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图片国画,莲蓬图片大全手绘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69 0
国画小品 莲蓬 03

钟真 中国画作品水墨荷花小鸟,绝美(二)(收藏了!)





莲蓬图片国画,莲蓬图片大全手绘-第1张图片-







钟真--国画麻雀作画步骤图:





水墨莲蓬麻雀



荷花小鸟



钟真水墨花鸟画



钟真水墨花鸟画



水墨荷花麻雀



水墨荷花麻雀



水墨莲蓬麻雀



水墨莲蓬麻雀



钟真水墨花鸟画




水墨荷花小鸟



钟真水墨花鸟画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钟真水墨花鸟画



钟真水墨花鸟画



钟真水墨花鸟画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小鸟



水墨荷花豆娘




水墨荷花蜻蜓



水墨荷叶蜻蜓



钟真国水墨蜻蜓



竖版水墨荷花蜻蜓

素材来源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统艺术*莲蓬 水中出 、蜻蜓在枝头,犹如一副优美国画

美到窒息的40幅国画!

谢稚柳 竹石芙蓉

谢稚柳清气袭人的绿,仿佛进入到没有污染的圣境。

田世光 花鸟

花儿热烈的开放,仿佛春来了,赏心怡人!

江寒汀 祝寿图

寿比磐石,人生常春!红得喜人,看不厌。

俞致贞 八十年代之一春

鲜妍,清爽,栩栩如生,宛如妙龄女子,好美的牡丹!

齐白石 双鹑图

齐白石的色彩,堪称一绝。春意融融,鹌鹑成双成对,在一种阳光明媚的氛围中……可以想象的太多了!

龚文桢 梅竹八哥

梅花开得正盛,没有冷意,暖冬!

陈佩秋 花鸟

一只小鸟沉醉在花中,安逸!

王雪涛 牡丹

王雪涛的牡丹,色彩绚烂,笔法丰富,高级!

张大千 牡丹

看多了张大千的泼墨作品,再看这样的工笔,真的是500年来之一人!

陈子庄 梅花

洋洋洒洒的红色画出了梅花之魂。

任熊 局部画

清人任熊,喜欢这样的红色,梅花、山茶,真美!

柳亞子 梅花

寥寥数笔,自由风韵!

张伯驹 梅花

张伯驹的极简,妙!

黄幻吾 花鸟

这鸽子,栩栩如生,绝了!

刘奎龄 鹌鹑芙蓉

鹌鹑觅食的乐趣,活灵活现!

張其翼 花鸟

构图丰满,层次丰富,值得玩味!

张大千 红叶小鸟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这幅红叶小鸟,非常有神韵!

谢稚柳 红叶小鸟

这构图,这红色,总让人想多看几遍!

俞致贞 花鸟

有没有看到宋人的影子?

田世光 花鸟

林子里一个安静的角落,不惹人眼,正是休闲好地方!

王雪涛 锦鸡

锦鸡是历代画家喜欢的题材,王雪涛的大特写,好美!

娄师白 紫藤鸭子

紫藤纯美,鸭子可爱!夏日好清凉!

谢稚柳 花鸟

这幅画里有静气!

田世光 花鸟

繁花绚烂,白花蓝花,不张扬。

娄师白 花鸟

齐白石的影子,看到没有?但在意境方面更胜一筹。

黄幻吾 翠鸟

荷塘再大,我为王!

龚文桢 花鸟

好洁白的玉兰花,春色关不住!

刘力上 荷花

好美的荷花,绿 *** 人!

清 张熊

色调和谐,沉稳,美感纯净!

田世光 石榴图

浅绿色里露出石榴红,好像吃一口。

王雪涛 萱草

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蓝绿搭配,好看!

齐白石 紫藤

这鲜艳的色泽,却不浮躁。

王雪涛 蝴蝶兰花

幽幽君子兰,铮铮有正气!

张大千 荷花

张大千工笔荷花,画面干净,飘逸!

齐白石 石榴

多子多福,看一眼就喜欢上了。

张大千 莲蓬

这幅画,喜欢它的干净!

张大千 荷花

喜欢这么动人的绿色,这么可人的红色。

齐白石 寿桃

大红大绿,老辣!

齐白石 荔枝

喜欢墨绿、墨红,把荔枝画神了!

