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不少孩子待在空调屋里,活动减少,美食饮料不停,体重明显见长,健康开始告急!那么,家长们如何在假期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又健康的假期生活呢?
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假期吃太多发胖,控制孩子的饮食。但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均衡营养的补充很重要。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营养学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汪之顼曾经提到,幼儿以及大龄儿童、青少年和孕期、哺乳期妇女等人群,要选择高营养品质、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将奶酪作为优选,就是为了从中获得丰富而优质的钙和蛋白质以及其他微量营养素。
作为新锐奶酪品牌,奶酪博士坚持创新研发高质量奶酪产品,致力于让国人吃上营养好奶酪,满足国人营养需求。如奶酪博士全新上市的大果粒奶酪棒(黄桃燕麦味)中干酪添加量高达≥55%,并添加了≥9%的生牛乳代替水,钙含量是同量牛奶的6.5倍,营养成分更充足,口感更细腻,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此外,产品还含有维生素D、维生素A双重维生素配方加持,促进孩子对钙的吸收,有助于维持暗视力。
除高营养含量,奶酪博士大果粒奶酪棒还特别添加了≥8%的果酱和≥45%的果粒。当醇厚的奶酪邂逅粒粒黄桃与Q弹燕麦时,吃上一口,尽享多重美味。水果与燕麦的添加,也降低了奶酪棒的的热量,一支奶酪棒仅约35卡的热量,随时“酪”一根,营养美味无“腹”担。
儿童、青少年是骨骼健康的关键时期,假期除了需要均衡的营养之外,阳光和运动也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假期里,家长不妨带着孩子多运动,累了、饿了,食用一根美味营养的奶酪博士大果粒奶酪棒,给亲子时光带来快乐的味道。
每天一根奶酪棒就等于吃奶酪了吗?能长期吃吗?说起奶酪棒,家长们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近几年,各种品牌的奶酪棒席卷市场,获得了万千人类幼崽的心,很多家长也觉得奶酪棒就是奶酪呗,高钙有营养,就放心大胆地每天都给孩子来一根,甚至是不加节制,任由孩子当零食吃……可是,奶酪棒真的就是奶酪吗?
编辑:文茜婷
资料:上海疾控
74奶酪节传递“阳光棒”,奶酪博士探索儿童科学成长新方式74=Cheese!7月4日,是奶酪博士一年一度的 “奶酪博士74奶酪节”,是奶酪博士与对奶酪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拥有的节日。
今年的奶酪节,延续了奶酪博士 “阳光棒少年”环保回收行动,也见证了奶酪营养之外的温情、美育、纯粹以及创造力。
延续“阳光棒” 传递“营养+运动”的新成长方式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除了需要均衡的营养,阳光和运动也必不可少。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膳食观念和运动营养观念,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养成强健的体魄,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的74奶酪节,奶酪博士联合营养学专家教授和知名运动机构发起“阳光棒少年”环保回收行动。一张野餐垫、一个飞盘、一支奶酪棒,奶酪博士鼓励家长带领孩子亲近自然,在适当户外活动的同时也要科学摄入所需营养,倡导孩子吃好运动好,身心健康成长,传递“营养+运动”的新成长方式。
今年,奶酪博士更是开展了与“酪粉们”互动交流的有趣活动。除了有之一季备受欢迎的露营周边返场,也会伴随新品上新,推出更多好看又实用的周边。另外,奶酪博士将联合知名儿童运动机构、营地教育等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奶酪博士团队表示,这一年时间里得到了很多支持与留言。正是因为这些声音,让品牌想持续把这件事情做下去,也期望得到消费者的建议与陪伴,一同见证每一位少年在阳光下的蜕变。
吃与动平衡健康成长 助力孩子更有“高度”
高品质营养奶酪与运动相结合,吃与动平衡发展的健康成长新方式为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了新思路,这也是奶酪博士一直想做的事情。奶酪博士还希望为孩子带来更多健康、营养、科学的观念,传递“营养+运动”的成长方式,为生活带来的愉悦,助力孩子更有“高度”。
在传递“营养+运动”观念之余,奶酪博士也鼓励孩子践行环保,收集奶酪棒外壳参与环保收集活动,登录“奶酪博士阳光棒少年”小程序兑换阳光棒少年主题周边,培养孩子多一些“二次利用”的环保善举,延续美好自然。
