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
傍晚还在路边独自摆摊的杨奶奶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袁敏 文图
在河南洛阳,有一位78岁的创业者,她的名字叫杨秀云。每天下午,满头白发的杨奶奶,都会准时出现在涧西区的武汉路联盟路口,摆摊卖她的拿手小吃——鸡蛋汉堡。
78岁老人成为 *** 红人
下午3点刚过,老人弓着背、推着放满工具的三轮车出现在路口,干活的速度虽然慢但非常熟练。打鸡蛋、放葱花、刷油、翻转……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鸡蛋汉堡就做好了。
有一段时间,因为有人在网上发布杨奶奶的视频,很多人来排队,那个时候鸡蛋汉堡供不应求。杨奶奶也被称为“网红奶奶”“汉堡奶奶”“励志奶奶”。
“原来5块钱2个,现在卖3块钱1个了,没办法,原料都涨价了。”杨奶奶说。鸡蛋汉堡的价格略有上涨,但是老客户还是会买。一位经常光顾的客人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努力,得支持。
杨秀云老人熟练地做着鸡蛋汉堡
自力更生,比跟别人张嘴要强
即使年过古稀,杨奶奶身体依然硬朗,耳不聋眼不花。2015年,不愿意闲着的她花了1000块钱,在培训班学会了做鸡蛋汉堡。虽然不如年轻人利索,起初也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老人并没有气馁。这一坚持,就是6年。
很多人都问过杨奶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出来打拼。杨奶奶说:“我要自力更生,自己挣钱,比跟别人张嘴要强。”
对于年轻人,杨奶奶提了一点希望:“知道你们也不容易,但是在该拼搏的时候就要拼搏,千万不要啃老。当压力大的时候,想想我,这么大年纪还在创业。可以向我学习,加油!哈哈哈……”
网友评论:“78岁的老奶奶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空一定去尝尝老奶奶的手艺。”“上班再也不摸鱼了。”“老奶奶好样的,年轻人的榜样。”
福建60岁夫妻摆摊卖汉堡,一天只卖300个,生意非常火爆在福建同安,有一对年近60岁的夫妻摆地摊,他们专门卖中式汉堡,只用纯米浆和鸡蛋,再加点肉末和菜叶,一个个香喷喷的中式汉堡就出炉了。汉堡外焦里嫩,吃了一次就忘不了。
餐具简单,食材平常
大叔和阿姨做汉堡的工具很简单,就是在三轮车上摆了一个炉子,炉子上面的锅是专门定做的,大概有五六个坑,把米浆和鸡蛋倒进去,汉堡就定型了,一个个圆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和坑的形状一模一样。三轮车上还摆了一篮子鸡蛋,每天大约要用300多个,旁边还有佐料、酱汁、肉末和蔬菜等。
纯米浆和鸡蛋 ***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食材,为什么做出来的汉堡这么好吃呢?大叔说他用的米浆是纯米浆,不参加任何东西,只要往平底锅的坑里倒进去,不一会儿外皮就焦焦脆脆的了,然后再将鸡蛋液淋进去,10多秒钟就凝固了。平底锅受热均匀,所以他烤出来的汉堡,绝对不会出现一边糊了,另一边还是夹生的情况。
有的客人口味稍重一些,所以老板和老板娘还专门准备了一盘肉末,根据客人的要求来添加。为了降低汉堡的油腻感,老板还会在汉堡快熟的时候,往里面添加少量芹菜叶,这时的汉堡也更加香浓了。
一天只卖300个
摊位不大,可是生意却很好。由于每一锅汉堡大概要花10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即使从出摊就做,一直做到收摊,也只能卖300多个,每一锅刚做好就被客人抢光了,有的客人直接把一整锅全部买走,后面没买到的客人,就只能等下一锅了。
每天算账3遍不敢相信
由于客人很多,摊位上又只有老板和老板娘在忙活,客人都是自己用手机支付,或者自己拿现金找零,夫妻二人刚开始心想,这种做法肯定会有人逃单,没想到回去对账3遍,结果让他们不敢相信。
