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区工作室 陈志豪 卫蔚
要说6月一定要吃的水果是啥?绝大多数人之一反应是荔枝。6月可是荔枝大量上市的季节,你是不是也准备大吃特吃了?
但是,要注意了哦,就在前几日,据美国有线电视网报道,印度比哈尔邦墨沙发坡县在短短16天内就有103名孩童因罹患急性脑炎症候群而死亡,但更可怕的是,这一悲剧却疑与吃荔枝有关。
吃荔枝竟会危害生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有所谓的“荔枝病”吗?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姿势吃荔枝呢?
“荔枝病”是什么?
荔枝病又名荔枝中毒,指的是一次食用或连续食用过量荔枝而引起的突然发作性低血糖。荔枝病多发生在荔枝成熟的季节(每年的5月至七月),儿童为易发人群。
荔枝病多在清晨突然发病,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嗜睡、心悸、肢冷等症状,常突然出现昏迷、抽搐、瞳孔散大,生理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糖明显降低。绝大部分荔枝病无发热,较易诊断。
众所周知的是,荔枝含糖量很高,且大部分为果糖。按常理来说,进食荔枝过多应该会让血糖升高,那怎么会引起低血糖呢?
引起低血糖的真正原因
在印度比哈尔邦的案例当中,受难的孩子多来自贫困家庭,平时营养不良糖分不足、身体羸弱。有关研究人士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长期营养不良,在他们的体内没有充足的糖储备。由于是肝脏储存糖原,所以当血糖水平下降时,肝脏会释放额外的糖来平衡体内血糖,但是如果体内本身没有多余的糖原的话,肝脏就可能会释放毒素。
荔枝含糖量高为16.6%,且大部分为果糖。果糖的甜度虽高,但首先必须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若一次性吃了过量的荔枝,肝脏内的转化酶就会不够用,血中果糖浓度会随之升高,最终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从而降低了人们体内血糖水平;除此之外,荔枝内含有一种可降低血糖的成分甲基丙环基甘氨酸。除此之外,多食荔枝还会影响食欲,减少了其他食物的摄入,可导致体内贮糖减少,而脂肪及蛋白质又未能及时分解补充使血糖骤降而发病。
原来“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贵妃不是洗澡洗的,是低血糖啊!
“荔枝病”的治疗
若发生荔枝病,记住一定要积极治疗,如果只是出现头晕、乏力、出虚汗等轻度症状,可服葡萄糖水或白糖水以纠正低血糖,补充生命必需的葡萄糖。而如果出现抽搐、虚脱或休克等“荔枝病”重症,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治愈后亦不留后遗症。
尤其要注意的是,出现“荔枝病”严重症状一定一定要及时对症治疗。万一“荔枝病”引发的低血糖时间过长,脑细胞损害会极其严重,甚至脑炎都会随之到来。
如何正确吃荔枝?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正确的姿势吃荔枝呢?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建议吃荔枝更好做到以下几点:
1.切记不要吃没有熟透的荔枝;
2.切记不要空腹吃荔枝,建议饭后半小时再吃;
3.成人每日进食荔枝不要超过300g,家长则更需注意 控制好儿童吃荔枝情况,以一次不超过5粒为宜;
4.吃荔枝季节,应注意保证晚饭,尤其是儿童;
5.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风险高,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服用其他降糖药的患者,应慎食荔枝;
6.老人、孕妇以及血糖稳态失衡的人群,甚至驾车司机,慎用荔枝。
7.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文中图片 *** 综合)
责编 杜雨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红红的外壳包裹着晶莹剔透的果肉,轻轻一咬,汁水甘甜,满满的幸福感。荔枝虽好吃,但“荔枝病”却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过去3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已经有47名儿童死于“荔枝病”。
吃荔枝会致命?听听北京世纪坛医院营养科专家的解答吧——
“荔枝病”实为低血糖反应
“荔枝病”其实就是大量食用鲜荔枝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低血糖反应。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这两种物质影响人体糖代谢。
“儿童身体内的调节能力比较弱。”专家告诉记者,“荔枝病”的高发人群以儿童居多,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
“荔枝病”患者会产生突发性低血糖、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症状。
一旦得了“荔枝病”,如果病情不重,只需要停止食用荔枝,并喝些糖水休息片刻便可有效缓解症状,倘若病情严重,建议送往医院给予葡萄糖补液,医生将会针对低血压、抽搐等症状给予对应的治疗。
每天食用荔枝勿超300克
“无论吃何种水果,我们都建议适可而止,每日摄入量在200-400克即可,像荔枝等糖分高的热带水果尽量不要超过300克。”专家表示,吃荔枝只要不过量,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空腹食用荔枝更容易患上“荔枝病”。现代医学认为,“荔枝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空腹进食大量荔枝,引发的反射性低血糖症。因此,专家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荔枝,以避免空腹食用对人体带来的损伤。
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要当心
尽管大量食用荔枝会引发低血糖反应,但是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以此降低血糖的 *** 并不可取。
专家告诫大家,糖尿病患者不建议食用荔枝!特别想吃的话,可以在血糖平稳的前提下食用1-2颗,且更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随餐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同时食用荔枝,也不要在睡前和刚刚醒来时吃荔枝,更不要吃未熟的荔枝。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校对 危卓
荔枝吃多的“荔枝病”,可不止低血糖头晕这么简单眼下正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季节!回家我又可以荔枝吃个够~
荔枝食用不当可能会生病哦。请专家来讲讲是怎么回事吧!