此外,今年奶酪博士也将视线放在儿童营养膳食上,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导下,与营养学会专家共同提出“三餐两点 奶酪加点”的倡议,旨在提醒家长儿童三餐两点要精细,以科学、健康、安全的方式满足孩子多元营养需求。
未来,奶酪博士也将继续传递“阳光棒”,以奶酪棒外壳连接更多家庭,推动“营养+运动”的科学健康新成长方式。希望更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与“阳光棒少年”计划,以“营养+运动”的健康新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超三成上市乳企上半年业绩双增,奶源、奶酪、奶粉持续调整2023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伴随消费复苏呈现一定回暖态势。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中,36家上市、挂牌乳企上半年营收合计1979.9亿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然而受需求增长乏力、奶价下行、新生儿数量减少、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短期内乳制品消费规模仍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面对奶价下行、饲料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奶牛养殖企业集体业绩失速。奶酪行业结束连续多年高增长,进入行业下行周期,寻找奶酪棒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当务之急。婴幼儿奶粉行业持续探底,进入挤压式竞争新阶段,拓展全家营养产品成为各大企业的共同选择。
13家乳企业绩双增
2023年上半年,36家上市、挂牌乳企营收合计约为1979.9亿元,有13家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从营收规模看,伊利股份(659.82亿元)、蒙牛乳业(511.19亿元)、光明乳业(141.39亿元)、中国飞鹤(97.35亿元)、优然牧业(90.77亿元)稳居前五。就营收增幅而言,均瑶健康、皇氏集团、骑士乳业、熊猫乳品、现代牧业居前五位,体现出乳饮料、水牛奶、炼乳等细分品类的增长潜力。
就盈利水平而言,十大“赚钱”乳企被全国性巨头、奶粉企业和部分区域乳企瓜分。除伊利(63.05亿元)、蒙牛(30.2亿元)、光明(3.38亿元)传统三巨头外,另一家全国性液奶企业新希望乳业凭借2.37亿元的净利润上升至第6名。奶粉企业中国飞鹤(16.96亿元)、健合集团(6.08亿元)、澳优(1.85亿元)分列第三、四、十位。其他3个席位分别由三元股份、皇氏集团、现代牧业占据。
上述乳企中,有18家净利润下降,整体表现优于2022年同期。综合财报分析来看,上半年乳制品销售呈现逐月改善趋势,乳制品产量1512.1万吨,同比增长4.6%,但消费信心仍有待恢复。需求增长乏力、新生儿数量减少等,造成短期内乳品消费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是影响业绩增速的主要原因。其中,骏华农牧、西部牧业、澳亚集团、庄园牧场、品渥食品等18家乳企净利润均出现双位或三位数下降,上陵牧业降幅更是达到1022.9%。
10家亏损乳企中,上游奶牛养殖企业占据6家,主要受生鲜乳价格下降、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他亏损企业则各有原因,如庄园牧场受自有牧场养殖成本高、为应对市场激烈竞争投入较高营销费用等影响,上半年亏损2016.33万元。主打“德亚”进口牛奶的品渥食品,受国际奶价上涨、国内奶源价格下降及进口乳品消费需求减少等影响,净利润下降476.22%至-5845.78万元。麦趣尔未能走出2022年牛奶“丙二醇事件”阴影,上半年乳制品营收下降73.34%,进而导致营收下降51.42%,净利润虽增长近八成,但仍亏损3736.97万元。上陵牧业除受奶业下行周期影响亏损6234.84万元外,关于半年报的议案还遭到两位董事投反对票,理由与上陵牧业违规担保有关。
奶酪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跑赢乳业大盘的奶酪行业,今年进入下行周期。
市场机构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32.38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增速分别为29.5%、3.5%、3.5%。受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消费疲软等影响,妙可蓝多2022年迎来净利润5年来的首次下降,2023年业绩进一步下滑。