按照汉堡的个数来算账,不仅一分没少,反而还多了一些,这大概是没有零钱找零,有的客人就算了。看来现在顾客的素质,确实比以前高很多了。
厦门老嬷嬷做鸡蛋汉堡18年,8元1个肉超多,1天800个不扛卖在厦门从来就不缺好吃诱人的特色小吃,毕竟厦门好歹也算是个旅游城市,来往的游客多了,好吃的小玩意儿也就多了,就是为了方便游客们休息的时候能有些补充体力又解馋的零嘴,其中,这家小店的鸡蛋汉堡就是我每次去厦门必打卡的经典零嘴。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只要你想,随处可见都是鸡蛋汉堡的小摊子,但其中更好吃的还是这家店,老板娘林嬷嬷 *** 鸡蛋汉堡已经有18个年头了,从最初的摆摊到现在的开店,老板也已经退居二线,现在的老板是家里的小儿子,当然掌勺大厨还是林嬷嬷自己。
这家小店只要一开门就会有人排队等着吃,林嬷嬷动作熟练单手打蛋,然后在鸡蛋上覆盖上厚实的一块肉馅,用铲子迅速翻面,肉馅接触到热油马上就变成肉饼,诱人的香味就这么飘了出来,加上各种作料再盖上一层用面糊煎出来的饼皮,起锅夹上黄瓜条和客人指定的酱料,一般是花生酱和甜辣酱还有最经典的国民女神老干妈,一份鸡蛋汉堡就新鲜出炉了。
这么一份鸡蛋汉堡更底层是绵软蓬松的面饼,中间夹着厚实的肉馅和翠绿翠绿的黄瓜丝,覆盖在最上面的就是鸡蛋,整个鸡蛋汉堡被煎得焦黄酥脆,一口下去汁水四溢,肉汁混合着酱汁在口腔中肆意流淌,三种酱汁混合在一起的美好味道让味蕾更加的兴奋,在搭配上黄瓜丝的清新,让人欲罢不能。这么一个好吃料足的鸡蛋汉堡只需要8元,有一半的肉和鸡蛋,料足又好吃,真是百吃不厌。因为林嬷嬷年纪大了,所以一天只卖800个,也因为这样,经常会有客人吃不着。
在以前,林家夫妇是在中山街路边摆摊的,因为生意太好,于是夫妇俩合计了一下很快就在中山街边上的思明西路开起了店。虽然这里的人流量比不上中山街,但好在还是能有个开店的地方,卫生条件更好,客人吃得更放心,而且经常来光顾的客人们也不介意为了这一口美味多走上几步路。
现在 *** 鸡蛋汉堡的还是林嬷嬷本人,小店门口贴着的海报上也是林嬷嬷的形象,但或许再过不久林嬷嬷也要退休,和老伴一起在家泡茶养花了,到时候这件小店就该完全由小儿子继承了。
摆摊卖鸡蛋汉堡,创业都是为了那碎银几两,这首歌唱的好现实{"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2hb02vqg3t2be221bv0","duration":305.498,"width":848,"height":480,"file_size":46791308,"thumb":{"web_uri":"tos-cn-p-0000/1a7c07d02fc349c997023dd68c4fc8b5","width":636,"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305.498,"file_size":41475906,"w":848,"h":480},"normal":{"duration":305.498,"file_size":31511476,"w":636,"h":360},"ultra":{"duration":305.498,"file_size":41463632,"w":848,"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c391aa968acb18f475dfe6cfc712231d","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之一批“天坑专业”受害者,已经改行卖烤肠了《西虹市首富》中,女主是会计财务工作
一看到路边摊就想过去凑热闹的行为,大约已经刻进中国人的DNA了。
放在现实中,它表现为街头与旅游景点的夜市永远人满为患,哪怕啥也不买,也要挤上前去瞅瞅看在卖啥。
放在互联网上,它则表现为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爆火一种小摊,从糯米饭团馋到煎饼果子,从关东煮馋到脆皮淀粉肠。
最近赛博小摊风潮又吹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被围观的不是摊子上的小吃,而是小摊老板们——
