尊,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酿酒器具。“我认为中国酒诞生在仰韶时期。”王赛时表示,古代中国人很聪明,不是用麦芽直接酿酒,而是把麦芽做成培养基之后又做成了“蘖”。“蘖”是一种原始酒曲。通过综合分析,佐证现在的考古学,更能证实中国的酒曲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至今已有6000多年。

成语云“灯红酒绿”

唐代前酒的主色调是绿色

“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成语叫做‘灯红酒绿’,没有说灯红酒黄,说明在唐代以前酒的主色调是绿色。”王赛时认为,最早期酒的颜色是绿色的。

学术界也有质疑考古酒体呈现绿色是铜离子引起的,但王赛时现场提供大量考古实拍图,证实不仅在铜容器中酒体呈绿色,大量陶器出土的酒体同样呈现绿色,而从大量“绿酒”诗句和成语,也印证了绿色酒体的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古代酒曲技术未成熟,无法控制发酵的进程。

古代诗歌和出土文物证实,“绿”是唐代米酒的基色。“古代人对微生物的控制,不像现在这样到位。”王赛时介绍,唐代酿酒,制曲工艺与今日不同。唐时酿酒未能保证酒曲的纯净,以至制曲及酿造过程中混入大量其他微生物,导致酒色变绿。

唐人咏酒,以“绿”为其更佳赞美,如元稹诗云:“七月调神曲,三春酿绿醽。”李白诗云:“千杯绿酒何辞醉。”白居易诗云:“请君尝绿醅。”这些诗,都在表述酒的“绿”色美妙。

元朝引进蒸馏技术

真正的“中国白酒”问世

从发酵原理来看,全世界的酒类酿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发酵酒类,一是复式发酵酒类。

单发酵酒类属于天然酵母发酵,通常使用含糖果实、蜂蜜、兽乳以及植物汁液这样的原料,利用天然酵母菌发酵成酒。“中国的单发酵酒类资源并不丰富,所以酿造出的单发酵酒品非常少。”

复式发酵酒类主要使用谷物为原料,这类原料首先要水解为糖,然后才能发酵成酒。要想完成复式发酵,就必须使用酒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酒曲。从科学探索来看,中国酒的起源来自于谷物酿酒,采用的是复式发酵法。“这是中国酿酒物质起源的根本所在。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酒曲,用之于酿造谷物酒,中国的米酒、黄酒、白酒都由此而诞生。”

王赛时讲解道,白酒以前不叫白酒,甚至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中国白酒”这个叫法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由国家轻工业部统一命名,主要指传统谷物类蒸馏酒。

据介绍,白酒是中国酿酒的历史结晶,也是升级的一个阶段。它起源于元朝时期,通过引进西方蒸馏技术,提升酒的纯净度和酒精度,自此真正的中国白酒问世。

关于酿造工艺的演变,王赛时提出,无论从古代绿酒变白酒,还是元朝高度蒸馏酒的出现,都表明酿酒技术的不断革新,酒的酿造是通过历史不断总结与发展,毫无疑问,最晚出现的酒品质一定是更好的。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编辑 彭疆 责任编辑 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签: 酿酒 步骤 操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