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送这些“保健品”了
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小编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01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05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06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07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08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09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11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Ω-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2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4 蜂胶: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
责编:董小雯
版权申明
- End -
提醒|别再迷信这些“健康食品”!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只含有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 *** 、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蜂胶:价值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
本期编辑:贺少
人民日报:这14种“保健品”,被吹上天却没啥特别作用!不想错过每日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呼吸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春节串门就别再送这些“保健品”了!
来源丨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
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小编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01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05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06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07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08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09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11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2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4
蜂胶: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别再迷信这些“健康食品”!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只含有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 *** 、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蜂胶:价值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
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只含有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 *** 、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蜂胶:价值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
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01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05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06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07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08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09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11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2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4
蜂胶: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最近有位朋友问小艾:“小艾,我老爸两年前做了个小手术之后身体素质一直很差,我听人说蛋白粉可以强身健体,就给他买了几罐吃,现在陆陆续续吃了快三年了,我老爸还是时不时生个小病啥的,而且我看网上说蛋白粉会对肾脏造成伤害,请问普通人可以吃蛋白粉吗?会有什么影响?”
蛋白粉,是近几年兴起来的保健食品,下至小孩长身体,上至老人提高免疫力,蛋白粉似乎受到了大家前所未有的推崇和喜爱。那么,蛋白粉到底是什么?它真的能强身健体,增强老人身体素质吗?
网红蛋白粉有什么“奇效”?
众所周知,蛋白质既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物质,又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而蛋白粉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乳清蛋白粉和植物蛋白粉两类。
乳清蛋白粉是以牛奶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从中分离提取出来的蛋白质,被推为“蛋白之王”。
而植物蛋白粉则来源于大豆,相对而言,植物蛋白粉的营养价值不如乳清蛋白粉,但也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
近年来,健康锻炼的理念越来越被推崇,而蛋白粉也因使用携带方便、吸收利用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而倍受大家喜爱,特别是广大的健身狂热爱好者基本人手一罐。
普通人可以随意补充蛋白粉吗?
那么,蛋白粉真的像一些网友传言的那么神奇吗?普通人究竟需不需要特别补充蛋白粉呢?
其实,健康的身体素质是需要多方面的健康生活习惯来打定根基的,想要通过服用蛋白粉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太“简单粗暴”,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蛋白粉的主要作用是纠正机体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并非一种适于所有健康个体的补充剂,主要适用于因创伤、 烧伤、大面积皮肤溃烂、外科大手术后、肿瘤放疗和化疗等导致蛋白质重度亏损,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的患者。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及胃肠道功能较弱的老年人,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蛋白粉。
而对于有痛风、结石、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则要警惕,不能乱用蛋白粉。倘若蛋白粉摄入过多,在身体代谢不了的情况下,容易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导致内分泌失调。
不只是蛋白粉,这些所谓的保健品也没有必要补!
