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是非常经典的方子,很多人都用过,但是要么没啥效果,或者是上火失眠等问题,那如果说你也有此类,今天我教你几个经典的搭配,让你手里的附子理中丸,作用翻个倍。
首先我们说一下附子理中丸它是干嘛的,它主要成分就是附子干姜,人参白术和甘草,具有很好的温中健脾,以及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手足不温呀,腹疼冷痛,呕吐窜稀等情况,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那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中医藏像学说里,把它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的精气都生于脾,所以很多疾病的基础,都是脾胃不好导致的,那如果说脾胃虚寒了,肾虚,阳虚,痰湿等等情况,都是有可能会出现的,所以李东垣才会认为,万病皆归于脾,那到底该如何用,接下来就让我和大家讲一下。
首先可以搭配个知柏地黄丸,阴阳双补的同时,还不容易上火。
现在单一阳虚,或者是阴虚的人就比较少了,那如果说你平时有四肢冰凉,怕冷,或者是腰膝酸软,经常拉肚子,尿频等情况,同时呢,又可能会出现烦躁怕热,盗汗失眠,或者是手脚心发热,静不下心来办事的情况,那这就可能是阴阳两虚了。
第二个,我们可以早上附子理中丸,然后晚上二陈丸来燥湿化痰。
痰湿本身就是一团阴邪,如果你平时经常咳吐白痰,稀痰为主,并且还伴随着喜欢喝热饮,手脚冰凉,怕冷,或者是大便长期不成形等情况,那这个时候多见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痰多了。
不过和医生最后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这个方子整体是温燥的,所以对于气血亏虚,阴虚火旺的体质人群,是不建议使用的,容易上火失眠,或者是引起其它不良反应,还有就是,中成药药性偏弱,更好找专业中医辨证一下,看一下具体适合用多少量容易出效果,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说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
附子理中丸,巧搭配,温阳健脾!补肾益肺!祛痰湿!相信有不少脾胃不舒服的朋友,都认识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可以有效调理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胃痛,身体疲倦怕冷。那今天医生就给大家分享几个附子理中丸的巧搭配。
之一:搭配桂附地黄丸。
如果平时总觉得凉,比较怕冷,身体也不够热乎,一吃凉的还拉肚子,小便也多,甚至有时大清早的拉肚子。这多半就是脾肾阳虚导致的了,那就可以参考一个温脾阳的附子理中丸,搭配个温补肾阳的桂附地黄丸来调理一下,补足阳气。
第二:搭配参苓白术丸。
平时总是觉得累,总想躺着不想动,也不想吃饭,还总是心里发慌,冒虚汗,稍稍吹风之后就会感冒,大便也总是不成型。这多半就是脾肺亏虚,湿气重所导致的,这就可以参考搭配参苓白术丸来补脾益肺。
第三:搭配二陈丸。
经常咳嗽,吐白痰,但总感觉吐不干净,手脚也总是冷冰冰的,暖不热,大便黏腻不成型,这种多半就是出现脾虚寒湿,导致痰湿内生了。那这时候就可以参考一个二陈丸来搭配使用,温阳燥湿,健脾化痰。
那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不过建议大家尽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随意用药。我们下期再见!
六君子丸这样搭配,不仅益气健脾化痰,还可治这5种病大家好,我是赵医生,六君子丸可以益气健脾化痰,能治疗脾胃虚弱,以及气虚所导致的食欲差,痰多,腹胀拉肚子等症状,但它搭配这5个药,还可再治5种病,快来看看吧!