妙可蓝多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柴琇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上坦言,去年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超过100%,今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上涨给利润带来的影响将近1亿元。妙可蓝多对这种供应链的突然变化“预测不足”,为此交了“学费”。
伊利股份也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坦言,今年上半年,在消费弱复苏的情况下,奶酪业务面临一定压力。究其原因,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儿童再制干酪市场增速放缓,而第二大单品尚未出现,进而拉低行业增速。
凯度消费者指数中国区商务总监李嵘分析称,囤货场景的消失和户外消费场景的回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上半年家庭快消品消费。过去5年,奶酪市场30%的年均复合增长主要来自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但奶酪在整个乳制品家内消费的销售额占比尚不足2%,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是关键。
对于如何穿越行业周期,妙可蓝多提出,从奶酪棒为主导的1.0时代进入以家庭餐桌为主导的2.0时代,未来3到5年将有多元消费场景的产品推出。伊利也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随着上半年餐饮、烘焙业逐步恢复,其奶酪业务在企业渠道实现增长,未来会继续探索奶酪业务的盈利模式,推出更多深加工奶酪制品。
与奶酪行业失速相比,低温鲜奶、冰淇淋、乳饮料、炼乳、小众奶、原料型乳品等获得良好增长,乳制品消费呈现出高端化、功能化、多元化等特点。
上半年,伊利新品收入占比达15%以上,冷饮业务营收增长25.54%。蒙牛高端鲜奶“每日鲜语”保持双位数增长,冰淇淋业务连续3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新希望乳业鲜奶增长超过10%,高端乳品“唯品”收入增长30%,新品收入占比保持在10%左右,同时提出“内生为主、并购为辅”的新五年战略规划。
在新品类、新渠道、新场景布局方面,蒙牛推出国内首款液体蛋白营养补充剂,进入运动营养领域,冰淇淋业务与茅台跨界合作,并取得业务增量。皇氏集团借助水牛奶热度发力餐饮、茶饮渠道,成为Manner咖啡、霸王茶姬、乐乐茶等品牌的供应商。熊猫乳品椰乳产品同样在拓展咖啡渠道,上半年增速达到50%以上。均瑶健康完成对润盈生物的重整后,在益生菌产品上同时布局消费市场和企业客户,并在蛋白质、菌株等原料上与其他常温乳酸菌饮料竞品进行区隔。
奶粉行业持续探底
受新生儿减少、行业竞争激烈影响,几大婴幼儿奶粉上市企业自2022年结束高增长,业绩持续探底。
2023年上半年,中国飞鹤、澳优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健合集团在成人营养及宠物营养业务支撑下虽保住营收、净利润增长,但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销售额呈现低单个位数跌幅,主要在于婴幼儿益生菌、营养补充剂的增长未能抵消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的双位数下降。
澳优在中报里称,受近3年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影响,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进入挤压式竞争新阶段,品牌集中度日益增强。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销售额进一步下滑,配方牛奶粉、配方羊奶粉分别下滑14%、14.7%。
从奶粉企业半年报中可以看到,飞鹤毛利率下降2.3个点,主要与经典“星飞帆”产品收入下降有关。澳优自有品牌配方牛奶粉上半年初现调整成效,收入提升2.4%。自有配方羊奶粉海外市场延续增长态势,但被“佳贝艾特”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滑抵消,主要原因除外部环境影响外,还与增加折扣清理旧品牌“悠装”库存有关。
伊利在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坦言,受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没有通过配方注册制的奶粉企业加大促销、清理库存的影响,婴儿粉行业上半年出现双位数以上下滑,但公司的婴儿粉业务表现远好于行业,成人粉更是保持稳定的双位数增长。婴儿粉7月份还存在一些企业清理库存的影响,但进入8月份,这方面的影响在逐步减弱。
“进入二季度后,行业竞争阶段性加大,但为了保持良好的价值链体系,公司主动控制了婴儿粉的出货节奏,报表端收入因此受到一些影响,但终端动销情况良好,渠道库存水平健康,为后续更好的增长奠定基础。”伊利预计,未来几个月婴配粉行业竞争会有所减弱,“从8月份我们就看到市场上老配方产品有了明显减少,行业集中度预计会持续提升。”
