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商报
用生肉诱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公园方:增设警示牌 加强巡逻劝导
近日,在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一对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鹰”正在育雏期,吸引了鸟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围观,也因此爆发了“冲突”。
原来,观鸟爱好者发现,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凤头鹰时,用牛蛙、生牛肉甚至死耗子等挂在低处树梢进行诱拍,因诱拍行为对于动物而言,存在潜在的伤害行为,可能干预鸟类生存的自然法则,双方曾在 *** 上爆发过多次冲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浣花溪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他们获悉情况后,已经在拍摄区域增设提示牌,并加强巡逻和劝导诱拍行为。
报料
有摄影爱好者
在公园用生肉诱拍凤头鹰
凤头鹰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41-49厘米,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今年,浣花溪公园里的一对凤头鹰繁育了幼鸟,观鸟爱好者们在群里互相告知消息,也吸引了一批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凤头鹰是猛禽,体型较大,是一些摄影爱好者拍摄‘出大片’的好对象。”市民王先生说,凤头鹰最常现身的地方,在浣花溪公园万树山的一片树林里。但是,尽管有频繁出现的固定地点,具体何时出现、出现在什么样的拍摄环境里,无从掌控。
在等候凤头鹰出现的时候,鸟友们发现,摄影爱好者为了追求“画面干净”、无遮挡,或者是想吸引凤头鹰出现,在低处的树枝上挂上生肉等进行诱拍。王先生告诉记者,据群友们的不完全统计,他们曾看到摄影爱好者用过牛蛙、生牛肉,甚至是死耗子等吸引凤头鹰。
王先生解释说,首先,摄影爱好者用来诱拍的食物,并不在凤头鹰的“食谱”里,而且挂在树上一挂就是一天,生肉变成了腐肉,有潜在传播病菌的风险,凤头鹰吃了可能会生病。其次,这段时间,属于凤头鹰的育雏阶段,鸟爸鸟妈要教会幼鸟捕食的生存技能,这种投喂行为,很可能会改变凤头鹰的食性,也会让幼鸟失去捕猎的技能。“(拍鸟的人)不是天天都去,没有这些吃的,如果鸟又不会捕食,就会饿死。”王先生说,这种干扰自然习性的行为对鸟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探访
有拍鸟爱好者候拍
公园里有严禁投喂警示牌
10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浣花溪公园,找到了拍摄凤头鹰的固定点位,但却没有看到拍摄凤头鹰的摄影爱好者。而在此处的固定点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一块公园管理处设立的“敬告游客”的牌子,上面写有“尊敬的游客朋友:根据《成都市公园条例》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四十条第(五)款规定,请大家关爱野生动物,严禁在园林区投喂动物!特此告知”。落款时间为9月29日。
在距离回廊不远的园林区另一处,记者也看到了警示牌,但与公园里统一设立的标识牌风格不同,应该是近期特意设立的。在回廊的更低处,有两位背着摄影包、带着摄影器材的老年男性,记者询问是否是之一次来拍鸟,其中一位指着另一位说“他常来”。随后,两人很快离开了。
回应
公园管理中心:
加强巡逻 并劝导诱拍行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拨打了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管理中心的 *** ,值班人员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了解到有摄影爱好者使用生肉诱拍后,公园管理中心在该区域加强了巡逻,并对诱拍行为进行劝导。“(投喂)是不允许的。”该工作人员说,管理中心也增设了提示牌,增加了巡逻的频次。
“(国庆)这几天没有发现拍鸟和投喂行为,也可能和国庆假期有关。”该工作人员表示,但是安保人员劝导效果并不好,投喂诱拍的摄影爱好者似乎并不觉得该行为有不妥。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报道
牛蛙要不要禁食?原来还有这个“功能”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实习生 冯建悦
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遭“急刹车”,公众关心的是人们经常食用的牛蛙以后是不是也要禁食了?