你永远不知道站在小推车后面的摆摊人当中,藏了多少刚刚辞职的会计、建筑师、文员、地产经理等等。
曾经的卑微打工人一谈及辞职,就心慌地开始搜索“如何入职外卖员”、“没车怎么当网约车司机”。
如今他们彼此找到了组织,开辟出新道路,自嘲地喊出“明天就开摆!”的口号。
要开摆自然也不是摆烂,而是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摆摊。
via @蓝色的努努
01
辞职人
一夜之间变成摆摊人
首先要申明,今儿说的摆摊可不是那些自带小资气息的文艺市集摊子。
又或者中产享受生活情趣的后备箱摆摊,比如卖一杯街头热红酒。
而是实打实、冒着热乎油盐酱香味道的朴素路边摊。
via @向向
老板们也不是随便做几天、玩一玩体验生活。
而是逃出原有行业后,实打实地思考能否通过摆摊支撑接下来的生活。
via @建走偏锋
在互联网上搜索“转行 摆摊”,你会打开一片中国辞职生态观察的新天地。
在这片天地里头,建筑、编导、文员、护士、会计……数不清的年轻人出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原本在社会认知中相对体面的行业。
他们自称“摆摊人都是人上人”,转身在网上下单了小推车与便携移动炉,出门开摆。
路过他们的摊子时,你或许无法轻易看出这些辞职摆摊人与普通摊贩的区别。
烤肠、烤面筋、鸡蛋汉堡……他们的手艺早已在每天卖出数十份的锻炼下炉火纯青。
只有一些微小的细节,还残留着原本职业的影子,比如护士 *** 姐卖的脆皮烤肠,竹签扎进淀粉肠的位置非常准、一看就是正中心。
via @CG
而会计出身的车轮饼摊主,在同行还在朴素地用笔记本算账时,自己已经熟练地打开了Excel记录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
甭管生意有没有抢过隔壁摊,账目清晰度一定能胜过一筹。
高启强靠着一本《孙子兵法》,从卖鱼小贩一路成长为京海大佬。
也不知提桶跑路的建筑人此时加入卖鱼产业,还有没有出人头地的希望。
《孙子兵法》一时半会是背不熟了,但脑子里的《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平面构成》《建筑概论》可能这辈子也忘不掉。
有的辞职摆摊人想尽可能抹去过往痕迹,让自己看起来更精明能干、小摊看起来祖辈相传值得信赖。
但也有的摆摊人,巧妙把上一份工作的经验化为了下一份的附加价值。
大大方方打出“买炸鸡送房产咨询服务”的招牌,这赠品放在整个炸鸡圈都算得上是非常炸裂。
via @秋果在港
大约是得益于算法的同类推荐,这些转行摆摊的帖子、视频还特别容易被同行们刷到。
小红书上一位会计转行卖鸡蛋汉堡的博主,靠着每天更新出摊收入,短期内涨粉一万。
评论区挤满了天南海北的会计人,催着她尽快总结一周报表。
不少会计人刷完帖子后蠢蠢欲动,尽管目前辞职是辞不了的,但脑内已经想好了如果日后要摆摊开店,名字一定就叫“XX煎饼事务所”。
又或者把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名字编排进招牌里。
让大家走过路过,都能看出这是一位绝望的审计民工已经逃离苦海。
或许是建筑圈“提桶跑路”的传说太多,甚至有账号专门研究建筑圈转行故事,其中不乏摆摊的兄弟姐妹。
转行摆摊帖子的评论区里,人们异口同声地以“不如摆摊”吐槽着本行业的糟糕。
摆摊帖俨然成为了最适合职场吐槽的安全地,在这没有薪资攀比、没有职业歧视,只有万众一心、对本职工作的厌倦。
以及那么一点点的,辞职焦虑。
02
被拿来与摆摊比的行业
“已经输了”
转行摆摊文学,原本在互联网上算不上新鲜事。
毕竟各行业“辞职后还能干什么”的讨论下,总会有人产生“不如回家卖炸串、卖包子、开小卖部”的美好畅想。
在大家的朴素认知里,摆摊卖货这门生意的准入门槛没有那么高,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退路。
抖音上有个小超市博主@筷便利大刘,经常和县城小商店店主直播连麦,和小店主们讨论如何选址与摆货。
按理来说这类账号的针对性很强,本应是开小商店的人更愿意关注、学点开店知识。
结果他的评论区里,热评经常挤满根本没开店的网友。
许多人美好地幻想着,自己在大城市里受够气了、攒够钱了,就可以回老家开个小店过上清闲日子。
