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志特意从海鲜市场给笑冰买回来了黄蚬子,说是花了70多块钱。结果笑冰一看,这压根就不像黄蚬子,明明就是花蛤。专家一来,更是穿帮了,原来永志就是花了十块钱买了花蛤,在中间赚了个“差价”……
为什么黄蚬子和花蛤长得差不多,价格却差这么多呢?怎么区别?又该如何健康吃贝类?请我们的老朋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谭雨青好好讲讲~
本期专家
▼
黄蚬子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价格相对较高。而黄蚬子体型较大,呈黄色,肉厚;花蛤体型较小,呈杂色,肉薄,要注意区分。
1
贝类种类多,营养价值高
1贝类的分类
根据贝类生长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海水贝类和淡水贝类。
其中,扇贝、蛤蜊、毛蚶、牡蛎、青蛤、贻贝等属于海水贝类;而田螺、螺蛳、河蚌、背角无齿蚌、河蚬、三角帆蚌等属于淡水贝类。
2贝类的营养价值
①优质蛋白含量丰富;
②脂肪含量低,且容易吸收;
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④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但患有高尿酸血症、痛风、海鲜过敏人群,不适宜吃贝类。
2
挑选贝类看5点
问:买贝类的海鲜是选壳打开的,还是紧闭的?如何挑选新鲜的贝类海鲜呢?
专家告诉我们:不能仅凭开口、闭口判断贝类的存活。挑选贝类可以看以下5点:
①看外形,新鲜的贝类外壳颜色有光泽,肢体硬实有弹性;
②观活力,触摸时会紧闭或缩回体内,说明新鲜;
③看水质,存放贝类的水质清澈,说明吐沙吐的比较干净;
④闻气味,新鲜贝类有一种鲜味,而不新鲜的则会有一股腥臭味;
⑤听声音,摇晃贝类有响声说明不新鲜。
模拟海水环境,可以提高海鲜存活率。而刚刚死亡没有腥臭味的贝类是可以吃的。
3
贝类的黑色部分能吃吗?
问:我老公吃田螺或者吃扇贝时,不去掉黑色部分,他说可以吃,真的能吃吗?那不是它们的便便吗?
具体按以下原则:
①扇贝一般只吃闭壳肌;
②鲍鱼内脏含有光敏毒素,不可以食用;
③田螺的肌肉、生殖腺可以吃,内脏不能吃,但需充分煮熟,防感染寄生虫;
④蛤蜊、河蚬等沙子吐干净了就可以吃。
4
怎么快速让田螺吐沙?
问:买回来的田螺用盐水浸泡确实能使它们吐沙,但太耗费时间,有时浸泡一次还不能把沙吐干净,需要浸泡更久,有没有快速让田螺吐沙的 *** ?
用盐水浸泡、温水浸泡或是摇晃,可以让贝类吐沙;而加盐和油浸泡,让贝类吐沙效果更佳。
5
误区:
用高度白酒就能杀死寄生虫
误区:现在特别流行一种吃法是生腌,像生蚝扇贝这类,我都现腌现吃,加入高度白酒,就能杀死寄生虫,吃着放心。
高度白酒杀菌消毒功能有限,生腌海鲜可能带有寄生虫、细菌,天气炎热,细菌繁殖加快,海鲜更容易变质,易引起胃肠不适。
关注@CQTV健康到家,带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去海边玩请注意,这种常见海鲜近期勿食4月30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预警:从3月下旬开始,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逐渐升高,现正处于上升期。近期检测结果显示,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超出安全 *** 标准2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
通报原文: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
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
“海虹”又称贻贝,是北方常见的一种食用性贝类,双壳黑褐色。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海虹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由于海虹摄食有毒藻类在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从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逐渐升高,6月降至判定 *** 值以下,现正处于上升期。
根据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我局近期检测结果显示,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出安全 *** 标准2.0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
2021年4月30日
来源:央广网
已致多人中毒!紧急提醒:这种常见海鲜近期勿食来源:赤峰日报-塞外赤峰
成都市卫健委官微发文提醒
人们常吃的一种海鲜
青口贝
在北方沿海一些地方
已致多人中毒
提醒近期勿食!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4月30日发出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
“海虹”又称贻贝,是常见的一种食用性贝类,双壳黑褐色。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青口贝,即翡翠贻贝,渤海部分地区又称其为“海虹”,干制后即为“淡菜”。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渤海区域。
海虹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由于海虹摄食有毒藻类在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从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逐渐升高,6月降至判定 *** 值以下,现正处于上升期。
根据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近期检测结果显示,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出安全 *** 标准2.0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爱吃海鲜的“吃货们”
享受美味海鲜
这些问题千万注意!