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牛蛙和巴西龟一样都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不属于保护对象。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振基说,牛蛙为外来物种,不可能从中国的大自然中去抓捕“洗白”,而且也不宜放生。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海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牛蛙和巴西龟一样都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不属于保护对象,本来就应该消灭的,理论上应该允许消费,“因为牛蛙不存在因为食用威胁其野外种群的情况,并且,牛蛙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逃逸,逃到野外还会造成生态危机。”
多地都将牛蛙养殖作为扶贫项目
澎湃新闻注意到,由于牛蛙的驯养繁殖技术相对成熟,在我国多地都将牛蛙的特种养殖作为扶贫项目。
据河南地方媒体耒阳新闻网2019年6月12日报道称,在驻村扶贫队的帮助下,耒阳排山村从浙江引进牛蛙养殖技术,打造百亩蛙塘,聘请建档贫困户做事并将扶贫资金以贫困户的名义注资入股牛蛙基地,到牛蛙上市时,能为村里的未脱贫群众送上千元以上的“分红”;据南宁日报2019年1月15日报道,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一位返乡创业青年通过成立牛蛙养殖合作社,养殖牛蛙带富乡里;据湖南红网2019年12月5日报道,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街道飞跃村通过建立牛蛙养殖基地,探索出一条综合扶贫的“新路子”……
“由于牛蛙驯养繁殖技术成熟,在扶贫期间,很多地方把牛蛙作为特种养殖,作为新颖的扶贫项目,现在有的大厂积压了几万只牛蛙,突然不让卖了,并且下一步将如何处理,政策上没有明确的下文,养殖户会很委屈。”史海涛认为,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不仅对民生是一种关爱,也是对野生动物的一种关爱,因为养殖户一旦成本难以承受,野生动物也将会处于断炊断水的状态。
专家:两栖爬行动物不应列入繁育动物名单,但牛蛙除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林草局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先后下发紧急通知和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厉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简称《决定》),按照《决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同时,《决定》规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牛蛙作为两栖爬行动物,在有关野生动物的“禁食”政策中将如何对待?
对此,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旭在2月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正在和国家林草局协商,本着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产品供给安全的原则,调整完善相关的目录和配套规定,进一步明确禁食的范围。在新的目录出台之前,对于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目录》或《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将通过文件的形式尽快予以明确。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振基建议,除种群恢复需要且经过专家论证,两栖爬行动物不应列入繁育动物名单。
但牛蛙除外。“牛蛙为外来物种,不可能从中国的大自然中去抓捕‘洗白’,而且也不宜放生。而其他林蛙、虎纹蛙从野外抓捕‘洗白’很多,自古以来,少量抓了用于中药,无可厚非,但现在,抓捕的量是十倍百倍,自然界承受不了。”李振基认为,扶持养殖是出于好意,但泛滥了以后,控制不了,“真养”与“洗白”并存,这是两难的问题。
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相关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由于牛蛙为外来物种,在牛蛙的驯养繁殖、运输过程中都要防止逃逸,否则将对当地生态造成影响。
“目前来看,国家也在调研、咨询像牛蛙这类两栖爬行动物(的驯养繁殖)怎样做到合理合法,短期来讲养殖户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但是国家估计会很快拿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的、合法的办法指导这些已养殖成功的物种。”该专家认为,目前国家还未针对蛙类是否禁食出台具体政策,但无论如何,对现有的养殖场严格执法都是必要的,“许多养殖场都存在各种违法行为,非常不规范,比如一旦这些蛙从养殖场逃逸出去了,关闭养殖场也是有可能的。”
责编:刘婕
深圳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引发热议 牛蛙该不该禁食成为焦点深圳特区报
“今后,我们就不能吃炭烧牛蛙、干锅田鸡了吗?”25日起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在社会上引发热议。其中,在“野味”禁令之下,牛蛙该不该吃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对于深圳率先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不少市民和网友给予“点赞”。有市民认为,从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证明,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也有市民认为,不吃野生动物不仅仅是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也展现了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的文明风尚。
根据《征求意见稿》,在可食的“白名单”中,只有猪、牛、羊、驴、兔、鸡、鸭、鹅、鸽九种家禽家畜,以及依法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动物。而不少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不在其中,这引发巨大争议。
“天哪,再也不能喝甲鱼汤了!”“二郎田鸡、蛙来哒这些网红店怎么办?”“鹌鹑也不在‘白名单’里,是不是鹌鹑蛋也不给吃了?”