医学顾问
华东理工大学 杨清馨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安全博士、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少伟
何为“荔枝病”
“荔枝病”指某些人空腹进食大量鲜荔枝后,会产生突发性低血糖,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还可有手足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
“荔枝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重两型。轻型“荔枝病”的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若救治及时,大多轻型患者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若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5小时,发展成重型,就会相继引起全身性代谢紊乱,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哪些人易得
“荔枝病”的发病人群以儿童居多,尤其4~11岁儿童过量食用荔枝后易得。孩子的血糖平衡能力比较差,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大量进食荔枝后又不吃其他食物,就更易发生低血糖。
此外,由于“荔枝病”的病情发展快,出现症状也比较快,而许多家长没有“空腹吃荔枝会引发低血糖”的意识,一旦孩子出现症状,未能及时就医或告知医生空腹吃了荔枝,很容易延误病情。
荔枝食用小贴士
1. 出血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妊娠女性、对荔枝过敏者、阴虚火旺者,应忌食荔枝。
2. 吃荔枝时不要空腹,更好在饭后半小时食用。
3. 吃前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中冰镇后再吃。
4. 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每日水果摄入量200~350克,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资料:沪小康
编辑:陆佳妮
荔枝吃多的“荔枝病”,可不止低血糖头晕这么简单眼下正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季节!回家我又可以荔枝吃个够!
你也太夸张啦,荔枝食用不当可能会生病哦。请专家来讲讲是怎么回事吧!
医学顾问
华东理工大学 杨清馨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安全博士、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少伟
何为“荔枝病”
“荔枝病”指某些人空腹进食大量鲜荔枝后,会产生突发性低血糖,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还可有手足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
“荔枝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重两型。轻型“荔枝病”的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若救治及时,大多轻型患者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若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5小时,发展成重型,就会相继引起全身性代谢紊乱,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哪些人易得
“荔枝病”的发病人群以儿童居多,尤其4~11岁儿童过量食用荔枝后易得。孩子的血糖平衡能力比较差,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大量进食荔枝后又不吃其他食物,就更易发生低血糖。
此外,由于“荔枝病”的病情发展快,出现症状也比较快,而许多家长没有“空腹吃荔枝会引发低血糖”的意识,一旦孩子出现症状,未能及时就医或告知医生空腹吃了荔枝,很容易延误病情。
荔枝食用小贴士
1. 出血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妊娠女性、对荔枝过敏者、阴虚火旺者,应忌食荔枝。
2. 吃荔枝时不要空腹,更好在饭后半小时食用。
3. 吃前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中冰镇后再吃。
4. 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每日水果摄入量200~350克,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编辑:叶芳芳
又到盛夏时节,大量吃荔枝真的会得“荔枝病”吗?丨患教科普首先,“荔枝病”并不是一个疾病名,在医学上可被称为“荔枝中毒”、“低血糖性脑病”,主要指:吃完荔枝后出现的「低血糖、头晕」等症状。
“荔枝病”起源于印度的一个荔枝产区——每年5、6月份都会发生一种神秘的疾病,许多儿童会出现发烧、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从印度此地区的数据来看,此类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而且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同时出现低血糖,在排除多种可能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之后,最终将荔枝锁定为“诱病因素”。