于是挤在这个账号里围观别人开店,名其名曰提前学习当小店老板的知识。
但很多时候知识没学到,反而受到了一定心灵打击——
发现自己根本听不懂小店老板们的专业话术,开始怀疑提前退休开商店的可能性。
相比于过往、单纯止于理论层面的口嗨吐槽,这些真的辞职后去摆摊了的博主,无疑是把大家的畅想落地了、赋予实践。
让人们有了一次机会,去认真围观或思考“辞职后去摆摊到底可不可行”。
只不过,哪怕围观了数十个辞职后摆摊的案例,大家依旧得不出它的准确答案。
判断不了是否可行的最主要原因,自然是摆摊收入的不稳定。
街头生意本就是一片红海,想出头冒尖很难。
只有少数人可以通过独门绝技,做出的小吃满街飘香或者手工艺品人人称赞,进化为摆摊之王。
更多时候,普通摆摊人的生意并不取决于手艺,而是取决于摆摊地点、天气、季节、特殊活动等等自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via @沐沐转行卖烤肠
有时赶上人流量多,摆摊直接卖出时薪过百乃至数百的业绩。
这么一算,之前自己坐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全天工作近乎十四十五小时,几千月薪再刨除五险一金后,平均下来的时薪还不如摆摊。
刚得出这个答案后的网友,转头又会刷到其他摆摊失败的帖子。
整晚营业额仅有几十,连出摊成本都不够,这么一对比摆摊似乎又不如找地方上班。
相较于这些得不出最终确切答案的对比,不少网友逐渐在讨论当中发现了这件事的本质——
“把现职业拿来和摆摊对比,说明现职业已经输了。”
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瞧不起摆摊,反而是瞧不起自己的现职业。
意识到它所谓的光鲜亮丽其实虚假无比、一戳就破。
社会刻板印象中,默认坐在办公室、西装革履的白领工作优于风餐露宿的摆摊。
而当一个人开始跳出刻板印象,认真地对比白领工作与摆摊工作的收入优劣、自由度优劣、工作强度优劣。
说明此时对他而言,现职业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与摧残,已经快临近一个人能忍受的、崩溃的边缘。
因此他才会逆社会时钟而行,当所有人默认稳定更好、体面更好的时候,认真思考要去选择摆摊这样一份不稳定的工作。
03
“全网同行都盼着你转行成功”
豆瓣上班组里,曾经有人提出一个“伪白领”的概念。
把行政、文员、销售、中介等这类替代性较高,能学到的硬核知识相对较少的职业称之为“伪白领”。
并 *** 吐槽,认为这样枯坐办公室还不如去学门手艺、比如能包包子、修电器,不少人自嘲附和。
不少转行摆摊人所处的行业,或许就符合打工人自嘲的“伪白领”定义:
它在工作形式、社会认知中十分体面光鲜。
但在实际中,却难以为身处其中的打工人提供体面生活所需的薪资支持与情绪支持。
看到同行摆摊卖鸡蛋汉堡后,不少会计发帖称自己正打算辞职、或已经辞职,开玩笑说要加入鸡蛋汉堡协会。
他们细数了自己的辞职理由:
工作太过劳累、上升空间太小、多年来薪资涨幅不明显,而低气压的工作环境潜移默化地让自己对生活丧失期待。
称自己上班时“人模狗样”、一身正装,下班后却空虚麻木,多年未涨的工资也令自己“薪尽自然凉”。
转行摆摊的其他行业人员给出的理由与这些帖子大体相似:
劳累,但不管是薪水、前景还是低沉的精神状态,都让自己觉得劳累得没有价值。
比如一位前建筑设计师对工作的吐槽是:
“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从本科开始我们就这么累,后来才意识到,建筑设计的成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
在这当中,建筑打工人很容易被无限地卷入不被认可、难出成绩的内耗。
谁都知道,工作稳定、有五险一金当然是好事。
但同时备受压力摧残的打工人们,总会在某一刻产生宁愿放弃稳定工资,也要逃离耗尽心神、看不到未来的工作的想法。
逃离常年来作为社会螺丝钉,随时有可能被后来者取代的恐惧。
那位会计转行卖鸡蛋汉堡的博主发布的帖子底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评论:
“全网会计人都希望你成功!”