之一个 搭配附子理中丸,脾气虚日久则会导脾阳虚,不能温煦脾胃则寒邪内生,那我们会出现腹胀,吃得少,腹痛喜欢喝热水,不能吃凉的,否则就要拉肚子,同时怕冷,四肢发凉以及身体困重等症状,那就可搭配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第二个 搭配补中益气丸,脾气亏虚,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升举无力而出现下陷,我们会出现气短无力,神疲倦怠,不想说话,头晕目眩,腹部坠胀难受,吃过饭后坠胀感更为明显,同时 *** 坠重,总有想大便的感觉,严重时可出现脱肛,那就可搭配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第三个 搭配柏子养心丸,当脾虚无力生化气血向上濡养心神,导致心神失养时,我们会出现心慌,心跳加快不能控制,失眠多梦,头晕记忆力下降,同时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发软,神疲倦怠无力等症状,那就可搭配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
第四个 搭配丹栀逍遥丸,当肝失疏泄,导致脾气虚时,我们就会出现胸胁胀满疼痛,心情抑郁或者急躁想发脾气,平时喜欢叹气,脸颊发红,口干口苦,同时胃口差,腹胀,大便发软,经常可以听到肚子中有肠鸣声等症状,那就可搭配丹栀逍遥丸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第五个 搭配生血丸,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因此脾肾两脏经常相互促进滋生,如果脾虚日久,则会影响到肾,而出现脾肾两虚,那我们就会出现身体乏力,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大便发软,以及腰膝冷痛,腹胀,小便排出不畅等症状,那就可搭配生血丸补肾健脾。
以上就是六君子丸的5种搭配,但仅供参考,具体该如何搭配用药,应当在医生辨证论治,辨明病因病机后,遵医嘱用药,你学会了么?
附子理中丸,搭配巧妙不光温中健脾,就连肾阳虚、肝郁脾虚也可用大家好,我是李医生,说起附子理中丸,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它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脾阳虚导致的症状,像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腹泻清稀等等这些就很适合参考,但是如果说你除此之外还伴有其他情况,比如说肾阳虚、肝郁脾虚等等,那这时候就不能单用附子理中丸,因为会出现效果不好的情况,那怎么办呢?这里李医生就教大家附子理中丸搭配一味药来改善它们。
那么首先搭配金匮肾气丸可以用于肾阳虚的人群,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阳,它可以像阳光、像火一样温煦照耀全身,但是当肾阳亏虚,那这时候不能温煦全身,以至于就会出现畏寒怕冷,腰膝冷痛酸软,面色发白无光泽,小便清长,大便久泻不止,另外还有男性哪方面不行的情况,那这时候你就可以参考这两味中成药改善。
其次搭配逍遥丸可以用于脾阳虚并同时还伴有肝郁的人群,我们说肝木生于脾土,因此当脾阳虚了,那肝气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脾虚的人往往同时存在肝郁的情况,那这样的人都有哪些症状呢?一般来讲除了脾阳虚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心情郁闷,喜爱叹气,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郁郁寡欢,并且还有胁肋胀痛、经常打嗝、头晕目眩等情况,那这种情况你就可以搭配逍遥丸来疏肝的同时还能健脾。
接着搭配二陈丸可以用于脾阳虚导致痰湿内生的人群,我们说脾可以运化水湿,所以若脾阳虚了,那水湿运化失调,就会生湿,而湿聚成痰也就形成痰湿了,所以像这样的人通常还伴有嗓子痰多,经常咳痰吐痰的,另外生活中也容易犯困,看舌苔的话苔白腻,这种情况就可以搭配一个二陈丸来化痰。
最后搭配八珍丸可以用于脾阳虚导致气血不足的人群,中医讲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阳虚了,就会导致气血亏虚,所以如果说你出现了面色淡白无华,没有精神,另外还有气短懒言、头晕心悸等等,那这时候你就可以搭配八珍丸来补气养血。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有关于附子理中丸的搭配 *** ,大家学会了吗?好啦,那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身体不适请线下找专业医生指导用药,喜欢的话请长按点赞三秒,关注转发收藏一下,我是中医李小娟
附子理中丸巧搭配,阴阳双补,脾肾同调,燥湿化痰更绝妙!很多人都知道附子理中丸是温脾散寒的经典名药,多用来治疗胃痛,拉肚子,手脚冰凉等脾胃虚寒引起的问题。
但是它除了在这个方面是一把好手,和其他药搭配在一起还可以阴阳双补,脾肾同调,燥湿化痰,今天医生就来给大家讲讲它的经典搭配。