为何吃荔枝会诱发 “荔枝病”?目前医学上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这两种毒素,它们会阻断糖质的新生和脂肪酸的分解,这正是导致印度荔枝产区孩子们患病的“罪魁祸首”——由于当地经济困难,孩子们普遍吃不饱饭,在果园捡食大量荔枝后,晚上不吃晚餐致使深夜体内血糖不足,此时身体原本会通过“糖异生作用”产生糖类物质进行弥补,但是荔枝中存在的这两种毒素恰好抑制了糖异生的进行,从而导致孩子们发生急性低血糖和急性脑病。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荔枝病”:它是连续多日进食大量荔枝引起的一种急性产地地方性疾病,常在清晨突然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头晕、乏力、出汗、面色苍白、肢冷、心悸、恶心、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突然昏迷、抽搐、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死亡,还可出现发热、牙龈肿痛、鼻出血等。
导致“荔枝病”发生的两大核心因素是“空腹吃(体内糖原储存不足)”和“大量吃(毒素摄入量较大)”。所以,我们平时吃荔枝时无需过于担忧,只要做到“不在空腹的时候食用”和“ *** 吃”就可以放心品鉴!
参考文献
<1>王思露.吃荔枝需警惕“荔枝病”
<2>顾远.荔枝吃多了会得“荔枝病”?
<3>Shrivastava A, Kumar A, Thomas J D, 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4>许黎忠,林志海,程芳芳,黄锋庆.荔枝中毒48例急诊救治分析
<5>陈伟.低血糖时应该怎么吃
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古人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荔枝从古到今都是备受欢迎的水果,甜美多汁又营养丰富。不过,荔枝虽好,也得有节制地食用,不然就很可能患上“荔枝病”。
荔枝,有多个名称,如丹荔、丽枝、离枝、火山荔、勒荔、荔支等。荔枝名字的由来有典故,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荔枝顶尖稍小,蒂部较大,看上去整个儿像心脏的形状,也有的略像椭圆形。荔枝的外层果皮有鳞斑状突起,好似乌龟壳上的龟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中心的种子被果肉包裹。春季为花期,夏季果实成熟。
果肉新鲜时为半透明凝脂状,味道香美,风味独特,享有“中华之珍品”的美誉。用拇指甲盖划破荔枝果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可能不禁惊讶于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
我国是荔枝的主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荔枝果肉占整个果实的73%。100克荔枝果肉能够提供71千卡能量,含有16.6克碳水化合物,0.9克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不溶性膳食纤维,2微克维生素A,0.1毫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41毫克维生素C,1.1毫克烟酸,2毫克钠,24毫克磷,151毫克钾,12毫克镁,2毫克钙,0.4毫克铁,0.17毫克锌,0.1微克硒,0.16毫克铜,0.09毫克锰——这些营养素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荔枝果肉还含有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是酚类物质和多糖。酚类主要为原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护肝、降血脂等功效;荔枝多糖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 *** 糖、木糖、鼠李糖、核糖等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主要活性。
荔枝采收期集中,不易储藏,采后极易褐变腐烂,往往是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因此,更好是现买现吃。
对一般人群来说,都可以食用荔枝。荔枝虽然好吃又营养丰富,但不宜贪多。连续多日进食大量荔枝可以引起荔枝中毒,又称“荔枝病”。所谓的“荔枝病”其实是低血糖症,并非是荔枝中存在有毒物质。
空腹时大量食用荔枝,会导致果糖转化成大量的葡萄糖, *** 胰岛β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并给肝脏传递错误的信号,引发低血糖症。所以要注意不要空腹大量进食荔枝,更好在饭后半小时再食用。糖尿病人、有咽喉干疼、牙龈肿痛、鼻出血等症状者更好不要吃或少吃荔枝。
吃荔枝关键要把握量,老人小孩一次可以吃几颗,成年人一天食用在300克左右为宜。(文/马冠生博士 周明珠硕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吃荔枝会得“荔枝病”?医生说吃它真的有讲究荔枝以其甘甜细滑的口感,
鲜艳的色泽,晶莹剔透的果肉,
丰富的营养成为岭南水果中的上品,
也让食者为之倾倒~
现在适逢荔枝的收获季节
今天请专家科普一下
关于“荔枝病”的
一些病因和防治知识
▽
什么是“荔枝病”?