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如果蛋白质长期供给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及水肿、肌肉萎缩等。但对于健康人来说,只要一天中的食物摄入比例合理、品种齐全,并不会出现蛋白质严重缺乏的情况。
身体健康不是吃保健品吃出来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就的。除了蛋白粉,以下所谓的保健品如没有特殊需要,也不需要额外补充。
1.葡萄籽
想必大家也有所察觉,近年来葡萄籽保健品开始风靡流行。不少厂家抓住萄籽提取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作为噱头,陆续开发了各种葡萄籽保健产品。
不过专家提醒,葡萄籽保健品有一定的服用禁忌,如凝血功能有障碍的人群,孕妇或准备怀孕,以及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人群更好不要食用,否则病情可能更加严重,且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2.酵素
酵素,即酶,生命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酶的参与。减肥是当下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而酵素则是热门的减肥“神器”,近几年在日本、中国台湾大卖的食用酵素,已经成为减肥人士的必备品。
很多酵素商家表示自己的酵素产品可以减肥,改善消化系统,治疗胃病、关节炎,甚至还能防止癌症等神奇作用,但这些功效基本上都是在忽悠,完全不靠谱。
健康的人体并不缺乏所需的酶,酶的补充只能通过注射直接进入血液而对人体产生作用,口服是无效的。
不论我们吃进去什么“酵素”,酵素都会被胃液完全分解,根本来不及被肠道吸收。
所以说,“包治百病”不过是一句营销口号罢了,很多人也因此掉入智商税骗局中。
3.鱼油
最近几年,鱼油胶囊卖得特别红火。据说能降血清脂、软化血管、防心脏病,最适适合中老年人,但目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却表明——鱼油没有明确的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风险的作用。
专家表示,不排除深海鱼油有保健作用,然而多吃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且吃鱼油的营养价值还不如直接吃鱼。
正如前面所说,身体健康不是吃保健品吃出来的,是靠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就的。当代不少人是一边“吃着保健品”一边又以各种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透支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本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保健品不是灵丹妙药,面对同样的不确定性,与其冒险去吃所谓的养生保健品,不如从现在开始,努力督促自己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科普大赛##癌症防治手册#
参考资料:
<1>.蛋白粉适用人群有讲究,你别再吃错了
.中国食品,2019(19):154. <2>周霈,黄亦琦.葡萄籽及其保健功能研究应用概述
.今日药学,2014,24(07):549-55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生活中总有那么几样东西,价格很贵,但是大家却趋之若鹜。原因嘛,自然是它们各式各样神奇的疗效。小编曾经也沉迷于有机食品、鱼油、蛋白粉等等,但是最后却发现,钱花了一堆,但效果呢?
1、蛋白粉
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子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子也永远吃不胖瘦得皮包骨,一点也看不出血色。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买起来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二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2、葡萄籽
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3、有机食品
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高端、健康,再加上包装上的“天然无农药”, 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其实“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4、高钙奶
喝了也白喝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等于白喝,普通牛奶就够了!
5、鱼油
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6、海参
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了,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哇~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人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7、解酒药
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8、酵素
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9、儿童酱油
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养胃饼干
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11、初产蛋
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2、黑糖
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是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他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黑枸杞
还不如吃茄子
小编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青海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4、蜂胶
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喽?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足以得出结论。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别再花冤枉钱了。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健康食品网 、中国医学论坛报
生活中,保健品花样和宣传方式层出不穷,功效也是吹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当的人群,他们往往被某一夸大功效给忽悠,结果花了一堆冤枉钱。
下面,小编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避免再上当了哦。
01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这些年胖纸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瘦纸也永远吃不胖。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点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热卖了。
实际上: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要卖两三百块。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因此,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所以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结论前提都写得很明确——“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体外实验”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每逢逛超市,总有人跟你推销各种“绿色蔬菜”、“有机大米”,听起来就很健康。再加上包装上标注的“天然无农药”,简直就是吸引力满分。但事实上“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 *** 、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些所谓“有机食品”、“绿色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大家在买牛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营养师介绍,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也就使得奶中的钙含量高一些了。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高钙奶喝了也不等于能将所含钙成分完全吸收,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05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06