康永生水墨画《莲蓬荔枝 连连得利》欣赏


水墨画《莲蓬荔枝 连连得利》(款识:莲蓬荔枝 连连得利 壬寅 永生)

“莲蓬荔枝”音同“连逢荔枝”,而“荔”谐音“利”,故“连连得利”,好意头,老板中意,一时洛阳纸贵。


作品局部展示:三枝莲蓬翠欲滴


作品局部展示:一篮荔枝红彤彤


作品款识


作品装裱上框效果


花鸟画家白金尧国画荷花欣赏

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乃花之最秀异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其清新之特质、高洁之品质为世人所称颂,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常歌咏绘画之物。


就荷花之图式而言,目前已知最早莲花形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之白陶封口鬶封盖状似莲蓬。国画作品中出现荷花之形象,可远溯至东晋,彼时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洛神就手持着莲瓣状羽扇,身旁围绕着荷花。自宋以来,画荷名家可谓层出不穷,作品各具风采、异彩纷呈。


花鸟画家白金尧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涵养性灵,滋养艺术。从其作可以看出其对传统笔墨精神之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之继承。其肖古而不泥古,学宋人之“格物”、元人之“意趣”,融时代之新意,使其画“脱胎”古人,而具自家面目。


画荷入手易,而神韵难得。花鸟画家白金尧虚以待物、静以观物、神与物游。其观荷之形,思荷之神,悟荷之韵,得荷之妙。其荷花作品讲求情趣之表达,笔墨素净淡雅,充溢着空灵淡远之禅意。其作品疏密有致、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于平淡之中寓至味,蕴藉着“中和”之美、“自然”之美、“静虑”之美。

图文详解——水墨荷花技法

莲蓬有初生、成熟、干枯的生长过程的不同形态,也有单枝、两枝并生、三枝交错、多枝竞相生长的不同形态。莲蓬或昂扬或低俯,或形单影只,或成丛成簇,形态多样。

莲蓬双勾画法

双勾画莲蓬,中锋勾勒莲蓬的基本形态,用笔灵活,或苍劲有力,或流畅轻盈。

1.蘸浓墨,中锋运笔,勾勒莲蓬的大型。

2.蘸焦墨,深化莲蓬的形态,笔中水分要少,线条向下聚拢。

3.笔尖蘸浓墨,链接莲蓬,画出莲蓬梗,线条圆润略光滑。

4.蘸浓墨,画出莲子,注意莲子的大小和疏密不均。

5.蘸浓墨,在莲子上点出结节,为莲蓬梗点出小刺,画出蕊丝,蕊丝有向外张开之势。

莲蓬没骨画法

没骨法点画莲蓬是直接用墨来为莲蓬造型,这种 *** 一般比较随意,不计较一点一笔的得失,画出的莲蓬潇洒、大气。

1.蘸焦墨,点出莲蓬托,运笔稳重。

2.一笔压一笔的边缘,点出两簇莲蓬托。

3.淡墨,中锋运笔,根据莲蓬托的布局形态,画出莲蓬的大致形态。

4.连接莲蓬托,画出梗,线条弯曲流畅,墨线要有适当的留白,以突出梗的轻盈之态。

5.朱磦清水调和,晕染莲蓬,未干之时用朱磦点出莲子。

6.淡墨画出蕊丝,浓墨点出花蕊并为梗添加小刺。

一, 用大笔调色,黄加花青为绿,笔调色时笔根淡.中间深.尖用墨.下笔落墨先画半边荷叶,笔尖墨色为荷叶外边,侧锋着叶中,笔根淡着叶心及虚淡处

用同样 *** 画另一半荷叶,使成为一整体,因色墨混用要注意到叶的墨色浓度,使整个叶有立体感和造形,荷叶造形可根据自已对荷叶的观察及喜爱布局,荷叶可不勾筋,因花,杂草是线,在注意点.线.面时荷叶主要表现靣

在纸的下方用同一 *** 画浓墨荷叶,浓叶主要用浓墨,位置可根据构图需要安排,造形有所变化

二, 用小笔(加健白云之类中小形笔)在所需位置画荷花,荷花造形很多,可根据写生,照片,及各家画荷资料选用自己喜爱的造形,画花要有一定的白描线条功夫,可笔用谈墨而笔尖用点浓墨,运笔较干点快点,有虚实变化然

画荷花可成组,只注意布局和疏密关系然后浓墨点花心及画莲蓬

三, 观看整体构图,在需用部位用谈彩墨补虚叶及水面苔点之类,荷叶如感觉较平板或太实在可在半干前用洗衣粉水戓凡水等在叶上洒点作特殊效果,因墨遇水会自行分化,也就是水破墨法

四, 画干后用黄色点花心,黄加三绿着莲蓬

花着色,可先用淡红根据花线偏外勾染一下,再用较深曙红染花办,荷花色可用多种 *** ,在这基础上可用深红勾花办上的筋,可用深红全染后金线勾筯(称金碧荷花)可用淡青勾染花外边(白荷感覚)也可用色只点染局部花办,根据喜爱和格调办理