营养专家表示:“荔枝病”确实存在,但多发于荔枝高产区,实际上是一种由于空腹时大量食用荔枝引发的“低血糖症”,并不是中毒。
“荔枝病”到底是个啥?
“荔枝病”知道的人不多
但生活中中招的人还真不少
实质上是一种“低血糖症”
可是荔枝含糖量那么高
为什么反而会引发低血糖呢?
原因有两个方面
原因1:果糖高,直接 *** 胰岛素分泌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会直接 *** 身体胰岛素的分泌,当大量摄入果糖后,确实有可能会导致血糖降低。
原因2:高糖分造成的血糖反应
进食后,食物被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就会迅速升高,但血糖过高人体也受不了,便会派胰岛素来拉低血糖。
蔗糖和葡萄糖升血糖很快,都是典型的血糖指数(GI)高的食物,吃得多时,为了把血糖降低,胰岛素也会相应地使劲往下压,但胰岛素在往下压的时候不能及时收住劲儿,就使血糖降得太低,最终引起低血糖症状。
所以
为了避免产生低血糖反应
建议一次性不要吃太多荔枝
而且更好在两餐之间吃
得了“荔枝病”如何缓解?
荔枝病症状:轻微的症状一般是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口干、出虚汗等,极个别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危险情况。
*** :喝一点糖水,或吃几块水果糖,来缓解低血糖的症状。(如果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到医院。)
预防荔枝病:首先不要空腹、久饿的时候吃荔枝!其次不要暴饮暴食,一次吃太多荔枝!
这些人不宜多食荔枝
儿童
年龄较小的孩子肝糖原本身储备就不足,大量进食荔枝后又不吃其它食物补充葡萄糖,就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较于多吃荔枝引起的低血糖,给宝宝吃荔枝更应该注意的是吃整颗荔枝,带来的气管异物导致窒息的风险。
建议4岁前,不要给孩子吃整颗的荔枝、葡萄、坚果、圣女果这类有窒息风险的食物。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患者本身血糖较低,再大量食用荔枝,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不宜多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酒精过敏患者 + 驾车的时候
荔枝在采摘后会经过漫长的运输,这期间会进行无氧呼吸,将自身的糖分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由于荔枝含糖量高,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含量也比较高,若是保存不当或细菌滋生,酒精含量便会更高。
酒精过敏者食用大量荔枝,就相当于饮酒,容易诱发自身的酒精过敏症。
“一颗酒驾,三颗醉驾。”
交警做过实验,食用荔枝后立即进行呼气酒精含量测试,显示的读数确实能达到酒驾标准。不过,吃完荔枝过一段时间或漱口后测试,就不会出现“酒驾”。
但是,为了避免闹出这样的乌龙或分心驾驶,开车的时候更好还是不要吃东西。
孕妇
荔枝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含糖量高,并具有一定的活血功效,所以孕早期不宜食用;而孕晚期如果大量食用荔枝,血糖浓度持续增高,可致胎儿巨大,容易并发难产、滞产、死产、产后出血及感染等风险。
孕妈咪如果实在嘴馋,可以在孕中期适量的食用(1、2颗解馋就好)。注意,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妈禁止食用。
医生提醒
食用荔枝等高糖分水果
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左右
切忌空腹食用
孩子和老人
每次不超过5颗
成人每天的食用量也不要超过300克
小编有话说
现在正是荔枝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吃。荔枝虽美味,千万不要空腹、久饿的时候吃,也不能一次吃太多荔枝!