↓↓↓
●食用海产品、水产品时,一定要充分煮熟、蒸透。若食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其次,在处理生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扎伤,一旦出现伤口要尽快处理,如果伤口又窄又深,建议到医院咨询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另外,假期旅游到海边戏水也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而导致感染。
吃海鲜的安全原则:
●确保检疫安全在购买进口水产时,要向经销商索取该批货物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与商品的中文标签进行核对。在购买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等时,可查看商家是否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证明》和《非洲猪瘟检侧报告》。
●到正规营业场所购买正规营业场所,如大型商超等,一是货源质量有保证,二是卫生条件达标。
●购买时看质量食品检疫合格,营业场所卫生条件达标是最基本的条件。在挑选要购买的货品时,应选择色泽鲜亮、货品完整、肉质紧实、无 *** 性气味的。
●食物存放生熟分开食物处理、存放应做到生熟分开,避免熟食受到污染。在处理生的肉类、鱼类等食物时,应用专门的厨具(如菜刀、砧板、容器等),更好佩戴手套,避免手部与食物直接接触。生的食物不要直接用水龙头冲洗,避免病原微生物随着水花四溅,污染料理台、水槽、水龙头等。可用专门的水盆清洗。要定期对厨具进行消毒,确保厨房卫生条件达标。
本文来自【赤峰日报-塞外赤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鳌鲜有货教你挑选海鲜——虾蟹和贝类上一篇我们分享了如何挑选海鲜的基本技巧,今天我们再看看具体虾蟹以及贝类海鲜如何挑选。
螃蟹的挑选
首看公母,最简单的判断 *** :公蟹腹部为三角形,母蟹腹部为半圆形;喜欢吃膏的朋友就选母蟹,喜欢鲜甜的蟹肉就选公蟹;
第二、判断肉质,主要看蟹脐顶端腹壳的软硬,可以用手指去挤压,硬的说明它肉质肥厚;
第三、可以看螃蟹腿部的绒毛,绒毛既多且硬,说明螃蟹强健多肉,反之则肉少体弱;
第四、看螃蟹是否活泼,翻身迅速说明螃蟹很健康很有活力比较新鲜,反之不建议购买;
第五、看重量,相同大小的螃蟹,重量大则肉多。大家挑选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第六、看整体外形,眼突、腹微凸,口中含有泡沫,比较鲜活。
超市购买注意:冷冻会造成过度充水,所以并非愈重愈好,可翻其腹部察看,颜色较白、较坚硬者为好。
黑虎虾
虾类的挑选
虾类有带壳的和已经剥壳的:
带壳虾———虾壳硬挺,虾头、壳身连结坚硬结实,无剥落。
剥壳虾———虾仁摸起来有弹性,无腥臭味。
买水里养的活虾时,用器皿去捞它,游的越快的肯定越强健越越新鲜了;
其次看色泽,虾壳硬,有光泽的是肉质比较鲜美的;
三是静静观察,鲜虾会时不时有气泡吐出,说明有正常的生命呼吸;
四是看壳与肌肉之间紧密程度,鲜虾这两者之间是非常紧实的,不易用手剥开,但如果是久置的虾很容易用手就会剥开了;
五是闻味道,虾有一种腥味,越腥说明越新鲜,但不是腐烂的霉味,要分清楚了。
最后还是看重量,同样大小的虾,越重越好。
贝类的挑选
一是闻气味,新鲜的会发出一种鲜味,如果不新鲜会有一股腥味;
二是听声音,用手捧住贝类轻轻摇晃,如果听到啪啪的声音说明有空壳或者沙子,这种的不要购买;
三是看个头,个头大得一般肉比较厚有嚼劲,个头小的里面杂质比较少,适合不喜欢太腥口味的人吃;