在一些媒体平台的 *** 调查中,在“你认为哪些食物可列入食用范围”的选项中,除了《征求意见稿》“白名单”中的食物外,蛙类遥遥领先,甲鱼紧随其后。
“蛙来哒”创始人罗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蛙类的“禁食令”不应该“一刀切”。牛蛙作为比较成熟的经济养殖动物,应属可食用范围。事实上,牛蛙一直是热门的食材。据她统计,深圳专门经营牛蛙的餐厅有数千家之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一旦禁售牛蛙,对整个行业都带来不小冲击。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与“舌尖上的享受”相比,安全显然更重要。牛蛙、水鱼、鹌鹑等能不能吃,关键要看其养殖技术是否成熟,有没有严格规范的检疫标准,能不能做到来源可追溯。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根据前期的调查,《征求意见稿》“白名单”所列的九种可食用陆生动物和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动物已涵盖了深圳食品交易、餐饮市场上的主要动物品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符合大多数深圳市民的饮食习惯。当前,该条例仍然处于征求意见当中,这份“白名单”仍有修改完善的余地。希望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建议,大家的意见将成为立法的重要参考。(记者 李舒瑜)
原产自美国,叫声酷似牛叫,入侵我国却被吃成保护动物导读:原产自美国,叫声酷似牛叫,入侵我国却被吃成保护动物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大改善,人类活动和经济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各国和地区也会有意无意引入一些不属于本地的生物,而它们也就是外来物种。
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有一种外来物种就又要成为抢手货了,它就是小龙虾。如今小龙虾的知名度相当高,只要提到入侵物种,很多人之一个想到的是小龙虾。不过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另外一种入侵物种,它原产自美国,叫声酷似牛叫,名列全国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物种,但是在我国它却被吃成了保护动物。
相信有些吃货朋友们都已经猜到了,它就是牛蛙,牛蛙看起来和青蛙很相似,但是个头更大一些,并且它在繁殖期的时候叫声听起来就像牛“哞哞”一样叫,所以得名牛蛙。
提到牛蛙,很多人都会流口水,因为在我国它是非常美味又好吃的美食,像干锅牛蛙、爆炒牛蛙等都是很受欢迎的下饭菜。有不少人甚至还认为它和青蛙一样,是我国原产的,毕竟现在养殖牛蛙的很多。但是牛蛙却是入侵物种,牛蛙俗称美国水蛙,从这个名字也猜得到了,它原产自美国,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分布。
我国的牛蛙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从古巴引进来的,在90年代的时候还曾经大范围推广养殖,如今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野生的牛蛙有不少,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是因为牛蛙是一种大型的食用蛙,它的个体大、食性广,几乎可以吞食任何比它小的生物。吃得多,自然长得快,并且繁殖也很快。而这些优势也让它们所向披靡,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通过打压或消灭本土物种,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农业和林业,牛蛙也因此而入选了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物种名单。
别看平时餐桌上的牛蛙很美味,但是它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首先是牛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因为它的实行很杂,无论是无脊椎动物,还是小型的鱼、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包括蝌蚪)、虾类等,甚至连鸟类等都会吃掉,只要是比它身体小的就可以吃。而且牛蛙还和青蛙不一样,它极少捕食农业害虫。
其次是牛蛙身上会携带可怕的病菌——蛙壶菌。这种病菌对绝大部分的两栖类动物有致死性,并且还会引起整个种群的感染,甚至灭绝。所以牛蛙不仅会和本土的两栖类动物竞争,而且还捕食它们,给它们传播疾病,这样会导致许多本土两栖类种群数量的严重下降,甚至是局部灭绝,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不过牛蛙在入侵我国之后不久,开始的时候是以养殖为主,后来就全部野生了,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后来却发现牛蛙的肉质很细嫩,味道非常的鲜美,再加上营养相当的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于是就开始有人大量捕捉牛蛙来食用。而因为食用的人多,野生牛蛙的数量在快速减少,后来它竟被吃成了保护牛蛙。
目前市面上所见到的牛蛙,都是人工养殖的,很难见到野生的牛蛙了,而且这些野生牛蛙是保护动物,是不能捕捉更不能食用的。需要提醒一下大家,这些年有不少人将牛蛙放生,他们却不知道牛蛙是全球十大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物种,如果把它随意放生,这对本土生命而言,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记者 田之路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相较于大家熟知的中华鲟、白鲟等保护门类生物,有好吃嘴提出:近日,网传美蛙、黄辣丁也不能吃了?对此,水产部门回应:牛蛙、黄颡鱼(黄辣丁)国家鼓励依法养殖非野生水产类,可以食用。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务院渔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 渔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四川省省水产局局长何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省 *** 公布的《四川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野外种群是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的。