海参:不比鸡蛋强
只要往餐馆里坐,翻开菜单总有一款海参,配上各种做法引诱着你。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这货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了。又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点了。可是,贵得心疼啊。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蛋白质有高质和低质之分,其质量主要通过人对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吸收率来做评判。
鸡蛋才是更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青菜,后者摄入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都要远远胜于海参。
07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尤其对于生意人来说,更是应酬不断,酒水不断。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他们的批号并非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每天饮白酒不超过2两,饮啤酒不超过两瓶。
08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再加上胃中还有专为酸性环境而生的胃蛋白酶,可以把别的酶切开,到了小肠的蛋白酶攻击性更强,不管食物蛋白还是酶,都会被切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再有活性了,吃了等于白吃。
09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而且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风险也就越高。
10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猴菇饼干养胃”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猴菇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小编逛超市的时候也掏钱买了一大盒,真够贵的!吃着吧,并没有多好吃,可谁让电视上说养胃呢。
实际上:
据专家介绍,从药物的角度来说,它的有效剂量、主要作用、副作用,是否有不良反应,适应人群、禁忌证、炮制剂型等都是有规定的。只有符合要求的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
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花大价钱去买所谓的养胃饼干,倒不如几元一大包的苏打饼干。
11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称为“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被很多人认为是浓缩的鸡蛋精华,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一些商家也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实际上:
“初产蛋”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虽然“珍贵”,但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而且,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
12
黑糖:只是长得黑
大姨妈问题,一直是困扰女性的大问题,尤其是这两年年轻女性生活作息愈发不规律。于是,黑糖食品开始成为很多人喜欢的零食,也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当然,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很多人认为黑糖功效比其它糖更好,其实,黑糖和红糖一样都属于蔗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去年去旅游,被安利了一把黑枸杞。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价格更高达每公斤数千元,甚至引发了数千人盗采野生黑枸杞。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其实,日常的紫黑色食物,比如葡萄、茄子、紫薯、桑葚中都含有花青素,想用黑枸杞来补充,性价比很低。
14
蜂胶:尚未有科学依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蜂胶还能阻挡细菌等外来侵袭。希腊、罗马、埃及等地的古人,用它来疗伤、消炎,以及 *** 木乃伊。这么厉害?对人体也很有效吗?
实际上:
商人们看到蜂胶可以被用来吹嘘的空间——既然可以阻挡细菌的外来入侵,那么“抗菌”“抗病毒”到“调节免疫”“抗肿瘤”应该也不在话下吧。但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在医学上不被认为能够足以得出结论。
所以,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就是更好的养生了!
体检查出“结节”的人,医生提醒:这6类“发物”尽量少吃为好结节疾病作为一种可触及性的实质性局限问题,诱发的原因与自身饮食因素、激素紊乱、生理作息密切关系,以肿块形状沉浮于皮层、真皮层以及皮下组织部位。
临床医学常见结节疾病类型为甲状腺结节、肺部结节、乳腺结节等,呈现出典型特征为局部疼痛、肿胀感较为明显,均需通过药物服用进行稳定治疗。
针对于炎症性扩散、激素分泌紊乱而诱发的结节疾病,更佳治疗时间为发病1~2周时间之内,治愈率高达98.3%,若出现病变性而引起的恶化趋势,也易诱发癌症到来。
01
为何患结节的人群越来越多?
根据相关性疾病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患有肺部结节的人群高达86.53万、乳腺结节疾病患者高达78.65万,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高达103.64万。
与前5年疾病诱发人群相比较,总患病人数高出0.45倍,发病趋势呈现于年轻化状态发展,高危诱发阶段为25岁~35岁的成年女性。
针对于结节疾病诱发人群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学通过疾病诱因、结论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得知,是由于以下这几大因素而引起的:
1、环境污染
我国经济呈现于稳步增长状态发展,大量工厂以沿海地区为建设点,拥有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但也导致大量废气以及污染成分循环、处理不得到。
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大量 *** 的成分、碱性灰尘进入鼻腔、口腔内黏膜,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细菌、病毒的侵扰也导致结节逐步增生。
2、不科学饮食
根据结节疾病患者饮食数据调查显示:78.5%之上的人群偏向于高碘饮食,特别是在早餐过程中,饮用白米粥搭配咸鸭蛋的 *** 较为普遍。
腌制食物中所含有的碘离子成分偏高,长时间摄入容易紊乱钠盐平衡状态,从而导致激素分泌偏高,加剧自身患有结节疾病的风险。
3、注重体检观念
目前为止,我国医疗技术、临床医学技术较为先进,针对于炎症性疾病、骨关节疾病的治愈率可高达99.3%。
受当今养生观念所影响,我国中老年人群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通常会养成一年定期检测两次的循环 *** ,准确分辨自身血压、血糖、血脂数值,间接判断肝糖、肾功运行能力,达到疾病早发现、早预防的医疗目的。
部分中老年人群在检测过程中,甲状腺组织部位肿块浮现明显,从而被判断为结节疾病,也是导致患病人群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体内查出结节的人,医生提醒:这6类食物,尽量少吃为好
——什么是发物?