四是看触感,通常出售中的贝壳类海鲜都是放在水里卖的。这些贝类海鲜在水里,体内一部分会露在壳外面,而且很敏感,你一触摸,它们马上会闭紧贝壳或缩回体内。这说明是新鲜的,反之则不要购买。
我们在市场上买的时候还要看养的水,一般卖家都会放在水里养,如果水是浑浊污泥很多的,是不新鲜的,而如果水是很清澈的,一般会比较新鲜;
选花蛤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一个自己慢慢挑,每个都得确保有舌头伸出来,用手去碰一下就可以收回去的那种。
《长月烬明》里的桑酒,到底是种什么蚌?近日,仙侠剧《长月烬明》在优酷热播,出人意料地引爆了一款美食——花甲粉。剧中女主角“桑酒”,是“墨河蚌族”的公主——从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这部剧的女主角是“双壳纲动物成精”。
对看剧“嗑CP”的网友来说,最熟悉的双壳纲生物大概就是“花甲”了。双壳纲生物的粉丝,也就因此可以称为“花甲粉”——据说,最近外卖平台上的“花甲粉”,销量也大幅上升,甚至有商家根据剧中角色的名字,将自己售卖的“花甲粉”更名为“桑酒清汤花甲粉”“墨河全家福花甲粉”“冥夜(剧中男主角)伤心花甲粉”等等,以博取眼球。
可是问题来了:桑酒公主到底是什么物种成精?她和花甲粉里的“花甲”到底是不是一家子呢?
01
桑酒公主到底是哪种蚌?
墨河蚌族的名字,既有河,又有蚌,与此同时,剧中展示桑酒公主的壳,长约20cm,表面白色,内侧有漂亮的光泽,据此可知,桑酒公主应是生活于淡水水域的河蚌。
剧中桑酒的蚌壳。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蚌目中近千个物种的统称,是淡水水域最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它们绝大部分只分布于淡水中,只有极少数的无齿蚌会生活在河流的入海口。
中国是世界上河蚌类群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河蚌研究者郭亮在其《河蚌》一书中记录了中国蚌目物种145种,其中已知物种102种,约占全世界已知的982种蚌目物种的10.3%。
由于生境多元,不同的河蚌种类在形态、大小、壳饰上也有很大差别:
龙骨华蛏蚌(Sinosolenaia carinata)的壳形窄长,像一把尖刀,长度可达41cm以上,是中国目前已知最长的河蚌;
龙骨华蛏蚌。图片来源:DOI:10.37828/em.2021.39.1
三角帆蚌(Sinohyriopsis cumingii)的壳背缘一侧异常延展似船帆,壳形略呈三角形而得名,常被人工养殖用于种植珍珠;
三角帆蚌。图片来源: ***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略呈长椭圆形,是中国目前已知更大的河蚌,其大型个体重量可达5kg以上,同时也是长江流域最常见的河蚌之一。
褶纹冠蚌。图片来源: ***
河蚌的壳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外层是具有纤维状的“角质层”,即壳皮,通常呈棕色或黑褐色;中间是白色的“棱柱层”,即壳层,是贝壳的主体;最里面是“珍珠层”,富有光泽。
读到这里,你一定糊涂了:可是,剧中桑酒公主的壳是白色的啊!这很可能是 *** 方觉得棕黑色的角质层不好看,对道具蚌壳进行了打磨,露出了白色的棱柱层。
那么,桑酒公主最有可能是哪一种河蚌呢?
剧中道具略呈长椭圆形,以手和碗作为参照物大致可知壳长至少有20cm,在常见的河蚌种类中,最有可能与之对应的,当是褶纹冠蚌了。
当然,这只是根据剧中影像作的猜测。真要对应到物种,更好还是请桑酒公主出来做个基因比对,从分子层面确认一下。
图片来源:剧集截图
02
“花甲”又到底是什么?