在我省,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0种(国家一级: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国家二级:大鲵、细痣疣螈、大凉疣螈、水獭、小爪水獭、胭脂鱼、川陕哲罗鲑)。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45种(如岩原鲤、鲈鲤、重口裂腹鱼、中华鳖、乌龟、黄河高原鳅等)。
列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四川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人工种群,是可以依法依规利用的。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所长杜军告诉记者,目前我省,在依法人工繁育或经营利用的品种有:大鲵、胭脂鱼、岩原鲤、中华鳖、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匙吻鲟、暹罗鳄、乌龟、花龟等18种。(人工种群,是指人工繁育的子二代以上的水生野生动物)。
另外,除上述名录以外的水生动物,按照《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很多是国家鼓励依法养殖的。如网友关心的,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的黄鳝、黄颡鱼-黄辣丁、乌鳢-乌鱼、长吻鮠、大口鲇、中华倒刺鲃-清波、翘嘴鲌、白甲鱼、圆口铜鱼、铜鱼、鳜、长薄鳅等;《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中的牛蛙、美国青蛙、虹鳟、班点叉尾鮰等,均可食用。(出处:封面新闻)
深圳最严“禁野令”放过牛蛙,业内:想长远发展要拒绝赌博式养蛙5月1日,堪称“最严立法”的深圳版“禁野令”——《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正式实施。“禁野令”下,是产业的重新调整。和野味“青蛙”一字之差的牛蛙,曾一度卷入禁售风波,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决定的通知》之后才被“正名”。
主营牛蛙菜品、拥有近200家门店的蛙来哒,也因此经历了被外卖平台屏蔽、延迟复工等波折。本期南都掌门人访谈对话蛙来哒创始人罗清,她认为:“这场‘野味风波’对千亿份额的牛蛙产业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它让牛蛙经济物种的身份得到官宣,产业未来将着眼长远规划发展。”当中,产业发展应拒绝赌博心态,除率先落实订单式生产,终端企业也要扮好“严把上桌”的把关人角色。
原先牛蛙养殖办的是水产证,算是有点打擦边球。现在明确归为水产了,养殖户就不用担心哪天干不长久的问题。你可以干十年、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蛙来哒创始人罗清
聊“野味风波”:
一字之差牛蛙险被禁
心情就像坐过山车
南都:疫情对餐饮冲击很大,而蛙品类在当中更加特殊,牛蛙与青蛙一字之差被传成了禁售名单。能否具体讲讲疫情对于蛙来哒的影响?
罗清:疫情对所有餐饮企业都是比较大挑战,蛙来哒受到更大的挑战在于牛蛙是否可食用的问题。当时有门店接到相关部门通知要求停止牛蛙销售,因为整个餐饮行业都处于休业状态,最开始并没有多想,就觉得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政策,是暂时性的。
而随着事情发酵,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被大众点评等第三方平台屏蔽了,当时所有含有蛙类字眼的门店全部下线了,蛙来哒首当其冲,难免会让消费者以为品牌出问题,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广东省内,蛙来哒的复工是比其它餐饮品牌要晚的。其实我们2月底就想复工了,这么多的门店和工作人员,还有店租人力等众多成本支出,其实我们想越快复工越好,产生现金流补充公司。但当时牛蛙在广东省内还是处于停止销售的状态。
南都:作为蛙来哒的掌门人,当时心情怎么样?
罗清:那个时期,心情就像坐过山车。最开始我们觉得休市停售是一个特殊时期的暂时性举措,就是等待的心态,静静等它恢复就好。
但后来有一篇网文在微博发酵,这份网传的停售清单中把牛蛙列了进去,刚好是放在了食药监通知文件的下面。大量的转发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我们不知道这个发酵会给政策层面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因为很多 *** 决策的意见也会听取舆论的反馈。同时,这次发酵也引起了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关注。
很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就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列明牛蛙不在野生动物之列。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应该很快过去了。但是没想到后来一个蛙类养殖委员会被撤销的事情,一下子又把牛蛙推到了风口浪尖,2月中旬更是直接上了微博热搜榜的前四名。
在牛蛙身份还不是特别明确的情况下,这个事情又给牛蛙的身份定性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南都:何时出现转机,目前蛙来哒运营情况如何?