伊利提到的“老配方产品”,是相对于通过二次配方注册的新国标产品而言。2023年2月,号称国内奶粉“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正式实施,为婴幼儿奶粉二次配方注册提供了依据,也对企业的生产、研发、检验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目前婴配粉市场集中度已很高,前十家龙头企业市占率达到70%以上,二次配方注册相当于优中选优,一些中小企业主动退出配方申请,龙头企业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针对眼下的调整过渡期,各大奶粉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飞鹤瞄准生命全周期营养需求,向孕妇婴儿、儿童青少年、健康食品、营养健康四大业务领域延展。澳优在中报里表示,将进一步聚焦羊奶粉和高端牛奶粉业务,加强全球供应链品质及效率提升,加快海外羊奶粉市场发展,全力打造“澳优健康科学”板块。健合集团则提出“营养补充品带动正面增长”,预计成人营养板块将保持全年增长,婴幼儿营养业务实现全年增长仍面临挑战,但配方奶粉面对的不利因素将被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部分抵消。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
奶酪博士推出大果粒奶酪棒,美味营养减轻孩子“腹”担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增长,营养丰富的奶制品迎来市场爆发期。很多家长为孩子准备了“营养装备”,其中,奶酪棒以其高营养、高价值、方便携带等特点备受消费者欢迎。面对众多品牌的奶酪棒产品,家长在做选择时,可以多关注营养高、更美味的奶酪棒产品,为孩子营养“加分”。
自成立以来,专注高品质奶酪的奶酪博士,一直以“父母心”“好奇心”“好胜心”研发极致产品,推出了干酪含量达到100%的原制小圆奶酪和多种口味的奶酪棒产品,以及适合全家享用的奶酪片、奶酪碎等产品。近期,奶酪博士全新推出营养美味双在线的大果粒奶酪棒(黄桃燕麦味),更是充分满足了家长对儿童食品的高端需求。
如产品名,大果粒奶酪棒特别添加了≥8%的果酱和含量≥45%的果粒,干酪添加量高达≥55%,更是添加了≥9%的生牛乳代替水,当醇厚的奶酪邂逅粒粒黄桃与Q弹燕麦时,吃上一口,尽享多重美味。
大果粒奶酪棒不但为了全面照顾到成长期的营养需求,这款奶酪棒还采用了高钙配方,其钙含量是同量牛奶的6.5倍,并特别添加了有助于维持暗视力的维生素A和促进钙吸收、有助于骨骼和牙齿健康的维生素D,有了双重维生素的加持,产品密度更高,口感更细腻,营养价值更高。
给孩子营养加餐,还要考虑到加餐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正餐饮食。一支奶酪博士大果粒奶酪棒重约18克,更容易合理食用,不会影响孩子的正餐进食。而且一支棒棒约35卡的热量,吃2.5根棒棒约等于一个苹果的热量高,美味营养减轻孩子食用“腹”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奶酪博士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汪之顼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副主任委员盛晓阳教授以及运动机构品牌伙伴共同发起阳光棒少年活动,这项“运动+营养”计划,倡导中国下一代吃好、动好、亲近自然、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更棒的自己。同时倡导消费者将食用完的奶酪棒外壳寄回,兑换周边好物,以此推动环保意识。
对奶酪博士而言,奶酪棒新品的推出只是其丰富产品系列中的一个点。未来,期待奶酪博士能够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为健康生活提供更多助力。
女生又有口福啦!新出的全麦代糖的紫米芋泥奶酪棒,好吃没...我们女生真的有口福了,这款全麦代糖的紫米芋泥奶酪棒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新推出的这款面包,内馅丰富,口感绵密不腻,紫米和芋头泥融合在一起,一口下去,既能吃到紫米的软糯,又能感受到芋头泥的细腻。面包体松软可口,完美搭配,绝对让你回味无穷。
这款面包最特别的是,它完全没有添加任何糖分,采用全麦和代糖代替,所以即使你在减肥期也可以放心享用。早餐时来一根,口感丰富,饱腹感十足,绝对是更佳选择。
一款营养又健康的零食,相信不少宝妈都有所了解。奶酪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奶制品,有益于儿童补充钙质。随着奶酪棒的流行,这种零食逐渐成为孩子们的更爱。对于家长来说,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奶酪棒至关重要。我为我们家孩子选择了这款奶酪棒,它选用优质奶源,其成分包括山梨酸钾、牛磺酸、维生素A、维生素D。而且,它的钙含量非常高,每100克含有650毫克。最让我放心的是,妙可蓝多是一个大品牌,拥有自己的加工厂,完全不用担心品质问题。当然,孩子们喜欢的是好吃的口感。