首先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选择附子理中丸,要知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好就可以生出足够的气血去滋养我们的脏腑,脾虚一是气血生化无源,容易影响到其他脏腑,二是由于脾可以运化水湿,脾虚寒就容易产生痰湿等,这时用附子理中丸搭配调理会比较好。下面医生就来给大家讲讲它的搭配。
首先之一种附子理中丸搭配二陈丸,可是燥湿化痰的经典搭配,如果你平时总是觉得喉咙里有痰,而且痰多黏嗓子,颜色偏白,平时还比较怕冷,总是觉得手脚冰凉,有时候用手摸肚子会感到肚子发凉,大便稀容易粘马桶等,这时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来温脾散寒,搭配一个二陈丸来燥湿化痰。
其次第二种附子理中丸搭配四神丸可以调理脾肾阳虚。
如果你平时容易在五更天的时候,也就是黎明前容易拉肚子,平时还容易觉得手脚冰凉,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面色发黄,容易肚子胀气等,这时多是脾肾阳虚引起的,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来温阳散寒,搭配四神丸来温肾散寒,脾肾同调。
接着第三种附子理中丸搭配六味地黄丸可以调理脾肾阴阳两虚。
如果你平时总是觉得手心脚心发热,口干,睡觉时容易出汗,醒来时汗就停了,平时还容易觉得腰膝酸软,没有力气,大便稀,容易粘马桶等,这时可以参考附子理中丸搭配滋阴名药六味地黄丸来补脾阳滋肾阴。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科普,如有身体不适,还请到正规医院就诊,祝大家身体健康,我们下期再见。
胃溃疡反复发作?中医2个方剂合用,益气健脾,修复胃黏膜用药组成
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陈皮,桂枝,木香,玄胡,白芍,干姜,砂仁,甘草,制附子
方剂名称:黄芪建中汤合附子理中丸
随证加减:胸闷喜叹者,加柴胡、川芎;乏力者,将党参改为人参;反酸恶心者,加海螵蛸和半夏;腹痛畏寒者,加高良姜和荜茇。
适宜人群:胃溃疡,脾胃虚寒之证
方剂分析
附子理中丸由党参、干姜、制附子、炒白术和炙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温阳祛寒的功效,党参可补中益气;干姜和制附子可扶阳抑阴、温中祛寒;白术可健运中州、燥湿健脾;炙甘草可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治疗脾胃虚寒症疗效显著。
黄芪建中汤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黄芪性味甘,有补益肺脾的功效;陈皮有燥湿化痰之效,利于恢复脾脏的运化功能;茯苓有健脾化湿之功,湿为阴邪,不利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还可加强党参和白术的健脾功效;
玄胡入脾、肝经,有行气、疏肝、止痛的功效;白芍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之功;砂仁可化湿开胃,有醒脾、促进食欲的作用;桂枝、干姜可温阳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还可助于黄芪发挥补益脾肺的作用。
诸药合用,可达温阳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抗菌作用较强,有助于提升愈合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胃溃疡
胃溃疡为临床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机较复杂,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引发幽门梗阻和消化道大出血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溃疡面积会扩大,导致体内大量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中医学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心痛和吞酸”等范畴,发病原因较多,常见的影响因素为外感六淫、起居失调和饮食劳倦等,发病部位为胃,也可累及肝脾和肾脏。
脾胃虚弱是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主要病因,过度劳倦、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和饮食不节等因素均可致脾胃损伤;脾主健运,脾胃虚弱可引起湿浊内生,进而引发大便溏薄,若未对症治疗,误用苦寒之品,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脾阳亏虚则会出现寒从中生,进而腹痛隐隐、喜温喜按,所以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应以益气健脾和温阳散寒止痛为治疗之法。
附子理中丸的三个黄金搭档,脾肾双补 阴阳同调 燥湿化痰 还不上火!附子理中丸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可以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附子理中丸与这三个黄金搭档一起,还有着脾肾双补,阴阳同调,燥湿化痰的功效,并且还不上火,那今天许医生就带着你们一探究竟!