五, 画荷竿,荷竿也有多种 *** ,可用画竹竿的 *** ,将笔用扁两边浓墨,这样边浓中谈有园形立体感,先画主要竿边画竿就边淡最后画需虚的竿,因笔中水分越画越少故运笔也先快后慢。

六, 在竿上点些墨点代表刺,(这是看荷花时下池腿被划些小血口的教训,)再用浓墨或焦墨画些小叶及杂草,主要增加层次和厚重,并补就画面不足之处

七, 最后题款用印,作品完成

荷花作品

国画里的暮秋荷塘——残荷枯蓬,别有一番意境

暮秋的荷塘,没有了往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美景,只剩零落的几秆残荷枯蓬,却饱含浓浓的秋意,别有一番意境。

花衣落尽遗清韵,枝枯子实满莲留。

身出污地成清品,悟禅不论何处修。


莲蓬与荷花一样,具有圣洁、清净的象征意义。又因其花果同时,所以也寓意着佛教里常说的因即是果,果又成因。

从之一片荷花瓣凋落开始,莲蓬由嫩黄转翠绿,再转成古铜色的枯蓬,最终繁华阅尽,归于淤泥,像极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种荷花,有两季的收获,夏天收获荷花和莲蓬,到秋冬便可收获藕。

但其实,莲蓬与藕是不可兼得的。盛产莲蓬的荷花,因为营养供给不足,便不会产藕。



抛砖引玉,一起来看看齐白石笔下的暮秋荷塘吧。

齐白石(1864~1957)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画荷,大概在五十岁才正式试笔创作。一开始的荷花画得比较板稚,也没有自信,多以临摹古人为主。

六十岁之后画荷大有进益,他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还曾去北海公园看荷花,由于面对池塘写生,齐白石的荷花向繁密方向发展,体会到画荷花宜繁不宜简,要画外有画,左右上下意趣无尽。

经过多次写生提炼,虽只画二三残叶,五六枯蓬,却画出了整个荷塘的繁茂来。




齐白石笔下的暮秋荷塘,与前人所表达出的落败、颓废、悲伤的情绪截然不同,它有着秋天的无限情趣和乐观健朗的神气。

画中荷叶、荷花、荷梗、莲蓬前后左右穿插茂密,变化无穷,设色浓淡相宜,笔墨苍润饱满,好一派依然生机勃勃的暮秋荷塘。




齐白石除了作繁茂的荷塘,也有作一些构图比较简单残荷,意趣十足。

下面两幅作品,取法八大山人,笔墨凝练,但酣畅淋漓。

他运用篆书抑、扬、顿、挫充满的节奏感的笔法和简约的画面构成,简约而不简单,使作品平添了许多禅意来。


“一秆莲蓬解禅意,为立蜻蜓虚心挺。”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张大千笔下的荷花

张大千曾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是容易入手,难是难得神韵。”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

1935年作 五色荷花 184×95cm


1936年作 五色荷花 185×94.7cm

1940年作 红荷 178×94cm

1941年作 钩金红莲图 175×94cm

1943年作 佳藕图 165×82cm

1948年作 白荷 134×67cm

1950年作 碧荷 设色纸本

1954年作 秋水芙蓉 204×97cm

1959年作 荷叶田田 195×103cm


1961年作 白荷碧漪 180×97cm

1961年作 水殿风来 179.1×96.5cm

1963年作 粉荷 35×38cm

1963年作 嘉藕图 185×95cm

1965年作 翠盖云裳香满塘 91.2×160.5cm

幽荷清漪 95×179.5cm

1969年作 荷花 61.8×121.5cm

1972年作 水殿风来 89×177cm

1973年作 玉殿清荷 193×103cm

1975年作 嘉耦图 59.5×96.5cm

1975年作 水殿风来暗香满 93.5×174cm

1977年作 红荷 64×124.5cm

1978年作 彩荷 64×118cm

1978年作 泼彩荷花 35×81.5cm

1979年作 彩荷图 68×134cm

1979年作 泼彩荷花图 137.5×69.5cm

1980年作 泼彩钩金朱荷 58×116cm

1981年作 泼彩荷花 134.5×68.5cm


1982年作 泼彩荷花 69×134cm

“荷花颇适合于没骨(不用墨笔勾勒,只用颜色点戳):先用浅红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着即添荷叶及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干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子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果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干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花瓣用较深的胭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细线条,一曲一直,相间成纹;花须用粉黄或赭石都可。这是看画的重心所在。加上几笔水草,正如书法所说的“宽处能走马,密处不通风”也。”