妙可蓝多的奶酪棒有多种口味,奶香味浓郁,口感Q弹,入口绵密,每一口都充满奶味。它的独立包装设计非常人性化,每根包装上都有一些有趣的问答游戏,这不仅让孩子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快乐。妈妈们,赶紧为你们家的宝宝囤货吧。
曾经红极一时的儿童奶酪棒热度骤降,以此为大单品的妙可蓝多业绩迅速出现下滑。根据妙可蓝多最新发布的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66亿元,同比下降2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56.71万元,同比下降78.36%。
业绩不佳背后是妙可蓝多最主要的奶酪业务出现疲态。分产品看,妙可蓝多业务包括奶酪、贸易、液态奶,其中奶酪产品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9.85%,奶酪产品毛利占公司主营业务毛利比例为98.49%,而奶酪业务正是妙可蓝多的发展核心。
从财报数据来看,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正处于下滑状态。财报显示,上半年奶酪业务的收入为16.45亿元,同比减少了19.45%。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减少的同时,奶酪业务的毛利率也下滑了3.25%。
关于奶酪业务收入下滑,妙可蓝多在财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奶酪业务受消费复苏较慢影响有所下降,奶酪板块和整体营业收入因而下降。至于毛利率的下滑,妙可蓝多在财报中则提到,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主要原材料及物流成本上升,包括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进口成本的影响,导致奶酪业务毛利率出现下降,叠加本期锁汇收益减少以及利息净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最终导致公司净利润出现下降。
奶酪是妙可蓝多聚焦的之一业务,奶酪产品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妙可蓝多的业绩。2018、2019年间,妙可蓝多曾凭借儿童奶酪棒单品大举斩获奶酪市场。通过电梯广告营销推广、绑定超级飞侠等IP触达广大儿童群体,奶酪棒成为妙可蓝多业绩增长的拳头单品。此后两年,妙可蓝多营销费用和营收飞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1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增长98%、63%,而营收则分别增长63.2%和57.3%。
不过,奶酪棒带来的高增长没能持续下去,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随着乳业领域大小玩家入局,奶酪棒市场掀起价格战竞争,各品牌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边是需求减弱,一边是市场竞争激烈,儿童奶酪棒市场逐渐降温。
在半年报中,妙可蓝多明确指出了奶酪棒的降温,“2023年上半年,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系列产品和家庭餐桌系列产品受到消费复苏较慢等外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奶酪业务的即食营养系列收入同比下降24.20%”。
奶酪棒降温带给妙可蓝多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奶酪业务开始下滑。2022年,妙可蓝多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2.32%,奶酪业务毛利率出现下降。2023年上半年,妙可蓝多业绩降幅进一步加大。
在乳业独立分析师宋亮看来,近两年奶酪棒行业产能过剩,市场发展有所下降。表现即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产生高投入,高投入条件下使得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下降。
在业内看来,奶酪行业的市场需求可能正面临结构性的挑战。数据显示,中国奶酪市场的零售增速已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放缓至8.9%。受儿童乳酪棒热度下降影响,今年上半年奶酪品类的增速为-30%。
宋亮表示,奶酪业务持续下降,对于企业团队来说,要持续增长首先需要开发新产品,加大产品创新,满足消费需求;其次,将消费场景向餐桌转换,介入到餐食和烘焙奶酪业务上来。