处在“伪白领”困扰中的人们,其实心底都知道,辞职后摆摊只是个例。
但相比于看到成功跳槽到更好行业、更好单位的幸运例子,大家更希望看到摆摊人的成功。
因为它似乎意味着,哪怕自己彻底抛弃过往,也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生活不是没有退路。
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小摊子上,不会再有领导挑刺、客户质疑,不会再有35岁危机、早八晚十二点的诅咒。
是好是坏,全凭奋斗。
这类转行摆摊的帖子底下,唯一格格不入的一类留言来自学生党。
打工人们义愤填膺,控诉着本职业干不下去迟早辞职摆摊。
而正在学生党,却依旧在为了加入该行业、找到一份工作而苦苦努力,盘算着保研考研能否成功。
比如会计圈内自我调侃“归宿是鸡蛋汉堡、保洁与保安”时。
圈外,依旧有不少人羡慕着会计这份职业,认为会计不愁工作。
两群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某种职业围城。
在城里头的人想出来,思维上已经把自己的职业城楼炮轰了一通,只是行动上受限于生活,还不敢随意闯出城门。
而城外找不到归宿的年轻人,挤破了头想进来。
可仔细想想它也不算什么围城,因为城里城外的人们,终究是同一类人:
想要在漂泊社会中,给自己找到个归宿的普通人罢了。
忙着考研找工作的学生们,还没找到自己能够依靠的之一座浮岛;
而打工人们,则是忙于在脚下的浮岛沉没之前,找到下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年轻妈妈街边直播卖鸡蛋汉堡,收入超白领每天她在农村大集上一边进行直播,一边现场 *** 鸡蛋汉堡,生意火爆,很多人看了直播根据地址寻找到现场进行购买在热闹的街边集市上,正在街头 *** 鸡蛋汉堡的这个姑娘叫赵敏吸引了记着的眼光,跟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同名
赵敏是一个90后的年轻妈妈,孩子也才上了幼稚园,赵敏告诉记者,她学会这个鸡蛋汉堡的技术才几个月,现在一天可以卖五百多个,周末的时候更多,一天可以赚四五百块钱左右
赵敏说他的用料主要是鸡蛋 面粉,还有一些辅料,包括发泡剂等,都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东西。一个卖三元,五块钱俩个,俩个就可以吃的饱饱的,原材料都是自己亲自去采购的、保证新鲜和口感,让顾客吃的放心,正因如此回头客越来越多。
为了吸引人气,她选择了时下热门的直播进行自我营销和推广,结果受到了很多网友帖被实年轻男性网友的高度关注, *** 的鸡蛋汉堡名气随着直播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
赵敏说自己每天四五点就出门摆摊,忙活一阵子,到了七点多钟开始上人,就忙起来了,她也会顺便打开直播,一边跟网友聊天互动,一边做美食,既能解闷还能赚钱。
不少网友为了追寻赵敏的美食,有的一次买50个,赵敏说这都是网友捧场,她的生意就是靠着大家的捧场越来越好。
大集上的摊位前围满了等待购买的食客,很多人都是回头客,遇到都会买几个,为了回报客户也为了促销,赵敏对于购买两个的客户只收5块钱,小小年纪的经商头脑也获得了不少人的赞誉。
鸡蛋汉堡做工流程并不复杂,先煎鸡蛋,再煎肉,之后再把面糊浇入,烤熟就成功了。据透露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赵敏很满意,每月一万多元的收入超过了当地很多上班族,但是做这个小吃生意也只是在那买了机器,连机器和技术花了不到一千块钱,却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除了自己赚钱,赵敏还友情价收徒弟,现在已经十多个徒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做食品生意,只要口味好,经营有特色,是能够做到稳赚不赔的。现在街头的 早点、快餐店,所售食品十年如一日,根本没什么新意,人们早已吃腻了,总想换换口味。美式鸡蛋汉 堡的问世,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为下岗职工及无业者提供了一条门路。
烟火气、叫卖声、铁板上滋滋作响的美食,无一不在挑逗着人们的味蕾。从泗泾夜市的天桥往下看,在霓虹闪烁的招牌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摊位前排起的队伍格外显眼。
摊主叫大彬,主营“鸡蛋汉堡”。2018年,大彬从南京某“211”高校机械专业毕业,进入光伏行业做机械设计师。然而,程式化的工作流程、单调的工作内容和“没有惊喜”的工资,让他逐渐有了转行的念头。
2022年5月,大彬瞒着家里人偷偷提了辞职,他打算重新择业。因为大学时做过食堂窗口的 *** ,大彬想要试着从餐饮行业入手。在考察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到上海松江的泗泾夜市摆摊,主打自己从小喜欢吃的鸡蛋汉堡。