罗清:转机出现在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决定的通知》,明确牛蛙、美国青蛙等两栖爬行类动物列入水产新品种,为牛蛙身份铺了归路,也是这之后我们广东门店开始复工。
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想弄清楚蛙的前世今生。后来我们知道牛蛙就是一个外来引进种,是1959年由当时古巴总统所赠,并作为经济性养殖物种不断发展。其中一个关键节点,就是1989年虎纹蛙列作野生动物,就是我们说的青蛙,禁止养殖及销售食用。其实中国人食蛙是有一个长期历史的,随着虎纹蛙(青蛙)列入禁食名单,牛蛙的销售才慢慢上去的。复工后到现在,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堂食加外卖一起,门店的生意能够恢复到六七成。
聊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应拒绝赌博心态
率先落实订单式生产
南都:这场“野味风波”对于整个千亿份额的牛蛙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罗清:疫情期的这次“野味风波”,对于牛蛙这类的品种反而是特别幸运。现在全国上下都对它的身份明确了,大家都吃了颗定心丸。原先牛蛙养殖办的是水产证,算是有点打擦边球。现在明确归为水产了,养殖户就不用担心干不长久的问题。整个产业也会着眼于长远去发展,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上去规划做发展。
南都:目前整个牛蛙上下游产业是一个什么情况?
罗清: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比起几年前,牛蛙养殖产业提升了很多,可以说真正进入了一个上台阶的阶段,尤其在食品安全的管控上,有质的提升。
之一,相较于食品安全,产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2017年我们通过进货接触上游养殖户,发现上游养殖的尾水排放常常出现氨氮超标的情况,这带来环境污染。如果对环境不友好,当地 *** 不支持,产业是没有办法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第二,做产业不要有赌博的心态。很多散户在做牛蛙养殖就像卖股票一样,赌明天会不会涨。但赚取一个稳定长期合理的利润才是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长期稳定的利润才有利于扩产扩能。
南都:既然关注产业也提及发展痛点,那么在溯达上游的过程中,蛙来哒有没有什么创新举措?
罗清:有。在这个过程中,蛙来哒也在不断培植养殖市场。我们是牛蛙品类之一个实现和上游签订全年定价定量收购合同的品牌方,通过让养殖户赚取合理利润的方式让产业走上订单式生产。不管市场价格涨到天上去了,还是跌倒地底下,我们全部按照合同执行完,也是养殖方、品牌方里从开始至今唯一一个从未毁约的合作方。
2017年从我们接触上游养殖户开始,当时我们就提出用更好的价格去收购牛蛙,希望多出的钱能投入到环境保护这里来。最开始养殖户不是很理解,后来我们在合作过程中逐步找到了有规模有实力的养殖方,大家能坐下来想到一块去。
在我们开启定价定量的合作后,很多批发商也有类似举措,但真正要落实到位的更大难点在于守信,市场上很容易出现毁约行为。
比如2018年牛蛙的价格创5年来新高,很多养殖户看好2019年的行情,但2019年初我们做完市场调研就觉得行情会触底。后来的市场价格比我们预判的更低,但我们所有合同都全部执行完成了。
南都:疫后市场对于食品安全会更加重视。无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是有利的。那从上游到终端,还有没有别的措施去保障食品安全?
罗清:刚刚我们也提到,目前牛蛙在上游养殖已经具备规模化,且有一定管理水准,上游逐步由小而散向中大型集中,当中也能看到资本方、其它类别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参与其中。好的情况就是,近几年在养殖端已经几乎看不到孔雀石绿、弗兰类等食药监禁止使用的药。
而关于“药残”,终端企业要做好“严把上桌”的角色。蛙来哒会在牛蛙还没捕捞时就在塘头进行检查。只有抽检合格了才进行捕捞上岸。等货品送进城市仓,蛙来哒会把样品送到当地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二次检测。所有抽检合格了,才会配送门店。
聊连锁餐饮:
从单干到开放合作
连锁餐饮或将迎来黄金十年
南都:直营与加盟历来是餐饮行业受关注的话题,怎么正确看待餐饮加盟?餐饮加盟如何保障品质?
罗清:加盟是餐饮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必需形式。你看美国西式快餐、日本餐饮行业中做的比较大的,都是用的加盟形式。但国内加盟之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褒贬不一,尤其是中餐,关键在于是粗放式管理。比如做火锅的,就卖个品牌、卖个火锅底料,并没有介入门店的管理,这肯定是不行的。
蛙来哒五年前开始做加盟,五年累积下来门店存活率高达98%,相当于两百家门店就关了四家。原因就在于严格管理,我们要求所有门店都落地同样的标准,从开业前选铺、装修设计、进餐动线、11个关键岗位核心培训,再到开店后品控督导组、神秘顾客等等进店打分考核,我们都有自己的标准化体系。
南都:作为中餐,餐饮企业如何把握新一轮数字化机遇?