“花甲”(有些地方称为花蛤)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部分物种的统称,全部海产,最常见的是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颜色丰富的菲律宾花蛤。图片来源: ***
在一些沿海地区还有具备当地特色的“花蛤”,如等边浅蛤(Macridiscus aequilatera)、半布目浅蛤(Macridiscus donacinus)、青蛤(Cyclina sinensis)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两壳侧扁、多具花纹,因此被统称为“花甲”(或花蛤)。
等边浅蛤。图片来源于 ***
半布目浅蛤。图片来源:conchology.be
青蛤。图片来源: ***
以菲律宾蛤仔为例,这种贝类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蛋白质,是物美价廉的海鲜,深受大家的喜爱。如果要评选一道更受欢迎的大众海鲜料理,那非炒花甲(炒花蛤)莫属。
最近几年,“花甲粉”也遍地开花。从网友们晒出的“花甲粉”图片来看,其中的“花甲”大部分都是菲律宾蛤仔,也有少数是波纹巴非蛤(Paratapes undulatus)。
波纹巴非蛤。图片来源: ***
03
“花甲”跟“河蚌”是一家吗?
虽然同属双壳纲软体动物,但花甲与河蚌差得还是挺远的。大致说起来,会有3个明显的不同:
首先,分布区域不同。“花甲”全部为海产,生活在海水里(或咸淡水水域),而“河蚌”绝大部分只分布在淡水水域;
其次,分类地位不同。“花甲”隶属于双壳纲帘蛤目(Venerida),而“河蚌”隶属于双壳纲蚌目(Unionoida),只能算是“远房亲戚中的远方亲戚”;
最后,大小不同。“花甲”个头较小,壳长通常不超过5cm,而剧中的“河蚌”褶纹冠蚌个体较大,壳长近20cm。
有意思的是,除了“花甲粉”之外,还有不少网友拍摄了一些软体动物或者其外壳的照片,替剧中的桑酒公主“找家人”。
我们邀请贝类学者何径老师对照片中所涉及的物种进行了初步的确认。其中两张照片中的物种,都是双壳纲蚌目蚌科的。在生物分类术语中,科(family)这个分类单元的名字恰好来自“家庭”一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确实是桑酒公主的“家人”。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不过,另一张照片当中基本上就都是些螺了,除了一种华丽大帘蛤外,其余的基本都属于腹足纲,跟桑酒公主绝对是出了五服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04
桑酒公主有珍珠吗?
既然桑酒公主是“河蚌成精”,那自然而然地就延伸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她会产珍珠吗?
关于珍珠,存在3个传播很广泛的错误认知:
之一,只有少数几种贝类会产珍珠;
第二,珍珠是因为贝类外套膜包进了沙子才生成的;
第三,珍珠通常都是圆形、椭圆形、梨形的。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理论上,所有的软体动物都可能产生珍珠,因为它们都有外套膜,都能分泌珍珠质;其次,天然珍珠大部分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由砂粒引起的只是少数;最后,珍珠的形状跟“引发物(引发源)”有关,奇形怪状很正常。
现在常见的圆形、椭圆形、梨形多是人工养殖并经商品化筛选的。
养殖珍珠蚌。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无论桑酒公主是不是“褶纹冠蚌成精”,只要属于软体动物,她就有可能产生珍珠。也许,在剧中提及的桑酒“仙髓”就是嗑剧的粉丝们从这碗“花甲粉”里嗑出的珍珠吧。
事实上,河蚌是全世界最易濒危或灭绝的动物类群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现代化开发、污染、采捕、与河蚌具专性寄生关系的原生鱼类消亡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河蚌类群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就有约200种河蚌濒临灭绝,截至2008年全世界已有37种河蚌灭绝,168种极度濒危。
也许在剧中“般若浮生”幻境里,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蚌族的灭绝,但在现实世界里,我们还有机会为河蚌族群的繁衍生息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刘毅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 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兼总干事
审核:曾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已致多人中毒!紧急提醒:这种常见海鲜近期勿食来源:广州日报
青口贝,即翡翠贻贝,渤海部分地区又称其为“海虹”,干制后即为“淡菜”。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渤海区域。
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2021年4月30日发出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