首先,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搭配金匮肾气丸
我们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两者相辅相成,脾为阳气之源,脾阳不足之后,肾阳得不到补充,时间一久便会造成脾肾阳虚。
像是常年腹泻,穿的薄了一点,或者今天刮风下雨了,稍微受点凉,那一整天就是在不停的拉稀,窜稀,同时伴随着小便不畅,大便中有未完全消化的残食等,这种脾肾阳虚的情况,就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来搭配金匮肾气丸,温阳补阳,脾肾双补。
其次,附子理中丸搭配左归丸
脾可以把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转化为阴阳,从而去调养我们的身体。脾阳亏虚,转化无力,也可能会造成肾阴不足,从而形成脾肾两虚。
像是平时全身大部分地方都是发凉,没有温度,到了冬天穿的再多,都要比别人觉得冷很多,但是手心,脚心部位却常常是发热,发烫,甚至出汗,同时伴随着面部潮热,心里燥热等,这种脾阳虚伴有肾阴虚的情况,就可以参考这个搭配来温阳健脾,滋阴补肾,并且还不上火。
最后,附子理中丸搭配六君子丸
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脾阳亏虚之后,无力温化体内的水湿,水湿越积越多,时间一久便会聚湿成痰,形成痰湿。
像是平时总是觉嗓子里面有痰,不停的想要咳痰,但是再怎么咳,这喉咙里的痰好像无穷无尽一样,就是咳不完,而且四肢经常冰冷不温,同时伴随着腹部持续性疼痛,喜喝热水等,这种脾阳亏虚,痰湿内盛的情况,就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搭配六君子丸来温脾补阳,燥湿化痰。
郑重提示:以上药物仅供科普参考,不具诊断和治疗意义,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情况不同,配伍也不同,大家切忌自行诊断和用药。
附子理中丸巧搭配,不仅治疗脾胃虚寒,还可治这6种病大家好,我是赵医生,附子理中丸是一个温中健脾的中成药,可以治疗因为脾胃虚寒而导致的腹痛,呕吐,拉肚子,以及手脚发凉等症状,可它搭配这6种药,还可再治疗6种病,快来看看吧!
之一个搭配二陈丸,脾胃虚寒就是脾胃阳虚,脾虚无力运化水液,我们体内就会化生痰湿,因此会出现咳嗽咳白痰,痰多质稀,胸闷腹胀,恶心反胃想吐,以及四肢困重无力,身体疲倦,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等症状,那就可搭配二陈丸来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第二个搭配人参归脾丸,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虚则气血生成不足,无力向上供养心血,就会导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那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喜欢发呆,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逐渐下降,腹痛胃口差,浑身无力等症状,那就可搭配人参归脾丸健脾养心。
第三个搭配逍遥丸,在中医上,肝脾两脏为相克关系,一方弱则另一方强,因此脾虚常与肝郁同时存在,此时我们除了脾阳虚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心情抑郁,烦躁易怒,喜欢叹气,胸胁胀痛,胃痛,经常打嗝,头晕目眩等症状,那就可搭配逍遥丸疏肝健脾。
第四个搭配血府逐瘀丸,脾阳虚会导致气虚,气虚则血液流动变慢产生血瘀,因此我们会出现腹胀,胸闷,身体某个部位会出现刺痛,同时伴有心慌失眠,脾气急躁容易发火等症状,那就可搭配血府逐瘀丸活血化瘀。
第五个搭配壮腰健肾丸,如果脾胃阳虚的同时兼有风寒湿邪侵袭筋骨,那我们不仅会有腹痛,拉肚子,手脚发凉的情况,还会出现腰膝关节疼痛,弯曲困难,偶尔可见关节处肿胀,或者屈伸时出现弹响等症状,此时就可搭配壮腰健肾丸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活络。
第六个搭配桂附地黄丸,如果脾胃虚寒兼带肾阳虚时,我们就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手脚冰凉,腰膝酸冷,小便排出不通畅,夜尿增多,咳嗽气喘,拉肚子等症状,那就可搭配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
以上附子理中丸的6种搭配仅供参考,具体该怎么用药需要在辨明病因病机后谨遵医嘱服用。
附子理中丸不仅能温中散寒,搭配这两味药更能阴阳双补、燥湿化痰如果你常年手脚冰凉、怕冷,或者腹部总感觉冷痛,呕吐和稀便经常找你麻烦,那很可能是脾胃虚寒的问题。附子理中丸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可以守卫你的脾胃,温暖你的身体,让你不再为这些问题困扰。