罗清:传统的中餐强项在做堂食,如何适应线上逻辑,还需要有更开放的思维。蛙来哒有在做直播带货、也有线上开售储值卡和餐券,也会跟银行异业跨界合作,还会针对线上外卖重新设计菜品、改进菜品包装配送等交付体验等等。我觉得尽量去尝试一些玩法和新思路,思想和认知上一定要做转变。
南都:听闻总部从长沙搬至深圳,如何看待深圳市场,接下来会有什么布局?
罗清:最开始我们餐饮创业是在长沙,2018年把总部搬来深圳,看中这里有更高水准的管理人才,科技发达。我自己就是在深圳创业成功的,这里会有更好的全局发展。接下来我们的布局会以北上广深为布局核心,在湖南的基地也要继续打扎实,加强下沉三四线城市。
虽然今年疫情带来一些新挑战,但我看好连锁餐饮未来的发展。餐饮行业专业越来越细分成熟,过去做连锁餐厅所有环节都要自己干,现在海底捞、麦当劳等成熟企业都接受第三方合作,餐厨、物流、半成品 *** 等等都能找到合适的合作方。门店集中开发,借力品牌势能,连锁餐饮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将迎来黄金十年。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陈盈珊
官方明确!中华鳖、乌龟、牛蛙按水生物种管理,不列入禁食名录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主办的中国水产官方微信号,今日披露农业农村部官方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决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中华鳖、乌龟、牛蛙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
通知的第二条明确提到,要做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下称《决定》),与《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及地方性法律法规衔接,形成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制度合力。
要协调好有关名录的关系,明确水生野生动物的范围,对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要严格按照《决定》要求进行管理,对凡是《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禁止猎捕、交易、运输、使用的,必须一律严格禁止。
对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的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要按照《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管理。中华鳖、乌龟等列入上述水生动物相关名录的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通知同时提到,各级农业农村(渔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梳理负责的水生野生动物行政许可事项,制定完善工作规范和办事指南,按照《决定》要求严格审批管理,确保水生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工作规范、有序。
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重点对水生野生动物来源合法性、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以及与审批条件的相符性严格把关,从严控制准入门槛。对于不符合审批条件和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准。
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相关档案和标识制度,推动水生野生动物动态化、可追溯管理。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标识管理,对于标识管理范围内的,必须严格执行标识管理有关规定,未取得标识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要求限期整改并依法予以处罚,确保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等活动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附:
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
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
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动物物种
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来源:芒果都市
编辑:申鹏洁
卖牛蛙被追逃 注意!这种牛蛙猎捕1只就够立案虎纹蛙