因饮食不当而加重病情的食物称之为“发物”,发物禁忌对饮食健康以及饮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通常发物也是食物,适当的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或者其他不适,而仅限于一些特殊体质以及相关疾病来说,则不适宜食用。
1、激素保健品
养生观念逐渐深得人心,市面上所售卖的保健药品也呈现于多样化状态发展,平均售卖价格为150~250元左右,常见类型为葡萄籽、鱼肝油。
但大多数保健药物中所含有的成分均以激素为主,短时间之内,能提高人体免疫系统抵抗能力,达到营养元素补充的效果。
但针对于患有结节疾病的人群来讲,这一激素含量过高的保健药物就要做到及时的忌口,以免摄入人体之后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加重自身的病情,导致结节恶化。
应当在医生的建议之下,及时补充体内所缺乏的铁元素、钙元素,以食疗 *** 为主,不要被缭乱的广告语所蒙骗。
2、滋补类食物
很多人的固有思想中觉得越是滋补力强的食物,越能够对恢复病情有着一定的帮助,比如说女性在生完宝宝之后都会去喝老母鸡汤,而当一个人意外骨折之后会去喝大骨头汤。
对于一些患有结节的患者来说,在得知自己患有结节之后,便会去盲目地吃众多的补品,比如说喝人参汤,甲鱼汤等等,但也正是因为这一错误的认知,使得患者的病情加重。
结节疾病患者,应当以清淡饮食为主,间接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速度,达到炎症分子祛除的效果,短时间之内,配合药物稳定自身的病情,预防癌化。
3、辛辣食物
无论是甲状腺结节疾病还是乳腺结节,都要在医生的建议之下,忌口辛辣类食物,以免导致 *** 成分紊乱自身内分泌代谢,自身的结节呈现于癌变趋势发展。
在烹炒菜品过程中,针对于大蒜、生姜等 *** 类辅料产品,也要注重放置剂量,一次性控制为2~3g左右。
4、咖啡类饮品
部分上班族为缓解自身的疲劳感,通常会选择饮用咖啡的 *** ,提高自身的精神活力状态,短时间之内脑部中枢传感反应能力呈现于快速化状态发展,有助增升工作效率。
但咖啡饮品中所含有的碱性成分以及 *** ,易紊乱人体激素分泌水平,导致机体钙质、铁元素大量流失,阻碍病情的稳定恢复。
5、高胆固醇食物
针对于动物肝脏、猪脑、肥肉、海鲜等胆固醇偏高的食物,患有结节疾病的人群也要做到及时的忌口,大量油脂成分沉淀于血管表层,不仅会导致病情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自身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疾病的风险。
6、热性食物
所谓的热性食物泛指花椒、八角、韭菜、大蒜、生姜等调味品,所含有的 *** 类成分,摄入人体之后,易出现激素水平分泌增生现象,从而导致结节呈现于扩散化状态发展,加剧自身患癌的风险。
03
如何预防结节?
针对于结节疾病的诱发,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统抵抗的能力,可在饮食过程中及时补充机体所缺乏的优质蛋白、能量以及热量物质。
也要养成多吃水果蔬菜的好习惯,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维生素,植物性膳食纤维成分,促进整体性新陈代谢速度,达到内分泌稳定的效果。
最后,也要根据自身的生理性需求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所分泌的多巴胺激素有助提高细胞抵抗能力,针对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的诱发达到抵抗效果。#夏方养生指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