——张大千《画说》

冷军和齐白石PK画红蜻蜓,翅膀都画得轻盈透明,可惜小尾巴引歧义

#油画##国画##国画精品##中国国画##冷军#

本文由长篇名家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作者陈洪标撰写

冷军画红蜻蜓,挑战齐白石,连翅膀都透明的,却败给了一条小尾巴。



↑上图为齐白石(左)和冷军画的红蜻蜓。

蜻蜓,最漂亮的就是翅膀。

蜻蜓的眼睛,也叫复眼,超难看,奇丑无比。

我们先来看下现实中的蜻蜓长什么样的。



↑上图为蜻蜓照片。



↑上图为蜻蜓的素描。

所以画国画的,把蜻蜓的美抽离出来,借用翅膀来表现。

国画高手能把蜻蜓的翅膀画得栩栩如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还是来看看蜻蜓的翅膀究竟有多复杂。





↑上图为蜻蜓翅膀图片。

看到了吗?是不是像两片微型的小网,不过那网眼网孔是不通透的,只是长得网状,用术语那叫翅脉。

那么,把翅膀画到什么程度,也就是画到多薄,才能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有一种技法可以达到这种效果,那就是把翅膀画成透明的。

这简直是逆天的黑手艺。天下能掌握这种笔墨功夫的人不多,国画大师齐白石是其中一个。



↑上图为齐白石画的红蜻蜓和鬼蜻蜓。

他画的蜻蜓的翅膀都是透明的,而且翅脉纹路清晰,对称相向,一点都不含糊。

国画大师齐白石画花鸟是他最擅长的,但他是以写意见长的。这蜻蜓明显属于工笔手法。

这是齐白石的另一手绝活。以前的画家都会画小草小虫等,因为画花鸟作品,都会用来点缀补白,便于让画面生动起来,也是增添情趣的妙招。



↑上图为齐白石画蜻蜓的国画作品。

上面齐白石这幅作品,在画面的右上方空白处,画了两只蜻蜓,不仅起到了补白的作用,而且成了点睛之笔,有了蜻蜓之后,立即有了生机,画面就有了灵动感。

在国画领域,齐白石能把蜻蜓的翅膀画透明,就是500年出一个的奇迹了。



↑上图为齐白石画红蜻蜓的国画作品。

在油画领域,能把蜻蜓的翅膀画出透明的,更为少见。

而写实大师冷军就有这项绝技。

不过,既然是绝技也就不常用了。目前所见,仅有一幅作品。



↑上图为冷军画红蜻蜓的油画作品。

这在冷军的油画静物作品中,也是很罕见的。

这与冷军的绘画理念有关,他是要让静物本身来表达他的内容,为他的思想代言,排斥其他的辅助和点缀,而保持其静物的纯粹性。

不过,这幅画的搭配,无论从画面感还是寓意来说,都是挺和谐的,也挺有深意。

把冷军的这幅中的蜻蜓拿来和齐白石的蜻蜓比较,翅膀各有特色,不分上下。

放大的局部图中,齐白石的红蜻蜓,都是俯冲向下,直奔目标,尾巴挺直成直线,从头红到尾巴尖,连爪子都是红的。



↑上图为齐白石画的红蜻蜓放大图。

这显然是有别与现实中的红蜻蜓了。

而冷军的红蜻蜓,除了前面的眼睛是红的,尾巴的后部分是红的,其他部位比如复眼是黑紫的发亮,颈部腹部背部和腹节大部分都是深赤色和黑红色的,看起来和现实中的红蜻蜓更接近,但是小尾巴画成了往右歪扭,这是要往下飞,还是掉头离开?这里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上图为冷军画的红蜻蜓放大图。

冷军这样画必定有自己的道理。但对于观赏者来说,更希望红蜻蜓往下飞,直奔干枯的莲蓬。

甚至有专家认为这弯扭的小尾巴弄巧成拙。

从整个画面的布局看,如果红蜻蜓往右上方移,飞行方向对准莲蓬,这样可能会更好,不至于全集中在左侧,有失重感。

由于这小尾巴没有处理准确,冷军的红蜻蜓还是比不了齐白石的红蜻蜓。



↑上图为齐白石国画作品红蜻蜓荷花图。

对此,你怎么看?冷军和齐白石的红蜻蜓,谁画得更好?欢迎你发表看法。

本文作者其他精彩文章:

他挑战意大利大师,画了1只吃剩的石榴,扔纸箱上,结果反而赢了

美协副主席画鹰,最贵一幅卖2100万,自称超越李苦禅!网友:扯淡

李苦禅画了5只鹰卖1322万,他画1只鹰卖4.2亿,全贵在收画人身份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长篇名家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光明日报出版社)作者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 *** 。

标签: 莲蓬 图片 国画 手绘 大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