得知儿子辞职,母亲和大彬爆发了之一次争吵。“你要摆摊的话,我还用供你那么多年读大学吗?”面对母亲的质问,大彬没有反驳,只是闷头在家里研究配方。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口感、颜色、卖相什么都不对。本来自己就难受,加上父母每天看到我就说,你做的这个东西,怎么可能拿出去卖呢?”在厨房里忙活的那三个月,他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想到自己已经辞职,只能放手拼一次。
在这期间,大彬还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机械设计制造。为了提升原料加工的效率,他在研究鸡蛋汉堡配方的间隙,还研发了一款自动拌料的机器。
“到最后差不多快8月份的时候,我觉得试验差不多了。父母吃完之后对我这个东西非常认可,说给我一年的时间去创业,如果不行的话,立马就要滚回去上班。”
2022年八月底,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大彬的鸡蛋汉堡终于在泗泾夜市出摊。
在社会这所“学校”里,大彬依旧是个“新生”:“我刚开始置办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花费还是蛮高的,主要就是因为大家不认识你,觉得你是一个小毛孩子,能坑一次是一次。之后我就复盘了一下,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去应对。”
过去这一年的时间里,大彬充分认识到了“做生意是门与人相处的学问”。如何迎客叫卖,如何维持秩序,如何与周边的摊主相处……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也从最初的“小毛孩子”逐渐成长为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小老板”。大彬坦言,从主动失业到再就业的整个过程当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你在公司、在学校都接触不到的”。
临近零点,夜市的人潮散去,逐渐归于平静,大彬也开始处理剩余的食物。“以物换物”是泗泾夜市的“传统”。提着自己卖剩下的蛋堡,大彬从其他摊主那里换到了不少美食。这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时刻。摊主们并不会去计较食物原本的售价,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在此刻是如此简单而美好。
收摊后,大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差不多一天营业额是2000元左右。周末的时候还会雇 *** 。总体来说收入是稳步上升的。”
随着泗泾夜市的火爆,大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好多时候我都很疲惫的,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但是每次听到‘支付宝到账8元’‘微信到账8元’,一下就提起神来了,我觉得我还能再做500个蛋堡。”
当初辞职的时候,大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不必打卡上下班。而如今,起早贪黑成了常态。年轻人创业,也许没有诗和远方的浪漫,但能以兴趣为生,并获得家人的认可,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寒旭 刘宽漾 编审:陈瑞霖 邢维)
摆摊卖鸡蛋汉堡,锅很好清洗的,这是用了两年的锅效果如何{"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g10000c2vpggbdl5ae9l8pb2kg","duration":198.34,"width":848,"height":480,"file_size":37128704,"thumb":{"web_uri":"tos-cn-p-0000/60f7ebb5de564b018d9ab14da7821a42","width":636,"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198.34,"file_size":29072566,"w":636,"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fbc0f297b762a3c2c35f4b697b2952cf","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曾经深夜路边出摊的“汉堡爷爷”,在大家帮助下新店开张啦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爷爷,我要3个汉堡。”
“要等一下的。”
“没问题!”