或许是意识到这一点,妙可蓝多在财报中称,公司将开发新品类拓宽奶酪适用边界,寻找新增长。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此前公开表示,受儿童零食成长周期限制、产品创新、迭代引领不足等原因,奶酪棒增速放缓。妙可蓝多会从儿童零食到成人休闲、餐饮场景跨越,从休闲零食发展到to B的餐饮工业以及to C的家庭餐桌。
对于上述问题及后续业务发展,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妙可蓝多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郭秀娟张函
“奶酪+”从零食变刚需,乳企还需要几步“当牛奶面包成了更多孩子们的早餐选择,如何让奶酪产品从零食变成刚需,变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7月19日-20日,在备受关注的2023中国奶业展览会上,当蒙牛集团总裁、妙可蓝多董事长卢敏放抛出这个问题时,字里行间透露出奶酪行业在经历了“黄金十年”后,面临拐点的行业共识。
原制奶酪、奶酪+休闲零食、奶酪进中餐......随着儿童零食奶酪棒这一大单品为代表的细分品类增速放缓,以妙可蓝多为代表的乳企正试图通过“奶酪+”开辟细分品类和消费场景,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但“长坡厚雪”下的奶酪行业,主动求变的决心能有多少?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属于“小巫见大巫”,产品创新、迭代引领不足等一系列原因促使奶酪棒增速放缓,而企业破局的关键可能也在于创新。
“奶酪+”
奶酪因蛋白质含量高被称为“奶黄金”,过去几年,我国奶酪行业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从2018年到2022年,奶酪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0%,市场规模也持续快速扩张,各色零食奶酪产品也早已被摆上超市、便利店的冰柜。
妙可蓝多创始人兼CEO柴琇在展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奶酪行业已经进入2.0时代,以家庭餐桌为重要场景,以“奶酪+”休闲零食为品类拓展的时代即将到来。
所谓“奶酪+”,就是奶酪在各方面的应用,无论是餐食化还是零食化,或者作为其他添加原料类的这些产品,都在不断地推进中国奶酪的消费量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餐食奶酪和烘焙逐渐成为奶酪企业布局的热点。早在2021年,妙可蓝多就携手蟹状元联合研发新品蟹黄芝士烧麦。更早之前,妙可蓝多与稻香村合作推出芝士流心月饼,与拉面说推出过合作款拉面,推动中餐与奶酪结合。
不只是妙可蓝多,北京商报记者在展会上看到,来自广西的桂牛乳业也在尝试“奶酪+”产品,推出了手撕奶酪、水牛烧烤奶酪等产品。桂牛乳业副总经理郑启英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参展头一天,展商和观众对奶酪新品的评价都很高。
除了拓展品类外,奶酪企业也在布局除儿童外的消费人群。面向潜力巨大的成人奶酪市场,伊利瞄准了女性市场打造了妙芝“口袋芝士”;妙芝咔芝脆将芝士和坚果进行了跨界联合;百吉福推出了丝怡香酪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表示,“加快奶酪产业发展,是提升我国乳制品供应能力,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的必然要求。奶酪成为乳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重要的消费热点”。
拐点已至
2018年起,妙可蓝多以充满魔性的广告密集出现在各大电台的黄金时段,以儿童奶酪棒为代表的零食奶酪品类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拐点出现在2022年,奶酪行业增长突降至6.5%。
柴琇反思奶酪棒增速放缓的原因,一是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消费疲软,竞争内卷;二是上游供应链不稳定;三是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四是儿童零食成长周期限制;五是产品创新、迭代引领不足。
虽然过去几年奶酪在中国市场实现了极高的成长,但市场渗透率仅从2020年的23%增长到2022年33.5%,增长较为缓慢,从零食属性的角度看,目前奶酪的市场渗透率只跟口香糖差不多,远低于饼干、膨化食品等。如果从原制奶酪、再制奶酪作为餐食角度看,渗透率还要更低。