“海虹”又称贻贝,是常见的一种食用性贝类,双壳黑褐色。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海虹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由于海虹摄食有毒藻类在体内蓄积毒素造成的,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从3月下旬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逐渐升高,6月降至判定 *** 值以下,现正处于上升期。
图源:视觉中国
根据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近期检测结果显示,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出安全 *** 标准2.0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会导致人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爱吃海鲜的“吃货们”,
享受美味海鲜,
你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食用海产品、水产品时,一定要充分煮熟、蒸透。若食用后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其次,在处理生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扎伤,一旦出现伤口要尽快处理,如果伤口又窄又深,建议到医院咨询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资料图
另外,假期旅游到海边戏水也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者,以免被创伤弧菌侵袭而导致感染。
总结吃海鲜的安全原则:
1.一般而言,不建议生吃海鲜;
2.吃之前一定要完全煮熟;
3.到正规渠道购买生蚝及其他水产品且保存好凭证;
4.加工清洗 *** 时要保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5.如果皮肤上有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鲜生物,如果需要清洗和处理海鲜食品,一定要戴上手套;
6.不慎被海产品割伤,尽量到正规医院处理伤口。
来源:秦皇岛发布微信公号
综合广州日报此前报道
看起来黑黑的不起眼,吃起来鲜美无比,被称为“海中的鸡蛋”海里有很多好吃的,所有成分都很美味,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些成分最明显的特征是独特的鲜味。因此,在每个海洋中产生的这些成分也被称为“海鲜”。这个名字很合适。无论是海鱼,海虾,海蟹,贝壳还是其他一些奇怪的海鲜成分,它们的鲜味都不同于其他成分。尽管这些成分除了鲜味外还具有鱼腥味,但实际上可以去除这种鱼腥味,并且去除后的味道十分完美。有很多这样的美味佳肴,它们很受欢迎。
除了味道的优点外,这些海鲜在营养方面也有很多优点。其中有很多营养素,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有一种看起来像黑色和黑色的海鲜,使人感到有点不喜欢,但它非常美味和营养,对每个人都非常有益。这种海鲜是海虹,也叫贻贝,被称为“海中蛋”。可以说其中的营养比鸡蛋丰富。每个人不仅会觉得很美味,而且会善待自己的身体也很好。因此,如果您不看海虹的黑色,您会认为它不是很好。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成分。
在加工此类贝类成分时,无论是在河中还是在海中,它们都必须经过一个过程,否则会严重影响其味道和制成后的味道。大家都知道,这些贝类成分会把一些沙子带入它们的壳中。如果不清理,它们绝对不会好吃。因此,必须先将这些贝类成分吐出泥浆,然后才能制成菜肴食用。将盐放入清水中,将这些贝壳放入其中,让它们慢慢吐出沙子,然后将其吐出,即可将其用于烹饪。
此海虹有很多合适的烹饪 *** ,例如,可以将其用于蒸煮,因为彩虹的肉非常嫩且鲜味非常饱满,因此只需简单地加热然后浸入蘸酱中即可食用。 。这样,食物的原始味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每个人都非常喜欢它。当然,它也可以煮熟。当海虹自然地打开壳时,就意味着它已经煮熟了,与醋和大蒜一起品尝时非常好。它也可以烤和大蒜酱一起吃,也很好吃。如果您喜欢吃东西,请选择自己喜欢的 *** *** ,然后便可以享用美味的食物。
烟台这种海鲜论盆吃!还不快炫起来冬春之际,烟台更好吃的海鲜除了海蛎和扇贝之外,还有什么?
那必然是海虹了!
海虹是我更爱吃的贝类海鲜了,相比于海蛎和扇贝的声名在外,海虹是属于“内秀”型海鲜,喜欢吃的人虽然多,但名气却没有那样大。
不过海虹也有其他的优势,那就是便宜、量大。
在其他海鲜都十几二十块一斤的时候,只有海虹和其他集中带壳海鲜还坚持走10块钱一盆的平民路线。
海虹,肥的不得了
这几天,烟台人迎来了吃海虹更好的时候——现在的海虹,既肥美又便宜。有网友说,现在市场上的海虹,10块钱5斤,买回家一顿都吃不完。
海虹,也就是贻贝,青黑色的壳里包裹着或黄或白的肉——有人说黄色的是野生的白色是养殖的,但这种说法似乎是不对的。
因为雄性海虹肉质是乳白色,而雌性海虹肉质是黄色,所以颜色只与雌雄有关,和是否野生、是否污染都没有关系。
海虹,吃法太多了
这么便宜的海虹,吃法也是非常多的。最简单粗暴的吃法就是清水洗净后,一大盆直接倒进锅里,然后煮开就可以吃了。不过煮海虹的火候也很重要。
时间太长容易老,时间太短则不熟,有人说贝壳半开时肉质最为鲜嫩多汁,有经验的网友可以说一下煮多长时间为好。
除此之外,海虹还可以用来凉拌。
很多烟台人会把头一顿没吃完的海虹肉扒出来,第二顿用来拌黄瓜,当然煮出来直接拌也是可以的。
虽说清蒸的海虹最鲜美,但吃太多却会觉得太鲜了而过于腻了,配上点黄瓜、菠菜,再加上点蒜末米醋,能够恰到好处地解腻。
包饺子是烟台所有海鲜的统一归宿,海虹也不例外。