首先,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味药。附子理中丸它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属于温热性质的中药,成分包括附子、干姜、人参、白术和甘草,拥有许多神奇的功效,能够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正如古代医师李东垣所言,“万病皆归于脾”。脾胃在中医里可是后天之本,被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那就等于身体的基础不牢固,各种问题都会接踵而至,比如肾虚、阳虚、痰湿等。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附子理中丸的两种超级搭配,可以让它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之一种,搭配知柏地黄丸,可以阴阳双补。尤其适合那些失眠、爱上火的人。如果你经常感觉口干得要命,热气很重,晚上难以入睡,可能还会变得易怒、焦虑,整个人感觉没劲,有时还会感觉四肢冰凉、怕冷、腹部疼痛或者拉肚子、尿频、脸色苍白,脉搏弱弱的,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是阴阳两虚了,就可以考虑附子理中丸搭配知柏地黄丸这个搭配。
第二种,早上使用附子理中丸,晚上使用二陈丸,以燥湿化痰。
如果你的问题是痰湿缠身,老是咳白痰、喜欢喝热饮,手脚冰凉,怕冷,或者大便总是不成形,那你多半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痰多。这时候,早上附子理中丸,晚上来个二陈丸,就能燥湿化痰,轻松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理中丸是温热性质的中药,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如果你本身体质偏燥热,或者有阴虚火旺、气血亏虚的问题,更好不要使用,以免上火失眠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中药前,先咨询中医辨证清楚后,再进行调理。
脾胃虚寒?附子理中丸没用?你可能用错了,教你一招作用翻倍家好,我是和医生,如果说你一吃凉的就胃疼,夏天吃个雪糕就胃不舒服拉肚子。舌头伸出来也是舌淡苔白的,腹部喜温,喜暖,天越热肚子摸起来越凉那这种的多见就是脾胃虚寒了。为什么会出现脾胃虚寒呢?这是因为你脾胃的阳气被寒气给伤害了。你可能吃了太多的冷饮,喜欢吃雪糕,喜欢吃凉的水果,那你说我平时不吃凉的怎么也会脾胃虚寒呢?那你要考虑是不是以前吃过寒凉的药,或者喜欢用寒凉祛火的东西泡茶,这样时间久了也是会伤害脾阳。
那出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呢?其实呢非常简单,我们需要温中散寒。温中散寒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中成药就是附子理中丸了,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用了附子理中丸后效果不好呢?今天和医生就教你如何用附子理中丸最有效。
首先如果你说我脾胃虚寒,但是我拉肚子特别厉害,我一吃凉的胃就不舒服。肚子就咕咕叫,紧接着过了一会就想拉肚子,紧赶慢赶往厕所跑,如果说你是这种情况,你光用附子理中丸效果就不好了,我们就需要加一个温中止泻的药。加谁呢?可以用附子理中丸加上一个温脾固肠散,这样搭配就有非常好的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了。就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了。
但是如果你说我也腹泻拉肚子,我甚至都不用吃凉的就开始拉肚子,尤其是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腹泻拉肚子,平时不仅手脚冰凉,我整个人都怕冷的特别厉害,包括现在夏天了,我晚上睡觉还要盖厚毯子,别人一开空调我就受不了,拿对于这种全身都怕冷的情况呢,那可能它就不光是脾阳虚了,同时还会伴随有肾阳虚,我们叫这种情况是脾肾阳虚。我们说肾主一身之阳,脾阳也是需要肾阳提供能量的,肾阳虚的话很容易导致脾肾阳虚,那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光用附子理中丸效果就不好了,可以搭配一个四神丸,就有非常好的温中补肾止泻的作用了。
那如果你说,我脾胃虚寒没那么严重,我就是肚子怕凉,手脚怕凉,单纯的脾阳虚,为什么我用附子理中丸作用也不太明显呢?大家要明白附子理中丸它毕竟是中成药,它是一个安全的剂量。它的药性没有那么猛,所以很难冲破寒气的淤堵,特别是对于长期虚寒的人群,很难达到直通经络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给它加个引导的力,把它引入经络,怎么加这个引导力呢?很简单就是通过穴位艾灸的方式。
怎么灸呢?首先我们切几片姜片,姜片的厚度在三到五毫米作用就可以,在姜片上面我们扎一些小孔,然后我们在用过附子理中丸半小时以后,药马上要进入经络了,这时候我们点上艾柱,然后找到三个穴位做隔姜灸,这三个穴位分别是,之一个中脘穴也就是肚脐上四寸的位置,还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的位置。还有关元穴肚脐下三寸的位置,这三个穴位把我们切好的姜片放上去,然后悬灸20分钟。就有很好的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驱散经络中的寒邪,引导药性进入经络,那么你用附子理中丸的作用就会大大提升。大家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