昨天晚上8点,市区城南路上一个不起眼的门面前,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认真地做着鸡蛋汉堡,一抬头,脸上绽放着慈祥的笑容。76岁的黄启玉在 *** 上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汉堡爷爷”。
从彻夜摆摊卖鸡蛋汉堡,到如今有了正规的门面,大家依然追着这个熟悉的味道。“汉堡爷爷”黄启玉也依然坚持卖5块钱一个,“只要大家喜欢吃,我就一直做下去,不涨价!”
“汉堡爷爷”,红了
油、面糊、鸡蛋、肉末、香葱碎……“汉堡爷爷”有条不紊地将一样样食材放进模具,在高温作用下,鸡蛋汉堡发出诱人的香味。“这里有番茄酱、辣椒酱、甜面酱,自己加啊。”他将煎至外酥里嫩的鸡蛋汉堡装袋,递给客人。
“我是看到视频过来的,可以和您合个影吗?”面对客人的请求,老人腼腆一笑。
在短视频平台上,黄启玉是个“网红”。视频中,老人在高架下的路边摆摊到凌晨,排队购买的队伍很长很长,有人排了1个小时才买到。
黄启玉来自安徽,已经在嘉兴生活了30多年,之前一直经营熟食生意,后来把生意传给了儿子。然而,他发现自己闲不住,加上老伴患有脑梗,治疗费用不菲,于是,70多岁的他重出江湖,在路边卖起了鸡蛋汉堡。
前段时间,有热心网友将他卖鸡蛋汉堡、照顾老伴的短视频上传到网上,引来多方关注,黄启玉也成了红极一时的“汉堡爷爷”,不少人慕名而来。
随着流量指数的增长,质疑声也越来越多,无证经营、不够卫生、子女不孝等非议让黄启玉开始犹豫。一个多月前,他在家人的劝说下暂时停业。
“我就是闲不住,想干点事儿。”休息在家的几天,黄启玉总是望着那些出摊的“装备”出神,“有些小青年天天来,我不去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想吃我做的汉堡。”
在愁眉不展的时候,有人找到了他,再一次燃起了他的希望。
老爷子的新店,开张了
“打卡‘汉堡爷爷’新店,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嘉兴南湖学院学生小高站在“汉堡爷爷”的铺子前,一手举着鸡蛋汉堡,一手拍照,随后将照片朋友圈,获得了不少同学的点赞。小高是老顾客了,最近得知“汉堡爷爷”搬进了新店面,特意过来“打卡”。
11月18日,“汉堡爷爷”时隔一个月再次开张。店铺的外墙上,“老爷子鸡蛋汉堡,5元/个”印在红色泡沫板上,格外醒目。屋内,金属长桌、简易灶台、塑料板凳、泡沫保温箱等一应俱全,崭新的营业执照挂在墙上醒目位置。
善良的人,总会被温柔以待。原来,得知“汉堡爷爷”停业的消息,天天农展会给他提供了一个在他家附近的临街铺面,街道和证照审批机构积极协调,帮他申请了营业执照,让“汉堡爷爷”可以光明正大地经营自己的小生意。
黄启玉不善言辞,总是埋头做着鸡蛋汉堡。而身边的人对于这个“网红”也很好奇。
“他才搬来这里不到一个星期。现在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下午2点到晚上9点在的,其他时间要回去照顾老伴。”旁边店铺的老板刘先生看到每天排长龙的队伍,也上网查了一下“汉堡爷爷”的故事,“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勤劳地做事情,客人们都跟过来买,挺感人的。”