海虹肉包出来的水饺一个字就能形容,那就是鲜!和其他海鲜一样,海虹包饺子时更好也要配上韭菜,这样才能鲜上加鲜。
虽然在很多烟台人眼里,海虹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饭店的海鲜里都不愿意带它,但是这也是在说,它是烟台最接地气的海鲜。
毕竟哪个烟台人没有买过十块钱的海虹,回去煮上满满一盆,然后吃个够呢。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提到海鲜,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贝类。
对!贝类作为海鲜之中最为鲜美的种类一直都是吃货们的更爱。
海蛎子、扇贝、海螺、蛏子......别说吃了,作为资深海鲜吃货的我,每当一想起这些就忍不住口水直流。
辽宁地处黄、渤海沿岸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各种海产贝类数不胜数。平时在市场上常见的或者平时去海边“赶个小海”的收获,能叫得出名字的有多少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归纳归纳?
那咱们这就开始吧~
在说正题之前,先给大家介绍几个小知识,以便于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内容里能够轻松看懂一些贝类的身体构造。
1,放射肋: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条纹。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赤贝或者扇贝壳上竖着长的那一条一条的“条纹”。??
2,厣( yǎn):腹足纲独有的保护装置,由足后端背面皮肤分泌而成的,角质或石灰质的片状物。简单的说就是螺类壳口位置的那个“盖”。例如咱们平时吃海螺或者“波螺”的时候先要从肉上面揪下来的那个“盖”。
1、学名:虾夷扇贝。俗称:夏夷贝、扇贝、干贝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
虾夷扇贝的左壳是扁平的,呈现黄白色;右壳比左壳稍微大一点点,而且比左壳凸起,呈现紫褐色。壳表面有15~20条放射肋。雌雄异体。
虾夷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杂食性,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其中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鞭毛藻及其他藻类为次。浮游动物中有挠足类、无脊椎动物的幼虫等。
虾夷扇贝作为一种冷水性贝类,经济价值很高,上世纪80年代由我国从日本引进,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辽、鲁、冀)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
虾夷扇贝的个头很大,小编曾经见过壳高20厘米左右的大虾夷扇贝。
虾夷扇贝的品质很好,烧烤、煮食、生吃(贝柱蘸辣根)都非常美味。
虾夷扇贝
虾夷扇贝
虾夷扇贝
2、学名:海湾扇贝。俗称:扇贝、海湾贝。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异柱目、扇贝科、栉孔扇贝亚科、海湾扇贝属
它的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薄,但很坚韧,呈圆形。壳表多呈灰褐色或浅黄褐色,具深褐色或紫褐色云状花斑,一般左壳的颜色较浅而右壳较深。约有18条放射肋。海湾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滤食海水中的微生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海洋小型生物。
上世纪80年由我国水产科研工作者由美国引进,现已成为辽、鲁、冀三省主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海湾扇贝的一个比较另类的特点就是“雌雄同体”,也就是说它的性腺内既有卵巢又有精巢。
海湾扇贝的生长周期快,肉质不错,肉质鲜美,虽然个头没有虾夷扇贝大,关键是价格低。
平时在市场上基本都是3~5元钱一斤。
海湾扇贝
海湾扇贝
3、学名:栉孔扇贝。俗称:扇贝、栉孔贝。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扇贝属
栉孔扇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贝壳上长着一排排类似于棘刺一样的小齿状物,也就是咱们俗话说的:“贝壳上不光滑,疤疤赖赖的”。而且它的贝壳颜色比较鲜艳,常呈现出紫褐色、黄褐色、深橘红色等颜色。
它的摄食方式与前两种一样,都是滤食性,也就是滤食海水中的各种浮游生物以及有机碎屑等。雌雄异体。
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东海)、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尤以山东半岛为多;山东长岛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加工成的干贝丁是很名贵的食材。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
4、蛾螺(卡民氏蛾螺)。俗称:香螺、海螺、响螺等。
香螺属于腹足纲蛾螺科软体动物,为我国特有种,产于黄海、渤海,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区。
它栖息于潮下带较深砂泥质海底,海底拖网常采到。其为肉食性或腐食性,主要食物为双壳类,喜食底栖性贝类或死亡的鱼类。
香螺的肉质鲜美,口感劲道,在海鲜市场上非常受推崇。煮食或烧烤吃,味道都是相当不错的。