过去,妙可蓝多以奶酪棒为大单品,以儿童为核心目标消费人群,打开了奶酪在中国的大门。这两年,随着儿童零食奶酪棒这一大单品为代表的细分品类增速放缓,如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奶酪企业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卢敏放表示,“让更多人品尝奶酪、爱上奶酪,关键在于推动奶酪本土化,要与中国饮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 *** 会长沈建忠提出,“奶酪创新发展,拥抱消费升级新时代,志在搭建奶酪创新推荐平台,研判奶酪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深度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满足新消费时代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更高需求”。
“长坡厚雪”
行业拐点下,柴琇对奶酪在中国市场的判断仍持比较乐观态度,她用八个字来概括“长坡厚雪,黄金十年”。
“长坡厚雪”源于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厚雪和长长的山坡”。“厚雪”指的是企业要有足够强的盈利能力,而“长坡”指的是公司所处的赛道要有足够大的天花板,可以支撑企业长期增长,奶酪行业正处于这个阶段。
在奶酪行业,妙可蓝多市占率达到35%以上,无可厚非成为之一品牌。2019-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2.32%、63.2%和57.31%。即使是在最难的2022年,妙可蓝多仍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7.84%,其中奶酪业务实现收入约为38.69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
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较低是奶酪企业发展的阻力。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只有0.2公斤,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是2.32公斤,日本是2.91公斤,中国的消费量连日韩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欧美的数据更高。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企业破局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而在于消费者,“我国的人均奶酪消费量比较低,而且覆盖也比较窄,奶酪的消费量是个缓慢提升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当人均消费量提高了以后,未来奶酪的消费才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奶酪从零食向刚需产品转变,适用于全年龄段的人群,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难度较大。企业需要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同时进行市场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奶酪的认知和接受度”。
随着原制奶酪、奶酪+休闲零食、奶酪进中餐,这些细分品类和消费场景的崛起或让中国的奶酪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北京商报记者孔文燮
教你在家做奶酪棒,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美食无限,回味无穷。您家的孩子是否喜欢吃奶酪棒呢?我家的两个孩子可是钟爱不已。超市里的伊利牌奶酪棒售价3元,实在不便宜。今天我亲自为孩子们 *** 了奶酪棒,分享一下 *** 过程。
所需材料简单,包括芝士、吉利丁片、纯牛奶和一些浸泡在冷水中的垫片。我这次泡了两片。模具也是必不可少的。接下来,我们开始 *** 。
先将牛奶和白糖倒入锅中,搅拌均匀。如果孩子不太喜欢甜食,可以不加糖。我们家孩子喜欢甜食,我加了一些白糖。搅拌时,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搅拌,以防粘锅。
等到牛奶冒泡时,加入切好的芝士片。我每次加入两片,孩子们喜欢吃这种芝士。我这次加入了两袋牛奶和三片芝士。如果您不太喜欢吃芝士,可以只加入一片。
继续搅拌,直到芝士完全融化。如果有未完全融化的小块,可以用勺子轻轻搅拌。
将熬好的奶酪倒入模具中,放入冰箱冷藏。等奶酪冷却后,取出即可享用。我家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
由于我加入了两袋牛奶和两片吉利丁片,所以奶酪有点软,不太容易脱模。以前轻轻一抠就出来了,这次我还借助水果刀才成功脱模。
之一次脱模不太成功,有些地方还糊了。第二次脱模成功了,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奶酪小小的, *** 的,和外面卖的一样好吃。
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