除了熟客,也有不少新客。何女士是排队大军中的一员。前两天,她在网上看到了“汉堡爷爷”搬进新店的视频,就一直想着来尝尝,“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善意,‘汉堡爷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善意。善意的流动,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最美的样子。”
不远处,黄启玉有节奏地往鸡蛋汉堡炉里加着面糊。自从有了这一方遮风挡雨的小铺,他的干劲也比以前更足了,每天去菜场买新鲜的食材,把鸡蛋汉堡做得“胖胖”的。
“我现在也不用出摊到凌晨了,晚上9点钟就回家。”黄启玉笑嘻嘻地说,“帮我谢谢嘉兴所有关心我的人。”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今天做了和小摊一样的鸡蛋汉堡,也迎来了今年的之一场战役...早上6:20,今天盘一下面做个小吃摊7元一个的鸡蛋汉堡。
·面粉里加盐、花椒粉,一个鸡蛋放一点发酵粉,搅成面糊醒一会。
·准备肉糜,加耗油、盐、鸡精、生抽、花椒粉或五香粉。
·6:50喊老大起床,闺女起床了。起床了,先打入鸡蛋。
·放上调好的肉糜,再放面糊,鸡蛋定型翻过来放面糊上面,在来一层面糊。
·把之前的鸡蛋面糊翻过来放在刚到进去的面糊上,小火慢煎煎两面金黄熟透就可以了。
切开看看,和卖的一模一样,可以出去摆摊了。
·盛一碗牛奶燕麦粥,老大说和学校门口的一样。7:20他们出发学校,起来了这么棒,我还在煎汉堡。她俩已经起床洗漱了,快刷牙洗脸。备用电用完了,买了电口来忘了插卡,拉闸停电了,买了电没有插。
老二问我吃什么?做的有点多了,中午饭也要吃这个了,控制不住量,做的有点太多了。大早上的就做这么多。本来时间卡的好好的,这不是没控制住量,一直在厨房忙活,没顾上孩子,快一点到时间了。你在那里别光玩手机闹闹他们,他送老大回来躺沙发上一直看手机,也不给帮忙闹闹孩子,这不我就着急生气了,让他们快一点吃催催他们。导火线已埋好就差点火了。我喊他语气不好他不耐烦,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心里有气,做什么事又都带着脾气。
你看他把我儿吓得他帮儿子穿鞋,又开始哈呼孩子,我就忍不住了,这个能动动吗?这个鞋不能穿这个鞋坏了,我一说他又哼哈扭头就走,我俩战争打响。然后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把老二给吓得都送孩子我俩还在吵。其实老二一直在劝架,让我俩别吵了,此时哪能想到孩子们别吵了,送孩子上学走了结束战争。再见妈妈再见。
他们走后我开始收拾,化气愤为动力,干活。我不知道你们争吵吗?但我俩会我脾气很急,他从小被惯坏了很自私,不会体谅别人的辛苦,只要不烦到自己就行,什么都逃的远远的。不管什么事情都逃避,丢给别人自行解决,还一天到晚唯我独尊模样。
这是养的蚕宝宝,学校要求养的,其实我很抵触因为怕虫子,带上眼睛就是我要认真了,不戴眼镜看不到灰尘。晒出被罩继续洗衣服,该洗的不该洗的就要洗。把这两天想洗的鞋也洗了,洗鞋机不用就要手刷,马桶也刷干净。继续洗第三桶,就这样擦来擦去,洗来洗去,就到中午了。
准备午饭,老大一会就放学了,你们说有时间在去吵架吗?谁能想到又停电了,停电了吗?这真是一波三折,给他打 *** 接老大,电梯停了下不去,我这也停电了,家里边停电了,我下不去你去接一下,停了一小会就来电了,赶快出去送饭接老大,灯都忘了关,今天就这样,希望你们都开开心心的,不要吵架。记得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