香螺
香螺
5、学名:脉红螺。俗称:海螺、红里螺、红里子、刺波螺等。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骨螺科、红螺属
贝壳略近梨形,个体较大。螺旋部小,体螺层膨大。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壳面黄褐色或灰色,有棕色点线花纹,壳口呈现桔红色是它的显著特征。
它生活在数米或十余米水深的浅海泥沙碎贝壳质海底,幼小个体则常见于潮间带岩礁间。可人工养殖,产量较高。
脉红螺与香螺作为辽宁、大连地区常见的两种海螺,从肉质及味道上来说,香螺还是比脉红螺要好一些的。但要注意,吃这两种螺的时候,香螺要去掉“脑”,脉红螺要去掉“辣劲”。这两个东西如果不去掉的话,吃的时候影响口感,而且吃多了或许还会头晕。但如果吃的少或者对这两个东西不敏感的话,可以忽略不计。
脉红螺的食用方式主要还是煮食,另外用“海螺头炒黄瓜片”也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脉红螺
脉红螺
6、学名:扁玉螺。俗称:肚脐波螺、波螺、香波螺等。
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玉螺科
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矮,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
它虽然被咱们很多人俗称为“肚脐波螺”,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肚脐波螺”。它的肉质及味道比“肚脐波螺”略差。真正的“肚脐波螺”在下面一条有介绍。
扁玉螺
扁玉螺
7、学名:灰黄镰玉螺。俗称:肚脐波螺、波螺、福氏玉螺。
它的贝壳呈梨形,壳质较薄,坚实,一般壳高15~40毫米。螺层约6层,顶部的3层螺层很小。壳表光滑,生长线细密。壳面灰褐或黄灰色。壳内面棕黄色或灰紫色,具光泽。
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肚脐波螺”。
从外形看,其实与扁玉螺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且肉质和味道都要比扁玉螺好一些,但现在市场是已经不多见,常见的基本都是扁玉螺。
灰黄镰玉螺(肚脐波螺)
灰黄镰玉螺(肚脐波螺)
灰黄镰玉螺(肚脐波螺)
8、学名:魁蚶。俗称:赤贝、毛蛤、大毛蚬子等。
瓣鳃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魁蚶的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壳面有放射肋42~48条,以43条者居多。放射肋较扁平,无明显结节或突起。壳面呈白色,布满棕色的“短毛”,有的肋沟呈黑褐色。
黄海北部大连及丹东地区沿海为我国主要产区,山东文登、威海、石岛和河北塘沽等地也有一定产量。
吃法一般都是选个头较大的切片生吃(蘸辣根),但这种吃法不卫生。煮着吃或者做汤也非常不错。
魁蚶
魁蚶
9、学名:毛蚶。俗称:毛蛤、毛蚬子等。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毛蚶属。
它的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它与魁蚶的区别在于放射肋比魁蚶少,而且个头较小。
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辽宁地区沿海较为常见。通常的吃法为煮食,“毛蚬子拌菠菜”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菜肴。
毛蚶
毛蚶
10、学名:泥蚶。俗称:血蚶。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它的贝壳极坚硬,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放射肋粗壮,而且数量较少,仅有18~22条。
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较高。
辽宁地区的市场上不是太常见,主要还是以魁蚶和毛蚶为主。
泥蚶
泥蚶
11、学名: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蚬子、花蛤、花甲、蚬子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形目、帘蛤科、蛤仔属。
它的贝壳呈卵圆形、较厚实且膨胀,表面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有大量形状各异的花纹,表面具有致密的放射肋,一般为90~107条,贝壳内面多为灰白色。
菲律宾蛤仔的出入水管长,基部愈合,前段小部分分离,入水管的口缘触手不分叉。这是与另一种与菲律宾蛤仔及其相像的“杂色蛤”明显的区别之处,也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指标之一。
菲律宾帘蛤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 *** 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可以说,菲律宾蛤仔是咱们在海鲜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了,吃法也比较丰富:煮、炒、涮、烤都可以。例如:辣炒蚬子这道菜就是大多数吃货们的更爱,也是一道非常棒的下酒菜。
菲律宾蛤仔
12、学名:牡蛎。俗称:海蛎子、蚝、生蚝、蛎头(带壳的叫法)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