转发提醒其他人:
小心荔枝病来袭,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家提示:荔枝虽美味 过量食用易患“荔枝病”正值荔枝季,这种清香甜美的水果广受人们喜爱。宋代苏轼曾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专家提示,荔枝虽美味,却不宜贪多,过量食用易患“荔枝病”。
家住沈阳市的赵毅一次性吃了一大包荔枝后,突然头晕目眩,去医院就诊后被医生告知,这是“荔枝病”的表现。“‘荔枝病’指一些人进食大量鲜荔枝后,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等症状,一些重者还可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抽搐和突然昏迷。因为是过量食用荔枝导致的,因此俗称‘荔枝病’。”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部主任中医师李涵说。
专家介绍,“荔枝病”患者的症状与低血糖有关。荔枝虽含有大量糖分,但以果糖为主,果糖会 *** 胰岛素分泌。当人一次性食用过量荔枝时,大量胰岛素被 *** 分泌出来,果糖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跟不上,就会导致血糖明显降低,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空腹或饥饿时大量吃荔枝,更容易出现‘荔枝病’。”李涵说。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吃荔枝都会“发病”。专家分析,血糖调节功能差的人,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更弱,大量摄入果糖时,会更容易引发低血糖。因此,儿童、低血糖患者、糖尿病患者、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等特殊人群,不建议食用荔枝。
李涵提示,出现“荔枝病”的症状也无需恐慌,病情较轻的人,可通过喝一点糖水或吃几块糖来缓解;如果病情较重,则需要及时到医院,通过静脉输液、口服葡萄糖等方式治疗。(新华社记者 于也童)
来源: 新华社
荔枝吃多的“荔枝病”,可不止低血糖头晕这么简单眼下正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季节!回家我又可以荔枝吃个够~
荔枝食用不当可能会生病哦。请专家来讲讲是怎么回事吧!
医学顾问:
华东理工大学 杨清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少伟
一、何为“荔枝病”
“荔枝病”指某些人空腹进食大量鲜荔枝后,会产生突发性低血糖,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还可有手足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
“荔枝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轻重两型。轻型“荔枝病”的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若救治及时,大多轻型患者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若低血糖昏迷时间超过5小时,发展成重型,就会相继引起全身性代谢紊乱,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哪些人易得
“荔枝病”的发病人群以儿童居多,尤其4~11岁儿童过量食用荔枝后易得。孩子的血糖平衡能力比较差,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大量进食荔枝后又不吃其他食物,就更易发生低血糖。
此外,由于“荔枝病”的病情发展快,出现症状也比较快,而许多家长没有“空腹吃荔枝会引发低血糖”的意识,一旦孩子出现症状,未能及时就医或告知医生空腹吃了荔枝,很容易延误病情。
荔枝食用小贴士
1. 出血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妊娠女性、对荔枝过敏者、阴虚火旺者,应忌食荔枝。
2. 吃荔枝时不要空腹,更好在饭后半小时食用。
3. 吃前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中冰镇后再吃。
4. 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每日水果摄入量200~350克,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一般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荔枝病”是个什么鬼?为什么有人吃荔枝会危及生命?近段时间,一条新闻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说的是小朋友在空腹食用荔枝后竟然死亡了,另外还有的小朋友吃完荔枝出现昏迷,这引发了大家极大的恐慌,难道小朋友不能吃荔枝吗?其实,这就是有些人听说过的“荔枝病”。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荔枝病”。相信很多人都是之一次听说这个概念,顾名思义,这个病就是因为大量食用荔枝导致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腹泻等,更具意义的是,患者大多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再严重了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死亡等。
荔枝本身是个非常甜美的食物啊,按说应该是升糖的食物啊,怎么会出现低血糖呢?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实际上,这也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最近《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可能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这是因为,在荔枝中含有两种特殊的降血糖的物质,能够抑制体内正常的糖异生,尤其是在不成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更加明显,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就更容易患病。(但是糖尿病人请不要因为这个原因,把荔枝当降糖药。)
在荔枝上市的季节,这种病人并不少见,一般都有大量的食用荔枝的病史,清晨发病比较常见,病情进展比较迅速,会有比较明显的低血糖表现,心慌、乏力、面色苍白、腹泻等,甚至有到医院时就出现了昏迷、抽搐表现的,大多没有发热。
对于症状较为轻微的患者来说,可能及时推注葡萄糖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来讲,单单使用葡萄糖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说了这么多,难道因为有荔枝病的存在就不能吃荔枝了吗?荔枝毕竟还是个营养丰富水果,其中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果胶等对机体都是有好处的,只是在食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不要过量,我们说每天进食荔枝不要超过300克,小孩子更好不要超过5粒,再有就是,更好不要空腹吃荔枝,在饭后半小时进食比较好,对近来有口干、舌燥等“上火”表现的人,更好也不要食用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