六旬老人柯某野外捉了11只牛蛙贩卖,谁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纹蛙,买家因此获刑6个月缓刑1年,他为此逃亡了3年。
7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近日,柯某被抓获,警方将以涉嫌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移送检察机关报请逮捕。
10元钱买11只牛蛙被判缓刑
2016年5月1日7时许,武汉市森林公安局江夏区分局接群众举报称:江夏区山坡机场路口一水产品收购摊点非法收购野生青蛙。民警赶到现场将非法收购野生青蛙的嫌疑人董某抓获,从其货车上的一个蛇皮袋内查获11只野生牛蛙,经鉴定为虎纹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经查,董某既未经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许可,也未办理野生动物经营手续。当天,警方将董某刑拘。
经查,这些虎纹蛙是董某从山坡机场附近的柯某手中购买的。当天早上,柯某在卖龙虾和鳝鱼时,顺带卖这些从野外捉来的牛蛙,因量不多,两人以10元钱成交。次日,民警找柯某调查时,柯某得知收货老板被民警刑拘后,吓得连夜离家出逃。
2016年10月27日,江夏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收购方董某因犯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卖蛙老人逃了3年终落网
柯某出逃后,追逃民警曾多次找柯某的家人及所在的村干部、邻居向他宣传法律法规,劝其投案自首,但柯某一直拒不到案。
今年7月4日,追逃民警将偷偷溜回家的柯某抓获。
柯某交待,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出逃后一直躲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平时节假日都不敢回家,去年春节前儿子结婚,他都没有敢回家参加婚礼,这次是因为老伴生病了,他也不想再躲了,才回来的。他愿意接受法律的处罚。
柯某说,他对青蛙的习性十分了解,他说,普通青蛙是呱呱的叫声,牛蛙是咕咕的叫声。牛蛙个体较大,身上有斑点,四肢有劲,不容易捕捉。只有用强光手电筒照射牛蛙的眼睛,让其瞬间失明,才能抓住。当晚,他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在附近农田抓住11只野生牛蛙。
目前,因涉嫌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他已被武汉市森林公安局江夏区分局刑事拘留。
更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办案民警介绍,一般常见的青蛙是金线蛙和黑斑蛙。虎纹蛙并不多见,它又名田鸡、水鸡、中国牛蛙,在长江流域的湖北多数县市都有分布,经济价值极大。由于捕杀过度,资源濒临灭绝,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猎捕国家级野生动物(一级或二级)只要达到1只,就够刑事立案。
好吃佬们喜欢吃田鸡,如果明知是虎纹蛙还要去尝鲜,很容易就会掉进犯罪泥淖,情节严重的还会被判重刑。
7月12日,三年前审理该案的江夏区法院法官李华杰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法律规定,非法猎捕、收购、出售虎纹蛙数量均在100只以上,属于情节严重,200只以上,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长江日报记者万勤通讯员夏明高
福建龙岩村民陈美香自2004年起在当地承包了几千亩荒山,自己开垦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也养殖了一些家畜。
2022年,她看到自己所在的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项目,成功验收的话会有一定补贴,于是她在漳平市国土自然资源局的同意下,开始开田搞稻蛙综合养殖。
前期光蛙苗和饲料的投入就达到60来万元,其中包括48万尾虎纹蛙苗和其饲料总计32万元多,以及45万尾黑斑蛙和其饲料合计27万元多。
她心想着可以靠此发家致富了,但是很快就被泼一盆凉水。
即便蛙类在蝌蚪期是分不出品种的,但是相关 *** 部门依然认为这是牛蛙,不能进行养殖,要将其全部消杀。
最终相关部门在没有按照合规检查的情况下,得到这些就是牛蛙的结果,没等陈美香自己的检测结果出来就将93万尾蛙苗全部消杀。
为了保护蛙苗,陈美香将其中一部分转移到了猪圈中,工作人员就在猪圈中完成蛙苗消杀,这让本身“不违规”的猪也受到了影响,整个猪圈最后就一头公猪存活下来。
今年6月份,一些在消杀中幸存下来的蛙苗开始从蝌蚪变成了青蛙,这些在外观上明显不是牛蛙的蛙,经过陈美香寻找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显示这些蛙确实就是黑斑蛙和虎纹蛙。
由于整个事情的矛盾点非常多,所以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7月19号,央视的《中国三农发布》节目播出陈美香的相关事件,让更多人关注了此事,包括我。
很多人都对陈美香的遭遇愤愤不平,但也有人发问,现在卖牛蛙的餐馆非常多,为什么福建当地禁止养殖牛蛙呢?
为什么牛蛙不能养殖?