它是世界上之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 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牡蛎还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
我们常见的牡蛎品种有:长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等。
海蛎子的吃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最简单粗暴的莫过于直接生吃(蘸辣根)非常鲜、爽。另外,煮着吃、涮火锅、烧烤以及特色菜“炸蛎黄”更是鲜香无比。
牡蛎
牡蛎
牡蛎
13、学名:织纹螺。俗称:海煞子。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
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厣较小。
织纹螺属于那种个头虽小,但吃起来没够的小海鲜,无论在烧烤店里还是海鲜摊上都是抢手货,以前很便宜,但近些年来价格却持续走高。
虽然它很鲜、很好吃。但小编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由于织纹螺体内容易富集毒素,所以食用它之后极易引起严重的中毒,而且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主要以神经性麻痹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
所以,国家及地方卫生部门已经严令禁止食用织纹螺。
织纹螺
织纹螺
14、学名:青蛤。俗称:黑老婆(河喽坡)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它的贝壳中等大,两壳大小相等,近似于圆形,双闭壳肌,壳表面颜色以青黑色为主。
青蛤其实现在已经不是很常见,它的味道很鲜美,肉质劲道嫩滑。非常适合煮食或做汤。
青蛤
15、学名:镜蛤。俗称:牛眼蛤、牛眼蚬子、蛤叉等。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它的贝壳近似圆形,壳长略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壳顶低而尖。
国内海域广泛分布,辽宁境内主要分布于大连沿海。
很多人一直分不清青蛤和镜蛤到底哪种是“牛眼蛤”,其实很好区分:壳颜色非常深、而且壳很厚的那种是青蛤,壳表面颜色浅一些的是镜蛤,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牛眼蛤”。
另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粗暴的区分 *** :生吃一个,“牛眼蛤”根本就没法生吃,因为又涩又辣。
经过烹调的“牛眼蛤”非常鲜美,尤其是熬汤、涮火锅时,那味道绝对是鲜中极品!
镜蛤
16、学名:文蛤。俗称:文蛤、蛤蜊?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
它的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圆形,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长略大于壳高,壳质坚厚。壳顶突出稍偏前方,壳表膨起、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壳皮,生长纹清晰,有环形褐色带、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
辽宁省境内大连地区的庄河、丹东沿海产量较高。
文蛤肉质细嫩,非常鲜美,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文蛤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糖类、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文蛤的吃法多种多样,熬汤、烩炒、煮食、烧烤均风味俱佳。
文蛤
文蛤
17、学名:皱纹盘鲍。俗称:鲍鱼、九孔鲍、盘鲍等。
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
皱纹盘鲍只有一片贝壳,吸附在岩礁上生活。其贝壳大,椭圆形,较坚厚。壳顶钝,微突出于贝壳表面,但低于贝壳的更高部分。从第二螺层到体螺层的边缘有一列高的突起和孔,其开孔3~5个。壳面有许多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较明显,沿着其水孔列左下侧面有一条凹的螺沟。壳口卵圆形,几乎与体螺层等大。无厣。足极发达。壳表为深绿褐色,壳内面为银白色带青绿的珍珠光泽。
皱纹盘鲍足部肌肉极肥大,是我国出产的鲍类中个体更大的。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著名的海珍品,也是各种宴席上的一道“硬菜”。
它的壳可入药(中药材:石决明)
皱纹盘鲍
皱纹盘鲍
由于篇幅和时间原因,先为大家介绍这么多,大约还有十几种常见贝类等小编好好归纳一下将在下一期继续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小编才疏学浅,所述内容难免有错误及遗漏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 *** ,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
已致多人中毒!爱吃海鲜的你,这种常见贝类近期勿食“吃货们”注意:
在享受美味海鲜的同时
这些问题尤其值得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