咱们国家是世界最早养殖牛蛙的国家之一,最早是在台湾省,然后在30年代前后引入了沿海地区,可能正是因为引入的时间很长了,所以很多人可能都和我一样,错误地以为牛蛙就是本土物种。
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养殖的牛蛙准确的叫法是美国牛蛙,它们来自北美,这种蛙在繁殖季节,其叫声很像是牛叫声,因此得名。
牛蛙是世界上体型第二大的蛙类,养殖的通常能超过1公斤,大的能达到2公斤,所以作为食物是非常不错,特别是它们那两个后腿就像鸡腿一样,非常好吃。
牛蛙?Derek Ramsey
除了好吃外,牛蛙其实是非常古老的动物,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很长时间了,最早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
这些能够在地球上生活时间很长的动物其生命力往往都非顽强,据信,牛蛙养殖基本没啥病害,非常好养,唯一的难点就是它们野性十足,不太喜欢吃饲料,更喜欢食用自己捕食的猎物。
这些动物一旦被引入其它栖息地的话,往往会压制同生态位的物种,引发生态灾难。
实际上,牛蛙是中国之一批被环保局列为入侵物种的16个物种中唯一一种脊椎动物,可想它们的生态破坏力不是盖的。
而且由于牛蛙的体型大,跳跃能力强,所以经常会有养殖牛蛙逃跑进入野生环境;
即便养殖区域控制的很好,牛蛙养殖还存在严重的排污问题,死去的牛蛙和牛蛙粪便经常对下游环境造成影响。
图:壶菌经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重青蛙疾病,许多物种因此直接消失
最重要的是牛蛙还是蛙壶菌的主要传播者,如果你听过这种真菌的名字的话,你应该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澳大利亚的许多青蛙都快被蛙壶菌搞绝种了。
关于生态危害,其中最受影响的自然就是本土蛙类,但是对于牛蛙这种强势的入侵物种来说,它们影响的基本是整个两栖动物群体,另外蛙壶菌也不是只寄生蛙类,许多其它两栖动物也会受到影响。
总得来说,牛蛙养殖对生态的潜在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在一些养殖业、种植业发达,或者可养殖的动物资源多、可替代性强的地区,牛蛙就被禁止养殖了,其中福建和广东应该是全省都禁养的。
其它省份的话会有个别的地区禁养,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是没有禁养的,我们现在餐馆里吃的牛蛙确实基本都是养殖的,正是来自那些没有禁养的地区。
福建的这次消杀93万蛙苗的事,我整个报道都看了,之后还会继续关注,这个事情肯定还会有后续的,都到央视了,不会没有说法的,我这里就不多做评论了。
其实,牛蛙禁止养殖是没两年的事,管理上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矫枉过正的地方,所以出现福建村民93万苗疑是牛蛙的蛙全部被消杀的这种荒唐事并不意外,但我不想过多评论这些,等官方结果吧。
最后:为什么入侵物种无法自行扩张?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好奇过,既然牛蛙这么强势,为啥只在北美的部分地区生存,它们的栖息地为什么没有自然扩张开来?
面对入侵物种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好奇过这一点,特别是鳄雀鳝,同样来自北美,同样是非常古老的动物,同样生存能力爆表,但它们的生存区域其实只剩下非常有限一个流域了。
短吻鳄是牛蛙的自然天敌?Andrea Westmoreland
其实,这个就是一个物种机遇问题,它们的栖息地之所以没有扩张甚至是萎缩,可能真的只是一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或者一些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又或者被生态系统中其它的一些物种死死抑制了而已。
但是,这些物种只要稍微推波助澜一下,很可能就会变成生态灾难。
牛蛙幼苗?Pierre Fidenci
我们现在许多地区其实已经被牛蛙祸害得很严重了,以至于要引入它们原栖息地上的一些自然天敌来控制它们的扩张,比如引入一些真菌和水蛭来控制它们的卵传播。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牛蛙养殖的从业者还是要谨慎一点的,还有就是牛蛙的养殖只会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甚至可能被完全禁养。
不过吃货们也不用太担心,肯定会有新蛙代替它的,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吃什么蛙应该很少有人能分得出来。
农业农村部紧急通知:中华鳖乌龟不入禁食名录野生动物“禁食令”出台后,龟鳖蛙这类餐桌上常见的两栖动物是否还能继续人工养殖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据中国水产杂志社官方微信号消息,农业农村部3月4日紧急印发通知,明确中华鳖、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中国水产》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是农业农村部直属机构。
通知提到,要协调好有关名录的关系,明确水生野生动物的范围,对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及《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的物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管理,对凡是《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禁止猎捕、交易、运输、使用的,必须一律严格禁止。
此外,对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的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要按照《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管理。其中,中华鳖、乌龟等列入上述水生动物相关名录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将按照水生动物管理,而牛蛙则在水产新品种列表中。
通知还要求,要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水生野生动物审批。重点对水生野生动物来源合法性、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以及与审批条件的相符性严格把关,从严控制准入门槛。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相关档案和标识制度,推动水生野生动物动态化、可追溯管理。要加强水生野生动物标识管理,对于标识管理范围内的,必须严格执行标识管理有关规定,未取得标识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林草局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先后下发紧急通知和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厉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明确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外,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以及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属于禁止食用的动物范围。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决定》规定,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未被列入禁食范围,按照渔业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对于两栖类动物相关政策,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旭曾在2月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正在和国家林草局协商,本着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保障水产品供给安全的原则,调整完善相关的目录和配套规定,进一步明确禁食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